《量刑情节研究》针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量刑情节真伪不明、过分适用的泛化问题,对量刑情节理论进行了梳理。发现量刑情节泛化的直接原因是没有正确识别和适用量刑情节的方法,而方法缺失的根本原因是量刑情节定义不周延、内涵不准确,并对量刑情节本质特征把握不准,特别是对量刑情节与刑罚根据的关系把握不清所至。因此,《量刑情节研究》从量刑情节随刑罚根据演变的历史人手,对量刑情节的本质特征、概念及量刑情节识别、量刑情节的基准刑和量刑值问题逐一进行了探讨,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量刑情节理论体系。
《民生刑法(刑法修正案中的民生权益保障解读)》由张勇著,本书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民生刑法”的概念范畴,对民生刑法的基本价值和功能,民生权益刑事保障的刑法体系、刑事政策,民生权益刑事保障与风险社会的理论问题进行系统探讨。在此基础上,以我国历次刑法修正案为视角,分别对劳动权益、医疗权益、教育权益、食品安全权益、资源环境权益、社会安全权益的刑事保障问题展开研究,重点对经过刑法修正的相关罪名及其构成特征、立法完善和司法适用等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民生领域刑事立法和司法的发展完善作出些微贡献。
谭淼编著的《刑法规范精解集成(第5版)》优选创新在于其体例,即开创了一种独特的“点对点”式注释体例。该书把司法解释精心拆分为一个个很小的意义单元,然后将其与刑法概念按照两者的内在逻辑关系一一对应起来,从而形成了“点对点”式注释关系。这一独特新颖的注释体例妥善处理好了刑法典与司法解释之间的主从关系,从而使两者真正融合成一个以刑法典为主体的严密的知识之网,实现了刑法存量知识的体系化和系统化。该书历经十三年的精雕细琢已日臻成熟。
该书论述了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大背景下附条件逮捕制度的科学性、合法性、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该制度的构建、运行及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可谓是一部着眼于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制度创新和实践操作的著作。本书还收录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关于对重大案件正确适用附条件逮捕加强定期审查工作的规定(试行)》,该规定是在充分调研、系统论证基础之上形成的,有利于规范和指导附条件逮捕工作。本人相信,该书的出版,对推动附条件逮捕制度的完善、促进审查批捕工作的正确开展,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本书抓住法治内在机理和机制中最核心、最根本的要素——国家刑权力,以此为题,寻求在法治过程中全面、规范、合理运作刑权力的路径,对权力实现的基本规律进行多维度论证,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现实性和学术性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