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丛书:比较哲学视野里的中国哲学》是作者对自己近二十年来走过的哲学学习道路一个大致清晰的把握。从一九九○年发表的篇正式学术论文《略论老庄的生命哲学》,到这个论文集收录的最近一篇论文《试论戴震的语言哲学思想》,中国哲学研究基本上都是在中国、西方、印度比较的视野里展开的。这种不期然而然的中国哲学研究命运非常奇妙地暗合了文中所说的话:中国近现代哲学,从一开始就是在比较文化的视野里展开的。
《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5辑)》是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主编的学术连续出版物《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的第5辑。此前已在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1~4辑。本辑文章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与云南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五届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研讨会上所提交的论文为主,以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为中心主题,兼收入少量其他专题论文。
本书为西安交通大学211工程课题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类项目“西部哲学论坛”中的子项目的成果。作者选择中国古代和西方(西欧)古代、近代以及现代哲学中有重要影响的哲学经典著作为解读文本,结合目前文献和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对其进行既符合文本原意又有一定新意的解读,为哲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广大哲学爱好者提供学习和了解中西哲学思想及其发展过程的入门读物。具体内容包括了段意概括、重点和难点分析及重要思想阐释四个部分。
全书共分七章,其内容包括生死之际的教育意义、西方文学的生死观、世界宗教的生死观、西方哲学的生死观等,书中从哲学的角度对中西方的生死观念进行了分析。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具有很高的科学性、理论性、系统性及学术性,可供相关人士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