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史》,北宋米芾著,记录自己亲身赏阅的书法作品。该书虽非 史 的写法,但为 亲见 而非 耳闻 ,故可视为真实可靠的基础史料。《博雅经典:书史》对于其中的人物典故加以注释、翻译和解析,以勾勒出一个以米芾为中心的北宋书画鉴藏圈子。分析原文的主旨,强化对原文的理解,具体操作上既有对注释、译文的补充解释,也有在此基础上的发挥,并尽力做到旁征博引,多方搜集材料、考证书中所列事典,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米芾《书史》的内容,并认识其价值。 《博雅经典:书谱》重在论文,以阐述《博雅经典:书谱》奥赜为旨,对孙氏书法艺术成就不作过多分析,书中所附《书谱》原文妙迹俱在,无须再置一喙,仅于书中讨论有关行笔 迟速 以及 兼通 精熟 等问题时,适当引用《博雅经典:书谱》墨迹以阐释孙氏相关理论。 孙过庭编著的《
《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精选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绘画名家及其名作,以馆藏书画珍品为源本,以册页的形式出版,呈现了较完善的中国古代绘画代表性流派和个人风格体系。李弘主编的、董其昌绘画的《山水册页(2)》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画卷信息,逼真再现了难得一见的原作风貌,读者能更准确欣赏到这些绘画的独有的用笔特征和微妙的墨色韵味;另外,设计上采用正面全图,背面局部放大的形式,以满足广大收藏和艺术爱好者欣赏、临摹的需求。《山水册页(2)》为丛书之一。
《石碣村·闹江州》根据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片断改编,由两个部分组成。 《石碣村》描写北宋末年,山东济州知府派何涛前往石碣村捉拿在黄泥冈劫走生辰纲的“强盗”。阮氏三兄弟早有准备,将官兵引至湖中芦苇港,将其消灭,与晁盖、吴用、公孙胜等一同投奔梁山泊而去。 《闹江州》描写山东郓城小吏宋江因杀了人,被发配江州充军。一日,宋江在浔阳楼酒后题写反诗,被黄文炳告密。宋江装疯,戴宗传送假信被识破,二人均被判死刑。梁山好汉化装入城,劫了法场,杀退官军,将宋江、戴宗二人救上粱山。 《石碣村·闹江州》由洛干改编,卜孝怀担任绘者。
本书包括: 陆柬之小传和唐 陆柬之书《晋陆机文赋》卷两部分内容。
《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简称《三藏圣教序》、《圣教序》,唐太宗撰。*早由初唐书法家褚遂良所书,建于唐高宗永徽四年(六五三),称为《雁塔圣教序》。后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称《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或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等,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碑石原在陕西西安弘福寺,后移西安碑林。此册为"北宋后期拓本"。经张应召(用之)、李守(中庵)、史贻直(铁崖)、汪喜孙(孟慈)、蒋镜秋等收藏。今藏上海图书馆。碑文首尾均有翁方纲边题。首页有伊秉绶为汪喜孙题跋。册尾有崇祯十一年(一六三八)李守、翁方纲、郭尚先题跋,叶志诜题记,另有董国华、邓炽昌观款。共二十一开,册高三十八 三厘米,宽二十五 一厘米。碑文十八
《史晨碑》,东汉建宁二年(一六九)刻立。前碑(碑阳)又名"史晨奏铭",隶书,十七行,行三十六字。后碑(碑阴)又名"史晨飨孔庙碑",隶书十四行,行三十六字,前八行字略小,后六行字稍大,尾刻有唐天授二年(六九一)马元贞等题名四行。此碑原在山东曲阜孔庙东庑,一九九六年移入孔府西仓汉魏碑刻陈列馆。此册原为孙多巘(陟甫)小墨妙亭旧藏,系"明中叶前拓本",为《史晨前碑》传世*全、*早拓本之一,以前孙多巘、李经畬等人均审定为"宋拓"。现藏上海图书馆,列国家一级文物。共十八开,册高三十三 七厘米,宽二十 一厘米。碑文十五开,帖芯高二十五 九厘米,宽十四 八 厘米。
本书中草书的起源,或言汉初,或言季秦,且有谓始于屈子草藳者,而皆失之拘泥!若以草书这构造立说,则章草或今草茂密整齐之组织,尚不曾见于汉初;若以草书之意义立说,则宋张拭所谓“草书不必近代有之,必自笔札已来便有之,但写得不谨,便成草书”,最为笃论!则亦可云远昉靈均之前!故吾人当以今日所见之草书法帖,及竹木砖石等材料为依据,然已有千余年之历史矣。文字为载记思想之符号,愈更利,愈适用,试观数千年来书体之演进,益征此理。而初为趨急赴速应运而生之草书,至后世仅重笃其个体之发展,而玩疏其係统之组织,致翻不若楷书之普及社会,至号憾焉! 先生法书炳曜寰宇,青年学子,最喜规抚,而标准草书,发千余年不传之秘,为过去草书作一总结账,为将来文字开一新道路。
方于鲁编吴有祥整理的《方氏墨谱(精)》是明代万历年问徽州制墨名家方于鲁主持编刻的一部版画图谱。该墨谱由当时名画家丁云鹏、吴羽等人绘制图案,名刻工黄德时、黄德懋等人刻制上板,而后刊印成书。今据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刻本整理出版,以飨读者。 全书共六卷:国宝、国华、博古、博物、法宝、鸿宝,并有汪道昆、李维桢等人所作计。序跋题赞二十余篇,可谓“形文毕陈,图咏并载”。郑振铎评价曰:“以大画家之设计,而合以新安刻工精良 世之手、眼与刀法,斯及两美具,二难并,遂形成我国版画史之黄金时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