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义为何失败》是西方近年来反对自由主义杰出的代表作之一,对于理解特朗普时代,理解当下西方世界的政治危机至关重要。 作者认为,现代自由主义颠覆了西方政治思想中将自由理解为自律与涵养公民美德的传统,鼓吹过度的个人主义,并催生了人与自然的敌对,这导致了传统社会关系的瓦解与传统社会规范的衰落,从而造成了当今美国政治的一系列乱象。 本书出版后,因其鲜明的价值取向和政治立场,不仅在美国知识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在普通民众中也反响热烈,讨论极多,作者帕特里克 德尼恩也因此声名鹊起,成为美国当代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之一,并对一些政治和公众人物的思想和立场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美国副总统候选人、《乡下人的悲歌》作者J. D.万斯。 无论大选结果如何,美国政治极化和社会撕裂已是基本事实,并不
菊 是日本皇室家徽, 刀 是武士文化的象征,美国人类学家鲁思 本尼迪克特以 菊 与 刀 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等),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作者把日本文化的特征概括为 耻感文化 ,认为它与西方的 罪感文化 不同,其强制力在于外部社会而不在于人的内心。
铁道底下的商店街、超市楼顶的驾校、跨越高速公路的网球场 这些以奇异的姿态栖身在东京的建筑物就是 失格建筑 ! 所谓 失格建筑 指的是那些不被既有的建筑法则束缚,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和实际需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的实用建筑。它们将没有关联的功能组合在一起,虽然不合常规,却体现出日常生活的想象力与创造性。从70个建筑案例出发,本书既是别具一格的东京导览手册,以生动的图文形式引导我们从建筑的角度重新理解东京;也是革新建筑理念的宣言,通过对建筑多样性的观察超越了刻板的建筑美学。 对东京失格建筑的探索 东京制造 项目起源于犬吠工作室的两位创始人,贝岛桃代与塚本由晴在东京的偶然发现。本书就是 东京制造 团队十余年来实地考察与理论思考的结晶,被公认为探讨与记录失格建筑、理解城市空间实践的经典名作,在日本
京都是一部活生生的 日本史 。日本再无一座城市像京都这样,布满历史的沧桑与印迹。 漫步于京都街巷,我们能从棋盘格的城市格局中看到平安贵族对大唐的向往,在六波罗看到《平家物语》的遗迹;转过街角,又在银阁寺的茶室里发现茶道与花道的起源;而在醍醐寺,樱花树下萦绕着丰臣秀吉未做完的梦。神社、寺庙、庭院、泉池,京都的美,不仅在于风景的美,更在于历史的厚重。 以时间划分空间,以空间展现时间,在不同的地点,探寻不同的历史。京都大学教授林屋辰三郎,凭着对京都的熟稔和专业,解读古都,从一座城市一窥一个国家的历史。
作者在日本留学、工作的31年中,有机会接触到上至首相、下至平民的立体的日本社会和各种阶层的日本人,发现日本人的做事方式与思维方式与外国人不太一样。这 不一样 ,体现在时间观念、暧昧文化、伙伴意识、待客之道等诸多方面。而正因为这些不同,也使得不少人难以理解日本人做事的习惯与规矩。《日本人的性格》通过一个个故事来诠释日本人内敛、从众、忠诚、谨慎、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思维与行为准则的内涵,希望能够让读者朋友们更好地了解日本人的做事方式,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知道如何与日本人、日本社会打好交道。
本书从德国社会的各种细节里,见微知著,追溯细节背后的文化及透露的人文精神。书中包括城市建设、交通、建筑、乡村、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生活细节。讲透德国的方方面面,全方位呈现了德国特有的文化内核和社会风貌,帮读者快速了解德国的传统,阅读本书,可以对中德文化进行理性的思考,更进一步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表达。从细节处,读懂一个真实的德国。
本书由《美国人的性格》《初访美国》、《访美掠影》三部分组成,是费孝通先生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读书和考察及上世纪80年代重访美国的笔记和观感,着重对比了美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美国人与欧洲人的区别,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分析了美国人富于激情、独立、实际、进取、乐观、敢于冒险、渴望成功、爱慕虚荣和贪婪冒进的性格及这种性格在推动美国从蛮荒之地、欧洲的弃儿走向繁荣富强道路上的突出作用,有利于加强我们对我国和平崛起及东方文明的重建的思考,非常值得阅读。
过去,尽管语言不同,东亚各国的商贾使节,一言不发,仅凭一纸一笔,亦可通过汉文 笔谈 ,传情达意、隽语妙言。如此奇景,只因东亚各国曾在历史shang共享过相似文化,而汉字恰是其中的精髓所在。尽管东亚世界看似 同文 ,但是各国却有不同的精彩生发。因此,汉字文化圈背后的东亚世界实则各有千秋、复杂多元。 以训读解汉字,以汉文喻东亚。精通中日韩三国语言的在日韩籍学者金文京,自古暨今,通过追溯汉文流变之历史、辨析各国汉文之异同,以训读为切入口,深度剖析了一个既密不可分又截然不同的东亚世界。
★随水是一名文化研究者爱好者。他为了体验和观察不同文明,旅居了许多国家和地区。 在印度旅居期间,他深入印度各个角落,详尽了解印度的风土人情、历史、饮食、建筑 并一一记录,终汇集而成本书。 ★作者将通过《在印度看印度》一书,把你带临印度现场,让你感受一个真实的印度。
19世纪末,为打开 隐士之国 朝鲜的大门,欧美列强轮番侵扰,主政的大院君坚决攘夷,拒绝通商传教,树立斥和碑,告诫子民 洋夷侵犯,非战则和,主和卖国 。 然而1875年,日本制造江华岛事件,率先与朝鲜缔结不平等条约。此后,朝鲜陆续与欧美列强及清国签订条约,朝鲜半岛沦为各国势力的角逐场:日本计划吞并朝鲜,以朝鲜为跳板侵略大陆;清国希望维持与朝鲜的宗藩关系,将朝鲜作为抵御侵略的防波堤;美国希望打开朝鲜国门,获取贸易利益;俄国希望在朝鲜扶植势力,牵制日、美、英三国 在各国势力面前,小国朝鲜的命运如风前灯火。为了延续国祚,保全儒家文明,朝鲜只能在夹缝中求生。
游戏既非天外来物,也非单纯的技术命题,它是与社会文本密切互动的结果,每一时代的游戏作品必然讲述着这一时代的文化无意识。本书收录 游戏宗主国 日本11位大家的13篇文章,基本涵盖了日本近40年来*重要的游戏批评文章,涉及当代日本游戏研究的的主要面向 包括日本游戏文化的特殊性问题、日本游戏玩家的主体性构造,以及日本学者对游戏批评理论的创造性思考,等等。本书的出版旨在以日本的游戏批评为参照,促进中国游戏批评的发展。
江户时代(1603 1867)是日本封建制度的ZUI后一个时代,是为当今日本留下ZUI多遗产的时代,是日本文化全面走向成熟的时代。 17世纪,逐渐站稳脚跟的德川氏无需再以宽容基督教传教来换取与西方的贸易,当幕府军疯狂虐杀基督教徒时,教徒们秉持着 若抵抗,便无法沐浴在殉教的荣光中 的信念,任由他人斩杀。与此同时,农民、僧侣形成强大的势力团体,他们不惧怕官吏的屠刀,动辄越级上诉、发起暴动,怒斥拦路的官吏: 汝等岂非百姓所养耶。 随着城市的发展,有钱的町人开始挺直腰板,敢于奚落贫穷落魄却又不肯低头的武士,笑骂他们活像插着两根扦子的豆腐 这是一段可歌可泣、风起云涌的历史。翻开它时,是芸芸众生之像。合上它时,是天地悠悠之感。
父母的职业决定子女的职业,父母的收入决定子女的收入,父母的阶层决定子女的阶层,寒门再难出贵子?私立学校贵族化,公立学校精英化;职业教育缺失,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年轻人没有存款,养老金杯水车薪;人人平等的机会被剥夺 教育、就业等各个方面的不平等与阶层差距都在扩大。 日本经济学会会长,用翔实的数据揭示了一直不受重视的年轻人失业、女性贫困、老年人无依无靠等格差社会的严峻状况,并提出解决之道。作者不拘于经济学家的立场,以人文主义的关怀,试图为弱势群体发声。
作家榜版《菊与刀》内容简介:1944年6月,二战结束前夕,美国战时情报局悄悄找到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主任鲁思,请她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分析并提出建议:日本是否会主动对美投降?若投降,美国是否应当保留天皇? 从未到过日本的鲁思接受任务后,潜心搜集了大量档案文书,凭借深刻的洞察力,从一个又一个的细节中,揭开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思维方式、精神生活的真面目;9月15日,她向军方提交了一份秘密报告,这份报告为美国战后制定对日本的政策起到重要影响。 1946年春天,鲁思将这份报告改写成《菊与刀》公开出版,收获大量好评,畅销至今。读者中既有美国总统,也有学生、白领。时至今日,《菊与刀》已经成为人们了解日本文化绕不过的经典杰作。 翻开本书,看透日本人的民族性格!
古代日本人从中国带去汉字,也带去了文明与开化。 汉字被用于记录日语,在日本人的手中,逐渐发展出不同于中文汉字的特点。有些汉字按照古汉语发音,有些按照日语发音;有些字写法与汉语相同,意义却不同;日本人为了方便书写、表义,甚至创造出新的汉字,称为 国字 ;为了翻译西语,创造出新的汉语词汇,后来又传回中国,成为今天我们的常用词。 在日本,汉字的形态丰富多样,有广为流传的错字,有无人看懂的 幽灵文字 ,有特定阶层使用的语相文字,也有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个人造字,还有广告招牌上的艺术字 日本汉字学家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资料搜集和田野调查,带领我们走进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文字世界。
从2005年迄今,鲁成文先生十多次前往德国地区游历,足迹涉及100个城镇,其中在德国境内自由行9次。对这一国家文化感兴趣的人前往德国旅游,无不希望带着真情预先知悉更多的德国文化知识,《德国文化漫游》旨在满足这种阅读需求。 全书篇幅宏大,用图精美,笔调轻松通畅,行文客观平易,以雷根斯堡、拜罗伊特、纽伦堡、哈雷、奎德林堡、韦尼格罗德、魏玛、瑙姆堡和柏林等九个城市的自然名胜和历史文化景点为叙事节点,既交代了游历这些景点的部分旅游攻略,更以浓厚的笔墨将挖掘并呈现了与这些景点有关的背景材料和历史文化知识。对那些前往德国的游游者和其他对德意志文化饶有兴致的阅读者,此书足以成为一本雅俗共赏、深入浅出的指南性读本。
继《自由北海道》之后,MOOK书系 在日本 第七辑《风物志:毛丹青与日本47个都道府县的见闻趣事》即将与读者见面。 离开白色大地后的第二站,IN JAPAN的团队们选择的并非是日本的某地,而是跟着主创者毛丹青的脚步,走遍了日本47个都道府县,为您一一细说当地的风物人情: 春上春树生活了19年的地方有一家千年 老字号 ? 大江健三郞去莫言故乡拜访时为何红了眼圈? 《千与千寻》中神奇汤池的原型在哪儿? 万年小学生 名侦探柯南的创作者,其故乡真的有很多悬案? 山崎丰子所著的《大地之子》,其原型人物是谁? 寿司可谓是日本的 国民美食 ,却为何从来不见女性的寿司师傅? 为何中华街只设在横滨、神户与长崎? 明治维新的起源地在哪里? 三重县的 蛙声一片 引发了作者毛丹青迄今的创作成就? 这些都等待您翻开本书去寻找答案。 当然,
厕所里住着哪位 厕神 ? 何为 菠薐草文化 ? 从 一汁一菜 到 御驰走 ,食物是如何蜕变的? 小生大养 的孕育理念透出怎样的自然摄理哲学? 盂兰盆舞 为何是国家精神细节的代表? 当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想象国民生活时,其中的困难不在于文化的解读,而是一个国家的细节之处,及其国民本身的精神世界。 本书作者居日20余年,探访日本的生活细节。从日本的花道、寺庙、器物、和食,到神道、居家细节、校园教育、城市景观。全书通过200余幅彩图,还原岛国的100个细节,带你重新认识日本,看 雅、静、勇、礼 如何贯穿日本的方方面面。
《毒药手帖》是一本以 毒药 为主题的西方文化史研究散论。全书主要围绕毒药的演变和历史上以欧洲为主的毒杀事件,逐篇谈及了古代巫术,古罗马 中世纪政权更迭的秘密,毒杀者的性别、职业和心理特征分析,文学名著中毒杀桥段的史实由来,医学解剖对法庭判决的影响,近现代生物化学的发展对解毒的促进作用与反作用等等。
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不是迪士尼乐园,而是丹麦,这个缺少光照、连狗都可能抑郁的国度。 丹麦人幸福生活的秘诀是什么?他们天生就快乐吗?有什么是他们知道而我们不知道的呢?作家海伦·拉塞尔认为寻找答案的方法只有一个:在丹麦生活一年。 从家庭到职场,从婴儿到小狗、奶牛,从毒品到酗酒、性病,从美食到室内设计,随着海伦·拉塞尔一年十二个月的观察,这些课题无不冲撞了我们习而不察的生命惯性,不断挑战我们对丹麦的想象。 《丹麦一年》记录了这趟风趣、辛辣的旅程,让我们不仅能理解丹麦人、丹麦文化,也更能立体地了解丹麦的幸福从何而来,以及如何学习“更丹麦”的生活方式,从而习得我们自身的幸福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