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莲花中浮现:日本佛像与寺院解剖书》 为什么拜佛时要跪坐行礼? 为何寺院的地面简单朴素,天井却装饰得金碧辉煌? 佛像不同的手势、身姿有什么别样的意味? 为什么走进寺院拜佛会让人瞬间心如静海? 本书就是以第yi次探访、游览日本寺院的视角,由一个个简单的问题开始的。从久负盛名的东大寺、法隆寺,到别具特色的达摩寺、熊野摩崖佛,你将走进日本的大小寺院,近距离观察寺院建筑的布局与设计,欣赏姿态各异的佛像,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丰富认知和感受。 寺院连接着现世与佛的世界,无论是低头、礼拜、抬头仰望佛像的参拜方法,还是寺院建筑、佛像的精巧细节,都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与虔诚之心,也寄托了人们无数的向往与心愿。 《日本国宝解剖书》 所谓国宝,究竟有什么超凡之处? 为什么不同时代的国宝都满含着生
别轻易在筑后川洗澡,河童可能会吃掉你;不要在半夜踏上比叡山,可能会碰上不吉利的天狗;要当心,你遇到的美女可能是一只狐狸,你爱上的男人可能是狸妖化身而成 日本流传着大量关于妖怪的传说,这些故事拥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文化底蕴,不仅植根于日常生活,更经由葛饰北斋、鸟山石燕、水木茂等大师之手,久盛不衰,享誉世界。 在本书中,法国知名学者布里切特 小山-理查德汇集200余幅古今艺术大师所绘的馆藏经典浮世绘妖怪画作,以当代视角幽默解读日本画家笔下的众多妖怪故事,探寻那些神奇生物的雏形与演变,如同充满想象力的妖怪艺术百科,带你走进神奇的日本妖怪世界。
作者在日本留学、工作的31年中,有机会接触到上至首相、下至平民的立体的日本社会和各种阶层的日本人,发现日本人的做事方式与思维方式与外国人不太一样。这 不一样 ,体现在时间观念、暧昧文化、伙伴意识、待客之道等诸多方面。而正因为这些不同,也使得不少人难以理解日本人做事的习惯与规矩。《日本人的性格》通过一个个故事来诠释日本人内敛、从众、忠诚、谨慎、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思维与行为准则的内涵,希望能够让读者朋友们更好地了解日本人的做事方式,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知道如何与日本人、日本社会打好交道。
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日本开始进入了30余年的发展低迷期。直到最近几年,日本才出现经济复苏的迹象。这是否意味着经济已经走出了泡沫经济崩溃的阴影,开始步入振兴的轨道?日本社会对此有各种看法。有人认为日本经济已经复苏,也有人认为日本经济依然处在黑暗的隧道中。 本书回顾日本经济在过去30年间走过的艰难之路,介绍经济低迷期的日本企业为寻求 活路 采取的种种措施与办法,揭示日本社会在挣扎过程中有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了解他们如何应对内需低迷和寻求 出海 开拓海外市场的做法,以帮助人们应对全球经济下行的各种压力,发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活路,找到复苏经济的钥匙。
公元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其地东有鸭川,西有山阴道,南有巨椋池,北有船冈山,是一块 四神相应 的福地。这就是今日的京都。 这座仿照中国古都建成的城市初被称为 平安京 ,从规划时就被致力打造成为日本的 千年之都 ,平安宫与罗城门、东寺与西寺、金阁与银阁 共同构成华丽舞台,《源氏物语》《平家物语》在此上演,能乐、狂言在此孕育成型。 建都至今一千二百余年的京都是如何被打造出来的?经历无数灾难与兵燹的古都如何浴火重生?孕育于其中的市民文化如何改变甚至主宰了城市的命运?这座城市见证了日本历史与文化的兴衰更迭,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悲欢离合,京都人的智慧与力量,也在古都的一次次新生中显露无遗。
日本的细节: 《日本的细节》是著名学者蒋丰的全新力作。作者旅日三十年,经过悉心观察、思考,通过上千个细节,为我们呈现一个全新视角下的日本。 书中内容涵盖城市、居住、工业制造、公共服务等方面;多角度,深层次,以全新的方式,体现日本的创新细节、匠心精神、人性关怀、教育理念、社会文明等,比如,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新干线和地铁可以不安检、井盖可以成为艺术藏品、日本人地震来临时可以不逃生、房子可以防雾霾还能住200年等,并分析细节产生的原因,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日本的文化内核。 本书图文并茂,视角独特、形式新颖。阅读本书,读者可从细节知日,通过理性对比与思考,达到淬炼心性,获得正确的人生判断与价值定见的目的。 日本的细节2: 厕所里住着哪位 厕神 ? 何为 菠薐草文化 ? 从 一汁一菜 到 御驰走 ,
《源氏物语》是诞生于十一世纪的日本文学瑰宝,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后世日本的艺术、文化和社会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1510年《源氏物语画帖》是世界上已知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源氏物语绘画和书法作品集,由大内氏家臣陶氏家族定制,三条西实隆与玄清协调组织,六位贵族书法家献笔,土佐光信及其领导的绘所绘制而成。这部书画集不仅反映了中世日本统治阶层(包括贵族和武士)对《源氏物语》文化内涵的阐释,也体现了以土佐光信为代表的中世绘画艺术家对传统宫廷艺术的继承与绘画技法的创新。 钻研日本美术文化的哈佛大学教授梅丽莎 麦考密克充分研究了现藏于哈佛艺术博物馆的这部书画集,首次将其全貌呈现于世人眼前,并结合《源氏物语》的文本和中世日本美术传统,为每帖书画作品配上精辟分析,让读者能够进入一个
本书是一本讲述京都真实像的轻学术文化类读物。内容包含京都都城格局的奠定与演变、佛教对京都文化的影响、京都的神社、京都的建筑与庭园、 京料理 、京都茶道、京都的学术与教育氛围、京都器具等。作者以翔实的文献为基础,同时以自己长期在京都的生活阅历为基底,力图以生动而不滞涩的笔调写出作者自己所理解的京都,尽可能为中国读者展现出一个真实的京都像。
本书是《日本香文化》的全新增订版,新增第六章介绍日本香铺的内容,作者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书中个别内容错讹处进行了修订,并增补图片共计300余幅。全书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了日本香道的历史、香道用具、仪式流程、日本著名香铺等,此外,书中还增加了一段日本香道泉山御流提供的独家的视频。本书不仅可以使香道学习者、爱好者详细了解日本香道,也可通过作者对香道的研究,唤起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搭建起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厕所里住着哪位 厕神 ? 何为 菠薐草文化 ? 从 一汁一菜 到 御驰走 ,食物是如何蜕变的? 小生大养 的孕育理念透出怎样的自然摄理哲学? 盂兰盆舞 为何是国家精神细节的代表? 当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想象国民生活时,其中的困难不在于文化的解读,而是一个国家的细节之处,及其国民本身的精神世界。 本书作者居日20余年,探访日本的生活细节。从日本的花道、寺庙、器物、和食,到神道、居家细节、校园教育、城市景观。全书通过200余幅彩图,还原岛国的100个细节,带你重新认识日本,看 雅、静、勇、礼 如何贯穿日本的方方面面。
本书是一部解析 第二个结合 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读本。通过解读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语境,本书以唯物史观探究 第二个结合 的内在机理,论述破解 古今中西之争 的思路与方法。在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底蕴和世界历史意义的基础上,作者深入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结构,阐明了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传统与时代品格。以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文化自觉,本书探究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合力的理论资源,探析了秉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使命,阐述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学理内涵。
拥有上千年历史的法隆寺是世界古老的木造建筑之一,也是日本个登记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国*级文物。法隆寺汲取唐代建筑之精华,其镇寺之宝 玉虫厨子 堪称中式建筑的 活化石 。与此同时发展出云形斗拱、立柱收分、非对称布局等日本独*的建筑样式,直至今日仍影响着日本的寺院建筑。 本书由曾参与法隆寺 昭和大修理 的日本国*级宫殿大木匠西冈常一与建筑史专家宫上茂隆联手打造,由日本建筑插画泰斗穗积和夫绘制插图,以一手权威资料精准还原法隆寺完整建造过程,生动剖析精妙绝伦的建筑结构。
公元1583年,统一日本的秀吉为了展现实力,决定营造比织田信长的安土城更加富丽雄伟的城郭,于是一宗长达十年的兴建工程就此展开。涵盖本丸、二之丸、三之丸、总构的大阪城,在战事频仍的历史背景下,从备战防御层面整体规划,聘请精湛工匠和技师,结合垒石和木材,造就拥有五层楼天守、御殿、城墙、护城河的大型城防。 可惜这 三国无双 的名城丰采后人无缘得见,烟硝战火吞噬它的辉煌,徒留本丸残遗供人凭吊。研究日本古城长达二十年的作者宫上茂隆,凭着一张建筑古图予以专业剖析和实际调查考证,终为世人还原桃山时代大阪城的整体结构和建筑风貌。
山东出版集团重点图书 中国世界遗产全记录丛书 之一,一本帮助您深度了解世界文化及文化景观遗产的图文书。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全球性的具有突出价值、为人类罕见、无法替代的文化财富,是中华优秀文化遗产中的。迄今为止,中国文化遗产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37项(含5项文化景观遗产),数量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本书从每个文化遗产的实际出发,以述论结合、图文互动的方式,揭示了它们的文化内涵、特色、价值和意义。本书将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结合,新老遗产照片关联比照,学术成果大众化、通俗化,使其内在价值与呈现形式实现了有机统一。 本书用生动清晰的图像、深入浅出的文字,告诉读者为什么这些中国文化遗产成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 世界遗产 。与市面上已有的较多世界文化遗产类图书不同,本书
辛加尔教授的两卷本《印度与世界文明》,特点是内容广博、时空跨度很大。作者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综合了近代以来西方和东方学者从科学、哲学、历史、比较语言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角度,对印度文化与东亚文化、东南亚文化、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中世纪及近代欧洲文化等主要文化中心相互交往和影响方面所做研究的主要成果,清晰地展现了印度思想、文化在现代、当代与世界、特别是西方的交往与碰撞以及在碰撞中产生的作用。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印度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及其在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
戴季陶曾留学日本多年,与日本各阶层有过深入的交往,因此对日本有着通透的认识。在本书中,他纵论日本从皇权、国礼、信仰、宗教到武士、财阀、政党、国民的方方面面,用理性的态度对中日两国国民性进行了深刻剖析,用扎实的证据披露了近代中日关系中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虽已成书近一个世纪,《日本论》仍是中国人了解日本的经典之作。 本书另附爱尔兰裔日本作家小泉八云所著《日本与日本人》,以帮助读者从心理、哲学角度了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和国民特性。
正冈子规是日本近代俳句的重要改革者,成就直追日本俳句 三圣 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小林一茶。 正冈子规一反传统俳句套式,提倡根植于现实、表达诗人 真诚 感受的新俳句。他善于捕捉事物的本质及美感,积极使用新名词,语言极为简洁当代。 本书从正冈子规所创作的上万句俳句作品中遴选400余句,按年代先后编排,并用中文译文辅以日语原文、读音及简注,以助鉴赏。
日本虽然也属于由中国领衔的东亚文化圈,而且日本文化的主要核心元素也包括 东亚文化圈 四大要素 汉字、儒教、佛教、律令制,但是基于日本自身历史的 风情 ,却和中国南辕北辙。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了解这方面的差异,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日本人行为处世的观念。 何谓 风情 ?按照辞典的定义, 风情 既可以指 男女相爱之情 ,也可以指 风土人情 ,而日本的 风土人情 充满 男女相爱之情 ,几乎合二为一。 《日本 风情 志》即为一本窥视日本风情的 万花筒 ,从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阶层、民俗礼仪、花街柳巷等诸多方面,由古至今,令读者通过本书,将日本风情一览无余。即便在日本,也没有一本与本书类似的 风情 志。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甚少议论。因为作者相信,读者可以从那些 故事 和 案例 ,自行产生 原来是这样 的感悟。
该书以日本江户时代为背景,介绍了日本古代人的饮食起居、节日庆典、娱乐方式等。全书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介绍春季的三个月,内容包括日本古人过年的仪式和习俗、日本古人对时令海产和农产品的喜爱等;第二章来到盛夏的三个月,介绍了日本古人的夏季生活,如何进行衣物换季、男孩节升鲤鱼旗的习俗渊源、江户城内盛大的山王祭等;第三章为秋季,介绍了日本人祭祖的节日盂兰盆节、神田祭的花车游行等;第四章则介绍了日本江户时代人冬季的生活,古时日本的酿酒业分布、迎接新年的准备等。第五章通过五个具有代表性的方面来展现江户文化,分别为日本传统戏曲、江户人的旅行、兴趣爱好、公共设施、娱乐方式。
妖怪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渗透在日本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有学者将妖怪研究视为理解日本历史和民族性格的方法之一。在日本,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乡村,甚至每一条街道,大到庙宇楼阁、小到锅碗瓢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神明与魔物。这背后藏着的是日本人对于自然、人文和社会的深层思索。 世界上,仅有日本将 妖怪 作为一门大学问来研究,也只有日本,在其美术史上,为妖怪画留出了专门的位置。鸟山石燕、歌川广重、歌川国芳、葛饰北斋、歌川豊国、落合芳几、月冈芳年、佐胁嵩之等等,在这些著名妖怪画大师的笔下,一个个传说中的妖怪跃然纸上。 书中每一个 妖怪小传 让我们或顿足、或动容,或深思,与其说其是怪谈,不如说是在描摹人间世相。悠长的人生道理隐藏在故事背后,借着怪诞的名义,纷纷上演。
本书是日本著名建筑师中村好文拜访艺术创作者宅邸的文集。中村好文在书中走访了14位艺术家的住宅,以建筑师的眼光,发掘潜藏在建筑中的人性温度和独特灵感。书中走访的艺术家,并不是那种政府发过荣誉勋章的著名人士,而是一些与地位和名誉都无缘的自由人,他们爱艺术亦爱生活,利用承载着个人记忆的小物品,辅以各自擅长的手艺与匠心,打造出独属于自己的 手作私宅 ,令家居空间充满创作者的血与骨。栖身之所是 房子 ,容纳起生活才成为 家 。跟随本书发掘日常乐趣,搭建起创意生活的舞台,让住宅充满潜在的可能性。
桂离宫 这里是《源氏物语》故事发生的舞台,是王公贵族魂牵梦绕的桃花源,更是传统日本建筑与庭院文化的象征。它将江户时代简素朴拙的审美趣味发挥得淋漓极致,不仅对日本后世庭院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得到了勒 柯布西耶、弗兰克 赖特等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一致推崇。然而,多年来桂离宫高贵神秘的建造工法一直是一个秘密。 在本书中,曾参与桂离宫 昭和大修理 工程的建筑学家斋藤英俊,以其珍贵的一手资料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日本建筑插画泰斗穗积和夫的妙笔转化,更使得错综繁复的建筑结构和三百多年前的美学奥秘跃然纸上。
《今昔物语》是日本平安时代末期的民间传说故事集,旧称《宇治大纳言物语》,相传编者为宇治大纳言源隆国,共三十一卷,故事千余则。一至五卷为天竺(印度)部分,六至十卷为震旦(中国)部分,十一至三十一卷为本朝(日本)部分。内容包括佛教故事与世俗故事,前者系说明佛教信仰之功德,后者则叙述历史人物之逸事与孝子、烈妇等道德故事。此外,尚有文艺、爱情、生灵、怪物、狐狸、仙人、盗贼等各种传奇故事。每一则故事皆含有通俗处世教训之寓言。因每卷开头皆有"今昔"二字,故名《今昔物语》。 本书所译为本朝部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北京编译社翻译,并经周作人花了两年时间校订。 《今昔物语》不仅是日本古典文学经典,也是世界文学瑰宝,是了解当时日本社会武士与庶民生活、思想的重要资料,并成为后世物语、说话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