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分歧,表现为“冒进”与“保守”之争,或者说“打破平衡”与“保持平衡”之争。在历史中形成的对毛泽东的衷心爱戴和敬仰,开始变成了个人崇拜。有的人不以发挥,对个人迷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释放战犯,出现了两种意见。林彪将罗瑞卿打入了十八层地狱,在暗中整陈毅。林彪整贺龙,岂止是“龙”“虎”之争。共和国往事渐行渐行,历史的过程和人物或许正在被许多人淡忘,本书引导我们置身历史的真实,品味精彩的细节。
当事人的亲见亲历。比如,在周恩来身边工作过的原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童小鹏;与蒋经国过从甚密的原民革中央副主席、曾经是蒋经国重要助手的贾亦斌;炮击金门的一线指挥开国上将叶飞和原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石一宸将军;首次出访联合国的原国防部副总参谋长伍修权将军;进行两岸秘密接触的与蒋介石关系密切的“和平将军”张治中;与毛泽东有特殊关系的章士钊为统一客死香港;接待沟通两岸高层的大记者曹聚仁的原安全部办公厅主任的徐淡庐等。这些人都是重大事件的主角。本书依据翔实的史料和当事人的口述历史,真实可信地再现了这些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揭秘大陆对台决策内幕。既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又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失落的巅峰:六位中共前主要负责人亲属口述历史》由知名口述史作家周海滨面对面采访了中共六位领导人--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博古、张闻天、胡耀邦的亲人,通过亲人的口述展现出家庭生活里质朴与真实的领袖人物,让读者体会到历史洪流中抗争与妥协的壮烈人生以及亲人口述下喧嚣与缄默的历史细节,更是中共领袖不为人知历史细节最新披露。其中包括陈独秀的修墓始末、瞿秋白的平反始末、李立三的异国情缘、秦宪邦(博古)的坠机细节、张闻天的最后岁月以及胡耀邦的改革情怀。
本书是对1840—1842年中英次鸦片战争的全景式解读。全书将次鸦片战争放在国际大背景之下,展现了19世纪中叶世界广角镜下的实力格局,详细描述了中英双方综合实力的对比、战前准备、战争经过、战后的结果及影响等,使读者对次鸦片战争有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作者希望通过这种全景式的解读,展现当时西方国家正在加速走向现代文明,而中国却在愚昧中踽踽蹒跚的情景,通过此种对比来厘清鸦片战争中大清一败涂地、屡屡挨打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一个皇帝的能力高低,不依靠几个臣子的忠奸与否,也无关乎民心向背,腐烂的制度才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主因。 本书的文字延续了作者以往作品的鲜明风格,幽默犀利,略带网络语言的调侃,让人读来酣畅淋漓。而其历史专业出身的知识背景,使她的文字十分注重史实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历史有谁书写?是史官还是人民?有句话: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但人民往往是被代表的,所谓的人民书写,只能是一种愿望,一种寄托,一种理想。往事并不如煙,耿立选编的《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0)》精选2010年全国各地报刊的文史佳作,记录被故意掩盖、扭曲的真实的历史!
本书是鸦片战争博物馆基于自身优势,在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主题展览基础上,根据其馆藏文化、馆藏文物、馆藏历史及相关行业知识整理成的文字资料,以方便解说员在解说鸦片战争时不会出现常识性错误,也方便参观人员更深入了解鸦片战争幕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对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的文化延伸、历史追寻、展览认知、专题解读等都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
《张学良口述历史》中,在张氏印象里,张作霖吃饭,四菜没汤;张作相节俭,一个鸡蛋分两餐;叶公超好色,顾维钧风流;蒋介石只剩下了个派头;汪精卫、陈壁君的奇妙夫妻档;胡汉民发牢骚;孙中山一句话论东北局势;郭松龄宁折不弯,吴佩孚浪得虚名;阎锡山见风使舵、张宗昌能战、孙传芳不甘寂寞;以及溥仪溥杰,没落的皇室家族的种种……张氏的口述,随兴而谈,随意而至,流于细碎,却趣味盎然,更往往于不经意间,好比在历史的铁屋子里,开出一片极窄的天窗,露出来的,是遍寻史书也不能得的真实。
内容简介
本书在翔实史料的基础上,对民国政要何应钦(1889年-1987年)与蒋介石(1887—1975年)间贯通民国整个历史的恩怨纠葛进行了引人入胜的梳理,从辛亥革命起历经北伐、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撤往台湾,两人介入的种种大事据实道来,并分析了其历史原因和本人的心理原因。对于读者更加清楚地认识何应钦与蒋介石的关系,以及民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关节点均极有帮助。本书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备,是一部学术价值很高的民国史著作。 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2013年8月26日
《历史转折中的人和事》是现当代中国史研究专家从事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三十多年的总结之一。内容涉及毛泽东、邓小平、陈云、张闻天、华国锋、胡乔木在历史时期某个侧面;如毛泽东、洛甫(张闻天)合作为核心的中共代领导集体的最初格局,毛泽东如何纳谏、如何评价邓小平;邓小平与1975年的整顿,邓小平如何第三次复出,在历史转折中邓小平如何坚持毛泽东…,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始末;陈云在历史转折中的独特贡献,陈云有口皆碑的几个高招,三代领导人如何赞陈云,陈云名言解读;长征中、西安事变中、庐山风云中、动乱年代中的张闻天,张闻天在中共党史上的十大贡献;华国锋领导粉碎“四人帮”始末,如何评价华国锋等等。本书内容丰富独到,史实清晰真切,文笔老辣流畅,史料价值与文学价值兼顾,不愧为一部具有
《探寻丢失的历史—— 出版史话》是一部对溥仪撰写、曾畅销几十年的《我的前半生》一书的出版过程的研究专题汇编。书稿比较全面地叙述了《我的前半生》从准备、撰写,到成书、修改、出版,以及出版后的社会反响、版权纠纷等详细过程,尤其是对书稿修改的描写更为细致(涉及主管单位、中央有关部门、各级领导、创作者、有关方面专家及普通读者等),体现了《我的前半生》的出版,是在党和国家的直接关怀、指导下完成的,凝聚了众多人物的心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书稿史料性强,对深入研究新中国出版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