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浅出地诠释了弘一法师对于人生、生活、禅宗的独到见解,带领读者走进一场关于境界、修行、感悟的内心对话。通过法师深邃的思想和生动的语言,读者将领略到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心灵解脱和超然境界。 《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弘一法师的人生哲学》不仅是一本修心养性的经典之作,更是一本引领读者超越世俗、超越自我的心灵指南。它将为读者带来智慧、力量和启示,激励读者从内心深处审视人生,放下执念,超然物外,活出真正的自己。 在近现代文化史上,李叔同(1880—1942)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他曾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但在个人事业正处于成熟阶段的中年,却选择遁入空门,最终以一代高僧的形象留在世人的记忆里。本书生动地讲述李叔同充满传
王阳明是明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伟人。 王阳明的一生都是传奇,他曾是叛逆少年,行事乖张,后来怎样潜心向学,终成大器?走上仕途,官场险恶,王阳明如何化险为夷,举重若轻?身为一介书生,王阳明为什么能料敌制胜,用兵如神,只用十四天平定宁王叛乱?目睹政治黑暗,民生疾苦,王阳明如何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创立阳明心学? 雾满拦江运用全新史料,以幽默有趣的笔调为你解密王阳明的传奇一生,从中理清阳明心学的脉络,解读成大事业者的智慧。
卢克莱修、但丁与歌德,他们所遗留下来的诗篇决不只是一顿菜肴丰富的筵席。从他们的信条和气质看,他们似乎相当对立,完全无法对他们的学说进行统一。然而,在使他们成为伟人的贡献方面,他们不相上下。人们无需采用模棱两可的趣味标准,就会热情赞美每位诗人的诗;人们无需抛弃自己思想的倾向,就可接受每位诗人的基本哲学……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说:“哲学家不能算是一个特定的行业,哲学家也不是一个可供他人师法的有形理想,一个哲学家存在的方式便是追求成为自己。这样的生成过程在哲学思考的广度里得到空间、可能性与彰显。”100个哲学家口中会有100个哲学的定义,从苏格拉底到康德,从笛卡尔到弗洛伊德……他们挥洒着灵感,书写了人类的思想史,他们不仅是智慧的,而且是独特的、大胆的、完全保持真我的。本书将这些极富智慧之人的生平与思想精华一一呈现,深入哲学家的趣味世界。
本书还原了一个真实、有趣、温暖、可亲的孔子。我们看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跋涉,我们看到的,不止是圣人的智慧和强大,还有圣人的脆弱和无奈——无论是面对他人的不幸还是自己的命运,无论是面对历史还是现实,圣人,有时也是脆弱的。他也会被伤害,因为他并非披盔戴甲,他和我们一样以血肉之躯面对世间刀剑。但正因为他并非披盔戴甲,我们才能拥抱他,感受他的体温和心跳。 n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他在我们的文化上是如此重要,沁入我们民族的血脉。可是,圣人亦是凡人,我们在书里,能真切感受到孔子从一个小人物成长为圣贤之师拔节的声音,看到他一生的跋涉和努力,看到他的喜怒哀乐,看到他的所言所行,对我们今人巨大的启示。
本书是一部人物传记,作者以小说的写作手法,从中国思想史的维度,以王阳明的传奇经历为主线,解读“心学”的前生今世。 作者将王阳明人生的几个特殊经历和思想转变为重点,用现代语言、趣味性的叙事方式进行描写,同时,用较为轻松的语言阐释了“心学”的缘起、孕育、成长,以及到王阳明而集之大成的历程。作者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至诚等方面修身处世的,和王阳明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核心理念,道出了其传世精髓。“王学”几乎是明代中后期的全民信仰,对于这样一门学问的轻松式解释和推广,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部分。
《波普启示录:安迪?沃霍尔的哲学》是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所著的一部半自传作品。沃霍尔在本书中记叙了自己从童年到成名之后的生活片段,围绕“爱”“美”“名气”“工作”等十几个关键词发表评论,组成了一本专享的“波普”语录。
马端临是宋元之际史学家,他为谋求治国安民之术,探讨会通因仍之道,讲究变通张驰之故,以杜佑《通典》为蓝本,完成明备精神之作《文献通考》。《文献通考》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方面的集大成之作,体例别致,史料丰富,内容充实,评论精辟。本书为论述马端临生平业绩,对其时代背景、家庭出身、政治理想、经济意向、史学思想、治史方法,共分九章分别进行解说,最后对其《文献通考》文献学成就、写作旨趣及历代评议作了简介,如实反映了马端临的真实面貌与史学成就。
本书是一部别开生面的自传作品,收入了尼采一生中所有的思想精髓。他对超人性格的描写、对现代观念的剖析和对未来超人世界的向往,都是我们了解尼采著述、理解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窗口,也为我们展现了一颗高贵的灵魂听从内心召唤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