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哲学从“意识哲学”向“语言哲学”的“范式转换”的背景下,哲学家之间的对话和讨论尤其重要。奎纳尔·希尔贝克、童世骏等编的这本《跨越边界的哲学(挪威哲学文集增订版)》致力于克服现代西方哲学传统中大陆哲学(又有德国哲学传统与法国哲学传统之分)与英美哲学传统之间的严重隔阂与分裂,而且致力于克服哲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藩篱。本书为论文集,书中所收论文,不仅是由观点和问题,而且是由作者们亲身经历的一些论辩而联系起来的。
本书还原了一个真实、有趣、温暖、可亲的孔子。我们看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跋涉,我们看到的,不止是圣人的智慧和强大,还有圣人的脆弱和无奈——无论是面对他人的不幸还是自己的命运,无论是面对历史还是现实,圣人,有时也是脆弱的。他也会被伤害,因为他并非披盔戴甲,他和我们一样以血肉之躯面对世间刀剑。但正因为他并非披盔戴甲,我们才能拥抱他,感受他的体温和心跳。 n n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他在我们的文化上是如此重要,沁入我们民族的血脉。可是,圣人亦是凡人,我们在书里,能真切感受到孔子从一个小人物成长为圣贤之师拔节的声音,看到他一生的跋涉和努力,看到他的喜怒哀乐,看到他的所言所行,对我们今人巨大的启示。
本书是《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该丛书从历史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和各个学科(包括文、史、哲、经、教、农、工、医、政治等等)有杰出成就的人物中,遴选二百余人作为传主,通过对每个传主的评述,从各个侧面展现那些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中有代表性人物的思想活力和业绩,从而以微见著、由具体到一般地勾勒出这段历史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总体面貌,揭示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主要内涵,以利于开门见山、引人入胜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也为进一步全面系统地总结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打下基础。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在天文历法、天文仪器制造与水利工程等科学技术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本书讨论其历史背景、家学渊源与师友情谊,由对其科学技术成果的深入分析,论述其重视科学实践,重视数学的运用,追求实践与理论的统一,追求综合效益的实现等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以及善于继承与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与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并对其历史地位和对外的影响进行评价。
王阳明是明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和书法家。他一生平乱、抚民、立说、兴学,集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于一身,堪称历史唯此一人。
继承与创新是本书的写作宗旨。本书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何启、胡礼垣二人的思想脉络,限度地展现何启、胡礼垣二人丰富多彩的人生历程与内心世界。 本书共分四部分。部分为研究综述篇,全面、系统地回顾了五六十年来外学者对何、胡的研究,就总体而论,这方面的研究还是薄弱的,无论是从出版专著、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来看,清楚地显现出这一现象。第二、三部分为生平篇,分别探讨了何、胡的人生之路,以及作为文化边缘人在社会整体转型期复杂的思想脉络。第四部分为思想篇,重点分析了何、胡二人的大同思想、民权思想和宗教哲学思想。 本书认为,何、胡二人是近代中国代表性的启蒙思想家,他们提出的社会整体改革方案在同时代人中是罕有匹敌的。何、胡思想既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又是世俗与宗教的结晶,更是现实
《知行合一:王阳明详传》为日本天皇老师、日本阳明学代表人物高濑武次郎写给日本商业、军事精英的心学大传,也是介绍阳明先生一生最为版本。高氏王阳明传与《传习录》《年谱》《名儒学案》一起并称为研究王阳明的重要资料,对日本、韩国,乃至中国的杨明学研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译者历经三年,便跑日本、韩国、美国及中国各地图书馆和私人藏家之所,偶然机遇高价获得此1915年广文堂再版本。 读完此书才会真正明白高氏为什么评价王阳明说:“日本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乃至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于王学所赐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