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传》是迄今为止最权威、最为全面地反映陶行知一生的传记。作者将陶行知先生置于风云激荡的半个世纪的历史舞台去描写,生动、立体地呈现了陶行知于1917年夏天从美国留学归国至19146年7月26日逝世的近30年间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为劳苦大众探获生路,为中国的民主、自由、和平、解放而不屈不挠奋斗的一生。阅读《陶行知传》,可以让读者真切触摸到一个集教育家的慈爱、学者的渊博、政治家的气魄、社会活动家的能量、诗人的豪放于一身的栩栩如生的陶行知,尤其是他那“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的精神品质,感天动地,无疑是对人的精神的洗礼。同时作者通过陶行知与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蔡元培、蒋介石、宋美龄、甘地、泰戈尔、杜威等时代风云人物的交往活动,为我们呈现出20世纪上半叶的宏伟时代画卷。《陶
《陶行知年谱长编》将为人们展示陶行知精心绘制的一幅生活教育的生动画卷。这幅画卷又由两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错综复杂的画面构成:一组是陶行知自我创造的不做伪君子,也不做伪智识阶级的奴隶或奴才,摒弃抱着书本、抱着黄金、抱着标语而忘了人生,树立生命高于一切、人生超过一切、一切为创造、创造为除苦的合理的人生,过着“健康、科学、劳动、艺术、民主将构成和谐的生活”;另一组是陶行知号召大家起来共同创造,把一个不合理的人间造成一个合理的人间、和谐的社会。工业文明的机器,始于一个人干一个动作,终于以一个动作毁掉一个人,“工人乐不在工中”!高科技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跟着高科技的高速发展跑得喘不过气来,整天顾虑着天灾人祸,机器、高科技支配人生、支配社会。陶行知指出未来世界必须以人为中心,
《思文永在:我的父亲考古学家梁思永》介绍梁思永是中国考古接力赛中的“第壹棒火炬手”,虽然他的一生仅仅度过了五十个春秋,但他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整个中国的考古学界。《思文永在:我的父亲考古学家梁思永》对梁思永的生平和家庭生活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对关心和研究中国现代考古学,以及研究、了解粱思永对现代考古学的贡献的有关读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蔡元培先生是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1940年在香港病逝。唐振常先生所著《蔡元培传》于1985年在我社出版,后于1999年重版,赢得了较好的学界反应和读者反响,成为蔡元培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成果,也可资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教育、政治等研究参考借鉴。本次收入人物传记系列丛书,重新制作出版,
本书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介绍作者有关反问题的一些想法,主要内容分为几个模块,分别介绍初等数学、微积分、微分方程和线性代数中的各种反问题。每一模块都由简单有趣的“引言”,一些“研究活动”和“注解及进一步的阅读材料”三部分组成。 本书通过许多具体物理现象的讨论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开展研究活动,提供进一步的阅读材料等方式引发学生进行反向思维,这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很有益处。利用本书作教学参考书,能使大学数学教学更加富有生气。
葛剑雄修订了此前曾经面世的《谭其骧前传》《谭其骧后传》中若干错讹,根据近年出版的《顾颉刚日记》《夏鼐日记》等新资料增补,收集参考谭其骧日记、书信、文稿、照片和大量资料,由谭其骧弟弟亲自审阅部分初稿。葛剑雄遵照恩师谭其骧嘱托,“求是师求真”,客观记录事实,公正发表议论,为传记能尽可能真实作努力。本书经十五年补充完善修订,客观记录事实,真实还原一代学人形象。
一直以来,我们强调自身智性的发展,却忽略身体的重要性;总是向外追求成绩,却忘了往内探求静定的力量以及人与人之间温暖接触的感觉;我们甚至很少拥抱,不会“呼吸”,失去了重心,也丢掉了安静和专注。 《回归身体》八堂身体课,从自己与身体的关系出发,谈拥抱的力量、呼吸的美学、重心的困扰、安静的滋味、专注的迷人、跌倒的启示,也谈亲密与陪伴。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思想可谓中国新文化“古典时期”的一个范本。他对新文化的构想包括:解构儒学意识形态,确立现代大学理念,融会东西的文化观,以美育代宗教。这些思想带有浓厚的现代性和进步性色彩。这些思想的来源为其中西兼备的学识和长期的民主革命实践。在同时代的思想家中,蔡元培的特别之处在于他的包容性和中和性。欧阳哲生编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蔡元培卷)》以反映蔡元培的教育、中西文化观和学术思想为主,所收文章、著作按写作、出版时序排列,大体展现了蔡元培在各个时期、各个方面的思想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