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践,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近代中国的危机多难,又使 教育救国 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陶行知正是其中为杰出的人物之一。 《以生命为支点改造教育 陶行知传》分为只有教育才能救中国、到乡村去为了大众的教育、抗日救亡教育在行动、提倡全面教育创办育才学校、人生为一大事来五大章节,用文学的语言记录了陶行知先生以生命为支点改造教育的一生。
陈垣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他与吕思勉、陈寅恪、钱穆并称为杰出的四大史学家。 陈智超所著的这本《陈垣—生平学术教育与交往》主要对陈垣的生平、学术、教育等方面作了有关探讨。
《崔其升传:一个中国校长的奇迹》介绍了崔其升其教育生涯。崔其升,中学高级教师,1962年11月生,1981年中师毕业参加教育工作,1997年4月任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校长至今。十多年来崔其升依靠党支部和校委团结学校一班人,从稳定教学秩序入手,凝聚人心,奋发图强,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叶圣陶(1894 1988)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先驱和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者。本书以叶圣陶一生的经历为主线,侧重展现传主的成长历程和重要功绩。在传主丰富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也曾和今天的孩子们一样,面临过升学(科考)和择校的问题;也曾和今天的青年们一样,有过找工作的焦虑、职场的角力和创业的艰辛。可以说,一百年前发生在传主身上的故事,今天仍在我们周围发生着。
至少在当下中国1109万大学生的心目中,大学校长尤其是知名大学的校长无疑是成功人士。可本书中39位中国知名大学校长却并不这样认为,这不是出于谦虚,因为创建具有世界水平的大学,才是他们理想的成功目标。打开本书,无论是具有优良传统的北大、清华等等的历史名校,还是后来者居上的各地名校;无论是未到不惑之年,还是已年过花甲,39位校长或热情开朗,或稳重平和,或深刻全面,将各自学校的校风、专业设置、教学科研水平、师资力量,甚至毕业生去向、就业率与社会用人反馈等等特色及优势向世人公开。不少更为坦诚的校长,针对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中的不尽如人意之处,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与愿望……从默默无闻的普通学子到知名高校校长、院士,一路走来,每个人的经历千差万别,又都是那样丰富多彩,伴随着一个个引人入胜的人生场景,我们
在中国大学创建世界“”的这场整体性演进中,李清川先生、于丹女士沉心潜行所呈献的《世界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更显难能可贵。其中或深沉凝重或灵动闪光的对话,为相关的讨论临摹出宏大的背景,也开辟了独特视角。作为教育使命、办学思想、社会责任的承载,大学校长在推进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中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学术研究需要凝结朝气蓬勃的学术力量,发挥团队的智慧。为了保证《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诚朴雄伟泱泱大风: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系的学术水平,我们从全国多所大学广泛敦聘专家、学者,群策群力,共襄斯举。我们很高兴,《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诚朴雄伟泱泱大风: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系的撰著者,都是多年来活跃在中国教育史、中国近现代史及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领域术业有专攻的学者。旧友新朋,为了共同目的,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讲究严谨求实的学风,不囿成说,勇于创新,各展学术个性,取得了可喜的收获。两年来,孜孜兀兀,笔耕不辍,对大学校长的教育思想及办学特色作出了新的认识,新的考辨,新的评判,新的结论,这是很可宝贵的,也是本书系可以欣然贡献于学术界和读者朋友的。
2017年9月25日,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在赴内蒙古讲课途中遭遇车祸,不幸离世。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钟扬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是学生眼中的良师益友,他是同事心目中的“追梦者”,他的人生达到了令人仰望的生命高度。“不是杰出者才善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钟扬以他自己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为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 《那朵盛开的藏波罗花(钟扬小传)》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梁永安老师亲笔撰写的钟扬传记。作者参阅大量材料,并作亲身考察,从十六个侧面,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钟扬的人生画卷,清晰、丰富、厚重、鲜活,钟扬的音容笑貌与博大情怀跃然纸上……
《是教出来的》讲述了一位风趣幽默的“麻辣教师”不仅“征服”了一群又一群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而且还在短时间内把他们调教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用了什么绝招?美国教师奖获得者罗恩?克拉克把他“管”学生的55条教学心得能过本书娓娓道来。他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克拉克老师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教养。他总结的这55个细节既适用于老师教学生,同样也适用于家长和希望提高个人修养的人们。
《看见孔孟(阅读春秋窥见圣人智慧)》编著者王喜春。从时间上说,孔子和孟子是一个的话题。从空间上说,孔子和孟子是一个世界的话题。不但如此,孔子和孟子永远都是一个高贵的话题。我来自齐鲁大地。我喝的是圣人曾经喝过的那条河里的水,走在圣人经常走过的乡间小路,我和圣人似乎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于是,我选择了这一话题。其实,选择这一话题,不是因为我是山东人,而是因为我是中国人。
《为人类之灵光 丹阳五大教育家语录/丹阳教育家研究丛书》是搜集丹阳五大教育家言论的集子。梳理、汇编了教育家马相伯、吕凤子、吕叔湘、匡亚明、戴伯韬的教育言论。这些言论是在广泛通读教育家文集或文选、关于写他们的文章中梳理、分类、再斟酌而来。希望在教育家人生观、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课堂教学观、课程观等等思想光芒的照耀下,教育人能从中获益。让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言论指导和启迪当今的教育实践与发展,让教育家的思想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从而使教育家思想在丹阳教育的园地里星火相传。
关愚谦生于乱世,命途跌宕起伏。他的经历不仅呈现出个人沉浮的命运轨迹,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曾辗转定居德国,学德文,教中文,写专栏,搭建中德文化桥梁,缔结异国姻缘。晚年的关愚谦大彻大悟,自觉对自己前半生进行反思和回顾,因此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缘》就是他这种感悟的结晶。《缘》展现了一位耄耋老人比小说还精彩的传奇人生,表露了一个海外游子眷顾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
杨敬年先生是南开大学资深教授,虽逾百岁高龄,仍在坚持工作,继续人生求索,形成令人瞩目的“杨敬年现象”。 本书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围绕杨敬年的求学之路、政治沉浮、南开情结、学术造诣、情感世界、养身之道、诗文陶冶等侧面,较为详尽地解读了杨敬年在与命运搏斗和治学过程中,不断提升人生境界,由学子到学者、再到“天地境界”的智者的求索动因与路径。从而为探寻人格真谛、探讨人生境界与和谐社会的关联,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借鉴,凸显了研究“杨敬年现象”的现实意义。 全书意境高远,结构严谨,论述缜密,文字流畅,集思辨性、知识性与可读性于一体,具有撼人心灵、催人泪下的感染力。
陈省身先生不仅是数学上的一代宗师,而且为中国数学跃升至世界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陈先生先后在主持与创办了两个数学研究所,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数学家,使我国的数学能与西方平起平坐,一争雄长,并为21世纪中叶我国数学从大国跃升为强国创造了条件。 本书收集了先生的许多学生、友好与追随者的纪念文章,先生的一生,将为后世所永志不忘。
《传承与发展·教育科学探索丛书:解释学视域下的对话教学》的目的在于如何把学生声音缺席的“对话教学”转变为学生声音在场的对话教学。而研究的主线是教师如何与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进行对话。从哲理上讲,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是否具有可对话性是一个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从传统认识论的视角看。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或“反常话语”不具有可对话性,然而从新解释学的视域看,其具有可对话性。而且从传统认识论到新解释学是教育完整性的必然要求。
《冠军联赛梦想》是由拉法贝尼特斯撰写的一本鼓舞人心而又具有深刻见解的足球叙事书。书中主要讲述这位传奇般的主教练如何带领利物浦连续6年征战欧洲冠军联赛的心酸历程。拉法熟练地带领着球迷共同经历了耐人寻味的欧洲冒险之旅,在安菲尔德的黄金时期——球迷认为这是既利物浦多年来收获寥寥之后重新拾回自尊的黄金时期——拥抱胜利,也经历两次联赛决赛,三次半决赛,五次四分之一决赛失利的绝望。《冠军联赛梦想》的突出特点在于拉法让球迷进入他高压世界这一的做法,在于他提供了主教练在关于欧洲战役的激烈争论中的思维和决策过程,这
《专业化的教师是怎样炼成的》选择了六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对专业化教师成长过程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探讨。《专业化的教师是怎样炼成的》共分六章。章用《哈姆雷特》两种教授方式的故事引出《专业化的教师是怎样炼成的》的主题,并对教师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及其可能的来源进行了回顾与评述。第二章全面论述了教师如何在工作中学习。第三章阐发了教师如何在接受培养培训过程中提高自己。第四章论述了学科教学法知识的来源。第五章是回溯与探问,主要论述了教师教育课程的作用。第六章是关于可能性的意象。《专业化的教师是怎样炼成的》对中小学教师、教师教育研究人员、教师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师范院校师生都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