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毕生从事著述和教育活动,对西方启蒙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和日本社会的转型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著名的庆应义塾 (现为庆应大学)就是他创办的。福泽谕吉曾和西周等人组织 明六社 ,针对现实问题,展开评论,被誉为 日本伏尔泰 。本书是福泽谕吉根据回忆的事实加以叙述,宛如一场谈话,非常生动有趣。
本书为著名英语教育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李赋宁的口述自传。李赋宁教授的人生经历很有代表性,可以说是近现代英语教育史的一个缩影。 他的小学和中学曾在北平、天津、陕西三地求学,大学先后就读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长沙临时大学和西南联大。毕业后攻读清华研究生,之后被聘为西南联大外文系讲师。1946年,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1950年回到清华大学教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到北京大学工作,任北大副教务长。 在英语教育面临转型的当下,以这本自传切入,回顾我国百年英语教育的历史,镜鉴过往,方能烛照未来。
罗家伦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本书辑录了他自述生平以及友朋、学生的回忆文章。罗氏自撰的文章,讲述在北京大学的经历(重点是创办《新潮》杂志和参加五四运动的经过)、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时的改革、抗战时期主持中央大学从南京迁往四川之始末、担任驻印度大使时的活动等。友朋、学生的回忆文章,则记叙他们与罗氏交往中的见闻,表彰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在教育及文学等方面的成绩。书中还选录了罗家伦的数篇文章,内容包括他对五四精神的总结、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时的就职演讲、对个人修养的见解等。
本书是以研究中华民国史、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著称于世的当代历史学家李新先生的回忆录。书中所记述的党从延安到 文化大革命 时期的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这些历史,经这样一位有过切身经历的老革命写出来,极具真实性。
本书由多年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的河北大学教授、顾随第六女顾之京用两年时间创作父亲小传。全书以父亲一生的经历为线索,分 求学之路 执教齐鲁津沽 登上大学讲坛 困居沦陷的北平 寄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抗战胜利后与古都黎明前 生活在新中国(上) 生活在新中国(下) 八章讲述了国学大师顾随不同时期的学习、生活、教学与文学创作情况,同时也展现出顾随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方面所做出的独特贡献。本书中很多细节从未面世,由其女儿悠悠道来,笔之所至,情为所动。这幅大师的肖像图亲切感人,使为学之顾随、为师之顾随、为文之顾随、爱国之顾随的形象更加丰满和圆润。本书为读者立体呈现了大师顾随之风采,为顾随研究者提供了更为详实的、更为丰富的研究材料。
蔡元培是著名的教育家,也是很有影响的民主革命家。他提出的种种主张,犹如黄钟大吕,百年来在中国人耳边奏鸣。本书通过他的自述和朋友、僚佐、弟子的追忆,从多个侧面展现他饱经沧桑、功高德劭的一生。蔡元培的自述和小传,记叙他的家世,在旧时代接受的教育,在北京大学进行改革以及被迫离职的经过,在海外游学考察的感悟等。旁人的追忆,则通过具体而生动的事实,再现蔡元培新旧兼修、渊博通达的学术,兼容并包、以德化人的胸襟,言行如一、不作空言的作风,总结蔡元培为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留下的丰厚遗产,以及他各方面的思想。
陈立群,新时代 四有 好老师的杰出代表,曾荣获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2019年中宣部授予其 时代楷模 称号,2021年,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躬耕教坛40余载,当校长30余年,在退休之际,陈立群婉拒东部学校百万年薪聘请,远赴贵州贫困县义务支教,让一所 垫底 的民族中学完美 逆袭 : 学校辍学人数从每年的100多人变成了现在的实况 净流入 ;高考本科以上录取的指标完成率已连续多年排名全州。 陈立群将奇迹发生的原因都写入新书《陈立群:我在苗乡当校长》,用朴实的语言和心中的大爱,首次全方位记录支教之间的工作和探索,记录为贫困地区学生、教师、社会层层立志的故事,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扶贫扶志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范本,并启发读者站在更高角度,把少数民族地区的未来发展置于更长的时间维度
41 岁到50 岁,打破学界的 玻璃天花板 ,当了院长和美国有史以来位华裔大学校长。 对不少 老美 来说,与你一起当 阳春教授 没有问题,让你来 管 则是另一码子事。当上热菲尔学院院长已经很不寻常,被选任为旧金山州大校长简直不可思议。 埃特金森说我去旧金山州立大学当校长是职业选择的战略上的错误,一些华人朋友后来也这样说。可是当时推使我去旧金山州大当校长的也是这些华人朋友:华人必须尽快打破 玻璃天花板 。 一般当校长的总该是55 岁光景,45 岁确是早了些,放弃专业教研不觉得可惜?旧金山是个政治很复杂的城市,州立大学系统校董会内部经常不和。我能适应吗? 在旧金山州立大学当校长的第五年间,传出我将辞职回国到香港创办科技大学的消息。中文报纸纷纷说: 呼吁华人落地生根的人,自己决定落叶归根!
17 岁到28 岁,上学和成家。 我在学术要求极低的学院里念了一年大学就算本科毕业,还凭空拿了个双学位。老师们好心但莫名其妙地把我看作天才青年,让我莫名其妙地自以为是。一所名大学莫名其妙地让我进入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理所当然,所遭遇的是连串挫折。不久后被迫辍学就业。 所幸老天送来了一位贤淑可爱的小姑娘,又送来了几位良朋益友,他们都为我创造了合适的心理环境,让我在工作上、学业上发愤图强,成功复学。 其间更逢上合适的时机,搭上计算机科技的先行快车,赶上理论物理的研究高潮,终能在学问高超品德卓著的老师指导下结业,从此走上终生的学界征途。
本书是以研究中华民国史、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著称于世的当代历史学家李新先生的回忆录。书中所记述的党从延安到“”时期的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这些历史,经这样一位有过切身经历的老革命写出来,极具真实性。
启功(1912 2005),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书画家、高一点文献学家、文物鉴定家。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启功执教六十余年,在中国古代文学、文献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人才。 本书即为受启功长期教导的学生,古代文学、敦煌学专家柴剑虹纪念恩师启功的回忆文集。作者悉心回忆了自己与老师相识、相知的种种交往场景,将启功与自己亦师亦友的关系娓娓道来,其中讲述启功与人交往过程中展现出的谦逊、幽默与睿智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全书附有大量启功的照片与墨宝,全方位真实展示了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