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当一个女孩的床头摆上了简 奥斯汀,就说明她已经长大了。几乎没有一个女孩可以拒绝简 奥斯汀,这个一生写出6部爱情传世之作却终身未嫁的女文豪得到了越来越多女性的喜爱。本书是牛津大学文献学教授凯瑟琳 萨瑟兰等权威学者,通过研究简的信件、日记、小说手稿、阔领大衣、肖像等,重现这位女文豪短暂而传奇的一生。书中收录了9篇文章合集,主要特色在于对每一个不同主题充分发展,以及以艺术书籍的形式对这些主题深入研究的呈现。90幅精美彩图令人神往,让我们像是走进了简 奥斯汀博物馆,探究她从少女到晚年里艺术和生活的种种;走进她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探究她灵魂独立下一生的追求。她幽默敏锐,了解人性;她描写爱情,还总能进行巧妙的社会批评。简的作品像莎士比亚一样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因为她了解永不变化的人性。
《纪晓岚秘史》自嘉庆以后,各种野史笔记、传说故事谈及纪晓岚生活异闻的很多,以供文人茶馀笑谐,民间饭后消闲,但只鳞片爪,毫无系统,或语焉不详,或妄肆渲染,大都失其客观观。笔者稍加收阅,撰成秘史,前后共得十四篇,力求客观全面地展现纪晓岚的生活习性和业余爱好,娓娓向您讲述:沾酒辄醉的纪晓岚,书法不佳的纪晓岚,心慧口吃的纪晓岚风,流谐谑的纪晓岚……《纪晓岚联语辑证》博学善谑的纪晓岚被后人尊为联圣,他曾说,世间书籍中语,无不可成偶者。身前所对,庄谐并出,或工切奇巧,或幽默机敏,或精深富有气势,流光溢彩,照耀联坛,为时人所激赏。纪晓岚与乾隆皇帝和诗答对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清梁章钜在《楹联丛话》里把恩师纪文达公奉为联语宗师,动辄“河间师言”。坊间和戏说中长期流传着大量纪晓岚的谐趣对联,
本书原是作者在撰写《胡适口述自传》时,打算自写的一篇“短序”,不料下笔即十几万言,结果“头”大不掉,只好印成专书,独立出版。 唐德刚先生凭自己的回忆和日记上的记录,对胡适一生牵惹到的无数问题与纠葛,几乎无所不谈,谈无不快。但又不止于回忆,他畅谈历史、政治、哲学、文学以及其他一切胡适关注的学问,可见作者才气纵横,博学多智,加上他古文根底深厚,天性诙谐,故落笔气势纵横,妙趣横生。 唐德刚将胡适写得生龙活虎,但又不是公式般装饰什么英雄超人。他笔下的胡适只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智慧、有天才也有错误和缺点的真实人物。 读了唐德刚笔下的胡适,你可以和他握手寒喧,笑语谈辩,不知夜之将尽,人之将老。
她的一生做了两件事: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和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她的生命中有痛,却痛而不悲;她的生命中有光,却亮而不明。她就是三毛,一个漂泊的人生旅者。
本书主要向你介绍了严复、辜鸿铭、蔡元培、胡子靖、张伯苓、章士钊、余嘉锡、张季鸾、王云五、姚从吾、董作宾、沈宗瀚、傅斯年、罗家伦、成舍我、张其昀、萧一山等二十七位民国时期“文化人”的有关生平事迹。从中,我们可以探窥民国文化之一斑,感受大动荡年代“文化人”命运的跌宕起伏。
鲁迅是应林语堂之邀来到厦门的。林语堂在《鲁迅》一文中对当时厦大的周边环境是这样描写的:“那地方的四周是中国人的公共坟地……山上遍布土堆和坟坑……乞丐和士兵的尸体腐烂着,而且毫无遮拦地发出臭气,而那知识界的空气呢,比起来也祇好一点。”周边是坟、腐烂,一如知识界的空气。如果说,鲁迅在厦门的海边也是一种旅行的话,那么,他还真是思想的旅行。你看,他有时也去散步,白领们散步,一般是花前月下,鲁迅却在“丛葬中”漫步,甚至还在林语堂描述的坟墓中留影。鲁迅感慨了:“中国全国就是一个大墓场。”鲁迅在坟丛中散步,从而想到了整个中国就是一个大墓场,想到了中国是死的中国,无声的中国。
本书应该说是一部洪迈传论。其前七章是以洪迈的生平为纲,阐述洪迈生命的各个重要时期最为重大的事迹,涉及时代、文学审美观、治世观念、历史观,可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而清晰的洪迈评传;其后二章《容斋随笔》、《夷坚志》则是对洪迈在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的综合评价了。如果有人想对洪迈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读一读此书必定会得到很大的满足。 本书追溯了宋代文豪洪迈的一生。他有的文才却生在流离的乱世。诗书给了他走进现实世界的勇气和信心,而无情的现实最终还是迫使他回到书海里化解失意。他是一个自信满满的人,他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个内心充满苦痛、怯懦、自卑的诗人。黑暗的影子常常在诗酒风流之间流诸笔端。太多的历史迷雾濡湿了我们道德的眼镜,摘下它反而看得清楚。本书试图竭力洗去铅华和墨迹,还
高尔基是20世纪俄罗斯最的作家之一,也是对中国文学影响的外国作家之一,但是对于他的评价,却历来众说纷纭。苏联解体后,各种不同观点的交叉更为突出,而对于他生命的最后20年(1917—1936)时间内的思想、社会活动、文学活动与创作成就,人们的评价更不一致,相互冲突的意见一直存在,无论在俄罗斯、西方各国还是在中国评论界,情况都是如此。《伏尔加河的呻吟:高尔基的最后二十年》一书从文学史实和作家创作的实际出发,依据详实可靠的手资料,认真梳理了“高尔基的最后20年”中对当时一系列重要社会事件和文学现象的反应,考察了他与苏联领导层的关系,在其社会与文学活动、言论与创作的紧密联系中我们走进其精神世界,对他最后阶段的思想探索和艺术创作做出了力求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评说。 《伏尔加河的呻吟:高尔基的最后二
《陶行知与现代名人》是作者多年心血的结晶。这本书以翔实的历史资料为依据,真实地再现了陶行知与他同时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及爱国民主人士之间的亲密交往与友谊,同时也着重阐述了他们之间的教育思想、美育思想和哲学思想等方面的异同点。关于教育方面,书中涉及了现代教育理论、师范教育、职业教育和幼儿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 这本书在教育界首次将陶行知与他同时代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集中进行比较研究,不仅拓宽了读者的视野,而且也使人们对正确评论陶行知在我国现代教育进程中的历史贡献及其现实意义有更清醒的认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陶研工作者了解陶行知和研究陶行知所应具备的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星光闪耀:解读中国古代十大诗人》节选了文质兼美、通俗易懂的人物散文,将十大诗人的生平经历、诗歌特点娓娓道来,以帮助读者了解诗人背后的故事;收录各种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诗篇,并配以到位的点评,以帮助读者解读诗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又精选每位诗人的作品,以扩充读者的阅读面,增强读者的诗歌解读能力。总之,我们以文学的笔触描写诗人,以诗学的眼光解读诗歌,以美的素养培养一颗颗爱诗之心。 拥有这本书,你将轻松走进十大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诗人对话,与诗歌共舞,你会不由地放慢自己的脚步,观照内心,关注外物,还自己一个鸟语花香、风云自来的悠然世界。
关于东坡的著作汗牛充栋,佳作如林。《漫话东坡》一书非“戏说”,非“史料”,而是一位严谨的学者向人们展示作为朝中大臣、文人学士、地方长官、父亲丈夫、酒徒逐客的真实东坡的通俗读物。该书描述了东坡的政治功绩和文学业绩,还广泛涉及东坡人生中琐细的方方面面,如日常生活、喜怒哀乐、平民朋友等。虽然是以东坡的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却不以岁月为序,在结构上用共时性取代了历时性,便于读者从各个不同侧面了解东坡,从而获得更加全面、鲜明的印象。
这是一位至今仍活在诗词里的诗人,在雄浑悲怆与柔婉清逸之间浅吟低唱,鲜活无比;这是一位信念坚定、斗志昂扬的志士,在沸腾激越与失望愤慨中情殷意切,呐喊不已。位卑未敢忘忧国,困顿尤怜民之苦。他无惧生死,不怕颠沛,只求山河完整,国定民安。梁启超拍案而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