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傅山年谱》笔者尹协理从一九八二年开始研究傅山,焉傅山在生活非常艰难的情况下做出如此众多的贡献深深感动。但由于以前研究与宣传不够,国内外能全面了解傅山的人并不多见。于是决定深入研究傅山的事迹及其贡献,到处搜寻、广泛发掘傅山的*作与流传至今的手稿;利用晋阳学刊这个学术园地,在主编高增德先生的支持下,开辟了傅山研究专栏,联络省内外专家学者,发表了一批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笔者自己*是努力撰写学术研究论文,在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研究、文史等国内各大专业杂志发表,宣传傅山的思想与学术贡献;在此基础上,向笔者供职的山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刘贯文先生、副院长张海瀛先生*力建议,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发起,召开全国性的傅山学术讨论会,以引起学术界对傅山研究的重视。于是在省委省政
文彦博,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卒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彦博年谱》(作者申利)是其年谱。《文彦博年谱》包括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帆风顺的仕宦生涯;两度拜相,两度被劾——宦海起伏的宰相生涯;如玉在山,如珠在渊——五年平章军国重事等八章内容。
江淹一生历仕宋、齐、梁三朝,但他文学创作的旺盛时期却在宋末。入齐后由于官位的渐显,因而少有作品传世,所以当时即有江郎“才尽”之说。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说他“若使生逢汉代,奋其才果,上可为牧叔、谷云,次亦不失为冯敬通、孔北海。而晚际江左,驰逐华采,卓尔不群,诚有未尽”。对他的使才不尽深表惋惜和感慨。 江淹的诗歌,历来以拟古最为。他的现存作品中,拟古之作占了将近一半,成就也较高,曾得到“善观古作,曲尽心手之妙”②的赞誉。但是,真正代表他创作风格的则是抒写他个人哀怨的作品。这类诗作,在风格上受刘宋时期杰出诗人鲍照的影响较大。隋王通《中说·事君》说:“鲍照、江淹,古之狷者也,其文急以怨。”王通的文学观虽不足取,但他指出江、鲍二人为文的共同点,却颇为准确。因为二人皆由于出身寒
《曾纪泽年谱》的问世会对曾纪泽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本书虽未打破单记行事的体裁,但在涉及曾纪泽家族人物时稍作拓展,可算是一种论世知人的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线索,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主要辑录曾纪泽外交公使史迹,注意其有意识的行动、重要的著述、可显真性的小事、被人轻视的轶事、理论文章的著书年月、与时人时风时事的接触以及与其极有关系的人的简要生平等。《曾纪泽年谱》由潘德利、王宇著。
一代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生前,不仅长期执教于各学府,杏坛耕耘,桃李满天下,而且诂经谭史,学贯四部,著作等身,成就非凡。可是鼎革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术界对他存在不少误解和空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他的生平、思想、著述和教学活动知之不多,因而给准确评价这一历史人物和研究他的学术成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所以年谱的出版,或许有助于改善这样的研究现状。本书体例完备,材料丰富,论述清晰,取合得当,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功力和严谨的学风,具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曾纪泽年谱》的问世会对曾纪泽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本书虽未打破单记行事的体裁,但在涉及曾纪泽家族人物时稍作拓展,可算是一种论世知人的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线索,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主要辑录曾纪泽外交公使史迹,注意其有意识的行动、重要的著述、可显真性的小事、被人轻视的轶事、理论文章的著书年月、与时人时风时事的接触以及与其极有关系的人的简要生平等。《曾纪泽年谱》由潘德利、王宇著。
邵川编著的《林散之年谱》,逐年逐月记录了林散之先生从出生到逝世九十余年的生命历程,详细记述了林老求学、交游、创作等的经历,对林散之先生的艺能做了全面的扫描和记录,资料详尽扎实,对于研究者、收藏者全面认识林散之先生的艺术才华,完整了解林散之先生的艺术创生命,深入认知中国当代美术史,具有很好重要的资料价值和典藏价值!
一代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生前,不仅长期执教于各学府,杏坛耕耘,桃李满天下,而且诂经谭史,学贯四部,著作等身,成就非凡。可是鼎革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术界对他存在不少误解和空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他的生平、思想、著述和教学活动知之不多,因而给准确评价这一历史人物和研究他的学术成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所以年谱的出版,或许有助于改善这样的研究现状。本书体例完备,材料丰富,论述清晰,取合得当,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功力和严谨的学风,具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一、本谱以汪懋麟《百尺梧桐阁集》、《百尺梧桐阁遗稿》、《锦瑟词》爲主要资料依据,旁徵汪氏诸多亲友、交游的别集、年谱、传畧,以及史书、方志、家谱等材料,运用文献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将谱主生平主要事蹟、交游、着述等系年,并作考辨、辑佚。 二、谱主生当明清易代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政治剧变对谱主的生平、思想、心理、性格、学术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有鉴於此,本年谱对涉及谱主思想、生平活动的时事亦作适当关注,主要依据《明史》、《明季南畧》、《明季北畧》、《清史稿》诸书,行文中不再注明出处。时事置於年末。 三、谱主交游广阔,故其年谱涉及人物较多。谱中对凡与谱主交游的人物,首次出现时,皆引述其有关行迹或简历资料,以供参考。凡身份事蹟难以查知者,阙如待考。其生卒年月及中进士年月,已见
一代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生前,不仅长期执教于各学府,杏坛耕耘,桃李满天下,而且诂经谭史,学贯四部,著作等身,成就非凡。可是鼎革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术界对他存在不少误解和空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他的生平、思想、著述和教学活动知之不多,因而给准确评价这一历史人物和研究他的学术成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所以年谱的出版,或许有助于改善这样的研究现状。本书体例完备,材料丰富,论述清晰,取合得当,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功力和严谨的学风,具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文彦博,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卒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彦博年谱》(作者申利)是其年谱。《文彦博年谱》包括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帆风顺的仕宦生涯;两度拜相,两度被劾——宦海起伏的宰相生涯;如玉在山,如珠在渊——五年平章军国重事等八章内容。
莎士比亚的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或称人道主义,用他的语言说,就是“爱”。他的作品就是“爱”的观念多方面的表现。人文主义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莎氏作品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他生活感受深,善于思考,艺术修养高,作品的形象性强;他吸收了欧洲各国的新文化、新思想,因而他的作品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16至17世纪的英国现实,集中地代表了整个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学成就。本书是用英汉对照,以中国年谱的方式记写了莎士比亚的传略。材料详实可靠,配有的背景材料,眉目清晰。
邵川编著的《林散之年谱》,逐年逐月记录了林散之先生从出生到逝世九十余年的生命历程,详细记述了林老求学、交游、创作等的经历,对林散之先生的艺能做了全面的扫描和记录,资料详尽扎实,对于研究者、收藏者全面认识林散之先生的艺术才华,完整了解林散之先生的艺术创生命,深入认知中国当代美术史,具有很好重要的资料价值和典藏价值!
江淹一生历仕宋、齐、梁三朝,但他文学创作的旺盛时期却在宋末。入齐后由于官位的渐显,因而少有作品传世,所以当时即有江郎“才尽”之说。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说他“若使生逢汉代,奋其才果,上可为牧叔、谷云,次亦不失为冯敬通、孔北海。而晚际江左,驰逐华采,卓尔不群,诚有未尽”。对他的使才不尽深表惋惜和感慨。 江淹的诗歌,历来以拟古最为。他的现存作品中,拟古之作占了将近一半,成就也较高,曾得到“善观古作,曲尽心手之妙”②的赞誉。但是,真正代表他创作风格的则是抒写他个人哀怨的作品。这类诗作,在风格上受刘宋时期杰出诗人鲍照的影响较大。隋王通《中说·事君》说:“鲍照、江淹,古之狷者也,其文急以怨。”王通的文学观虽不足取,但他指出江、鲍二人为文的共同点,却颇为准确。因为二人皆由于出身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