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建筑80年: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科大事记(1932-2012)》创办于1932年的勃勤大学建筑系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教育之发端,其后历经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建筑系,直到今天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薪火相传80年,培养了近万名建筑学子,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岭南学派。 林克明先生主持参与了很多重大的工程。如:他担任吕彦直的助手,为中山纪念堂的建造做了很多工作,华南工学院的很多建筑也是他的作品。林先生来清华拜访梁思成先生时,我们就见过面;我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对广州市的规划建设有较多接触,因此与林老交往甚多;在他去世前的几年,我也曾专程前往探望。
当我们走在都市的大街上,看着满眼花花绿绿的广告牌,还有广告牌所依附着的耸立云端的高楼大厦,可曾想到是谁设计了它们? 当我们看着飞驰在立交桥上的各色机动车,还有承载着它们的那些桥梁,可曾想到是谁设计了它们? 当我们悠然地坐在办公室里翻阅着一本本精美的时尚杂志或书籍,还有我们身穿着的漂亮的服饰,可曾想到是谁设计了它们? 甚或是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计算机连同它们附带的键盘、鼠标等,还有我们工作之余用来减轻压力的电视、电影,可曾想到是谁设计了它们? 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一不是有一个叫做“设计师”的人们为我们设计着,让我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无限可能和无限美好!我们应该向这些设计大师们致敬! 《设计大师 : 时尚的者》就精选了世界上70位设计大师,为大家展示他们的大
本书以希腊建筑师为开端,讲述了西方世界的建筑和建筑师,介绍他们的人生历程和主要建筑成就。图文并茂,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建筑师及其作品在建筑历史上发挥的独特作用。被选取的建筑师及其作品是按照历史的脉络仔细筛选的,他们要么是在历史的转折期发挥过关键作用,要么给后来建筑设计的变革起到过铺垫作用,有的甚至是左右了建筑设计的发展。
《老龄化社会建筑设计规划:社会养老与社区养老》从社会养老和社区养老两个方面探索我国养老设施及建筑的演化与发展。书中内容包括外相关政策和理论研究,养老设施和建筑现状调查,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建筑策略,国外养老设施及建筑实例等。本书针对养老设施及建筑设计总结经验,寻找规律,研习方法,提出应对策略。本书对建筑设计人员、规划设计人员及城市管理者从事该方面的设计和研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在这本回忆录中,作者将其一生由幼及长,从求学到做事,从建筑理想、古迹修复到博物馆的经营管理,点滴记录。亦是从一个人的生命史,折射出台湾现代建筑、艺术教育、博物馆文化的发展历程。
本导则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组织相关单位在深入调研、借鉴经验、总结实践的基础上编写,共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节能评估、能效提升方案、附加阳光间、能效提升验收,用于规范和指导青岛市既有农房能效提升工程的实施,旨在科学推动青岛市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工作,提高农房建筑能效水平,完善清洁取暖技术体系,解决既有农房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差、能效低、能耗大等问题,提高农户居住质量和室内舒适度。
《物联网“落地有声”系列丛书:基于ARM11的智能家居设计与实现》以TOP6410开发板和ZigBee套件为硬件平台,沿着“基础理论——开发环境搭建——核心模块实现——综合案例”的思路阐述了智能家居的设计与实现。《物联网“落地有声”系列丛书:基于ARM11的智能家居设计与实现》分为3篇:理论基础篇、开发环境搭建篇和开发实战篇。理论基础篇介绍智能家居的基本概念、需求、设计思路及关键技术。开发环境搭建篇讲述网关选型、协调器和节点等硬件设计,完成Bootloader.操作系统内核配置及根文件系统等软件环境搭建。开发实战篇讲述智能家居的解决方案,详解Linux串口编程方法,重点对安防报警、照明系统、温湿度管理和多媒体模块进行设计。《物联网“落地有声”系列丛书:基于ARM11的智能家居设计与实现》配套光盘1张,包含书中所有程序源代码和相关资料。
为留住北京,为留住一座经典的城市,梁思成付出了一生的代价,他本来可以不说话,让故都离他远去;也可以远走他乡,让故都留在梦中。但他实在放心不下,他太爱这座城市了。历史真是无情,当故都将倾的时候,想去扛住她的竟是一个瘦弱、还有些残疾的书生,他哪里来的勇气呢?文化?艺术?还是别的什么。他是梁启超的儿子,血脉里有中国知识分子最宝贵的东西。人格是一种操守,一种精神,是做人的灵魂。梁思成夫妇之所以被后人怀念、尊敬,人格的魅力最为重要。他们真诚无邪,爱国敬业,忘我奋斗,追求新知,从不屈从于权力、的压力,坚持他们认定的真知、真理,展现了现代知识分子少有的风骨。
《华南建筑80年: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科大事记(1932-2012)》创办于1932年的勃勤大学建筑系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教育之发端,其后历经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建筑系,直到今天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薪火相传80年,培养了近万名建筑学子,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岭南学派。 林克明先生主持参与了很多重大的工程。如:他担任吕彦直的助手,为中山纪念堂的建造做了很多工作,华南工学院的很多建筑也是他的作品。林先生来清华拜访梁思成先生时,我们就见过面;我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对广州市的规划建设有较多接触,因此与林老交往甚多;在他去世前的几年,我也曾专程前往探望。
倘若我们从远处俯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便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惊人虚掷的世纪:虚掷了机会,虚掷了资源,也虚掷了生命。外敌侵占的苦痛,更加上政治的恶化,怎么可能产生有序的国家建设?个人的创造力、知识的探索,又怎么可能广泛流行?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故事,从一开始似乎就印证了上述的悲观省思。千重万叠的社会浪费,打乱并吞噬了他们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地,这个世界就是不留给他们任何呼吸的空间。然而,在费慰梅笔下,那些动人而亲切的生活片断里,我们更加感受到,他俩情笃而紧张的婚姻生活中迸发出的。我们仿佛听见,他们高朋满座的客厅里,杯底喝尽,连珠的笑声中浮沉着杯盘碰撞响。我们仿佛看见,他们细心研究恢复古建筑典籍的本来面目,他们灵巧的手指那支笔穿梭于技术细节之间,中英文一样典雅。我们还看到,已经消失的
本书以希腊建筑师为开端,讲述了西方世界的建筑和建筑师,介绍他们的人生历程和主要建筑成就。图文并茂,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建筑师及其作品在建筑历史上发挥的独特作用。被选取的建筑师及其作品是按照历史的脉络仔细筛选的,他们要么是在历史的转折期发挥过关键作用,要么给后来建筑设计的变革起到过铺垫作用,有的甚至是左右了建筑设计的发展。
倘若我们从远处俯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便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惊人虚掷的世纪:虚掷了机会,虚掷了资源,也虚掷了生命。外敌侵占的苦痛,更加上国内政治的恶化,怎么可能产生有序的国家建设?个人的创造力、知识的探索,又怎么可能广泛流行?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故事,从一开始似乎就印证了上述的悲观省思。千重万叠的社会浪费,打乱并吞噬了他们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地,这个世界就是不留给他们任何呼吸的空间。然而,在费慰梅笔下,那些动人而亲切的生活片断里,我们更加感受到,他俩情笃而紧张的婚姻生活中迸发出的生命之光。我们仿佛听见,他们高朋满座的客厅里,杯底喝尽,连珠的笑声中浮沉着杯盘碰撞响。我们仿佛看见,他们细心研究恢复古建筑典籍的本来面目,他们灵巧的手指驾驭那支笔穿梭于技术细节之间,中英文一样典雅。我们还
《华南建筑80年: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科大事记(1932-2012)》创办于1932年的勃勤大学建筑系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教育之发端,其后历经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建筑系,直到今天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薪火相传80年,培养了近万名建筑学子,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岭南学派。 林克明先生主持参与了很多重大的工程。如:他担任吕彦直的助手,为中山纪念堂的建造做了很多工作,华南工学院的很多建筑也是他的作品。林先生来清华拜访梁思成先生时,我们就见过面;我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对广州市的规划建设有较多接触,因此与林老交往甚多;在他去世前的几年,我也曾专程前往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