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新建筑》阐述了伟大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机械美学理论,以及有关工业,经济,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批量生产精神 等观点。柯布西耶从1920年起,在其主编的《新精神》杂志上连续发表论文,提倡建筑的革新,走平民化、工业化、功能化的道路,提倡相应的新的建筑美学。这些论文汇集为《走向新建筑》一忆,于1923年初版,1924年出增订的第二版。近一个世纪的岁月流逝并未减损它的光辉。 这本书的*版出版之后,到处都产生了对与建筑有关的事情的兴趣。普通人因此而谈论建筑、喜欢谈建筑、希望有能力谈论建筑。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运动的后果。 这本书不企图说服专业人员,而是说服大众,要他们相信一个建筑时代来临了。建筑成为了时代的镜子,现代建筑关心的住宅,是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为普通人,"
《勒·柯布西耶全集--第1卷·1910~1929年 》共8卷,约400万字,由瑞士Birkhauser出版社引进,堪称建筑界有关柯布西耶资料为详尽的权威著作。全套书囊括了1910~1969年柯布西耶的作品及理论,图样详细、照片丰富,文字生动。 “该如何丰富我们的创造力呢?”这位伟大的建筑大师、哲学大师柯布西耶给我们指引的方向是:“去向那无疆之域,去自然的瑰丽多彩中发现”,“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对事理的探究中来,至于建筑变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他的设计没有边界,没有桎梏。在他而言,建筑师应该“成为整个社会之杰出——精神之富足”,“对任何事情都是开放的。” “建筑,是一种思维方式,而非一门手艺。柯布西耶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和方法,更是深入人心的思想和纲领。 柯布西耶的语言是慷慨激昂的,柯布西耶的设计是激情四射的,柯布西耶的理
本丛书第二辑的编写体例基本参照了辑的模式。已出版的詹姆士·斯特林;矶琦新;西萨佩里及诺曼·福斯特四个分册,和辑一样,受到国内外广大读者的欢迎。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有的分册如《黑川纪章》、《诺曼·福斯特》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建筑大师本人十分热情友好的合作,主动无偿地提供了大量手技术资料(包括自撰序言、作品插图和照片、原版书等),大大提高了专集的图版质量和印刷质量。我们近期已在组织丛书第三辑的选题和出版计划,力求通过至第三辑的出版,在中外建筑师之间架起一座广阔的友谊之桥,让我国建筑同行全方位、多视点地了解国外*的著名建筑师,真正达到我们出版这套丛书的宗旨。
《勒·柯布西耶全集》共8卷,约400万字,由瑞士Birkhauser出版社引进,堪称建筑界有关柯布西耶资料为详尽的权威著作。全套书囊括了1910~1969年柯布西耶的作品及理论,图样详细、照片丰富,文字生动。 “该如何丰富我们的创造力呢?”这位伟大的建筑大师、哲学大师柯布西耶给我们指引的方向是:“去向那无疆之域,去自然的瑰丽多彩中发现”,“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对事理的探究中来,至于建筑变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他的设计没有边界,没有桎梏。在他而言,建筑师应该“成为整个社会之杰出——精神之富足”,“对任何事情都是开放的。” “建筑,是一种思维方式,而非一门手艺。柯布西耶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和方法,更是深入人心的思想和纲领。 柯布西耶的语言是慷慨激昂的,柯布西耶的设计是激情四射的,柯布西耶的理论是历久弥新的。让热爱
本书是关于礼拜堂的完整而综合性的研究作品,包括探索其设计、建筑以及其中非凡的收藏品的 研究成果。这本精美的书中汇集了多位专家对教堂的建筑、雕塑、马赛克拼贴画、金属制品和杰出的银器、织物、家具、书籍等收藏品的研究。书中配以华丽的插图,精美 伦的照片,全面反映出了这一无与伦比的建筑和艺术杰作的非凡之美。
本书以20世纪的典型建筑为描述对象,并同时给出了于关选择这些经典建筑的两个基本原则。其一,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其二,所选建筑组织与顺序的依据是什么? 本书就决定要收入已经完工的建筑,无论是否保存下来。因此我们筛选掉了20世纪建筑史中的一些研究类项目,我们对建筑的选择更倾向于那些具有创新意义的作品——风格上、技术上或规划上——尤其是对建筑展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作品。在对建筑大师做出正确评价的同时,本书还有一个目的,囊括了尽可能多的建筑师及其作品。按照其设计开始的时间排序,书中的每个建筑都配有以CAD软件绘制的平面图、剖面图、和立面图,对每个案例都进行了更为全面的剖析,这比那些在一般历史资料中得到的信息更加详尽。 本书的一个优点就是没有解释通常的“原因与事件”,虽然通过这些可
密斯,出生于法国,1938年加入美国籍。密斯没有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从小在他父亲的裁石作坊中学徒,做粉刷、装饰、仪仗用品和家具设计,作为建筑师的知识基础主要来源于实践。密斯的作品特征是由钢框架支撑的、巨大均称的玻璃体量,有的作品用巨大的桁架把顶板挂起,使得建筑内部空间开敞、轻盈。在他许多的代表作品中,都运用他的设计格言“少即是多”。他在大片的玻璃墙上作“光影的游戏”(ThePlay ofRoflections),这种光影照像式的效果改变了传统建筑的审美概念。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密斯学派风行全世界。密斯也是一位出色的建筑教育家。 《密斯·凡·德·罗》是“天才建筑师系列”之一,由荆其敏、张丽安编著。 《密斯·凡·德·罗》用传记的体裁、通俗的方式,把密斯·凡·德·罗全面系统地介绍给广大读者,试图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让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ing Mies van der Rohe)被称为20世纪建筑史上的一面旗帜,他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出一种具有古典式均衡而又简洁的风格。暴露的骨架,整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精的细部都是他建筑作品的鲜明特点,作为钢结构和玻璃建筑结构的创始者,密斯提出的·少就是多·理念,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并开创了现代建筑模式的新语言,对后来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的建筑教育家,密斯对年青一代的建筑师们更是爱护有加。他先后领导过包豪斯和伊利诺伊理工学院(lllnois lnstitute of Technology),并建立了一种当代大众化的建筑学标准,他的建筑理念如今己扬名全世界,为了纪念密斯,由欧盟和密斯·凡·德·罗基金会组织在1986年共同设立了·密斯·凡·德·罗欧洲
本书部分是藤本壮介对他历年来作品的介绍和阐释,第二部分是藤本对其建筑理念更为系统而深入的表达,包括一些建筑文论和相关访谈。 藤本壮介在此阐释的建筑理念,或者说创作野心,在于构建一种由局部产生的秩序。他偏爱自然产生的“洞窟”,而非刻意搭建的“巢穴”,他使用语意模糊的“居所”,取代具有终结色彩的“房间”,他一心一意想要成为勒?柯布西耶和米开朗基罗那样的建筑家,在这些作品和文字中,我们似乎可以隐约看到他试图实现的效果:人类创造出的物体可以人类控制的范围。
本书收录了现代建筑形式语言先驱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重要的建筑手绘作品,共计200多幅精美设计图,是的珍贵资料。他的作品消除历目前各种形式语言的冲突,强调线条与构成,影响巨大。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对他极为推崇。大量的理念设计和未建成设计持续影响着普鲁士,被大量文人和建筑师当作规范。他开创了大柏林规划的先河,后世的数次规划均以此为蓝本,简洁粗犷的设计风格一直影响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