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冰、王明贤主编的《冯纪忠百年诞辰研究文集/冯纪忠研究系列》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中国城市规划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的创始人,同济大学教授冯纪忠(1915.3.19-2009.12.10)先生代表作品的研讨论文合集,书中包含了大量精彩照片。
青岛里院是青岛地区一种因历史原因而形成的居住建筑集落形式。从整体上看,具有相同的院落围合式特征。从个体间的对比来看,由于不同殖民国家分别建造,导致各里院建筑在空间尺度和建构特征等方面呈现了差异性。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青岛地区的里院建筑由于无法保证良好的居住生活需求,正在逐步的进行改造和新建。这些珍贵的历史建筑快速的消失对我国传统集落研究工作来说是巨大的损失。 基于这样的认识,《青岛里院》一书中全面的搜集了现保存良好的里院建筑的图像资料。通过对比分析,以*说明性的图片来呈现青岛里院的共性与差异性。通过这些图像配以简要的文字介绍和说明,可以从多个角度读解出里院的空间特征以及不同国家建造尺度、美学偏好等内容。 本书对调研成果采取的呈现方式兼具了学术研究成果和科研资料两种特征,这样
《竹材建筑与设计集成》是一本关于竹材特性及其在建筑中应用的图书,共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介绍竹子作为建筑材料的历史、物理特性、技术工艺、传统和现代用途等,深入说明了竹材的一般应用和在建筑施工中的专业应用;后半部分收录60余个新的竹材建筑案例,充分展示竹材在建筑中的应用实例及创作灵感,展现出竹材建筑的发展前景。本书旨在推动这种建筑设计师及相关从业者重新关注竹材(兼具传统与现代性的建筑材料),为其设计提供灵感和指导。
为纪念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十周年,滨海新区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组织编撰了天津滨海新区规划设计丛书,共十册,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重点地区规划和重要的建筑设计,其中反映滨海新区近十年来建筑设计成绩的集成是必不可少的一册,压轴上演。 作者组织各功能区规划管理部门,对新区已经建成或基本建成的、品质比较好的各类建筑进行收集整理,编写出《品质建筑 天津滨海新区优秀建筑设计精选集(2006 2016年)》一书。书中收录了对外交通、商业、文化艺术、教育、医疗卫生、办公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以及工业研发建筑三大类,共80余个项目,对项目的区位和背景情况、基本情况、项目建筑设计的基本情况以及设计图纸进行展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展现滨海新区高品质、类型多样的建筑成果;另一方面
本书将引领设计师们走进未来建筑的世界,去探究我们明天的生活。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资源不断匮乏,居住空间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将以怎样的方式居住、生活?适应这种生活方式的建筑又将以何种形式出现?为了给上述问题找到答案,建筑师、设计师们进行了多种大胆、前卫甚至带有科幻色彩的尝试。书中收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50个*秀的高密度建筑项目。配以千幅以上高质量的效果图、建筑图、图示讲解以及简明扼要的文字介绍,对建筑设计师具有非常高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书中的建筑作品展示了他们如何架起沟通的桥梁,尊重文化规范,回应人类的需求而不是考虑成本;如何在激情工作中接受团队透明度,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创作性的解决问题。这本书展示了不同国家的获奖者,包括孟加拉国、比利时、巴西、中国、德国、印度、爱尔兰、日本、墨西哥、荷兰、挪威、西班牙、斯里兰卡、瑞典、泰国、土耳其和美国。本书体现了那些引领世界理想设计的项目的创新的设计特点;当代设计的透明性、关联性和民主性,使全球的设计进行了爆炸性的创新;展示了创新的项目是如何将多样的特征融入到项目地点、形式和特征里。适合建筑师、设计师、教育者,和所有希望看到当代创新建筑潮流的读者。
《走过江南》所实录者有着不同的职业、身份,但有一共同点,陶醉于江南文化,在苏作家具的造型艺术中感知历史,在书画文玩中追索人文气息。这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尤如明清的文人一样听着昆曲,欣赏并使用着家具,醉心于自己喜爱的收藏并以此来精心营造着各自的家,在自己的世外桃源中做着各自喜爱的事,与世无争。他们有的潜心书画,有的热衷丝竹,有的沉浸于制器,更有甚者远离城市喧嚣,效仿古人重返山林茗泉弹琴,虽不入主流但他们雅集创作活动不断,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着传统文化,延续着传统的生活。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一个群体,江南文化才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对于弘扬江南人文艺术之美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此次将重点展示这个群体,以走过江南的平实视角领略他们的生活,感悟艺术生活的特别魅力。
本书内容主要为近5年新建成的功能齐全、造型新颖、材料生态、节能环保、符合新时代学生需求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实例,以图片 案例评析的形式展开。*卷为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四个省市设计单位的共计55个优秀校园作品,涵盖小学、初中、高中,部分含幼儿园,一体化国际学校等,建筑功能包括教学楼、食堂、体育馆、宿舍楼、科技楼、艺术楼等,设计形式包含新建、改造、扩建等。图片形式包括建成校园的实景照片、校园总平面图、主要建筑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分析图、概念图等。
《日本建筑院校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集(3)》收录了日本112所建筑院校本科毕业生的优秀设计作品130件,每个作品除了平、立、剖面图和效果图外,还有“设计者的话”和“推荐者的话”。设计者讲述了作品的设计概要、主题与构思的出发点、创意与方法、作品总数、创作天数、费用、创作回顾、给学弟学妹的建议等,其中包括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推荐者对学生作品进行了点评、推介。 《日本建筑院校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集(3)》收录的作品包含着日本建筑院校毕业生丰富的创意、新颖的观念、对周围环境的客观认识,以及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读者可以通过这些作品,感受一下日本学生的卓越创意、奇思异想,以及客观务实、精益求精的慎密严谨态度等等。打开本书如同进入琳琅满目的创意博物馆或绚丽多彩的创意花
本书收录了陈设中国 晶麒麟奖第八届获奖作品,按类别分为六大部分,分别是空间陈设美学奖、陈设艺术品奖、生活艺术家奖、公益民生奖、行业推动奖、未来奖。书中收录的作品风格各异,不仅展现了作品本身的艺术和工艺水平,也展现了其设计师高超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艺术、人文素养。
天津大学是*直属国家重点大学和*与天津市联合共建的高水平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其前身为创办于1 895年的中国近代所大学北洋大学,1 951年更名为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 9j7年创建的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津沾大学建筑系(原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北方交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建筑系(原唐山工学院建筑系)与天津大学土木系共同组建了天津大学建筑工程系。1 954年成立天津大学建筑系。1 997年6月,天津大学进行学院制改革,在原建筑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下辖建筑学系、城市规划系、艺术设计系以及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所、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所、建筑物理与现代设计技术实验平台、成人教
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2005版图书出版以来的3年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建设急速发展,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中国建筑设计企业也逐渐成长。原有一批较为成熟的建筑设计企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另有一批新生和快速成长的设计机构也开始崭露头角。本书(2008版)精选的48家中国建筑设计机构,虽然不能涵盖全部,但应该是中国目前*影响力和重要地位的高端建筑师群体。本书内容包括各设计机构的设计理念和近期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建筑设计作品。这些机构的设计作品在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国建筑师对当地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等现实条件的基本理解与创新性的应对。本书一方面为中国的设计机构提供一个回顾历史、展示成绩的阶段性平台,另一方面也是建筑业界学习、借鉴的经验所在。他们的汇聚不仅更具启发性、多样性和差异性,而且更有助于
建筑结构**设计图集编委会编的这本《建筑结 构**设计图集(11)》系全国第八届**建筑结构设 计评选出的高层及多层建筑结构和大跨度空间结构及 特种结构部分29个获奖项目汇编而成,是我国2010~ 2013年期间建筑结构设计的代表作。每个项目均介绍 工程概况、计算方法、结构布置、构造大样、配筋做 法、抗震构造措施等,具有较好的技术性、实用性和 资料性,对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人员、土建类大专院 校师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20世纪90年代,曾担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长的叶如棠先生,在为《当代中国建筑师》丛书写的前言中说:“新中国揭开了中国建筑历史的新篇章。几代中国建筑师的地位日渐提高,新老接力,茁壮成长,在空前广阔的建筑舞台上,充分施展其才能,在纷繁似锦的学术百花园里争芳吐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也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并使中国建筑开始走出国门,中国建筑师的成就也开始为世人所注视。”面对成绩,我们自然会意识到重温“万里长征的步”“任重而道远”这些先辈教导的必要性。已走进世纪新一代的中国建筑师,要面对的不仅会有各种光环和诱惑,而且,还有许多至今尚未解决的难题,譬如,如何从建筑本体、建筑文化、建筑艺术、建筑方法和建筑归宿去深入探索建筑创作的真谛?如何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和远大
《人居动态Ⅻ:2015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获奖作品精选》收录了我国2015年成功的建筑规划设计作品。这些作品的类型包括居住区、商业区、教育文化区、办公区等,堪称我国乃至世界建筑规划设计的典范。每一个项目都有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实景照片和设计说明,全面向读者解读方案设计。
本书精选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香港、苏州、杭州、南京、沈阳、长春、青岛、成都、厦门、宁波等各大中城市*知名楼盘与景观的100个案例,以全面的类别(按功能和风格各有划分)、清晰的脉络、独特的视角深度挖掘当代楼盘成功设计背后的秘密。内容以国际*设计事务所和知名开发商的成功作品为主,全部以实景拍摄,全面展现已建成的知名成功作品,引领新时期的设计潮流,配以详细的总平面图、鸟瞰图、分析图、户型平面图、立面图等设计资料,给读者以很强的借鉴和启迪。全书大开度,整体专业大气,图片精美,资料丰富翔实,代表了国际*设计水准,是建筑景观设计行业不可多得的宝贵参考资料图集,值得建筑景观设计行业人员及开发商收藏品鉴。
老建筑作为人类记忆的*载体,对其的孜孜保护就是对历史的尊重,已成为现今的底线共识,也是留存老建筑的重要动机。老建筑的保护范式有很多种,建筑本身的渊源也是其重新开发价值的基础。 因此,在本书中,我们依照老建筑的原有风格,为您分为三大类型:西洋建筑、老工厂与仓库、传统建筑及其他。从中您可以看到,在建筑美学、生态空间、城市景观等各种保护、再利用规则的平衡之中,在新所有者开发诉求和设计者重建智慧的共同作用下,无论是单体老建筑还是建筑群保护区,都显露出独特的趋势和想象力。
超越建筑本身狭窄的思维范畴,从非建筑的角度思考建筑,将使建筑获得崭新的发展可能。然而新的观念及途径并非像传统的建筑知识或技能那样,通过学习便能掌握,相反,需要永远置身于开路先锋的位置不懈地探索开拓,才能得到一点一滴的收获。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展览的方式,激励建筑学及相关专业的青年学生从新的角度思考建筑,培养基本的建筑设计的探索求新精神。从参展的约200件作品来看,不仅数量远远超过了我们所预期的总量,而且这些作品所反映出的设计思路的广泛程度超出了*建筑理论的范畴。在本书中尽管我们试图从17个方面归纳阐述这些作品的不同设计思想,但即便属于同一类的作品,仍然具有其独特的视角和新的见解。这是一个极其丰富的,在某种程度上带有未来遐想的建筑思想观念展示,其中某些探索更是令人激动,耐人寻味,让人们
从巴黎、从中国各地来到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面对形形色色的案例,加班熬夜换来的常常是激情被打压,理想被消磨……你渐渐学会了少谈主义,多研究问题。你坚持了理想,坚持了专业进步,坚持了职业的成就,获取了竞争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