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8]105号)的要求,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同济大学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 本规范在制定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特别是原建设部于2007年批准实施的《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试行)》的实际应用经验,借鉴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相关经验和理论,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9章和5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工程建设风险等级标准;规划阶段风险管理;可行性研究风险管理;勘察与设计风险管理;招标、投标与合同签订风险管理和施工风险管理。 本规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施工准备;5施工测量;6管片生产与验收;7掘进施工;8特殊地段施工;9管片拼装;10壁后注浆;11隧道防水;12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13盾构保养与维修;14施工运输;15施工监测;16成型隧道验收。 本规范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1448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同时废止。
高填方刚性涵洞在高等级公路和铁路建设中的应 用非常广泛。由于高填方下刚性涵洞的受力特性复杂 ,现有的理论对填土-涵洞-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机 理的认识不足,现行的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和铁路 桥涵设计基本规范中的线性土压力理论难以准确反映 高填方刚性涵洞的实际受力状态,导致涵洞病害屡见 不鲜。 陈保国编著的这本《高填方刚性涵洞土压力计算 理论与应用》系统地研究了高填方刚性涵洞与土体之 间的作用机理及高填方刚性涵洞受力性状的影响因素 ;探讨了高填方刚性涵洞土压力计算理论及其减载机 理和措施;提出了减载式刚性涵洞的设计理论和计算 方法;给出了高填方涵洞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原则、地 基处理的设计方法以及地基处理方案优选。 本书可供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水利水电专业、 岩土工程专业的设计和施工人员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T 188-2012·备案号J1475-2012):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材料;设计;施工;验收;维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T 188-2012·备案号J1475-2012):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适用于采用透水砖铺装的轻型荷载道路、停车场和广场及人行道、步行街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系统功能;5系统性能;6系统组成;7软件设计要求;8接口设计要求;9工程设施要求;10施工安装及质量验收;11系统调试;12系统功能验收和性能验收;13系统不间断运行测试;14系统预验收;15竣工验收。本标准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1828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8年9月1日起实施。原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636-2010和《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T 50732-2011同时废止。
本标准共分9章,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检查;5.隧道结构健康度评定;6.隧道结构监测;7.隧道结构保养与维修;8.隧道附属结构保养与维修;9.养护管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编号为CJJ/T 289 2018,自2019年5月1日起施行。
. 《GJJ96-2003地铁限界标准》根据建设部 88建标字19号 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符号;3.限界计算的基本规定;4.A型限界标准;5.B1型限界标准;6.B2型限界标准等。以上各类限界标准中均包括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并分别列出了隧道内及高架(或地面线)的不同限界。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一~二○○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2〕85号)和原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关于同意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城市轨道交通篇)调整为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的函》(建标标函[2007-]39号)的要求编制的。 本规范是以功能和性能要求为基础的全文强制标准,条款以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为主线,统筹考虑了卫生、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规范并未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提出全面、具体的要求。本规范共分8章,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运营、车辆、限界、土建工程和机电设备。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解释,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地铁与轻轨研究中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根据原建设部建标E2006]77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道路清扫保洁等级;4道路清扫保洁作业的一般要求;5道路清扫保洁质量要求;6道路清扫保洁质量评价。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 的通知》(建标函[2005] 84号)要求,本规范编制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停车需求预测与停车位供给,停车场规划,建筑物配建停车位。
本规范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批))的通知》(建标E2008]102号)的要求,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深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以风险分析和过程管理为基础的安全控制流程、方法、任务和要求;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为4章和5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安全控制要求等。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解释,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编
本系列标准的编制依据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标准和规范,结合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和实际,坚持了“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思想,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控制及验收的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系列标准》内容包括:工程划分、统一标准、施工降水、车站、隧道、盾构隧道、桥梁及涵洞、路基、道路、车辆段及综合基地、防水、轨道和装饰装修工程等先导性标准和专项标准。 《轨道交通站场道路及广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是《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系列标准》的专项标准之一,已在北京市建委备案。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为: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路基、基层、路面、广场、人行道、附属构筑物、挡土墙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 169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现批准《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技术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1334-2018,自2019年4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居民出行调查、流动人口出行调查、公共交通调查、出租车调查、出行生成源调查、城市道路交通调查、出入境道路调查、道路货运调查和停车调查。
内容包括:1 总则;2 一般规定;3 天桥设计;4 地道设计;5 施工。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国建节协(2017)40号)及《关于印发 的通知》(国建节协[2019]5号)的要求,由东南大学会同有关单位组建编制组,经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标准和先进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共同编制了本导则。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配置的基本单元;5 配置内容与数量;6 选址方法。
《市政工程设施养护维修估算指标(HGZ-120-2011)》估算指标共分4章3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结构工程,城市照明工程。本估算指标适用于城镇范围内的道路、结构、照明等市政设施小修、养护、维修和日常运行管理。《市政工程设施养护维修估算指标(HGZ-120-2011)》面向市政设施、排水设施、桥涵设施、照明设施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
现批准《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193-2012,自2013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6.6.1、10.2.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I: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现批准《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193-2012,自2013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6.6.1、10.2.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I: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lo]43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变压器、箱式变电站;4.配电装置与控制;5.架空线路;6.电缆线路;7.安全保护;8.路灯安装等。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适当地提高了城市道路照明设备安装施工质量标准,增加了箱式变电站、地下式变电站、架空电缆、智能监控系统、LED路灯、高架路及桥梁路灯的安装要求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