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国内医学模式的变革和医学人性化服务的需要,本书精选了近年来我国医患沟通的120余个典型案例进行评析。全书体系完整清晰,事例生动新颖,融真实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对于我国各级医院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提升医患沟通技能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借鉴与指导作用。本书可供广大医务工作者阅读,也可作为医学院校进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参考。
田向阳、马辛主编的《医患同心(医患沟通手册)》借鉴了国际临床医患沟通理论和经验,结合中国医疗环境的实际情况,全面阐述临床危机应对和人际沟通技巧,结合大量真实案例,集性、科学性、指导性、实用性为一体,力求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医患沟通参考工具。
本选题适应国家卫生改革的要求。国家卫生部在《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若干意见》(卫医管发〔2010〕14号)要求对于公立医院服务要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服务绩效,同时要求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合理配置和利用医疗资源。要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流程管理和科室合作,有效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为患者提供便捷、满意的医疗服务。同时,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探索单病种质量控制和单病种付费改革,推动医院提高绩效。可见国家对于医院精细化管理的重视。现代化医院管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已经逐步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迈进,信息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也是医院管理的发展趋势。经检索未查到与此重复著作。作者队伍力量雄厚,包括卫生部、北京大学、医院管理人员和专家。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管理学》内容简介:根据管理理论体系,共五篇十五章:篇总论,包括组织与管理、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发展、组织的道德与社会责任;第二篇计划,包括目标与计划、决策、战略计划;第三篇组织,包括组织结构设计、组织职权设置、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第四篇领导,包括领导概论、激励、沟通;第五篇控制,包括控制原理与过程、控制方法。每章均设有引导案例、阅读材料、案例思考,加强学生实践训练;每章小结帮助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复习思考题便于学生巩固学习的知识,并测试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作者在医院线工作了36年,自2009年新医改以来,全身心投入医院运营绩效管理实践和研究和活动,深入各级各类医院,脚踏实地广泛深入调查研究,访谈调研医院管理者及医务人员近万余人,从实践中汲取管理营养,认真研究医改新政,探索出与社会和谐互动的《工作量效能积分法绩效管理模式》,本书稿就是实践探索的升华,且更加侧重实操的研究成果。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核心之一,而危机管理作为一门系统的现代学科却率先在西方发展起来。当董先生邀我为本书作序时,我欣然应之,因为这本书的内容是我国新时期社会发展所急迫需要的。董先生宦海沉浮十数载,又历经商界风风雨雨,他的经历使他沉淀了足够的底蕴,因而本书中他对危机及危机管理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我们需要这样一本立足于本土资源和本土文化,同时兼具西方危机管理理论科学性的危机管理著作。 危机管理本身是一个内容丰富,涉及诸多学科的交叉领域。本书从行业危机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归纳出它们的共性,择其要而编纂成书,分为危机管理基本理论、危机预警与危机预控、应急管理、恢复管理与危机管理评估四个部分,各部分既根据人类对危机进程的时间序列的认识首尾相衔,又统一于作者所强调的危机管理
本书以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与实践为主要内容,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实例,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理念、内涵建设、服务模式、营销策略、慢性病的社区管理、社区护理和心理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重点介绍。本书适合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者和工作者学习参考。
“医乃仁术”,自古以来,人们给予医务人员崇高的评价,把医务人员称为“白衣天使”。我国广大的医务人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责,辛勤工作,为提高广大人民的健康水平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于医疗活动是具有高风险性的活动,加之医学的高技术性、疾病的复杂性、人体的个体差异性、医疗活动的多环节和医学的局限性等因素,医疗活动稍有疏忽,就有可能给患者带来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方面的损害。本书根据《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的要求,结合现阶段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管理的实际,针对医务人员的学习需要,比较系统地介绍医务人员如何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的书籍,是根据医务人员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的安全实用读物。
自1999年国际劳工组织(ILO)提出体面劳动概念,强调工作要能够满足员工的权利和条件起,员工工作质量就引起了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本书首先基于扎根理论构建了中国情境下员工工作质量的测量量表,该量表包含工作报酬、工作安全与健康、工作负荷、员工和组织的关系、人际关系、个人发展和工作参与7个维度28个题项;接着详细讨论了制造业企业中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员工工作质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工会和企业资本密度在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工作质量之间所发挥的单独调节作用和联合调节作用;基于研究结果,对提升员工工作质量提出了改进策略。
王兴鹏主编的《医院全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以医院全质量管理为主线,全方位构建全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框架与实践应用案例解析。本书将医院全质量管理体系划分为感知质量和非感知质量两个密切关联的组成部分,其中感知质量是人所能感受到的、难以用具体数据衡量的主观感受组成的三元稳定架构;而非感知质量是可衡量的、客观存在的,并将其凝练为六樑六柱医院管理体系。同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质量指数MQI也是本书核心内容之一,详细分析了MQI的理论基础与实现路径;最后对医院全质量管理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本书为未来各级各类医院管理发展全面步入全质量管理大时代指出了一条可供参考的必由之路,可作为各级医院管理者案头的参考模板与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