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大学生自然科学指南和心理学指南两册书合集而成:前者包括物理学、天文学、几何学、化学和生物学,着重讲物理学及一些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后者则介绍了心理学和相关学科的专业领域中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和理论。
《怎样当一名科学家》专为科研导师及指导教师提供关于道德标准的非正式课程而设计。本书论述了科研行为的道德基础以及科研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个人与职业性问题。它不仅适用于所有形式的研究 无论是学术、企业还是政府背景 也同样适用于所有科学学科。 第三版《怎样当一名科学家》体现了自1989年版、1995年第二版出版发行以来的发展。第三版秉承了本书的一贯特点,即包含大量假设情景,为特定情况的思考与讨论提供指导。 《怎样当好一名科学家》主要针对研究生以及刚从事科研工作的研究人员,但也适用于处于科学事业不同阶段的所有科学家。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她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早的国家之一。就科学技术方面来说,除了世人皆知的四大发明以外,在农学、医学、天文学、数学、地学以及工程技术等方面也都曾经有着惊人的成就。从秦汉到明代初期漫长的一千多年里,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然而,到了明代中叶,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始停滞。虽然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科学技术也曾一度呈现复苏气象,但仍然是在传统的道路上继续踯躅缓行,近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未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率先产生。与此同时,16世纪的西方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却发生了科学革命,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产生了近代科学技术。此后,中国与西方在科技上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
时间,我们存在的基本维度,令艺术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为之陶醉。如今,伊利亚·普里戈金在这本《确定性的终结(时间混沌与新自然法则珍藏版)》中向广大读者呈现的,是他与自然之经典描述的 决裂。他通过考察西方的时间观,引导我们经历一种奇妙的智力探险——从古希腊出发,经过牛顿轨道和确定性混沌,到达量子理论与“免费午餐”宇宙学统一表述的高度。这本分水岭式的著作表明,一种全新的科学与文化之自然法则诞生了。
像艾滋病这样的疾病为何能够摧毁免疫系统?像纽约、东京这样的大城市,如何能够不间断地保障食品、医疗、服饰和数百万种居民必需品的供给?这类高度复杂系统的运作仍然是一个谜。但是通过霍兰及其同事在圣菲研究所和密歇根大学的工作,现在已经接近找到一种解答。作为遗传算法之父和复杂性科学的先驱者之一,霍兰从一开始就处于复杂适应系统(CAS)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中心。这部里程碑式著作为这一崭新领域首次提供了一种协调一致的综合,展示了霍兰的独特洞见。本书强调寻找支配CAS行为的一般原理,注重扩展众多科学家的直觉。书中提供了一个适用于全部CAS的计算机模型。霍兰通过描述我们能够做什么,总结了如何增强对CAS的理论认识。他提出的若干理论方法,可以指导人们对付耗尽资源、置我们世界于危险境地的棘手的CAS问题。
《一般集成论(向脑学习)》根据脑的实验事实,从脑的结构与功能集成、脑的信息集成、脑的心理集成等方面,讨论脑内许多类型和多种形式的集成作用和集成过程的特性。 在向脑学习的基础上,《一般集成论(向脑学习)》指出自然界、科学技术领域和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多种多样的集成现象,并归纳各种集成作用和集成过程的一般性概念,提出建立一般集成论的学科,进而讨论一般集成论在多种领域中的应用以及相应的子学科。本书由唐孝威编著。
科学领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既有神奇般的魔力,又像万花筒般丰富多彩,本书收录了60个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发现大事件。 了解科学发现的历程,不仅能拓展知识面,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学生们才能在今后生活与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列奥纳多·达·芬奇,一位在绘画、雕刻、医学、科学、机械,以及箴言、戒律等各个方面集大成的天才大师,留下了令后人惊叹的智慧宝藏与谜团。本书为破解达·芬奇的一线资料,收录了大量原创手稿,集结了达·芬奇近400幅真迹,解开其雪藏的过人智慧。在这里,我们一起探求大师的智慧源头,探索潜伏于大师头脑深处的秘密。天才大师的未解之谜,将一一为您展现……
这次考察中方参加21人,尼泊尔参加4人,如果包括民工、司机等辅助人员,有近40人参加野外考察。 在中国境内,首先从拉萨出发,经日喀则、江孜,翻越马拉雅山主山脊到亚东一直抵达乃堆拉中印边境;再从亚东返回日喀则,经定日,去珠穆朗玛峰绒布冰川末端再返定日,沿中尼公路经通拉(又叫聂聂雄拉)山口第二次翻越喜马拉雅山主山脊,经樟木口岸出境入尼泊尔,抵加德满都。在加德满都先后考察了加德满都——奇特旺剖面,奇特旺——博克拉剖面,博克拉——黑达道——加德满都剖面,加德满都——通泽——兰坦国家公园剖面,以及博克拉——喀利根德格大峡谷剖面。这里提到的“剖面”也就是考察路线的意思。由于在所经路线上要进行一些重点测量或区域填图,因此在专业上又习惯地称之为“剖面”。
苏联历史地理学家约?彼?马吉多维奇撰写的《世界探险史》是一部规模宏大的世界地理探险通史,它详细记述了人类历史上横跨两千余年的两百多次探险活动,其中包括古代、中世纪、地理大发现时期、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的地理发现。这部历史地理学名著提供给读者的,除了相关历史地理学知识以及一千多名探险家——如张骞、玄奘、马可?波罗、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白令、库克、阿蒙森、塔斯曼等等的探险经历之外,它还弘扬了探险精神,并且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探险史和开拓史。
《基因论》全面阐述了摩尔根的染色体遗传理论,其内容包括遗传学的基本原理、遗传的机制、突变的起源、染色体畸变、基因和染色体在性别决定方面的作用等。本书不但总结了摩尔根小组自己的遗传研究成果,而且对当时已经发现的重要遗传学现象都做出了解释,是孟德尔-摩尔根学派观点的系统展现,其理论是遗传学发展史上的一次大飞跃。
30年后,50年后,在世界上,科学技术将出现怎样的奇迹?人类将怎样生活?怎样深入地下、海底去开矿?机器人怎样管理整个工厂的生产?怎样跟相隔几千里外的朋友面对面谈话?那时的房屋、道路、桥梁、交通工具……又是什么样子?怎样……怎样…… 在李四光等编写的《科学家谈21世纪》这本书里,二十几位科学家和工程师给我们回答了以上这些问题,他(她)们给我们描绘了一幅21世纪美好的图画。 这些幻想故事,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可以启发我们更好地去想象未来的科学世界,引导我们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为人类美好的未来而发愤学习。 《科学家谈21世纪》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
黄培云——中国粉末冶金学科奠基人,中南矿冶学院创始人之一,全程参考了这所大学的创立与发展。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称为“黄氏粉末压制理论”。92岁的他,雅达散淡,娓娓道来:四处迁徙的少年时代,30年代的清华化学系,亲历“一二·九”,参加湘黔滇步行团,西南联大第一届毕业生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科学博士学位,与赵新那喜结连理,回国后艰苦建校,粉末冶金学科建设,粉末理论的思维过程,他的口述中有生平积累的治学思考,也有对师友与亲人真切风趣的性情记忆。 涉及人物:师长郑桐荪、吴有训、张子高、高崇熙、余瑞璜…… 同学姚依林、屠守锷、吕保维、陈新民、黄家驷、张培刚、汪德熙…… 岳翁赵元任一家人的铁闻,以及老先生两次归访之旅的趣事。
如果你希望拥有一位专业的朋友引导你在知识的迷宮里遨游,那么,这本书就是你要寻找的朋友。这本书并不简单的只是一个内容提要。它以 一种清晰、综合而又明白易懂的方式,阐述了那些架构我们这个世界的伟大思想,却发现他们本质上其实非常简单。 你想从这本书里得到什么?打开任意一页,依据这个人所从事的专业,你就可以方便地获晓他对这个世界所产生的影响。 举个例子,物理学家海森堡和他的不确定性原理,你可能曾经听说过。但是你是否精确地知道它是什么?它是如何被发现的?为什么它会被认为 是近代思想的重要里程碑?你会从这这些简洁的叙述中找到答案。可是,即使你刚开始只是为了找一些特定的资料,你也会发现自己很快沉浸在愉悦 的阅读中而留连忘返。你不仅知道了不确定性原理是什么,也知道了它对科学及其知识整体有什么影响
《能量守恒定律的历史和根源》是马赫早的力学史评著作,展现了马赫的天才的、超越时代的思想。它预期了马赫在其他书中的几乎所有思想,对透彻理解马赫的工作是须臾不可或缺的。它既包含一般能量学的要点,对自然科学和历史的一些事实的沉思,而且也以尽可能以概括的形式论述了马赫今后要继续探讨的科学哲学课题:科学理论的意义和作用,生理学和感觉心理学对认识论的重要性,思维经济原理,牛顿力学的缺陷,原子论的无结果,对古典的因果关系的批判,物理还原论,力学自然观,物质论(唯物论)以及一切形而上学的臆测形式。普朗克(M. Planck)在做博士论文前就读过这本书,内在论哲学家勒克莱尔(A.Leclair)在1879年的著作中甚至称马赫的书是“革命的”。
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是在社会建构论和固持网兴起的全球化大背景下对代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的新发展,是费恩伯格在苏东巨变以后对技术的民主控制和现代性等问题的新思考,已在西方理论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由于这一理论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国内还缺乏相应的专题研究。因此,以批判与建构为两大主线,对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作系统的梳理与剖析,一方面可以推进国内对新一代法兰克福学派在美国发展状况的研究,弥补我国一直把研究视角定位于 欧洲大陆的不足;另一方面还能借鉴费恩伯格技术批判理论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推进我国技术哲学、技术政治学学科的发展。 本书首先分析了费恩伯格技术批判理论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进而通过对多种技术理论的比较,剖析了这一理论的理论内涵。在此基础上,本书把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
《产业技术论》是一本从整体上考察技术的著作,可以称之为技术论的著作。技术论也是一个“大口袋”,既包括技术哲学,又包括技术社会学。日本的产业技术论已经被纳入到经济学里,中国由于学科的人为划界的原因,用技术哲学代替技术论,使得对技术整体的研究,要么是哲学 的,要么是社会学的。非此即彼的分类不应该成为研究的限制。技术是一个多面体,应该有多重视角,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说它是一本有关技术哲学的著作,其“哲学味”并不浓;说它是一本技术社会学的著作,还有点哲学味;说它是一本经济学的著作,但又与产业论的视角研究技术有所不同,因为它毕竟是从技术的整体来研究产业技术,而不是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产业中的技术,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一看就懂的发现自然大事典》一书选取了*代表性的自然科学谜题,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力求用绘声绘色的讲解使每个科学谜题都生动形象,此外还选取了大量紧扣文章的彩色图片,以增强其形象性和生动性。 本书共分为奇异动物、千奇百怪的植物、自然奇观、科学知识和神奇宇宙五个部分,每部分都选取该领域有吸引力的谜题进行讲解。
目前研究表明,企业中的大部分知识是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而在管理过程中。创造价值优选同时价值流失最多的也是隐性知识。企业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将隐性知识优选地沉淀到企业内部,最终实现显性知识的共享与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效益。鉴于企业隐性知识普遍存在的现状以及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张凌编著的《基于认知地图的隐性知识表达与共享》将认知地图作为一套体系化的工具与流程,引入大型国有企业隐性知识管理,帮助企业挖掘隐性知识来提供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并给出实际案例,具有可操作性,紧密结合现代企业的决策环境,提出企业直觉决策情境下的认知地图构建、合并与分析体系,帮助企业沉淀和共享隐性知识,并且做出管理决策。 《基于认知地图的隐性知识表达与共享》可供信息管理学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