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分析力学的简明教材。全书共分10章,第1~3章阐述了分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内容包括分析静力学与动力学普遍方程等; 第4、5章属完整系统动力学,内容包括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和哈密尔顿正则方程; 第6、7章为力学的两种变分原理,内容包括积分型原理(即哈密尔顿原理)和微分型原理(即高斯原理)两部分; 第8~10章为非完整系统动力学问题初步,内容包括*类拉格朗日方程、阿沛尔方程以及凯恩方程。全书重点强调分析力学的基础理论,注重分析力学的基本方法,并阐述数学公式所蕴含的物理意义。书中共配有200多个例题和200多道习题,并附有部分习题答案,因此有较好的教学适应性。建议授课学时为48~64学时。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工程力学本科及机械类或相近专业研究生的分析力学课程教材,也可作为有关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教
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第五版)
本书收集了作者近20年中陆续发表或尚未发表的30多篇文章。分为人物篇、事件篇和议论篇三部分。这些文章概括了作者认为对力学发展乃至对整个科学发展比较重要而又普遍关心的课题,介绍了阿基米德、伽利略、牛顿、拉格朗日等科学家的生平与贡献,也介绍了我国著名的力学家,还对力学史上比较重要的事件,如能量守恒定律、梁和板的理论、永动机等的前前后后进行了介绍。每篇文章中,有作者对历史事实的认真考据,也有作者独到的见解;同时,涉及当前科学和力学发展有关的基本问题,作者也发表了一些议论。本书对科学史有兴趣的读者、对学习力学的学生和教师,都是一本难得的参考书。
本书是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力学与理论力学(第二版)》(分上、下两册)完全配套的习题解答,是学习力学与理论力学课程的配套辅导书。本书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的知识,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加强对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的掌握,为学生提供完整而详细的课后习题答案,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和应试水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完成考研备考学习。
本教材结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重点讲解流体力学与热传递过程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流体静力学基础、流体动力学基础、黏性流体运动及其阻力计算、热传导、对流传热、辐射传热等理论基础。
本书根据*高等学校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总结长期的教学实际经验,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情况而编写的。本书注重工程实际应用,从力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在各章中精选了大量易于学生理解的工程和生活实例,以便于学生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本书内容分为两部分,包括:静力学(静力学基础、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空间力系);材料力学(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拉伸与压缩、材料拉压时的力学性能剪切和挤压、扭转、弯曲内力、弯曲强度、弯曲变形、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书后附有常见截面的几何性质、型钢表。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各专业的工程力学课程(中、少学时)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集中了作者近年来发表的二十一篇文章。作者从日常熟悉的现象入手叙述这些现象背后普遍的力学道理。例如谈论飞机为什么能够飞起来,从拍西瓜引出医学上常用的核磁共振、CT和超声检查,谈论摇撸、刹车、差动齿轮、高楼边上风大等问题,都采用独具特色的叙述方式,启发读者做进一步的思考以弄清这些科学技术领域的关键。抽象性是近代力学发展的一个方面的特点。书中有几篇文章,如谈对称、变换、细观力学等,从比较直观的现象把读者引向比较抽象的思考。如果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沿着作者的思路做进一步的动脑筋探讨,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本书可以供高中生、理工科大学生、教师以及广大读者阅读和参考。
本教材根据*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吸收国内外优秀教材的精华,尤其是德国教材所具有的起点高、内容广、简明扼要的优点,结合作者20多年从事基础力学教学的丰富经验编写而成,是面向对力学知识有一定要求的非机械专业的少学时“工程力学”课程新型教材,以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更高要求。本教材分为两篇:篇为理论力学,包括力系的简化、力系的平衡、点的运动学、刚体运动学、点的复合运动、质点运动微分方程、达朗贝尔原理、动能定理和动量原理;第二篇为材料力学,包括材料力学绪论、应力状态理论、杆的拉伸与压缩、扭转、梁的弯曲应力、梁的弯曲变形、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能量原理和压杆稳定。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由刘瑞堂,刘锦云著,全书主要介绍金属材料在各种载荷与环境条件下的力学性能,重点阐述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本质,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与评定方法及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本书针对当前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数学、物理基础,在保证理论力学基本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突出应用性,适当简化推导过程,书中附有较多图片以增加直观性。 本书内容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篇。静力学包括静力学基础、平面力系、摩擦、空间力系;运动学包括点的运动学、刚体的基本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动力学包括质点动力学、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达朗伯原理、虚位移原理、振动基础等。本书各章附有小结、思考题和习题。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工科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交通、动力、土建等专业以及研究型高校近机类、非机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自学、函授教材。本书推荐学时数为48—64。考虑到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需要,书中带*的章节为选学内容,带*的习题为选做题目。
本书是“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的研究成果,主要是配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写的《理论力学》(第6版)教材而撰写的教学和学习指导用书。全书每章包括五部分内容:教材内容剖析(理论内容提要,知识结构框图,要求·重点·难点),教学策略。学习方法和要点提示(对教学和学习方法提出建议,并对深层次内容加以提示和说明),习题分类·解题步骤·解题要求,典型题分析和精解(多数例题采用多种方法求解,有助于读者融会贯通所学内容),课后习题选解。本书力求把基本问题交代清楚,并不断加大难度,使读者逐步掌握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大学生和考研者的学习和应试指导书,以及从事本课程教学的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书。
《《力学与理论力学(第二版)》习题解答》是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力学与理论力学(第二版)》(分上、下两册)完全配套的习题解答,是学习力学与理论力学课程的配套辅导书。《《力学与理论力学(第二版)》习题解答》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的知识,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加强对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的掌握,为学生提供完整而详细的课后习题答案,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和应试水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完成考研备考学习。
本书是将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的经典内容及*成果以能量转换和传递为主线,优化组合而成,是一门课程改革综合化教材。全书共分三篇:*篇为工程热力学,包括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理想气体的热力性质和热力过程,水蒸气和蒸汽动力循环,混合气体和湿空气,气体和蒸汽的流动;第二篇为流体力学,包括流体性质和流体静力学基础,一元流体动力学基础,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管路计算;第三篇为传热学,包括稳态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传热与换热器。本书可供高职高专能源动力类,机电设备类和建筑设备类等专业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机械工业出版社本书是与唐国兴、王永廉主编的《理论力学》(第2版)配套的教学与学习指导书。 本书按主教材的章节顺序编写,每章分为知识要点、解题方法、难题解析与习题解答四个部分。其中,“知识要点”部分提纲挈领地对该章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公式进行归纳总结,以方便读者复习、记忆和查询;“解题方法”部分深入细致地介绍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以提高读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题解析”部分精选若干在主教材的例题与习题中没有涉及的典型难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拓展读者视野,满足读者深入学习的需要;“习题解答”部分对主教材中该章的全部习题均给出求解思路和答案,但不提供详细解题过程,以期在帮助读者自主学习和练习的同时为他们留出适量的思考空间。 本书继承了主教材的风格特点,结
本教材由3部分组成。 部分介绍了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详细讨论了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以有限体积法求解管道流动问题为例详细介绍了偏微分方程的离散方法,包括有关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流动问题的一些常用数值方法。第2部分主要讨论典型的流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求解过程,包括扩散问题的有限体积法求解过程、对流扩散问题的有限体积法求解过程,定常流压力与速度耦合求解算法和离散方程求解方法。第3部分讨论了CFD商业软件在几个流体问题中的应用。在算例中采用了不同的求解方法求解湍流模型和网格分布等问题,以加深对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方法的理解。 本书可供本科高年级学生实用,同时也适用于研究生先期阶段的CFD课程教学。
由唐国兴和王永廉主编的《理论力学》是为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与民办二级学院精心编写的理论力学教材。在保持教材定位、体系、风格与特点不变的基础上,本版对第1版进行了适当修订,使之更臻完善。 《理论力学》共十五章,包括静力学基础,平面汇交力系,力矩、力偶与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空间力系,静力学专题,点的运动学,刚体的基本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动静法。每章都配有大量的例题、复习思考题与习题,并在本书的后,给出了习题参考答案和参考文献。 本书配有制作精美的多媒体电子教案,读者可在机械工业出版社教材服务网(www.cmpedu.com)上注册下载。同时,与本书配套的教学与学习指导书——《理论力学学习指导与题解》也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
《结构力学(下册)(第2版)》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系列教材之一,内容严格按照*颁布的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结构力学领域内的知识,同时配有丰富的习题和部分习题答案,及时考查学习效果,帮助读者巩固所学内容。
王怡林主编的《高校力学教学参考书》是根据《 普通物理学讲义·力学部分》编写而成的,本书在编 写过程中既注重理论的推导,又重视知识的应用。其 内容涉及质点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动量 、刚体力学、固体的弹性、机械振动、波动、流体力 学、狭义相对论。
本教材是根据高等学校理工科非力学专业“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创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并依据“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编写的。本书共12章,包括:绪论、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内力、弯曲应力、弯曲变形、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能量法、动载荷及交变应力、附录等。本书重视讲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除绪论外,各章均有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并附有习题答案。
本书是为适应一般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需要而编写的工程力学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力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较好地兼顾一般工科院校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需要;在内容叙述上,力求概念清晰、原理方法透彻、应用步骤规范,加强与工程实际的联系。 全书涵盖了“理论力学”中的“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大部分内容。除绪论外,分为2篇,共12章。第1篇为静力学,包括刚体静力学基础、力系的简化、力系的平衡、摩擦共4章;第2篇为材料力学,包括材料力学概述、材料的力学性能、杆件的变形特点、杆件的内力分析与内力图、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刚度条件与应变状态、压杆稳定、材料力学专题共8章,其中,材料力学专题部分可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选讲。 本书可作为一般工科院校中、少学时工程力学课程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
伟大的实验与观察 力学发展的基础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理论力学》为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项目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专业建设成果之一。《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理论力学》在整合电机技术和电气运行两门课程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水轮发电机、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和其他电动机的基本知识、基本结构及运行维护、故障处理的实习实训项目,内容的编排方式有利于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理论力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水电厂职工在岗培训教材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
《理论力学》是作者(武青)根据在青岛大学多年从事普通物理和理论力学教学的实践经验,在自编并使用多年的《理论力学》讲义基础上为物理类专业编写的,是继将力学和理论力学课程打通后的教学适用书。 《理论力学》共分9章,包括牛顿力学的方程列解、有心力场、刚体、多自由度系统的微振动、分析力学的静力学、拉格朗日力学、哈密顿正则方程、哈密顿变分原理和狭义相对论。 《理论力学》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理工科大学物理系一年级下学期的理论力学课教材,也可以供其他专业的师生作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