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航海经历,用大量的案例及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如何操纵船舶。本书共13章,驾驶员通过这本书,将有助于了解船舶的操纵性能及运动特点,培养何时进行转向或(和)制动操纵的安全意识观。本书的目测串视线章节将为驾驶员讲解如何不依赖航海仪器进行操纵的方法,以便应付船舶交通流量大或者水文环境复杂的水域。本书关于风浪流的讨论将帮助驾驶员正确认识水文环境对船舶操纵的影响并引导驾驶员如何在不利的水文环境中化弊为利。本书关于车舵锚、侧推或者拖轮如何运用,以及港内掉头和靠离泊操纵的分析介绍,这些内容对提高驾驶员的操船水平非常有帮助。另外,本书也涉及到了如何看待安全航速、不同船舶间的会遇态势以及碰撞危险的三个阶段等问题,希望会对将来的自动驾驶有所帮助。
本书共分10章。第1章对自主水下航行器介绍;第2章介绍自主水下航行器导航技术;第3章介绍自主水下航行器控制技术;第4章介绍水下航行器导航与控制仿真技术;第5章介绍自主水下航行器协同导航技术;第6章介绍于信息熵的协同导航算法;第7章介绍滚动时域估计的多AUV协同定位算法;第8章介绍自主水下航行器图像伺服跟踪控制技术;第9章介绍 基于视觉的AUV协同运动技术;第10章介绍多AUV协同运动水池试验,并结合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川团队研发的三条雷体AUV进行水池试验。
《涡轮叶片本征力学性能测试及评估》针对涡轮叶片本征力学性能,系统地对涡轮叶片小试样取样方法、涡轮叶片小试样取样编码及硬件管理规则、小试样与标准试样映射关系理论,以及涡轮叶片小试样取样在叶片抗蠕变性评估、叶片剩余寿命评估、叶片排故中的应用等进行介绍,包括不同结构形式涡轮叶片的取样方法、考虑颈缩大变形的小试样单轴拉伸试验数据转化方法、考虑颈缩大变形的小试样单轴蠕变试验数据转化方法、疲劳载荷作用下的小试样与标准试样加载应变的转化关系、涡轮叶片原位取样在结构强度、剩余寿命、叶片排故等领域的应用等内容。
极地开发的迫切需求促使了极地船舶的大力发展。与开敞水域不同,极地船舶遭受的主要环境载荷由波浪变为了海冰,海冰引起的船舶航行性能的巨大变化已经成为制约极地船舶设计研发和安全运行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由于海冰力学性质和船-冰作用过程的复杂性,对于极地船舶的阻力、推进和操纵等航行特性,无论在理论、数值还是实验分析上都存在巨大挑战。以此为背景,《极地船舶的冰区航行性能》围绕极地船舶的冰区航行性能这一主题,遵循“海冰和极地船舶(两基础)→阻力、推进和操纵性能(三核心)→结冰稳性、风险评估和破冰方法(三扩展)”的逻辑,分别介绍了海冰基本性质和极地船舶的分类及特点,极地船舶的阻力、推进及操纵性能,极地船舶的结冰稳性,风险评估和辅助破冰方法等内容。
本书英文书名为ProbabilityandMechanicsofShipCollisionandGrounding,出版者为爱思唯尔。作者ShengmingZhang就职于英国劳氏船级社,有丰富的科研与工程实践经验,长期致力于船舶碰撞搁浅动力学与概率学研究,积极推动相关规范的制定,降低船舶碰撞和搁浅的风险。船舶碰撞与搁浅事故一直是船舶航行与海洋结构物安装的主要风险。关于船舶碰撞与搁浅的概率研究已经是船舶力学与航运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本书系统介绍了船舶碰撞与搁浅损伤的计算方法与工程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搭建了坚实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案。本书主要从三个部分研究碰撞问题:船舶碰撞概率、外部动力学与内部动力学;提出了船舶碰撞与搁浅事故的数学评估模型,包括船舶碰撞概率,碰撞能量损失、碰撞力以及结构损伤范围。本书可以为相关规范制定与降低船舶碰撞风险提供依据。本书可供船舶
树皮船与兽皮船的历史不仅是船只历史,也是几千年来建造和使用这些船只掌控水道的人类历史,这是人类在河流渡口迁徙、捕鱼、贸易和捕猎驯鹿的历史,也是在海湾和海洋捕猎海豹、海象和鲸鱼的历史。如果没有树皮船和兽皮船的发明和改进,猎人和渔民及其族群根本无法在欧亚大陆北部恶劣的气候和环境中生存。 《欧亚大陆北部的树皮船与兽皮船》论述了从北欧到白令海峡和远东地区40多个土著文化和民族的树皮船和兽皮船,资料翔实且论证严密,详述了欧亚大陆北部广阔区域的各类小船的制作和使用情况,以及与之相关的多种经济文化模式。
一百多年来中国遭受的入侵 多是来自于海上,内河就成了由海上进入内陆的 通道。 列强在中 河的特权,都是那个屈辱时代的见证。 本书不仅有罕见的历史照片,以及众多鲜为人知的奇闻秘辛, 有五十佘幅原创水彩插画,传递作者对历史现场的细腻感受,这是历史照片所无法替代的。作为我们海事历史图像化工程的一环,本书希望能让读者置身于当时的情景之中,感受时代的激荡。 我们是以“决定版”的态度在做这本书,期待您也以“决定版”的心情来收藏它。
本书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一、二年级的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那些虽然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从事专业工作多年、但对整个行业的一些*的技术进展未必有足够全面的了解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读者。通过本书的撰写力图向读者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基本概貌,使读者对当代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与特点的通识性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本书内容包括海洋概论、船舶工程概论和海洋工程概论三大篇共10章。其主要章节包括:海洋浅识、海洋环境、世界造船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船舶分类、军用舰船与武备、民用船舶的用途与特点、海洋石油钻探与生产装置、单点系泊系统与早期生产系统、水下工程技术、海洋能源开发技术等。
本书以琼州海峡客滚运输体系为实践,对沿海客滚港口布局规划技术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应用。围绕客滚港口运输需求预测技术、客滚运输系统大数据模型构建技术以及客滚港口通过能力评估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套沿海客滚港口布局规划技术方法,并系统总结了客滚港口布局规划编制主要内容。其中,重点对大腹地范围的人员、车辆客滚运输需求预测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以此预测提出中远期区域客滚运输全年需求和高峰需求;对客滚港口通过能力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此评估了琼州海峡客滚港口合理通过能力及能力适应性;针对中远期琼州海峡客滚运输需求,提出客滚港口布局思路、码头布局规模及码头和水域规划方案。 本书对沿海客滚港口布局规划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系统总结,提供了一套沿海客滚港口布局规划制定内容和支撑技术
.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航运和发电等巨大综合效益。三峡双线连续五级船闸(简称三峡船闸)为三峡水利枢纽的主要通航设施。三峡船闸是世界上连续级数多,水头的船闸,规模巨大、技术复杂。 为充分发挥三峡工程航运效益,三峡船闸运行管理坚持科技创新,采取了一系列的工程与技术措施,提高了设备设施运行安全与效率;研发快速检修装备、材料与工艺,缩短检修停航时间;研究应用船闸运行管理新模式,提高管理成效;保障了船闸持续运行安全高效。 图书对船闸蓄水通航以来,运行管理过程中科技创新与实践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归纳。
NathanielBowditch,LL.D.所著的《美国实践航海学》涵盖了美国航海业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全书共分8个部分37章。内容包括航海发展史及基础知识、导航、电子导航、天文航海、航海数学、航海安全、海洋学、航海气象等,可谓是一本航海学知识大全。本书不仅是一本体系完整的教科书,也是一本指导航海人员航海实践和进行美国航海学及至世界航海学发展历程研究的参考书,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美国实践航海学》读者可覆盖航海界各个层次的航海人员,既可以是各级军队和地方航海学院或海事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也可以是各级船员、海军军官,也可以是航海各个领域的相关科研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