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藿香规范化栽培及综合开发利用》(作者吴友根)以广藿香规范化栽培为核心,以开发利用该药用植物资源为目标,系统地介绍了广藿香药用历史、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技术、采收加工与贮藏、药材性状、质量标准和综合利用等,综合市场价格和用药需求,还评价了广藿香的经济效益、生态和社会效益。
在睡莲科植物中,有三种著名的姊妹花。它们姿态端庄、色彩艳丽、清香淡雅、风韵可人。荷花出泥不染,睡莲浮绿吐艳,王莲叶硕如盘。它们在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栽培方法以及应用等方面有许多的共同之处。本书分别将三种花的栽培历史和文化、生物学特性和繁殖方法以及应用等逐一描述。
《新农村新农民丛书:桉树速生丰产栽培》力求用通俗地语言,在介绍桉树常见树种识别、生物学特性、桉树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如何因地制宜选择用于造林的桉树树种、杂交种无性系,如何培育桉树苗木,如何选地、种植、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如何进行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灭,如何进行伐区设计并实施间伐、皆伐,如何进行萌芽更新林的管理等实用技术。希望本书能对营林工作者,尤其是对初涉桉树种植业的各类企业、种植大户、农民兄弟有所帮助。
本书由广西大学园艺学院卢美英教授等编著。内容包括对果树实施控梢促花保果综合调控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荔枝控梢促花保果综合调控技术、龙眼控梢促花保果综合调控技术、芒果控梢促花保果综合调控技术、沙田柚控梢促花保果综合调控技术等5章。本书反映了国家西部开发某攻关项目的研究成果,该技术成果经专家鉴定达到领先水平,在生产实践中运用获得显著效果和经济效益,项目研究成果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该书文字简练,通俗易懂,介绍的技术先进佳、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适合荔枝、龙眼、杧果、沙田柚产区农民和果园生产基地人员学习使用,亦可供有关地区果树研究人员和农业院校有关专业炳生阅读参考。
本书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仅介绍了外的玉米生产概况、玉米的生物学特性,而且还汇集介绍了玉米肥料施用、病虫草害防治、杂交种子生产及贮藏等技术,特别是对当前我国玉米生产单项技术、主推集成技术以及特用玉米栽培技术、主推玉米品种等作了全面介绍。希望本书能够引导和帮助广大基层农技人员和农业生产者了解和应用先进适用的玉米生产技术,选择优良玉米品种,进一步提高先进科学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推动我国玉米生产进一步发展。
北京山区夏季植物繁盛,湿润多雨,为大型真菌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关于北京山区的大型真菌资源状况迄今为止只有零散的报道。1998~2000年崔国发等相继对怀柔喇叭沟门林区、猴顶山天然林区、延庆松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研究,报道了松山自然保护区菌物资源,有大型真菌31种,隶属于2个亚门,4目,16科。李峻清等(1999)在猴顶L J天然林区的科考报告中提到有大型真菌5科69属125种,但未见详细报道。刘晶磊等(2006)对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的初步调查,确定大型真菌l62种,隶属于75属,35科,但没有列出详细名录。戴玉成等(2006)对19932005年采白北京松山、百花山等4个保护区的非褶菌类真菌标本进行研究,报道了72种,其中有大量的药用真菌。陈青君等(2006)对北京周边的大杨山、云蒙山、延庆四海等进行调查,初步报道了31种食用、药
n《中国花卉图鉴》是一本全彩的植物图鉴、科普读物,是一本极具收藏价值的经典之作,堪称中国版《世界园林植物与花卉百科》。 n全面的植物选择:本书共收录新品种1000多种,植物2500多种,近4000幅彩图,汇集各类园艺植物,由中国十大名花、草本花卉、水生花卉、木本花卉、藤本花卉、多肉植物、观叶观果植物和花卉百科等8部分组成。不栽培品种,也有野生品种,不常见品种,更有新品种和珍稀品种。 n得心应手的工具书:读者想要了解、查找的植物,都能简单快捷地找到。除了科、属、种分类外,每种科属依据拉丁文排列,相似品种互相靠近,便于识别;清晰的标题、不同色块的梯标,便于翻阅;植物编排依据形态大小、色彩渐变,便于阅读。 n简明扼要的栽培指南:本书在大品种植物下设“识别”“养护”“用途”三个版块,针对目前植物景观设计和
本书由广西大学园艺学院卢美英教授等编著。内容包括对果树实施控梢促花保果综合调控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荔枝控梢促花保果综合调控技术、龙眼控梢促花保果综合调控技术、芒果控梢促花保果综合调控技术、沙田柚控梢促花保果综合调控技术等5章。本书反映了国家西部开发某攻关项目的研究成果,该技术成果经专家鉴定达到领先水平,在生产实践中运用获得显著效果和经济效益,项目研究成果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该书文字简练,通俗易懂,介绍的技术先进佳、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适合荔枝、龙眼、杧果、沙田柚产区农民和果园生产基地人员学习使用,亦可供有关地区果树研究人员和农业院校有关专业炳生阅读参考。
花期控制在今天已不仅仅限于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满足日常国际频繁的社交需求,而且成为调节花卉市场商品流通和培育优良花卉种类与品种的有效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深入分析,从中摸索出一些有价值的规律,从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在研究成花理论与花芽分化的机理这一门自然科学的道路上能有所前进。 笔者从事花卉工作几十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每年都要进行大量的观赏植物的花期控制,举办一些专题性花展或“百花齐放”、“四季飘香”等展览,在实践中不断修改调整设计方案,常常为了解决一个方案,采取3~4种措施,有时不同的措施可取得相同的效果,也有时同样的措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我们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烦恼。在汲取经验与教训中不断地改进工作。为使花卉工作者们少走弯路,仅将我们在
为了切实加强项目的组织实施,推动我省油茶产业化建设和高效化发展,我们结合项目实施,开展大量调查研究,针对我省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参考有关油茶栽培管理的技术资料,编写了这本曹席轶编著的《油茶良种栽培管理技术》,供广大基层技术人员和林农学习借鉴,以指导安康及北方油茶产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n《中国花卉图鉴》是一本全彩的植物图鉴、科普读物,是一本极具收藏价值的经典之作,堪称中国版《世界园林植物与花卉百科》。 n全面的植物选择:本书共收录新品种1000多种,植物2500多种,近4000幅彩图,汇集各类园艺植物,由中国十大名花、草本花卉、水生花卉、木本花卉、藤本花卉、多肉植物、观叶观果植物和花卉百科等8部分组成。不栽培品种,也有野生品种,不常见品种,更有新品种和珍稀品种。 n得心应手的工具书:读者想要了解、查找的植物,都能简单快捷地找到。除了科、属、种分类外,每种科属依据拉丁文排列,相似品种互相靠近,便于识别;清晰的标题、不同色块的梯标,便于翻阅;植物编排依据形态大小、色彩渐变,便于阅读。 n简明扼要的栽培指南:本书在大品种植物下设“识别”“养护”“用途”三个版块,针对目前植物景观设计和
在睡莲科植物中,有三种著名的姊妹花。它们姿态端庄、色彩艳丽、清香淡雅、风韵可人。荷花出泥不染,睡莲浮绿吐艳,王莲叶硕如盘。它们在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栽培方法以及应用等方面有许多的共同之处。本书分别将三种花的栽培历史和文化、生物学特性和繁殖方法以及应用等逐一描述。
本书由广西大学园艺学院卢美英教授等编著。内容包括对果树实施控梢促花保果综合调控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荔枝控梢促花保果综合调控技术、龙眼控梢促花保果综合调控技术、芒果控梢促花保果综合调控技术、沙田柚控梢促花保果综合调控技术等5章。本书反映了国家西部开发某攻关项目的研究成果,该技术成果经专家鉴定达到领先水平,在生产实践中运用获得显著效果和经济效益,项目研究成果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该书文字简练,通俗易懂,介绍的技术先进佳、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适合荔枝、龙眼、杧果、沙田柚产区农民和果园生产基地人员学习使用,亦可供有关地区果树研究人员和农业院校有关专业炳生阅读参考。
本书由广西大学园艺学院卢美英教授等编著。内容包括对果树实施控梢促花保果综合调控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荔枝控梢促花保果综合调控技术、龙眼控梢促花保果综合调控技术、芒果控梢促花保果综合调控技术、沙田柚控梢促花保果综合调控技术等5章。本书反映了国家西部开发某攻关项目的研究成果,该技术成果经专家鉴定达到领先水平,在生产实践中运用获得显著效果和经济效益,项目研究成果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该书文字简练,通俗易懂,介绍的技术先进佳、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适合荔枝、龙眼、杧果、沙田柚产区农民和果园生产基地人员学习使用,亦可供有关地区果树研究人员和农业院校有关专业炳生阅读参考。
本书介绍了花境的内涵、分类、设计及应用实例。推荐了约70科213属450种(含品种)适合在花境中应用的植物种类,包括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灌木及观赏草。描述了每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习性、繁殖栽培及园林应用,并附有彩图以便识别和宜观了解其在园林中的应用。本书适合园林工作者、大专院校学生及广大植物爱好者阅读。
《中国养兰集成》介绍了作者赵令妹先生在老一辈艺兰家的具体帮助下,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1949年以前的,我国兰花代品种基数的历史、特征等方面的搜集、挖掘、核实、整理工作。从而起到了贯通和延续我国兰史的作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长远意义,必将在外产生重大的影响。本书用大量篇幅介绍了在采集和购置野生兰花中,如何根据根、茎、叶、壳(脉、麻、沙晕)、蕊尖、子芽、箨、色等异化,挑选好的兰花、好的叶艺,为读者指明了野生兰花选择的捷径。本书从兰花、叶艺的品赏、名品投资和市场趋势的角度,为兰友们解决了苦思瞑想不解,梦寐欲求的梅瓣、荷瓣、水仙瓣、奇瓣、叶艺等,提供了详细的鉴赏方法及评估标准。本书还详细地讲述了中国兰花的魅力、形态特征、种类分布、引种繁殖等。从场地选择、选盆、用料、选苗、上盆、
本书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仅介绍了外的玉米生产概况、玉米的生物学特性,而且还汇集介绍了玉米肥料施用、病虫草害防治、杂交种子生产及贮藏等技术,特别是对当前我国玉米生产单项技术、主推集成技术以及特用玉米栽培技术、主推玉米品种等作了全面介绍。希望本书能够引导和帮助广大基层农技人员和农业生产者了解和应用先进适用的玉米生产技术,选择优良玉米品种,进一步提高先进科学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推动我国玉米生产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