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要宗旨是帮助读者认识身边常见的树木。精美、清晰的彩色照片可以使您对每种树木的外貌和局部一目了然。 由于初入门者很难读懂专业的形态描述术语,尤其是无法在野外观察到解剖学特征,所以本书编者的着眼点有别于相关的专业植物分类学图书。本书主要介绍树木明显的外邵形态特征。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明显的外部形态特征的观察,能帮助读者认识最常见的代表性的树种,并掌握一些主要的常见科属的基本特征。有了这些对常见树木的最初认识,就为进一步在一年四季中定位观察它们的变化提供了可能性,也为区别相似种类提供了可能性。其实许多树木只要掌握一两个到几个主要外部形态特征,就可以把它们和其他科属的树木明显地区分开来。
以云南典型亚热带森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亚热带不同森林类型碳汇计量基础研究,获得相关碳汇计量模型;论述了造林模式森林管理方式对碳汇的影响;讨论了不同增汇模式下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估算模型的构建及实现;进行了云南省森林碳汇贸易制度研究、云南省基于森林碳汇的相关林业制度研究、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相关制度研究;探讨了云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与制度创新。
《木材科学与技术研究进展》共三篇(15章);木材科学研究进展;木材干燥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人造板理论与加工技术研究进展。它分别介绍了木材科学、木材干燥、木质与非木质人造板及胶粘剂等几个领域的外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反应了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 《木材科学与技术研究进展》是在本科生有关基础知识之上的延续和深化。有助于提高本学科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并指导其论文选题,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木材科学与技术研究进展》不仅可作为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林业工程一级学科内其它二级学科研究生的参考书,同时亦可供相关的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对分布于内蒙古草原的针茅属植物生态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进行了概述。并将内蒙古草原针茅属主要植物的水分适应性、放牧适应性、增温适应性的分子基础进行了总结介绍。在野外群落调查与个体形态差异分析的基础上,利用DNA分子标记、基因克隆、基因定量表达、转录组测序分析、内共生菌对放牧的响应变化的特性等分子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分布于内蒙古的大针茅、克氏针茅的放牧退化种群的遗传结构、种群遗传分化、羊啃食处理下基因表达差异、不同种类水通道蛋白基因的变异与不同种的干旱适应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并对质膜水孔蛋白基因进行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本书可供从事草业科学、植物生态学、草地资源管理、保护生物学、植物分子行为生态学、植物保护遗传学、分子进化和系统地理学等专业领域的研究、教学及相关科技人员和相
在半干旱地区,植被建设与水密切联系,水是这一地区的制约性因子。为改善该区的生态环境,必须建设与该区气候相适应的植被,植物种的水分生理特性成为关键点。了解植物水分利用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从机理上了解植物的水分生理特性,才能合理地选择和配置植被模式。著者有幸参加“863”节水课题“西北半干旱生态植被建设区节水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于2003~2006年在毛乌素沙地的乌审旗开展植物水分生理方面的研究,对当地的主要灌木和乔木的水分生理特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探讨了当地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形成了本书的部分内容,作为研究的延续,著者参加了“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京津风沙源区南部退化植被修复技术与沙区产业开发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并主持了其中的专题“农牧交错带沙地农牧业开发与产业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森林培育学(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规划教材,是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森林培育学》(版)的基础上,根据林业发展现状和学科发展修订而成的。全书共5篇17章。其主要内容包括:篇森林培育理论,包括森林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森林立地、造林树种选择、林分的结构及其培育;第2篇林木种苗培育,包括林木种子、苗木培育;第3篇森林营造,包括造林技术、幼林抚育管理、林农复合经营、封山育林、造林规划设计;第4篇森林抚育更新与主伐更新,包括森林抚育采伐、林分改造、森林收获与更新;第5篇区域森林培育与林业生态工程,包括区域森林培育、林业生态工程与森林培育。
范保星、周长玉、付正林、黄威主编的《牡丹和芍药盈利技术》主要是面向广大农民,介绍一些少量投资即可应用的牡丹和芍药盈利技术,包括牡丹观赏园建设、芍药切花生产、盆栽牡丹和芍药的生产、牡丹和芍药的繁殖、油用牡丹育苗和牡丹油榨取等,是实践中的一些经验。故不会系统地对牡丹、芍药的起源、分类和理论知识等进行讲述,并尽量运用农民熟悉的口语化语言进行书写,力求简洁、实用、易掌握。是一本农家人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通俗读物。书中部分章节中有“一些常见问题”,是作者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本书适合对牡丹和芍药有了解的朋友,如果对牡丹和芍药一点也不了解,读起该书来可能有一些地方不容易理解,故建议对牡丹和芍药没有了解的朋友,先看看其他牡丹和芍药方面的书籍后再阅读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