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作者多年鱼病防治的实战总结为基础,通过大量的实拍照片展示,对鱼体检查的标准化流程的构建,塘口服务标准化流程的构建,水质检测标准化流程的构建,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主要病原的标准化防控体系的构建,养殖中的重要细节如投饵、增氧机的管理和使用等作了详细阐述,着重传播标准化鱼病防控的理念,力求使读者通过阅读本书,理解鱼病防控的实战逻辑,提升塘口服务能力及水平,科学防控鱼病,从而降低鱼病的发生率及养殖损失,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本书适合水产养殖技术、管理人员,水产养殖户,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水产养殖培训班学员阅读参考。
《长江口鱼类(第二版)》是我国*部科学、系统地论述长江口鱼类的著作,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介绍了长江口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水文与水资源、饵料生物资源、主要经济鱼类资源概况、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及其保护对策、鱼类研究简史与鱼类区系;各论共编入长江口记录鱼类370种,隶属于2纲29目116科259属,并对其中275种鱼类的形态特征、分布、生物学特性、资源与利用等进行了详细描述,书后还附有长江口鱼类的模式图和检索表以及索引。 《长江口鱼类(第二版)》可作为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参考书籍,也可作为普通民众的科普读物。
本书详细总结了蛤仔遗传育种研究的**成果,是迄今关于蛤仔遗传育种*为完整和系统的专著。全书共分6章,第1章介绍了贝类育种学及相关概念,贝类育种方法,我国海洋贝类育种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第2章主要内容为蛤仔不同群体家系建立及生长性状遗传参数估计,蛤仔壳色和壳面花纹,蛤仔的壳型;第3章介绍了蛤仔群体选育,蛤仔不同壳色群体选育,蛤仔家系选择;第4章为蛤仔杂交育种,包括蛤仔不同地理群体、不同壳色品系、不同壳内面颜色品系、不同壳型品系之间的杂交,以及蛤仔家系间的杂交;第5章研究了蛤仔近交及回交效应,有效群体大小对子代影响,蛤仔9个父系半同胞家系F1的近交效应,上选、下选两种规格奶牛蛤品系间的近交效应,奶牛蛤两个世代的近交效应,橙蛤品系两个世代的近交效应,近交对橙蛤品系生长及存活的影响,不同近交系数
本书收集了358种南海水产品的原色照片,其中鱼类275种,虾类14种,虾蛄类4种,蟹类12种,头足类8种,贝类29种,螺类13种,其他类3种。依次列出每个种类的中文名、拉丁名和别名,并对其特征、习性以及分布等方面作了简述。原色照片中标注了种类的显著形态特征,具有形象直观、通俗易懂以及方便使用的特点。
本书以生动的笔触,并结合作者多年来饲养经历的真实笔录,系统介绍了200种左右的海水观赏鱼的饲养特点、养殖管理和疾病治疗,从实际操作的角度阐述了海水观赏鱼饲养中日常管理、品种搭配、疾病治疗和日常注意事项等内容。使读者可以清晰快乐地了解大多数海水观赏鱼的饲养方法,并可以照本书独立完成一个包含各系统的海水观赏鱼水族箱。
本项目为农业部 全国水产养殖面积遥感监测 专项研究成果,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遥感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常年遥感动态监测,完成了全国水产养殖水体资源的首次普查,摸清了我国水域资源利用现状和潜力,建立了水产养殖面积和养殖类型信息数据库和影像库,为科学规划和制订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战略和渔业管理措施,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基础信息。
本项目为农业部 全国水产养殖面积遥感监测 专项研究成果,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遥感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常年遥感动态监测,完成了全国水产养殖水体资源的首次普查,摸清了我国水域资源利用现状和潜力,建立了水产养殖面积和养殖类型信息数据库和影像库,为科学规划和制订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战略和渔业管理措施,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基础信息。
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我国综合水产养殖原理和技术的专著,是作者及其团队多年关于综合水产养殖研究工作的总结。作者系统地回顾了我国综合水产养殖的历史沿革,归纳了其依据的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分类,系统地介绍了综合养殖系统中主养生物之一——对虾的养殖生态学和系统中常用工具生物如大型海藻、滤食性鱼类、滤食性贝类和刺参的相关养殖生态学,阐述了综合水产养殖结构的优化、综合养殖水体的生产力与养殖容量,展望综合水产养殖在未来水产养殖业发展中的作用。本书内容新颖、系统,图文并茂,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英文注释。
金显仕主编的《黄渤海渔业资源增殖基础与前景 (精)》在对黄、渤海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的基础上, 根据理化环境、基础饵料、敌害生物、竞争生物及渔 业资源数量分布、群落结构情况,结合历史资料和增 殖放流实践经验,对黄、渤海增殖放流的渔业种类、 数量和规格,以及放流的时间、地点进行了综合分析 ,并对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技术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同 时展望了黄、渤海渔业资源增殖的前景。 《黄渤海渔业资源增殖基础与前景(精)》可供国 家和地方有关渔业管理部门,以及从事渔业资源养护 工作的科研人员与高等院校教学参考使用。
本书以加快提升我国淡水生物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针对当前淡水生物产业现状、科技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分析了淡水生物产业总体及各主要领域科技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提出了未来8年我国淡水生物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为今后我国淡水生物产业和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战略依据,支撑我国淡水生物产业绿色发展。
我 陆池塘养殖产量为2210.97万t,占全国渔业产量的34.2%。在保障 食品安全、保证优质蛋白质和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就业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和防止环境污染成为池塘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书总结了作者多年来对生物浮床(biologicalfloatingbed)和生态沟渠池塘水质复合修复技术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养殖池塘生物浮床和生态沟渠的改造,池塘水质理化特性、饵料生物群落结构,浮床植物水蕹菜和沟渠植物苦草生长规律及对水体磷形态赋存的影响,底泥-水界面营养物质变化特征与底质改良技术,以及池塘氨氧化微生物组成、基因多样性与系统发育,人工基质富集氨氧化微生物净化水质效果等。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分析了系统的水质修复效果与经济效益,讨论了系统的水质修复原理、养殖池塘的能量与
刘伟主编的《*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2辑水 产分册)》对2015年出版的339项农业标准进行了专业 细分与组合,根据专业不同分为种植业、畜牧兽医、 植保、农机、综合和水产6个分册。 本书收录了水产养殖、水产品、水产设施设备、 疫病诊断、水生生物增殖放流、配合饲料、表观消化 率测定等方面的水产行业标准和农业行业标准38项。 并在书后附有2015年发布的7个标准公告供参考。
《农广天地》丛书在继承了栏目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编辑加工。一是精选内容,把观众喜欢、符合当前产业发展需要的内容挑选出来;二是科学分类,把不同领域的内容分册出版,包括大田作物、果树、蔬菜及其他经济作物种植与加工技术,家畜和特种动物养殖及肉类产品加工技术,基本上可以满足不同地区的农民科学致富的需求。应广大电视观众的要求,《农广天地》栏目内容绝大部分都由农业教育声像出版社以光盘形式出版发行,广大读者朋友可将本丛书与光盘对照学习,互为补充,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出版《农广天地》丛书是一项新的尝试,也是我们为传播新技术、培养新农民所做的又一份努力,希望这套图书能够为广大农民朋友带去实实在在的知识和技术,成为致富路上的好帮手;同时,也希望这套图书能为“农家书屋”的建设贡
为了全面了解珠江河口水生生态环境现状,本书从水体理化因子、重金属元素、有机污染物、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等角度,对珠江河口水生生态系统的不同环节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介绍和分析,为河口生态系统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数据资料。
李来好、杨贤庆、吴燕燕编著的《罗非鱼综合加工技术》共分九章。**章讲述了罗非鱼的养殖、加工现状;第二章讲述了罗非鱼原料特性,包括罗非鱼的肌肉组成、营养成分、鲜度、腥味物质和品质;第三章讲述了冻罗非鱼片的加工技术,包括保活贮运技术、加工工艺、发色技术、减菌化处理以及品质改良技术;第四章讲述了冰温气调保鲜罗非鱼片加工技术,包括鲜罗非鱼片冰温气调包装工艺、保鲜过程中优势腐败菌菌相分析、对罗非鱼片品质的影响;第五章讲述液熏罗非鱼片加工技术,包括加工工艺、熏制罗非鱼片生化特性变化、不同贮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加工过程微生物群落分析;第六章讲述罗非鱼罐头加工技术;第七章讲述罗非鱼干制品和腊制品的加工工艺技术;第八章讲述罗非鱼鱼糜和鱼糜制品的加工技术;第九章讲述罗非鱼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海南省海水养殖水域自然资源条件、海南省海水增养殖现状、海南省海水增养殖现状评价、海南省海水增养殖区选划和海南海水增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措施,共6章。其中,第l章由周永灿、张本编写,第2章由谢珍玉、方再光、郭伟良编写,第3章由周永灿、冯永勤、王世锋、郭伟良编写,第4章由冯永勤、王世锋、谢珍玉、蔡岩编写,第5章由张本、周永灿、谢珍玉、王世锋、曾水香编写,第6章由张本、周永灿、方再光编写,成果图编制由史健康、方再光、周永灿和曾水香完成,全书由周永灿统稿。
裂腹鱼类是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特有鱼类,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雅鲁藏布江中游裂腹鱼类生物学与资源保护》根据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撰写而成,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雅鲁藏布江中游异齿裂腹鱼、尖裸鲤、拉萨裂腹鱼、巨须裂腹鱼、双须叶须鱼、拉萨裸裂尻鱼 6 种裂腹鱼类的胚胎和仔稚鱼早期发育特征、年龄特征与生长特性、摄食与种间食物关系、繁殖策略等生物学特性,捕捞对种群结构的影响,细胞、生化和分子群体遗传学等种质特征,外来鱼类入侵现状及其对土著鱼类的影响,人工繁殖和苗种规模化培育技术,分析了资源减少的原因,探讨了多种群捕捞管理和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措施。
由刘增胜、李书民主编的《中国渔业年鉴 (2015)(精)》是反映我国渔业年度发展基本情况的权威资料工具书。本卷为2015卷,内容包括发展综述、渔业管理、渔业科技与推广、各地渔业、全国渔业重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统计资料、专题论坛、领导讲话、政策法规、大事记等项目,以及其他相关信息资料。
水虻总科包括木虻科和水虻科两个科,是双翅目短角亚目中比较原始的类群。水虻科是较大的类群,全世界已知3000余种;而木虻科种类稀少,仅138种。水虻总科分布广泛,大部分幼虫腐食性,可以用于处理禽畜粪便,并可作为动物以及提取生物柴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少部分植食性幼虫是重要的农业害虫。 杨定、张婷婷、李竹编著的《中国水虻总科志》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包括研究简史、材料与方法、形态特征、生物学及经济意义、地理分布等内容,力求介绍木虻科和水虻科研究的 进展。各论部分系统记述我国木虻科和水虻科共计58属383种(包括38新种),其中木虻科3属37种,水虻科55属346种;编制属和种检索表,提供305幅插图和124图版。书末附参考文献和英文摘要。本志可供从事昆虫学教学和研究、植物保护、森林保护以及生物防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