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1930年的 包豪斯丛书 是现代主义时期*为集中的一次出版行动,《包豪斯舞台》是这套丛书中的一册,由包豪斯的核心教师奥斯卡 施莱默、莫霍利-纳吉等人合著。 舞台表演 及 表演空间 是包豪斯的重要概念之一,包豪斯认为传统戏剧是宣传的手段,将观众与表演者隔开;不认同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将舞台视为表达讽刺和嘲笑的场所。施莱默等人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舞台形式,由抽象的运动、色彩、光线等构成。包豪斯的舞台概念放在当时看是极具革命性的,而放在100年后的现在看也仍然极富前瞻性和实验性。《包豪斯舞台》一书中收录了施莱默等人对舞台的理解和阐释,还涉及其对空间的研究。
《剧作法》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一本新问世之作。其中没有哪一个比较大的片断曾经发表过,尽管书中偶然在这儿或那儿曾经插进了——但愿插得还不算生硬--某些我往年发表过的文章中的零星段落和辞句。在举例时,我力求尽可能选用已出版的剧本,以便学者可以自行查阅和对照我提出的论点。我所以在那么许多例子中都引用莎士比亚和易卜生,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是一般人容易接触到的剧作家。 如果读者觉得我有点过分滥用了注解,我有两点理由作为辩解:点是由于本书有一半以上的章节都写成于船上或者其他手头几乎完全无书可查的地方,因此有许多问题都有待于事后查考和订正;第二点是由于有几位友人--包括剧作家等等,曾经非常好意地校读了我的原稿,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的缘故。
本书涉及数十种中国戏曲剧种的经典剧目。作者以散文笔法、导赏式评论,用文字营造戏曲演出的现场感,将读者带入戏曲的故事情节、声腔抒情之中;以独特的视角,搜剔挖掘,探幽发微,阐释中国戏曲艺术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本书尽量避免学术式评论、教材资料式介绍,文字力戒做作矜持,追求不衫不履,自然松弛的状态,凸显作者一贯的文字风格 辛辣而俊快、端庄又尖新。 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一二处能令人怦然心动,使人读后,或有恍然大悟之感,或有对戏曲相见恨晚之叹,尤寄希望于对戏曲陌生者读后对中华戏曲产生敬意: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读者可在中国华侨出版社微信公众号上欣赏书中涉及的经典戏曲音频。
《红色娘子军》取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海南岛琼崖纵队娘子军的事迹,本书依据北京大学孔庆东教授的中国现代戏剧课程整理而成,以《红色娘子军》为主线,通过解剖麻雀的方法,掰开揉碎,细致入微,来让大家深味什么叫戏剧,以及跟戏剧有关的一切。《红色娘子军》的艺术表现形式有报告文学、小说、电影、电视剧、舞台剧、芭蕾舞剧、话剧、京剧、琼剧、广播剧等等。
《评剧经典唱段100首(金版)》主要选编了建国以来经过舞台实践,观众比较认可的评剧优秀唱段,其中包括少量近二十年来的创作成果。唱腔以评剧现有的青衣、花旦(闰门旦)、老旦、彩旦、老生、小生、花脸、小花脸这八种行当分类编排。
《中国戏曲曲艺(精)》(作者张庚、陶钝、沈彭 年)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的概观文章, 介绍了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形成,中国戏曲的艺术形式 和特色,戏曲的改革与研究等。讲述了中国曲艺的历 史、艺术特色、发展与传统、继承与创新等。《中国 戏曲曲艺(精)》分两部分,分别介绍了中国戏曲和中 国曲艺的发展历史,艺术特色和艺术形式等。
黄裳的 《旧戏新谈》称得上是一本 大师小书 ,《旧戏新谈》是他一九四七年到一九四八年间在《文汇报》副刊写的关于戏剧的杂谈的结集。这辑文字笔调轻松诙谐,因此读来不仅通俗易懂,而且还能窥当时社会一斑。在书中,黄裳信笔由之,论戏、论人、论史、论证,每有种种不同的新见。 读者无须苟同,亦无须苟异,尤其是月旦人物之笔,求同存异可也。
《实战表演》是一本表演教学类图书。作者刘天池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为基础,结合自身多年表演实践、表演教学和表演指导的经验,形成特色专业教学体系,并在讲述理论的过程中融入真实表演教学案例。本书旨在找到实战表演的方法与价值,揭开演员的创作思维步骤,解决表演中的诸多困惑,让每一个想和表演存在关系的人都可以通过这本书更好地表达自己。所以这不仅是一本写给演员的表演指导书,也可以为非专业人士打开表演的大门。
本书是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夏波老师多年的研究成果,书中系统地阐释了世界戏剧演剧体系研究中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 研究的*观点新视角新成果,是艺术类院校教学、研究不可多得参考用书。
《齐如山谈梅兰芳》为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研究丛书”之一种。本书包括《梅兰芳访美游记》与《梅兰芳艺术一斑》两部分,详细、生动地记录了梅兰芳访美演出的全过程,以及梅兰芳的艺术成就与对中国戏曲的贡献。齐如山与梅兰芳合作,创作、改编了多出传统剧目,从情节、结构、歌舞、音乐、服装、化妆、道具、布景各个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开辟了被誉为“第二传统”的“古装新戏”。这些戏以其清新、典雅、唯美、抒情的舞台风格形成了“梅派”的一批经典作品。
《中国藏戏八大经典丛书》之一。主要讲述了国王达瓦森格围猎时遇到了美貌的鹿女苏吉尼玛,经她师父同意迎为王妃。进宫后,引起众妃嫉妒,妖女诱使一位舞女诬陷苏吉尼玛,被流放到 血海沸腾葬场 ,幸有野兽相救,回到森林时,师父早已仙逝。她身披法衣到各地宣讲佛法,陷害她的舞女良心发现,前往忏悔。国王知晓后悔恨不已,便又重归于好。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终善良与爱情战胜了邪恶与阴谋,表现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
《中国戏剧史讲座》称得上是一本 大师小书 ,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本书简练地介绍了我国戏剧的起源、形成和各个时期的发展,对中国戏曲发展作了通史性的探讨和总结,尤其是对中国戏曲声腔的三大源流 昆曲、弋阳腔、梆子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梳理。而历史上重要作家、作品,材料翔实,评价公允,见解独到;作者密切联系舞台演出实践,注重实际调查,改变了过去研究方法上只重考据和文采的偏颇,因此本书有的放矢,切合实际,是一部经得起考验的戏剧简史。
本书是一本中学生编写的戏曲知识普及读本。全书内容详实,语言通俗易懂、活泼生动,十分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本书从戏曲的起源形成,到戏曲历史、戏曲表演、戏曲舞台、戏曲音乐、戏曲唱词和文学、戏曲习俗等各个方面向中学生推介民族戏曲的艺术特质,并且在末章向读者介绍了戏曲艺术在当代的发展状况,通过展现这些新剧目的魅力,彻底破除了 戏曲是老古董 的旧观念,让青少年从新的角度认识到了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西蒙 穆雷、约翰 基弗*的《形体戏剧评介》,这本书的内容关乎戏剧的交叉、跨界和溢出,试图理解当代西方戏剧实践的一些重要方面,但同时也努力挖掘并(重新)阐述一些似乎经常被隐藏起来或奇怪地遗忘掉的戏剧史研究模式。因此我们坚持讨论 多元形体戏剧 和 多种戏剧中的形体 ,而不只是某种单一形式或实践。我们把本书中的关键词 形体戏剧 、 整体戏剧 等等 看做理解特定实践和观念的框架或透镜。作为视角,这些关键词能够帮助我们与一些领域对话而不至于把不同的领域割裂开来。因此,我们用了少量关键性的技术词语或正式称谓(如 表演文本 或 制作文本 ),作为戏剧讨论和戏剧话语现代语汇的构成部分。从这些考虑和视角中,可以提炼出我们*根本的前提:作为一个术语、一种观念或一个概念, 形体戏剧 概括了19世纪和20世纪一些运动的目标
《中国藏戏八大经典丛书》之一。本书讲述了桑岭国小王子顿月陪同大王子顿珠在逃亡途中失散,顿珠被一位隐士搭救,可他为了救护众多祭湖的少年舍生取义,感动了龙王将其送回陆地。后与郭恰国公主结为夫妻,并找回当年失散的弟弟,顿珠和顿月兄弟俩也分别在自己的国家按佛法教义治理国家,使得两个国家日益富强,百姓安居乐业。表现了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着的一种理念,对待世间万物要有菩提心。
本书对于元代杂剧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全书共有七章,分别对戏剧之渊源沿革、戏曲之剧本,以及元人杂剧之现存书目。进行细致精到的论述,极有学术价值。是继王国维先生《宋元戏曲史》之后,关于戏曲的又一力作。
本书收录著名作家、 全国中小学生最喜爱的十大当代作家 肖复兴对京剧、昆曲等古典戏曲和当代话剧的欣赏笔记,插入作者看戏之余随手画的戏曲人物画,呈现戏里戏外的笔迹、画迹、心迹、足迹,展现中国古典戏曲之美。描绘作者如何通过传统戏曲,认识生活,了解历史,感受悲欢离合,共鸣喜怒哀乐,传承忠孝节义。
本书从中国音乐剧概述入手,首先,分析多维度视角下中国音乐剧的剧本创作方法,多维度视角下中国音乐剧的音乐创作方法,多维度视角下中国音乐剧的舞蹈创作方法;然后,探索多维度视角下中国音乐剧元素在实践中的融合应用,多维度视角下中国音乐剧元素在实践中的融合应用;接着,探索多维度视角下大学音乐剧实践及鉴赏教学方法,多维度视角下中国经典音乐剧融合方法;后,研究多维度视角下中国音乐剧歌曲的融合评价方法,旨在从根本上促进多维度视角下的音乐剧融合与发展。
《中国藏戏八大经典丛书》之一。该书详实生动地记述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先后迎娶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以及她们各自对吐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该书着重记述了文成公主为藏汉民族团结所作出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