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演进史 一:导论与渊源小戏》 ISBN 978-7-5225-1775-9 定价:108.00元 本书为《戏曲演进史》第一册 导论与渊源小戏 。 导论编 统绪、梳理戏曲演进过程中诸如戏剧、戏曲、小戏、大戏、剧种、腔调、声腔、唱腔等关键名词之名义定位,并对戏曲史、戏曲理论史进行了回顾与检讨。 渊源小戏编 辨析唐代宫廷小戏、民间小戏之同源异流的演进路径,及其所促成的或雅或俗、雅俗交化的戏曲演进历程。 《戏曲演进史 二:宋元明南曲戏文》 ISBN 978-7-5225-1776-6 定价:98.00元 本书为《戏曲演进史》的第二册 宋元明南曲戏文 ,厘清宋元之瓦舍勾栏于民间小戏中,孕育出大戏剧种南曲戏文;考辨宋元明南曲戏文 宋元南曲戏文 明改本戏文 明人新南戏 三阶段之表演艺术、唱法唱腔、体制规律及文学成就;并选取《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明改本四大戏文、明人新南戏
本书是荣获 中国*美的书 中国好书 桂版好书 等多项荣誉的畅销作品《水墨戏剧》的精装典藏版本。 典藏版《水墨戏剧》将这本荣获多个奖项的图文书以更经典的面目呈现给读者,通过新的封面装帧设计, 精装四色, 既保留之前的精华,又增添新的亮点, 满足读者阅读、收藏审美需要。 《水墨戏剧》是戏剧专家洛地先生所著的关于中国传统戏剧的入门导读书,是一本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一本戏剧艺术普及读物。作者以 观众是戏剧的上帝 这一传统戏剧的根本出发点为核心,从点戏、说破、虚假、团圆四个方面着手,将中国传统戏剧的基本特性和美学追求完整、深入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行文既言简意赅、透彻精辟,又生动诙谐、令人捧腹,读来妙趣横生、启发无穷,完全能激发起普通读者对我国传统戏剧的好奇与热情。锦上添花的是,本
《舞台设计初阶》全面立体地介绍了舞台设计,舞台设计的中心自然是戏剧(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戏曲,甚至木偶剧等),但它的边缘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性。作者的对舞台设计的基本构架和基本规律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大量新的国内外实际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讲解。
由乔光辉*的《明清小说戏曲插图研究(精)/东 南学术文库》以明清小说戏曲的插图为研究对象,试 图将美术、文学与文化打通,以图证史,寻求古典文 学与美术史研究的新视角,由探讨明清小说戏曲插图 与文学文本的关系,尝试开拓小说戏曲研究与美术史 研究的新领域。本成果共六章包括三大板块:理论篇 、地域篇、个案篇,**章对既有理论与方法进行梳 理与反思,寻求文学插图学研究的理论支撑;第二至 六章提供了诸多具体的研究案例,无论是否成功,皆 可作为后来研究之借鉴;附录对古典小说戏曲的插图 本进行了详尽地统计,提供了丰富的明清小说戏曲插 图本文献资料。 书稿属于较早从事小说戏曲插图研究的成果,属 于交叉学科,诸多问题均为首次提出。如**章借鉴 古典形神论与互文性理论研究插图,提出化时间叙事 为空间叙事的四种模式。第二章
本书稿收录了著名剧作家罗怀臻的新剧作10部。包括昆剧《国风》《汉宫秋》,京剧《换人间》,淮剧《寒梅》,扬剧《阿莲渡江》,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大河之源》《AI妈妈》,芭蕾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杜丽娘》等。这十个剧比较生动地体现出作者在戏曲创作方面的成就,富有特色。
《穆桂英挂帅》收集了《穆桂英挂帅》的相关文章。作者有的是专门研究京剧的北京文史馆馆员,有的是文学大家、《穆桂英挂帅》剧本的编剧,有的是梅派艺术的传人,他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深入而细致地介绍了名剧《穆桂英挂帅》产生的原由、经过,剧本的编写及修改过程,本剧演出的盛况,以及本剧在梅派艺术形成过程中的代表性作用,同时也展示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人生经历、梅派的唱腔艺术,以及梅派京剧艺术的创始、发展及鼎盛过程。
本书是由王芷章的女儿王维丽及其女婿李庆元整理的,收录了王先生的《腔调考原》《中国戏曲声腔丛考》《清升平署曲本目录》,以及王芷章先生从 1942年到1949年长达八年的日记。其中王先生的戏曲研究论著 《腔调考原》《中国戏曲声腔丛考》《清升平署曲本目录》,均是在大量占有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在当年出版后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次我们集中将其收录在一本书中,对于今天的戏曲研究者仍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王芷章日记记录了他在国内战争时期,奔走各处、艰难困苦的生活,以及他积极参与救亡运动中表现出的爱国精神,是首次整理出版,对于系统研究王芷章先生的戏曲理论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汉剧,这个具有民族性格和浓郁地方特色,并首创了皮黄板腔体合流的艺术形式,足中国戏曲发展史中的里程碑,是研究我国地方戏曲板腔体系与戏曲音乐结构发生、发展的重要创新资源。我们期盼着这个古老的戏曲样式能以获得国家保扩项目为契机,拂尘去垢,磨砺生色,矗立于世文化艺术之体。
清代初期的历史剧《长生殿》,是中国古代戏曲 杰出的作品之一,描写了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细腻地塑造了李隆基的丰富精神世界,也抒发了作者的易代之感。作者洪昇(1645—1704)历经十年,三易其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完成,甫一问世便引起社会轰动。于今三百多年间,打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本书从清代、民国间中国和域外的《长生殿》的版本、别集、总集、选集、戏曲、小说、曲谱、曲选、笔记、杂著、日记、信札、方志、档案和报刊等中深入挖掘、广泛搜集有关这部剧作的成书、刊印、流传、演唱、接受、批评、研究、影响等的 手的大量文献史料,选择取舍的同时加以考辨校勘,集成为一部分类明确、方便利用的资料汇编。并对资料加编者按语,或介绍作者,或解释资料,或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涉及事实者,探究其载录的
本书总体结构分为7个章节,靠前章中国民族民间舞概念解析;第二章中国民族民间舞发生回顾;第三章中国民族民间舞特征确认;第四章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分析;第五章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透视;第六章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解读;第七章中国民族民间舞研究剖析。前三个章节主要是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这个舞种的概念、发生及特征,进行深度的分析和详细的解读,目的是明确这个随着新中国革命史一同发生的新舞种,如何被红色政权、进步人士所关注,如何在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从不入流的乡间民俗、边缘艺术,华丽转身为主流文化、典雅艺术,以及其当下的特征与很初的状态有什么质的变化与量的不同,以此解释说明这一新舞种中自身的文化特征和艺术特质。后面四个章节,主要是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不同层面的艺术实践(表演、教学、创作、研究)进行研讨,
《戏曲舞台美术研究卷/二十世纪戏曲学研究论丛》是我社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联合打造的“二十世纪戏曲学研究论丛”之一。 《戏曲舞台美术研究卷/二十世纪戏曲学研究论丛》对二十世纪近百年的戏曲舞台美术研究做了全面的梳理,体现了这一百年来戏曲舞台美术研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研究现状和整体面貌,精选其中学术价值和影响的论文,如齐如山《戏中之建筑物》(1918年)、王朝闻《把死舞台变成活环境》(1958年)、盖叫天《穿破不穿错》(1986年),等等,反映出一个世纪以来的,戏曲舞台美术研究的水平和特点,这些论文多发表于不同时期的《新青年》《菊部丛刊》《剧学月刊》《戏剧论丛》等,已产生过良好的影响。该书的编选对从事戏曲研究的学者和对硕、博士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所附戏曲舞台美术研究论文索引五六百条,具有重要
本书将针对于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戏剧影视人物造型理论进行综合论述,并结合作者几十年教学经验与设计案例,对戏剧服装设计的方式方法进行解读与分析。
本书汇集了杭州师范大学开展校园戏剧活动32年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书稿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部分聚焦理论探索,从德育、美育、心理等多个方面分析了校园话剧对于大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收录了32年来杭州师范大学校园话剧的原创剧本,其中多个剧本荣获 中国戏剧奖 校园戏剧奖 等大奖。第三部分收录了反映话剧实施效果的各类资料,体现了校园话剧课程的实践价值。
本书旨在传承推广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中国金唱片奖、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著名粤曲 平喉 星腔表演艺术家、广东音乐曲艺团一级演员黄少梅老师粤曲星腔艺术。全书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由《前言》、《鲜花簇拥的艺术人生》、《艺无止境》等文章及黄少梅星腔精选与星唱题点组成;第二部分附录黄少梅艺术生活照、题词及相关评介文摘;书后还附收录了34首《黄少梅星腔唱腔》的精选唱碟。本书集知识性、示范性、欣赏性与教学性于一体,寓教于乐、以文化人,能够经得起人民评价、历史考验和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