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录有谣曲16篇,采用中日对照的形式。其中既有申非译本中已有收录的曲目,如《高砂》《熊野》《隅田川》《砧》《道成寺》,也有对从未在中国译介过的谣曲的尝试;既有《东方朔》《杨贵妃》等中国读者可能更感兴趣的唐事能(中国题材的能),也有《砧》这样、主人公虽非唐人、其背后却隐藏着《汉书》中的苏武故事和捣衣的汉诗素材的能,更多的还是讲述日本本土故事的曲目。六名译者在秉承“接近原文原作”的统一原则的前提下,在译法和文风上又各有千秋。对读者来说,无论是对同一谣曲的前后两个版本的对照、还是在不同译者间的比较,或是对谣曲本身的单纯鉴赏与了解,本书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
本书为作者研究戏曲历史与审美变迁之论文集。主要包括:论昆曲审美思想的变迁、略论中国戏曲雅俗审美思潮之变迁、当代戏曲的发展及其走向、张庚与中国戏曲理论体系、关汉卿及其杂剧创作论等内容。
本书共收录有谣曲16篇,采用中日对照的形式。其中既有申非译本中已有收录的曲目,如《高砂》《熊野》《隅田川》《砧》《道成寺》,也有对从未在中国译介过的谣曲的尝试;既有《东方朔》《杨贵妃》等中国读者可能更感兴趣的唐事能(中国题材的能),也有《砧》这样、主人公虽非唐人、其背后却隐藏着《汉书》中的苏武故事和捣衣的汉诗素材的能,更多的还是讲述日本本土故事的曲目。六名译者在秉承“接近原文原作”的统一原则的前提下,在译法和文风上又各有千秋。对读者来说,无论是对同一谣曲的前后两个版本的对照、还是在不同译者间的比较,或是对谣曲本身的单纯鉴赏与了解,本书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
本书内容包括:傩祭·傩舞·傩戏;“撮泰吉”及其面具;傩堂戏及其面具以及地戏及其面具四部分。书后配有撮泰吉、傩堂戏以及地戏三部分的图版。
本图书记录被中国民协系统命名的民间文艺之乡、民间文化传承基地,采用现代出版手段,形象立体地展示中国文艺之乡的面貌、现状和前景,弘扬展示文化之乡的建设成就。单书名称采用“文化之乡名称+地名”,一乡一卷,各卷独立成册。
淳安竹马俗称“跳竹马”,是一种以竹马为道具、以行当角色为形象、以当地小戏音乐为伴奏的传统舞蹈。淳安竹马以传统步法和阵式为表演程式,阵式众多,少则几十阵,多则一百零八阵,变化多端,繁而不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每逢重大节日、各类祭祀活动,淳安人民便以跳竹马的形式祭拜神灵、祈求平安。
本书是一本指导教师如何导演教育示范剧的导演工作手册以及学生用书,收录了根据鲁迅作品改编的系列剧本四部:《故乡》《祝福孔乙己》《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和《一件小事》以及附录。它以简明易懂的注解模式,辅以图片、图示、视频材料将专业的戏剧教学与排演过程传达出来,并包含了道具清单、服装配图等以指导教师导演教育示范剧。中小学艺术课是具体的综合艺术课程,要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参与艺术创作,一个也不能少。但每节课只有四十分钟,一个班又有几十个人,怎么办?为了在限时限刻的课堂上让人人参加艺术实践,“教育示范剧”这一全新的样式,让学生不但喜欢看,看了还喜欢演。这本教材就是帮助老师教学生演示范剧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