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是由美国26个州与全美41位科学教育*极专家组成的团队共同撰写完成的。它是对《K-12科学教育框架》内容的补充和细化。这些科学教育标准对所有学生学习科学、认识科学置关重要,理念具有很好的创新性,保证了高质量的科学教育教学水准,也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基准性文献。新标准凝聚了当今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教育专家的智慧,提出了面向未来的科学教育标准,通过创新性的科学教育理念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应对未来迅速变化的世界。新标准提出了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教育系统需要进行诸多改革以改善教学质量,其中包括修改教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评价体系以及对教师的职业培训和发展。科学教育共同体必须继续共同合作推进新标准的实施,并让新的科学教育标准落实在所有学校,并惠及全体学生。美国《新一代
开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十年来,温州市教育评估院围绕顶层设计、路径策略、实践案例等内容,从区域和学校层面进行教育质量监测评价、结果运用、综合素质评价、表现性评价、增值评价以及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的改革,积累了丰厚的实践经验。本书即是这些经验和成果的集结,尝试回答了教育评价谁来评、评什么、怎么评以及如何落地等问题,具有丰富的实践性和一定的探索性,对区域和学校开展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有较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儿童的人格教育》 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中,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因此帮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阿德勒反复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儿童自信、勇敢、独立、坚强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与集体合作的能力。 《爱弥儿(上下册)》 《爱弥儿》一书写于1757年,1762年首次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此书出版时,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爱弥儿》中,卢梭通过爱弥儿及其家庭教师的故事,来说明如何教育出一个理想的公民,同时阐述他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 自然教育 ,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提出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这部书不仅
每个人都会经历18岁,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在18岁时按时成年。迈向成年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人生中漫长而又艰难的一个挑战,特别是在当下这样变化的时代,年轻人在成年过程中要应对 多的新挑战:如何处理多元的社群关系?如何不被商业社会规则控制?如何及时发现新出现的都市健康问题?斯坦福大学前教务长、畅销书《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作者针对当下的新形势,给正在成年的人们写了一本超实用的成年人生存指南,用自己的人生故事结合真实的成长案例,帮助年轻人在成人的世界独当一面。 本书主题涵盖了成年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品行培养、人生定位、职业选择、社交规范、健康管理、用钱之道、逆商提升、责任激发9大方面,比如:让你拥有成长型思维,做个能应对变化的成年人;带你掌握成年人社交规则,掌握人际关系中主动权;让你学到理财智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学界关于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面临的现实境遇,并从话语主体、话语载体、话语受众三个层面提出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路径。
学生参与式评价包括评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为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进行长期规划。它改变了评价*初只是对学生进行评估和排名以刺激学生学习的角色,帮助学生理解作为一个学习者应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达到那些水平。本书共八个章节,分别讲了能够帮助学生学业进步、成绩提高以及让家长和社区成员参与学校生活的八种关键实践活动。每一章都详细讲解了一种实践活动,从活动如何开始,到如何在全校范围内将这一实践活动付诸实践。这些章节中包含了描述性的文本、学习资源、建议以及学校成功实施的实例。同时,配套的视频实录也对文本信息做了进一步补充。
本书以新中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变迁为研究对象,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框架,以央地校利益关系为核心概念、以政策对象、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三维分析框架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变迁历史划分为 全能型体制 (1949-1977)、 发展型体制 (1978-1997)和 服务型体制 (1998至今)三阶段,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权力结构变迁的路径,挖掘出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变迁的动力学机制和制度逻辑,并据此设计出依托政策经验完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效率的政策方案。
教科书是国之重器,任何国家在任何时代都不能不重视。《教科书的记忆: 1978 2018 》是全面细致地叙述改革开放以来教科书发展变化的一部主题著作。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是教科书的发展史,按时间顺序叙述了改革开放 40 年来教科书的发展历程,共分为四章。*章《短暂恢复与初步发展阶段的教科书》叙述了 1976 1986 年教科书的情况,清晰地展示了时代巨变中的教科书如何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如何传播新的知识与观念,如何培养开放奋进的新一代;第二章《全面探索与制度化建设时期的教科书》叙述了教科书审定制的确立和 1986 2000 年教科书的情况,展示了教科书从单一走向多样的发展过程;第三章《 21 世纪课程改革教科书》叙述了 2000 年以来,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科书面对挑战,不断变革和完善的过程;第四章《改革开放 40 年教科书建设的成
《面向学习的体育教学》一书延续了作者教材编写 以学习者为先 的惯例 从学习者进行学习的角度出发,依照学习者的需要和习惯编写教材,力争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大程度的便利和益处。哪怕是要使用教材进行教学的教师,也要尊重学习者的需求,其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等均需将学习者放在中心位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极大程度地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面向学习的体育教学》的内容遵循模块化教学的理念,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 1 部分 认识教学过程 、第 2 部分 有效的教学技能 ,以及第 3 部分 情境与反思 。这 3 个部分层次清晰、内容递进、由表及里、自外而内,非常符合学习者进行学习时的心理。
本书是《中国高考报告》编委会编撰的2023年度高考改革实践分析报告,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的特点。 《中国高考报告》编委会核心成员来自国内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系统研究高考政策、高考改革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转型,坚持创新人才培养在我国教育改革事业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面总结高考综合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成效,重点分析2022年高考实践的命题要点、试卷特色与发展趋势,深入解读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特征及高考的考查内容与要求,引导创新人才培养培育,助力教育关键规则资源均等化,推动中国教育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
从武汉大学毕业以后,易中天、赵林留校的过程有什么曲折与风波?邹恒甫赴哈佛大学留学的过程又有什么曲折?邓晓芒从初中生到著名哲学家,他有什么样的治学经历?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一家与武汉大学有什么情缘?陈东升、毛振华与雷军是怎么创业的?这些问题,刘道玉在新作《大学的名片 我的人才理念与实践》中一一给了解答。 《大学的名片》是刘道玉关于自己的人才理念和人才实践的一部文集。所谓 大学 ,指的是武汉大学;所谓 名片 ,指的是武汉大学的杰出校友。全书共分四部分,即《人才难得》、《改革创新》、《情意无价》和《附录》。《人才难得》包括 20 篇文章,作者通过田源、邹恒甫、邓晓芒、雷军等 20 余人的成长成才经历和创新创业历程,阐述了自己的人才理念与实践。《改革创新》包括 12 篇文章,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阐述了
随着全球社会的迅猛发展,当今的学习者将面临更具竞争压力的就业市场,这不仅要求学习者能够将知识作为工具,还需要他们具有将知识自如地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模糊和复杂问题的能力。本书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真实性问题解决和学习,以及如何利用它来改变他们的学校或学习社区,以发展面向21世纪的核心素养。全书分为三个主题:真实性问题、真实性实践和真实性参与;详细说明了创新的学校实践,阐明了学生是如何通过生成和探索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来学习的,以及在基于问题式学习的不同阶段需要掌握哪些认知功能,并呈现了教学设计的原则,和与这些原则相关的,在K-12学校和学习社区中遇到的成功案例和挑战。对于寻求为21世纪的学习者开发真实学习环境的学校领导、家长、教师和研究人员,本书提供了全新的信息、新颖的见解和实在的指导。
本书共分为四编,每编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加上引言共计13章。其中引言部分介绍了从人口转变到家庭转变的基本思路,即借鉴人口转变理论中的要素分析方法,将其运用于家庭转变中,关注家庭变迁中的 变 与 不变 ,以及 波动 与 转变 。
表现性评价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教育工作者们不停地分析其成本和收益,探索它代替高风险考试的可行性。《超YUE标准化考试:表现性评价如何促进21世纪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目前的表现性评价研究,并精准检阅了真实的案例。书中众多案例描绘了一幅蓝图,让我们看到学校如何通过补充更有效的考试来弥补传统考试的不足。琳达 达令-哈蒙德和一群学界领军人物一起,归纳了众多经验教训、新方向以及具体的建议,汇成了这部精练易懂的文集。
本书选取刘献君教授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发表论文中有代表性的76篇,以大学生德育工作、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为核心论题,兼涉高校人才培养、战略发展、管理创新、院校研究等相关领域。文选分上下两册:上册主要谈大学的教育教学,包括大学德育、文化素质教育、人才培养;下册主要谈大学的发展和管理,包括战略发展、管理创新、院校研究。由于作者从事大学教育和领导工作多年,在宏观上对以上问题有深入研究,提出的观点与见解具有独到之处。本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作者对大量的手资料进行理论分析,对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向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转型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近现代教科书史论》一书主要研究自鸦片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一百七十余年教科书演变发展的历史进程、基本线索、阶段特点,并从社会、教育以及理论和实践等多个方面加以反思与阐述,以为当前现实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进提供历史资源与现实思考。
本书是对深圳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创新实践的研究。全书立足于新形势下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政策背景,以社会治理理论、公共安全管理理论、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危机生命周期理论、风险管理与保险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外校园安全管理的经验,基于深圳的本土特点,从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风险治理四个方面,建立了一个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的概念模型,并对其所概括的制度建设进行了全面评述。*后在审视深圳校园安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深圳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的未来路径。力求探索研究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的创新发展,以期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改善校园安全状况,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