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取自李玫瑾在电视节目中的对话,涉及人性、教育、法治、爱、性、婚姻、家庭等等,话题广泛,都是今日中国社会、家庭和个人热切关注的,作者以浅显易懂的 大白话 剖析,直抵人心。 本书同时收录了作者的一些学术文章作为对话内容的补充,希望读者可以借此知其所以然。 作为国内犯罪心理学领域的专家,李玫瑾把自己归为 乌龟赛跑 那样的: 人家干不下去都走了,我还在这儿泡着,泡了三十多年,慢慢地,我的同行接受我了 我在这个滚动的过程当中获得了很多非常动态的东西。 作者一直强调: 我们发现人格问题都源于早年,所以我们在早年要把人教育好。 从犯罪心理学跨越到幼儿及青少年心理,则属于作者 无心插柳柳成荫 ,因为研究心理就是研究人性,而人性天然具有幽微的一面,需要我们去养 健康的人生需要养生,更需要养心。
这本书以严谨、科学而不失风趣的笔调一一梳理了四种人类气质类型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的各自特点,在结合两千多年来无数圣哲的学说和经验基础之上,借助心理学和生理学两大现代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气质的起源和表现进行了抽丝剥茧似的解读,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引人入胜的现实场景,提出了一套极为可靠、有效的辨识和验证方案,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和他人。与其它同类作品不同,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他将不同气质类型分别置于亲子、爱人、工作场所等多个场景之中加以组合、对比,以直观、贴切的心理诊断手法,指出气质类型在人际关系中所扮演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并为我们处理生活中的各类细碎,然而不可回避的人际问题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堪称气质类型学说的集大成之作。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 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 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的时候。 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本书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阐述如何进入心流状态。对心理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心流》是理解积极心理学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理论素材;对大众读者来说,这 是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动指南。
基因不是命中注定的蓝图,而是精心设计的旋钮和开关。 从胚胎开始到生命终结,微小而持续的环境刺激,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基因的性状表达。智力、天赋从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而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与遗传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虽然我们永远无法真正控制我们的生活,但我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它。动态过程解释了为什么人类就像一台有许多潜藏曲目的自动点唱机,而不是针对某种特定生活方式的固定指令。它设定的是某些内置的,让人们有选择不同生活方式的能力。没有人天生注定平庸。 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 本书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雄辩地驳斥了基因决定论的荒谬,以前沿的基因互动论为理论依据,在 G E 的范式框架下,清晰提出改善基因的4大指标和10大窍门,帮助你重新认知自己,打通个人发展的通道 这一通道是
职场霸凌、道德绑架、社交媒体上的冲突、假新闻、舆论引导 现代社会中,当否定他人、欺骗他人、贬低他人的言论出现时,很难不让人血压升高。 谬论=语言暴力 ,我们必须识破那些或巧妙或拙劣的诡计,才不会再被那些谬论伤害和欺骗。 本书从逻辑思考的基础讲起,举例介绍了稻草人谬误、假两难推理、诉诸权威等16种谬论的具体表现,并给出了识别方法和破解之道,帮助我们跳出逻辑陷阱,在充满攻击性的语言中保护自己,同时也能让语言暴力的实施者明白自身的问题,让彼此的言论和交流变得更具意义。
本书是普利策文学奖得主,美国当代文学大师威廉 斯泰隆的自传体回忆录。书中记载了他在被诊断患有抑郁症后的真实心路历程。他详细记录了自己从病情恶化,寻求治疗方案无果,企图自杀到后恢复健康,重拾理性的全过程。这本小册子的出版打破了当时舆论对抑郁症的沉默,也改变了公众对于抑郁症的偏见。斯泰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抑郁症患者,这个病是可以治愈的。当风暴过去,每个人都可以重拾平静。 这部作品被公认是威廉 斯泰隆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关于抑郁症写作的经典文本。上世纪九十年代,这本书一度成为美国医学院推荐学生阅读的书目。一如《卫报》所言: 文学不能替代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或者专业治疗,但却可以留存住个人的经验,使之成为照亮他人前行的光亮。这些黑暗中的火把,让我们在抑郁的幽林中不再孤独。
为何我总是不开*? 只有你才能给我快乐! 我没有资格享有美好生活。 你怎么就是不听我的呢?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自己和别人发出类似的声音,其实这是个人的信念系统、沟通方式和情绪管理出现了问题。 阅读本书,你将学会 ●做情绪的主人,充分享受、完全拥有正面情绪,恰当处理负面情绪; ●利用大脑的工作规律,运用潜意识引导我们相信有解决问题的**; ●建立和谐的信念系统,*对待同类事情的想法与做法,化解内*冲突; ●通过*机会不断肯定自我,提高自我*值,自尊、自信、自爱; ●立足于自己理想的身份,制订出改变环境及行为层次的计划,激发个人潜力; ●正确运用内感官的知识改变与别人的沟通方式,*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 ●恰当地使用正面词语,掌握大脑接收语言的规律,拥有充满力量的健**理!
你知道无效生气和有效生气的区别吗?学会有效生气,你就是一个高情商的人。 有的人脾气不好,遇事很容易生气;也有的人不擅长生气,总是把不满憋在心里。这两种情绪反应都会带来不良的后果。你是不是也经常在工作生活中遇到这种 生气了会后悔、不生气更后悔 的情况呢? 容易生气的人、不擅长生气的人,都应当读一读这本图解情绪管理书。之所以会有不良的情绪反应,是因为我们没有很好地理解愤怒这种情绪。本书通过图解的方式,简单易懂地帮助我们分析愤怒的原理,并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不伤害别人、不被人讨厌地 有效生气 。
这是一本为高校心理教师准备的,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上利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开展课堂活动的工具手册。对教师而言,团体活动可以避免枯燥的课堂讲授,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对学生而言,团体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团体互动中,通过有针对性的专题体验,引发对自我和他人的反思,促进个人成长,维护心理健康。 全书内容共分为八个部分:校园生活与心理适应、完善自我与健全人格、人际交往与沟通艺术、爱情与性心理健康、情绪管理、学业管理与生涯规划、认识心理疾病、生命教育。
亲密关系总是给你出难题? 一段关系伤身又伤心,却放不下、挣不脱。 对于遇见的每一个人,我都认为不是对的人。 相遇时彼此深深迷恋,相处后却总是渐行渐远。 结婚前,我俩彼此欣赏;结婚后,我俩争吵不断。 面对如上问题,作者告诉我们,可以尝试用依恋理论解决。我们自身的成人依恋类型会影响我们对关系的期待,在关系中展现的性格和行为,甚至会影响我们的育儿方式。 通过本书,你将会了解: 什么是依恋? 儿童、青少年依恋有哪几种类型? 成人依恋有哪几种类型? 童年、青春期时没有安全感,成年后是否也会没有安全感? 如何识别自己的依恋类型? 如何建立安全感? 作者通过专业、系统的讲解,辅以详尽的案例,展示给读者一本心理自助书。愿与本书相遇的读者都能建立自我价值感与安全感,选择合适的伴侣,拥抱更好的亲密关系。
本书从人际关系的相处上,借助阿德勒心理学的观点,讲述了亲子教育该从哪里开始着手。书里讲到了一个家庭里有多个孩子的情况,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截然不同,孩子之间的矛盾,家长应该怎样处理?出生顺位的不同,会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家长应该关注什么?随着三胎政策开放,这个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本书从养成健康人格的方法 性格的形成 外部环境的影响 人们行为的目的等方面,对健康人格的形成以及健康的人际关系进行了阐述,作者根据阿德勒心理学的观点,希望我们无论处在什么环境中,都能建立一种横向的人际关系,而不是纵向的人际关系,横向的平等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我们以及下一代的人格健康发展。
人们总是凭借直觉认为,自己所见和所感的都是真实的。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心理学目前知名的实验之一“看不见的大猩猩”告诉我们:事实上,即使明显的信息也会被我们漏掉。在当今这个信息和新事物大量塞满我们生活的时代,生活中的“大猩猩”更是无处不在。 《看不见的大猩猩(经典版)》作者克里斯托弗?查布里斯、丹尼尔?西蒙斯是著名心理学专家,生动而幽默地揭示了生活中常见的六大错觉:注意错觉、记忆错觉、自信错觉、知识错觉、因果错觉以及潜能错觉。通过阅读,你会懂得,你所见的、记住的、以为的、知道的等,也许,全都不是真实的。
《选择的悖论》的作者巴里?施瓦茨是美国斯沃斯莫尔学院社会心理学教授,三次登上TED大会演讲台,其著作荣登《商业周刊》《福布斯》畅销书榜,百余篇文章发表于《美国心理学家》《纽约时报》《哈佛商业评论》等很好期刊。 在《选择的悖论》一书中,施瓦茨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观点:幸福意味着拥有自由和选择,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并不能带来更大的幸福,相反,选择越多,幸福越少!究其原因,施瓦茨认为,首先,当人们面对更多的选择时,反而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因为我们的选择总是受到锚定效应、框架效应、可获得性启发式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其次,即使人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也不一定会感到满足,因为适应效应、比较、机会成本等因素会降低我们的主观感受。 50个心理学实验,揭秘影响选择的心理因素; 4大权威测试,了解你
我们只有直觉和反思两种思考方式吗?当一条信息证实了你的想法,你是否还会去询问它的真实性?如果事后证明这条信息是错误的,你是否依然会极力辩解?你是否 容易相信那些和你“不谋而合”的观点?你有没有根据自认为有代表性的有限信息来快速做决定的时刻?你是否总是通过他人的行为来判断他人,但倾向于根据自己的意图来判断自己? 我们的感知是片面的,我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我们的记忆是不可靠的。大脑通过设置各种机制技巧,使我们能够理解并分享这复杂多元的世界。本书将研究这个既神秘又非凡的器官的机制和运作方式,以发现它何时、为何以及如何欺骗我们。 知道如何在必要时怀疑自己的想法、情感和直觉,会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个世界的所有细微差别和复杂性。
如今我们很难想象,当年拉康教学现场的盛况:你必须提前几个小时到那里,否则就根本找不到座位。演讲厅很快爆满。精神分析家、未来的教授、演员、作家……他们起初只是好奇,但很快被征服了。地面上布满了卡式录音机的电线,人们开心地被缠着脚……在1966年的法国,拉康已是 负盛名的精神分析家与哲学家,他被奉为结构主义四巨头之一,与米歇尔·福柯齐名。他的思想波及深远,不仅启蒙了雅克·阿兰米勒、齐泽克在内的数代分析家与学者,还广泛地影响了文学、电影、性别理论等领域。在拉康的课堂上,他不会用“ 嫉羡”来形容女性学员的野心和抱负,也从不认为成为母亲是每个女人命定的安排。他认为精神分析的重点在于让一位女性明确自己的欲望,从而在是否生育这一问题上获得选择的自由。他教人们直视欲望。他说欲望是请求减去需要的剩余。
脑是一个有机体,可以改变它自己的结构和功能,只要还活着,年纪再大仍能不断改变。“神经可塑性”是近期神经科学的突破,这个革命性的发现,推翻了几百年来认定“大脑在成年后不能改变”的看法。神经细胞可以重新生长、产生新联结的现象,不但给心智有缺陷的人带来希望,也给过去认为不可治疗的大脑伤害带来复原的机会,而且还让我们看到健康大脑拥有的惊人适应力。 本书包含多个被认为无可救药的病人身上发生的奇迹故事:天生只有半边大脑的米歇尔,重新组织她的脑,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被认为是智障的杨通过大脑的训练,现在能够治疗其他像她一样的人.平衡感被药物破坏的切尔茨,因为一顶奇怪的“帽子”,找回了平衡能力.盲人可以看见,智商可以提升,年老的大脑变年轻,痛苦的幻肢不痛了.中风病人恢复了原有的身体功能,脑性
\"“所谓的自我成长,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处理各种各样人生问题的老司机”,对精神分析师来说,就是要能灵活地处理来访者各种各样的问题。《灵动的咨询:分析师的精进成长》系统讲解了心理治疗的专业设置,重点碰撞了分析师在实操中遇到的一些重点与难点,是送给每一位分析师的自助成长手册。 \"
众多知名学者、专家推荐。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史蒂芬·平克:婴儿拥有丰富的认知和道德生活,这是21世纪心理学领域最有趣的发现之一。但对婴儿认知与道德的研究如何揭示人类的本性·保罗·布卢姆用他标志性的写作风格——清晰、深刻、敏锐和优雅,通过《善恶之源》为我们作出解答。《正义之心》作者乔纳森·海特:保罗·布卢姆向我们展现出,一名一流科学家如何把矛盾的发现、广泛的研究和深厚的人文关怀结合为一体,为人类的本质勾勒出了一幅细致入微、令人惊奇的肖像,描绘了它的美好、恐怖和奇妙。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善恶之争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之一。但从婴儿的善恶起源探讨道德的冲突、局限、转化、超越与升华,是一种另辟蹊径、引人入胜的新角度。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用科学的心理学研究人类的道德,也许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