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心理学》收录了荣格的经典之作《心理类型》与《荣格自传》。《心理类型》是人格类型理论的源头,荣格的心理类型学发展出了社会人格学、威尔莱测试、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科尔斯人格气质量表、艾森克个性分类、NEO-PI-R等多种人格理论;《荣格自传》中,荣格毫无保留地打开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读者一起探讨他那精彩的一生和他毕生研究的精神世界。阅读本书后,读者能够根据内心体验来了解自己、读懂他人,更好地探索心理世界的奥秘。
唐纳德·W.温尼科特著的《抱持与解释(一则精神分析的片断)》是英国精神分析大师温尼科特对一位来访者不同时间两次分析过程的真实记录。这场漫长的分析过程充满曲折,分析过程中也出现诸多的艰难时刻,读者可充分体会到温尼科特分析过程的精妙以及治疗双方感人至深的互动。
《心理咨询技术与方法(第2版)》不仅介绍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心理咨询技术方法,还通过对各种案例的解说揭示了一个相同的道理:人总会在某时某地或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这种现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心理问题浑然不知或怕而讳疾忌医,或将心理问题误解为精神疾病。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会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做到“自知者明”,一般的心理问题就不会发展到精神疾病的程度;如果每个人或多或少地知道有了心理问题应该如何化解,心态就会保持平和,生活的体验才会丰富而深刻,生活的质量才会有所提升。
自恋,在科胡特的用语中,不是贬抑的字眼。自恋在发展上来说,不只是为了通往客体爱而必须克服的暂时阶段,它有朝向成熟的单独发展,与客体爱的发展并肩前进且彼此纠缠。如今科胡特勾勒出自体心理学的大纲。他以这个新的心理学理论来解释症状与症候群。他把自体摆在人格的最中心,检视它在健康与疾病中的起源、成分与发展,并引以为跳板,来讨论自恋型人格疾患的精神分析的治愈与结案阶段的概念。 海因茨·科胡特以丰富的临床资料细心地支撑其综合论述,因而在解释传统既定的理论所无法充分解释的临床观察方面,他不惜与传统决裂。《自体的重建》这本书。包含了很多具挑战性的想法。自体心理学与冲突理论的关系究竟如何?与自我心理学呢?与俄狄浦斯情结呢?地说,什么才是心理健康?分析师如何知道,何时他的病人已经被“治愈”了?这些
《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研究》从西方地缘战略理论一个经典流派入手,对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系统研究。可以说,该研究成果填补了地缘战略理论研究领域的学术空白。一是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麦金德的地缘战略思想体系,既分析研究了其陆权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也分析研究了其全球时空观念、“心脏地带”理论、海陆对抗理论。二是较为深刻地剖析了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的优劣,既承认其地缘战略的理论精髓,肯定其对世界历史进程、国际形势分析和全球霸权体系的独到见解,也着重分析了其地缘战略思想的局限性,指出了其着眼于冲突和战争,从权力、对抗、势力范围、霸权、实力中心等视角和方法入手,为西方列强对外扩张和争夺势力范围所提供的地缘战略理论,已无法解释新世纪新时期的国际政治现实。三是对麦金德地缘
学问的开端,是这一学问的思想史。学术与学术思想史是相辅相成的。思想史相当于一幢装满“心智地图”的大厦,在那里,有遗存在传统里的各种思考。只要我们承认我们不是历史上出现过的Z聪明Z智慧的人,我们就要认真浏览这些心智地图,并很容易就注意到那些公认Z聪明Z智慧的人和他们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以及更重要的是,注意到他们认为重要却尚未澄清的问题。本书记录了作者对思想史关键问题的理解与思考过程,对思想史当中核心的“理解”“表达”“情境”“重要性”“个体与整全”“思维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讨论。
本书收录了刘放桐近二十年来所发表的关于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关系的二十七篇论文,紧紧围绕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与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的相关性这一主题展开。作者心系我国哲学研究的未来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进行对话的可能性及其基础这一尚具争议性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978年之后开始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我们再度直接面对西方现代化的冲击,这种冲击将中国人的观念冲突外化为文化虚无主义、复古式的国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等社会思潮。并在不同的阶段各领风骚。而这些思潮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认识。 然而,在种种对于中国现代化的议论中,有一种视角值得我们关注,即海外和港台地区的华裔或中国学者对于中国人的民族性、中国文化与现代化问题的看法。 这种视角之所以值得我们注意,其一是由于特殊的政治、社会原因和教育背景的差异。造成了他们分析中国人和中国问题的独特切入点,与纯粹的西方学者相比,他们与中国存在着不可割裂的情感纽带,因此他们既置身事外又身在其中,别有深意。其二是台湾和香港地区又是东亚现代化奇迹的创造者。它们的成功丰富着现代化的模式,在丈化
p 《从黑格尔到尼采》是思想史论著,关注的是思想的历史事情,如此思想的动因却出于现实的历史——即我们早就听说过的问题:为什么巴赫、莫扎特、歌德、贝多芬、席勒培植的德语文化精神竟然到头来孕育出以德意志青年人为主体的纳粹党徒? /p n p 德国文化名城魏玛有歌德故居,也有尼采档案馆,纳粹党徒并没有捣毁,而是作为精神遗产加以保护和继承。人们不禁要问,德国人文主义与纳粹党徒现象究竟是什么关系?德语文化的历史其实很短,18世纪后半期兴起的德国人文主义据说是德国文化的真正开端,思考这一历史关系,无异于检审整个德意志精神的品质。 /p
《日本人与阳明学》这本书囊括了19篇以冈田武彦先生为首的日本学者最近三十余年来赴华参会时发表的论文或演讲稿,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日本人的阳明学观以及“九州学派”的窗口。《日本人与阳明学》这本书的编译者钱明也将自己多年对“冈田学”与“九州学派”的研究成果著述其中,具有很好的文学价值和研究价值。 另外,《日本人与阳明学》第yi次深入地分析了日本人如何采用王阳明“知行合一”这个原则,融合西方、东方文化,进行明治维新,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奠基之作。本书站在当代理论与实践的高度上,充分借鉴了近年来我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重要成果,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文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想解析,主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性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奠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念""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发展"等五个方面,着重阐发了其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视读萨特》解释了激发他的存在主义世界观的基本观点,并且特别留意他的自由思想。《视读萨特》将萨特哲学的前提和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以及他对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联系在一起,并且还探讨了他不寻常的童年给他对法国社会的态度所造成的影响。萨特曾经被描述为20世纪仅次于查尔斯?戴高乐的最著名的法国人。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80年他去世,萨特当仁不让地成为法国最著名的作家。同时也是在世的最知名的哲学家之一。 《视读萨特》作者菲利普·索迪生前是利兹大学法国文学教授和法语部主任,插图作家霍华德?里德是皇家艺术学院的研究生,两者的巧妙配合,让《视读萨特》通俗易懂,幽默且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