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法学博士,曾是法官队伍的一员,也常以律师身份出庭,现任教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长期致力于诉讼法、证据法方面的研究。曾在《求是学刊》、《政法论坛》等学术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证据裁判原则初论》。
《刘克庄诗歌研究》分为“诗学篇”、“诗歌篇”和“版本篇”部分。“诗学篇”详尽论述了刘克庄“性情说”的产生背景、内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诗歌篇”则分析刘克庄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并指出其不足之处与造成的原因。“版本篇”对刘克庄诗文集的各种版本源流进行了考证。全书旁证博引,条分缕析,并于纵横比较中立论,时有新见,对刘克庄至宋诗的研究,不乏参考价值。
时代是不断发展的,但是不论布莱希特的戏剧对于后日的影响如何,作用如何,作品本身是客观存在,改变不了的历史存在。一切对他的褒贬和争论总还得根据他的作品本身,而不是根据评论界对他一时的 热 或冷。《大家经典书系:布莱希特戏剧印象记》是评论家卞之琳对布莱希特的《三分钱歌剧》、《措施》、《伽利略传》、《高加索灰阑记》剧作的客观研究评论成果。
《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通过28个经典案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了用Flash CS5制作平面动画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全书共分7章,内容涵盖Flash平面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创作流程、组成元素、绘制图形、5种典型的平面动画技术、集成媒体文件、脚本制作交互动画、元件、组件、滤镜、分镜头脚本、动作的预备与缓冲、多米诺骨牌式动画的设置技巧等知识点。
中国医药学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宝贵经验。躬亲病榻、救死扶伤而创造了实际医疗经验的无非是医家;积腋聚沙、条分缕析而升华出医学理论的无非是医著;医家孜孜以求、医著谆谆以教的归结点,无非是遣疾疗疴的效验医方。名医撰医著,医著载医方,源远流长,浩如烟海。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医药从基础到临床,从宏观到微观,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欲求掌握,实非易事。因此,名医医方精要、现代应用研究的方书佳作,是广大医务人员的渴望要求。为了更好地应用已经成熟的先进经验,提高医学诊疗水平,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学术的发展,我们组织编写了《医方精要系列》丛书。本书为丛书之一,首先列出傅青主在《傅青主女科》一书中载述的有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新编)》共分四篇:篇了解科研、第二篇获取科研、第三篇实施科研、第四篇展示科研。《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新编)》根据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的特点,紧密结合实际,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科研与论文撰写的基本方法,重点讲解研究设计、课题申请、数据搜集、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的处理与表达、论文基本格式、论文写作方法与撰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纳入大学科研与教学的范畴,通过理论介绍与案例解说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了《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新编)》的实用价值。
《沈祖棻词作与词学研究》通过对沈祖菜及其《涉江词》、《宋词赏析》的研究,既可以部分了解民国词坛的创作实绩,了解相关词社、词人群体的情况,挖掘民国词的审美价值;也可以反思民国至建国后词学思想、文化思潮的渐变;可反思今天古典文学研究的某些误区或日遮蔽处。通过沈祖棻词学思想的研究,从个人窥测一个群体,从一本词集考察一种思潮,在程度上阐释传统词学思想在现代中国的继承与遮蔽。
当今文坛,不要说伯乐,能稍微包容“异己”的人都少见了,基本唯“自己人”是举,倘若不是自己圈子里的、不认识的人,只恐连看一眼都不会,更懒得去发现了。文学的价值和现实的考量,如同胳膊和大腿,谁拧过谁是显而易见的。没有话语的空间和没有空间的话语实际上区分开了文坛的入世与出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取舍。偏激一点,也许可以这样表达:在文坛所有可以牺牲的东西当中,牺牲的总是文学的价值。
诗、赋是唐代科举考试中文学性极为突出的文体,时人颇有因二体高第者,体现了文学在唐代取士活动中的意义。本书共收作者关于唐代科举考试中诗、赋方面21篇学术文章,从试赋概念、试赋演进、诗赋形式、诗赋内容、文化精神等多层面对唐代应试诗、赋展开研究。作者在研究中既有对二体动态与静态的综合考索,又有对二体文体意义、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的讨论,表现出了相对的深入性和系统性,同时具有对已有研究进行补正的意义。
在《文学事件》中,伊格尔顿不但喊停文学的边缘化,还力图让文学回到那个重视文学和虚构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的“高理论”时代。因此本书花费大量笔墨和力气逆潮流而行,试图从概念上界定文学,总结出文学的五个特质:虚构性、道德性、语言性、非实用性和规范性。本书另一个逆潮流而行的举动是讨论文学的道德价值,他认为,如今怀疑和颠覆的思维模式已成为新的迷信崇拜,文学宣扬的道德训导和教诲就可能成为新的变革性力量。虽年逾古稀,反骨的本色丝毫不减,读来乐趣横生。
当今文坛,不要说伯乐,能稍微包容“异己”的人都少见了,基本唯“自己人”是举,倘若不是自己圈子里的、不认识的人,只恐连看一眼都不会,更懒得去发现了。文学的价值和现实的考量,如同胳膊和大腿,谁拧过谁是显而易见的。没有话语的空间和没有空间的话语实际上区分开了文坛的入世与出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取舍。偏激一点,也许可以这样表达:在文坛所有可以牺牲的东西当中,牺牲的总是文学的价值。
金圣叹选本的特点不仅在于选,更在于评,更注重点评和鉴赏。 金圣叹选录了从初唐到五代的七言律诗近六百首进行细致点评,着重于揣摩唐人七言律诗的种种谋篇布局、起承转合的模式等,或鞭辟入里,或借题发挥,对于欣赏和研究唐诗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金圣叹首chuang“七律分解法”来评点唐诗。他将唐诗分为“前解”“后解”,分析隐藏在诗句背后的起承转合,跌宕起伏,“或使后世之人不止见唐诗之字,而尽得见唐诗之诗”。 《清代七百名人传 金人瑞传》说他:“纵横批评,明快如火,辛辣如老吏。笔跃句舞,一时见者叹为灵鬼转世。”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诗史的一个高峰。这一高峰何以形成,是千百年来学者们着力探讨,但仍然沿有解决的问题。当代众多的学者学在极大的热情从事研讨,以表现唐诗的特有风神,并力求尽量还原唐诗本来的历史面貌。我们撰写这部书稿,并定名为《唐诗研究》,就是想把我们多年来思考唐诗过程中的一些心得表现出来。 就唐诗研究来说,发展演变仍然是最重的课题。我们从诗人与诗作本身,诗人与诗人之间,诗作与诗作之间,寻找问题的切入点,通过各问题之间的人在联系,以探讨唐诗发展的流程。有关唐诗的分期,我们仍采用“四唐说”,尽管这一说法 尚有的缺陷,但想在目前诸多说法中找出一种优于“四唐”分期的说法仍然很难,我们也努力试图提出一种更为切合实际的说法,结果仍不尽如人意。由此我们体会到,在学术研究中,前人
《外国文学》以外国文学史为时间脉络,围绕外国文学经典作品编排国外重要批评家、文学史家的有关评论文章。每部作品由作家及作品简介、精彩点评、评论文章、延伸阅读、练习思考题构成。 本书适合于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文学爱好者使用。
本书系清·罗美精选古今常用名方及方论编撰而成,共收方剂150余首,方论180余则。其方以《伤寒论》为主,方论以柯韵伯为多。重点详论药物之性能,细辨君臣之配伍,比类诸方之异同,列举各方之治证。论点简明精要,多所发明,析疑解惑,发前人之未发,对后世影响颇大,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以点校本出版,目的是使原著更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并勘校错别漏字,以便为中医药从业人员及爱好者提供更为精要的参考读书。
《西方正典:作家和不朽作品》内容简介:莎士比亚或塞万提斯,荷马或但丁,乔叟或拉伯雷,阅读他们作品的真正作用是增进内在自我的成长。深入研读经典不会使人变好或变坏,也不会使公民变得更有用或更有害。心灵的自我对话本质上不是一种社会现实。西方经典的意义在于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独,这一孤独的最终形式是一个人和自己死亡的相遇。
21世纪,人类进入了心理问题、心身疾病与慢病快速发展的时代,单纯生物医学的一维视野已经不能很好地应对“生物、心理、社会”三维疾病诊疗需求。传统临床生物医学模式把心身整体的人体机械地分解成各种器官、组织、细胞与分子,忽视精神心理因素在疾病发展以及康复中的作用,导致临床科室越分越细,让患者成了器官,疾病成了症状,成了检查、成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引发了很多临床问题。因此医学进入了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转变、从科学医学时代向整合医学时展的历史时期,整合医学将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必然方向与必然路径。 3D医学以整合医学思想为指引,从探索多维生命本源的视角出发,深入研究西医、中医、心理三种医学体系的异同点及其相互整合之道,提出了一些生命医学新观点、新思维、新方法;提出了
本书鉴赏分析了美国现代六位作家的六部短篇小说。他们分别是兰斯顿·休斯与《早秋》、凯特·肖邦与《生死一小时》、欧内斯特·海明威与《印第安人营地》、欧·亨利与《圣贤的礼物》、舍伍德·安德森与《鸡蛋的胜利》和杰克·伦敦与《热爱生命》。每个部分都包括英汉对照的小说节选(中文为笔者自译)、作者小传、文本赏析、经典点评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