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这门课程讲什么?作为教育学类专业基础课程,中国教育史重在讲述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将它们置于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下进行考察,揭示其内在联系,把握其发展脉络。对教育制度的讲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阐述相关的方针政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措施及其经验得失;其他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人才选拔制度等内容,仅述及与学校教育相关涉的部分。对教育思想的讲述重在介绍和分析代表性人物、学派与思潮,反映各个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理论思维的得失。为了能够讲述清楚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的发展,需要旁及一些历史和学术史内容,说明教育发展的背景。 《中国教育史》(第四版)根据有关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新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年地下出土简牍材料整理和研究成果,对教材的相关内容
本书是国内首本自主编写的项目式学习(PBL)教师手册,核心内容包括 为什么需要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什么 项目式学习如何设计 项目式学习如何实施 项目式学习经典案例 。本书在关注PBL发展理念的同时,重视PBL教学法的实际操作与运用,具体内容涵盖PBL教学法的基础理论知识、PBL课程设计思路、PBL课程设计工具、PBL本土化案例等,以期帮助更多的读者能够深入理解PBL教学理念,独立设计开发PBL课程。
本书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紧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对历史课程内容的关键问题进行精讲,并呈现相关史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同时精选历史材料为载体,推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全书从 学习精要 研究动态 史学导读 三个维度,呈现了52个历史主题的教学思考和学习建议。 学习精要:凸显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难点问题,注重历史问题讲解的拓展性、加深性和实用性,引导师生理解教科书的主旨。 研究动态:梳理相关历史主题的学术动态,了解前沿学术争鸣,凸显 问题论证 的思维逻辑。 史学导读:精选史料和历史记载,突出 史料实证 素养,提升学生阅读、辨析、解释史料的能力。 本书体现了研究性、针对性与实用性的结合。它是一线教师在历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研究成果,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思路,帮助他们
什么是理解?它和知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理解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我们如何知道学生达到了这个目标?在当前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建设一套严谨的、有吸引力的课程体系,关注理解,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 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著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2版)》中回答了这些问题以及其他一些相关问题。自1 998年两位作者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bD)这一理念引入教育领域开始,世界各地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用了UbD框架。通过借鉴大量教师的实践反馈,两位作者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对UbD理念进行修订和补充,用于指导教育工作者的课程体系建设、评估和教学设计。本书以优化的UbD模板为核心,借助各学科领域大量的实践策略、工具和案例,解释了逆向设计的基本原理;对一
本书围绕小学一~二年级学段的重要育人主题,阐述学生的成长规律并基于成长规律提出详细的育人策略。书中具体介绍了学生如何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更好地与同伴交往等20多个这一阶段学生*重要的成长主题,详细阐述了学生在相关主题方面的成长特点以及如何育人的具体策略,帮助教师深入地理解所教学生的发展特点,并使用书中的育人策略提升育人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本书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读懂学生,掌握正确的育人理念和有效的育人方法,坚定自己更好地落实育人任务的信心,收获属于教师职业的幸福。
本书是特级教师陈燕虹十年来对小学数学阅读和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的研究与实践总结。该研究开拓前沿视界、深化实践探索,荣获2019年广西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 陈老师在书中提供了一整套经过实践验证的、辅助课程落地的学习工具。 运用这些工具,能让您指导学生有效阅读、自主学习; 能让您设计出高质量的探究性作业; 也能让您运用评价,从知识、能力和素养的维度对学生作业展开高质量的反馈。 运用书中的工具和学生进行互动,也是您迭代 数学阅读 数学作业 并实现 学为中心 的课堂教学转型的过程。 学生也能在阅读和作业中提升数学素养和数学探究能力,并形成初步的创新能力等。 所有这些都为当前素养导向的数学课程改革所急需,不但能给数学教育研究和实践者提供参考,更能给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和借鉴,也
陶行知可谓中国教育的一座丰碑。 不读行知,何以为师? 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时隔40年,重读陶行知的文章、诗歌、小说、书信、便条等,以73篇教育随笔的形式,重溯陶行知教育思想精髓,追寻陶行知教育的初心。书中还观照当今教育现状,从后进生转化、幸福教育、 双减 政策、课堂教改、教育艺术、家庭教育、教师素养、教育改革等方面注入鲜活案例,理性而深刻。全书饱含深情,字里行间充满对大先生的尊崇、对孩子的体恤、对教育的关切,引领每一个教师要有大先生的追求,做有良知、有爱心、有智慧、有胸襟的中国教师,做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自然而有温度的教育。
本书分为两编,第一编 “长话短说·五问”,从教育、教师、素质、经典和教材等方面提出问题,每个问题下列示了数十个直白又圆融的观点(方面);第二编“说来话长·六论”,选录了作者发表在不同媒体上谈教育的数篇文章,与第一编形成互相印证和说明的关系。
1.本书为 教育家成长丛书(新版) 之一,符合国家 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 的政策思想。2.作者主要从 成长历程、教育思想概述、课堂实录、专家评述、社会反响等几部分全景式反思其教育思想、教育智慧、专业精神和专业人格的形成过程与教学实践过程。本书作者潜心研究文化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初步形成了 着眼整体发展、着力语言训练、着重内化进程 的教学思想和 教得轻松、学得扎实 的教学特色。1999年起,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 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 的教学新理念,并初步形成了组块教学模式。曾先后在《人民教育》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语文教学要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呼唤智慧的
本书由德国一位华德福学校资深艺术课教师编写,以斯坦纳的人智学为指导,借鉴教育学、色彩学、心理学、人类学等方法,结合作者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师培训经验,提出了一套独具创见的艺术教育理念和方法。 顺应各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育特点,尊重孩子的天性,书中设置了一至八年级的绘画课程,介绍每个年级、每堂课使用的绘画工具、颜料、任务安排及绘画步骤,提供示范作品。作为目前国内详尽完备的华德福绘画课教材,本书可直接当绘画课本用,适合各类学校、培训机构的艺术课教师,6~14岁孩子的家长,也适合想自学绘画的成年人。
本书提供了一整套有效解决课堂问题的课堂教学方案,作者彼得·利耶达尔教授认为造成课堂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不思考,他20年来专注研究课堂教学,凝练出98种课堂教学策略,让老师能够 引导学生思考,有效解决学生读不懂题目、上课走神、不写作业、不愿意动脑解题、不会记笔记等14大课堂问题,从根本上实现有效教学。
本书精选25部经典绘本,主题符合儿童生活经验,并具有功能性的学习内容。根据特殊儿童异质性高的特殊需求,采用 多层次教学策略 ,参照*为培智学校制定的生活语文、康复训练、生活适应的课程标准,以能力目标为导向,设计125个教学活动,并使用多元评量的方式评估特殊儿童的个别化学习历程与成果。希望能够达到教育与阅读、与康复、与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并且能将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等整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生活能力。
2022年4月21日,新课程标准颁布。为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全面了解、准确把握的实质和主要变化,促使教师尽快更新理念,更好地落实理念,推进大单元教学设计实施,2016年度中国推动阅读十大人物、特级教师高子阳用30天读,写出 30篇文章,编成本书出版。书中,高老师带着批判的眼光,以 新教材 新课堂 新教师 新项目 新发展 之思维阅读,角度独特、新颖,不寻章摘句、重复权威,处处体现了作为一线教师的独到思考和见解。面对,一线教师必须走出 舒适区 ,本书涵盖的专业知识和作者的思辨能力,定能给一线教师带来诸多启示。
本书的主要侧重点在于智力的教育,因此在所有的章节中,都将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主题,并从多个视角进行说明 简单地说,就是 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老师也必须有活跃的思想。 2012年我社出版《教育的目的》中文版,广受读者喜爱和好评。这次推出《教育的目的》(珍藏本),有三个部分:*部分是中文本,第二部分是英文本,第三部分是从当当、*等读者近万条好评中精选出50篇有代表性的读后感和评论。 珍藏本=中文译注 英文原版 大讨论
本书以一位经济学家的视角,详述了他对美国现行教育系统的疑惑,对教育真实回报的反思以及探究教育给社会带来的真正价值。卡言兰通过六年时间,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发现与教育相关利益者(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和雇主)的 证词 相结合,客观且有力地指出了教育过度导致的社会成本增加、教育溢价、学历通胀,以及探讨了将大量的时间及金钱花费在当下的教育中是否合理等问题,论证严谨周密,论据翔实全面。 卡普兰赞同用信号理论解读教育的价值,但又反对将教育的价值仅视作信号的观点。以上述 合四为一 的跨学科研究视角来审视教育的真谛,看似有些 离经叛道 ,但他对于未来教育改革方向的探索,用信号模型解谜教育的真正价值,新视角解读教育与灵魂、启蒙的关系,具有开创性意义。
我爱阅读 板块究竟怎么教? 写作教学 中例文支架怎么设计? 这套书是何捷老师的全新力作,分为两册,上册聚焦语文要素大问题,下册化解日常教学中的小问题。 一本超级实用的一线教师备课指南。指向核心素养,落实语文要素,解决教师难题。
本书围绕小学五~六年级学段的重要育人主题,阐述学生的成长规律并基于成长规律提出详细的育人策略。书中具体介绍了学习品质、综合素养、道德品质的培养,自我管理与他人关系的建立,初中入学准备等这一阶段学生*重要的成长主题,详细阐述了学生在相关主题方面的成长特点以及如何育人的具体策略,帮助教师深入地理解所教学生的发展特点,并使用书中的育人策略提升育人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本书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读懂学生,掌握正确的育人理念和有效的育人方法,坚定自己更好地落实育人任务的信心,收获属于教师职业的幸福。
中小学心理辅导的专业知识 典型案例 专家精心设计的育心良方 事半功倍的心理指导核心技能 17位心理专家与一线心理教师联合编写,助力教师、家长成为儿童青少年的心灵守护者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里,怎么给孩子确定的教育?那就是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这本书堪称 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设 实操手册。书中弱化术语讲理论,知识清晰易理解;结合实践经验与真实案例来讲实操,技巧更加灵活易上手。法与术相合,直接切中基层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开展的痛点。不仅为教师个体提供切实帮助,更为学校全方位协调建设指出了路径,对于高效推进、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全方位、多渠道 校家社 协同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如果你是学校的管理者,这本书能打开你新的管理思路;如果你是一名德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