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描述了中国东、中、西部不同县域内乏力或奋进的学校、种瓜或得豆的课堂、踏实或游移的教师、在幻想或现实中长大的学生、对孩子教育过度操心或无能为力的家长、在正事和杂事中疲于奔命的校长、紧密交织的政校关系、国家教化权力和市场选择驱动之间的城乡关系……作者用纪录片式的分镜头细致呈现了县域教育的生态,深度剖析了中国“以县为主”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所面临困境的根源及其后果,详解县域教育何以在今天这个时代成为一个问题式的存在。
《古文观止》是由清朝学者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从历代文化典籍中精选从东周到明末的222篇古文精品,是学习中国文学、文化的很好读本,是提升“大语文”能力和水平的必选、书籍。在各版本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约有30篇古文都出自《古文观止》。
凝结着我们这个学术群体集体智慧和生命感动的《当代德育新理论丛书》,终于面世了。我为之感到由衷的欣慰。这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多年来重视道德教育理论建设、钟情于道德教育研究的情结使然。 这是一套关于道德教育基本理论的丛书,是“社会转型时期中国道德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本丛书主要以建构和阐发新的道德教育理念为基本内容。那么,什么是道德教育基本理论呢?我以为,基本理论研究主要是对一个学科或者一个学术领域中那些根基性的、具有永恒价值的基础问题的研究。虽然它的一些主题相对稳定,但却可以常思常新,具有恒久的讨论价值。道德教育作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一个专门领域,它也有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但道德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难度更大,因为它要透析人性本身,又与时代的变化息息相关。人性研究本
261所大学,261幅高清大学实景图,真实了解大学概貌。104个热门专业介绍,近1000多所大学推荐,全面掌握报考信息。261条金句,天天激发孩子进取心。每日设有空白记事格,让孩子规划好每一天。平摊式精装方式,方便打开,便于书写。
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正在改变体育训练和竞技运动本身。只有当大脑从视觉系统、平衡系统和身体本体感觉系统接收到高质量的信息时,很好的身体运动成绩才可能得以实现。《训练从大脑开始》阐述了这一革命性的神经运动方法,通过优化信息输入和信息处理的过程,运动成绩便可显著提高。在这本书中,德国著名神经运动学家拉尔斯·莱恩哈德提供了将神经运动融入任何运动训练中的具体方案。超过90个练习,配以精美插图,内容很容易理解,可以在任何地方训练。只需训练方法的改善,无论是职业运动员还是运动爱好者,这种新的训练将使每个运动者都获得进步。
作为多卷本《中国教育史研究》的近代分卷,本书主要讨论的是鸦片战争后80年间中国教育的发展。众所周知,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中国教育的走向世界,正是从19世纪下半叶拉开序幕的。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力求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放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狂潮席卷世界的国际大环境和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大环境中加以考察;力求正确处理近代化与传统、向西方学习与本土化、近代西方文化教育的正面影响与殖民主义者的文化侵略等重大问题的关系;力求把握好教育近代化与社会近代化的互动关系;力求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展现近代以来传统教育在各个层面所发生的深刻而广泛的变革轨迹。作为一本研究性的学术著作,我们不企求面面俱到,但又确实想反映自己的研究心得和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脉络的总体体认。当然,所有这些仅仅是编者提出
“校长寄语”是深圳外国语学校分校广播站的一个栏目,校长邬晓莉每天晚上用几分钟的时间,通过“一故事,一道理”、“身边事,谈道理”、“经历事,说道理”、“即时事,议道理”等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他们的“活思想”,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心理,具有很强的教育针对性。 “校长寄语”简短、生动、有趣,或直截了当,或娓娓道来,说理清楚,通俗易懂。语言优美,能让人听后不忘,铭记在心,起到“一寄语一教育,一寄语一启迪”的作用,这无疑是学校教育的一大“创举”。
有一些教育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为什么素质教育在我国如此难以推行?为什么学历主义在中办头脑中经久不衰?为什么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发展不起来?近些年来我国大力提倡教师和家长都要转为教育观念,但转变什么观念?旧的观念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新的观念又如何才能产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引进了许多外国的教育理论和思潮,哪些理论切合我国的国情?又如何使它本土化?思来想去,觉得这些问题都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关。十多年前作者就萌发了研究教育和文化的关系的念头。直感地觉得,教育有如一条大河,而文化就是河的源头和不断注入河中的活水,研究教育,不研究文化,就知道这条河的表面形态,摸不着它的本质特征,只有把握住它的源头和流淌了5000年的活水,才能地认识中国教育的精髓和本质。 但是真的做起来,就觉得力不胜任。原因是
本书以定性和定量方式,系统地回答了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管理人员、广大命题教师关闭的一系列命题和评价的基本问题,介绍了相关的技术和方法。考试机构命题管理、考试研究和评价人员,参与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的教师,在高等学校学习教育测量和教育考试的研究生,教育招生考试机构领导,一般教育问题研究者都可以在书中发现自己需要的内容。 本书阐述了大规模教育考试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关系、现代教育和心理测量的一些概念和理论以及大规模教育考试的局限性;阐述了大规模教育考试设计、开发的基本问题;运用大量的试题实例,讨论了客观题和主观题的主要测量功能,命题客观题和主观题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主观题评分标准问题等,以及在网络阅卷的背景下,主观题评分的误差控制理论和方法;介绍了考试评价的理论和技术,包括试题分析,
《救忘录——一个特级教师的读书零札》收录了作者几十年的阅读札记,涉及文史、哲学、教育、文学等领域,既有其因书与作者(如汪曾祺)相遇相识相交的故事,又有因书罹祸仍嗜书如命的经历,于细微处见大识,处处摇曳思想的烛光,是广大教师提高修养的书。
本书系《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的续集。詹丹老师围绕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经典篇目重新解读,抽丝剥茧,独辟蹊径,在文本解读方面提出深刻的见解。此外,针对当前语文界倡导的整本书阅读状况,以解读的《红楼梦》为例,为整本书阅读提供多个专业角度。
本研究以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埃雷兹文化自我表征理论和罗宾斯群体行为理论为起点,假设在学校教师专业学习场域内,校长领导管理实践和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文化会交互影响教师的自我观念并共同作用于教师合作学习行为,由此,尝试构建、验证校长多元领导对教师合作学习影响的路径模型。研究内容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运用定量研究方法,验证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文化、教师集体效能感和教师言语互动行为在校长多元领导对教师合作学习影响过程中的作用路径;第二,通过个案研究方式,阐释特定学校教育情境下校长领导风格、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文化、教师自我观念和教师合作学习间的作用机理;第三,在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并借鉴国外教师合作学习既有实践模式论述我国教师合作学习改进的实践策略。
进入21世纪新时代,我们的祖国继续全面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中共十七大会议之后,文化界响应号召,正在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热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的积极性,令我们振奋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教育史学科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为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传统作出自己的奉献,努力促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的创新。由于近年来学术界涌现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作者对一些历史问题也有新的体会,教学工作中又积累了新的经验,所以现在综合吸纳这些新东西,对《中国教育史》教材再作一次修订是适时的。 《中国教育史》是主要面向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教材。自出版之后,许多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以及师资培训、学位课程先后采用本教材。为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处于中心位置,对个人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它还有着其他教育形式所不具备的一系列直接的教育目的。《职业教育:目的、传统与展望/终身学习与发展译丛》是一本对职业教育目的、过程、机构以及治理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其对职业教育的相关基础进行了系统分析。本书章节内容包括,第一章职业教育: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章职业教育定位;第三章职业;第四章工作;第五章职业教育体系与领域的发展;第六章职业教育的目的;第七章课程与职业教育;第八章职业教育供给;第九章职业教育展望。
本书旨在探讨中小学英语教师对英语课程改革的看法和反应。研究首先通过对比“旧课标”,分析了修订后的课标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挑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教师对修订后的“”的信念,以及他们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研究结果表明,“”的实施所带来的改变是积极的,广大教师只有准确把握目标内容,深刻领悟标准精髓,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才能使英语教学扎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