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讲述了伦敦城十二座具有代表性建筑的建造过程,及其对伦敦城的历史意义。这十二座建筑,仿佛十二个座标点,联缀起来,勾勒出伦敦城的建城史,从古希腊罗马时代,绵延至21世纪初。这些建筑,记录了历史的变迁,也见证了发生在伦敦、影响整个英国的重大历史事件。这十二座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不单是具有公共性质的单体建筑,也包括住宅区、城区规划,甚至污水排放管网的建设等。其中一些虽然不具有景观性,但它对伦敦的居民具有特别的意义,对于敦伦的城市发展具有特别的贡献,是某段伦敦历史的特殊见证者。
借助古建筑典型的实例照片和图解, 阐释中国建筑结构体系30个世纪的发展及形制的演变—— 孕育并发祥于史前时期 发育并成长于汉代 成熟并逞其豪劲于唐代 臻于醇和于宋代, 显现衰老羁直之象千明代初叶 面对现代化挑战的当代 一本理解中国古代建筑有机结构的入门读物。 一部不甚完备但却的图像中国建筑史。
本书荣获1985年建筑批评家奖,该奖为当时建筑批评出版物奖项。自20世纪50年以来,艾伦·科洪的批评和理论一直代表着一代建筑师的良心,他的严谨和明晰的概念始终引发着争论,并成为理论和实践中求索新方向的动力。这本17篇的评论集标志着过去30年建筑思想发展的脉络,实际上包含了建筑领域的“现代建筑理论”。 本书可供建筑专业师生及专业研究者参考。
《建筑空间的魅力:芦原义信随笔集》是由芦原义信的著作《阁楼上的小书斋》 《建筑空间的魅力——我的体验》和《探索秩序》精选而成,按“关于城市与建筑的研究”和“人生体验记”的上下卷进行重构,从而得以清晰地摄取芦原义信先生所表述的理论和观点。上卷主要讲述作者对城市、建筑以及建筑空间构成的研究。下卷内容主要是作者通过在日本和海外的生活和工作经历,讲述其对建筑、对人生的感悟和见解。
楼庆西教授早年任梁思成先生的助手,深得梁先生的学术真谛,后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讲授中国古代建筑史。 本书以讲座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及建筑元素特征,并配有300余幅精美图片。共分二十讲,从居址到都城,从祭坛到祠堂,从建筑个体到建筑理论,叙述全面,语言平易,深入浅出。 楼庆西亦精于古建筑摄影,有三百余幅精美图片,使本书更富鉴藏价值。
《梁·城》:“梁”指代梁思成、梁生活的年代以及梁的学术思想。 “城”指代建筑、城市规划,是梁思成一生建筑思想的浓缩。 全书分大城有美、足尖奔走、故都构想、拙匠哲思、雕梁画柱五个部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梁思成一生的作为和人生历程勾勒出来。再现了他人生中几个关键地点的关键事件,比如北京城市规划的“梁陈方案”,鲜有披露的民国天津的规划方案以及珍贵的梁思成个人工作笔记等。 本书想要展现的不仅是梁思成“建筑大师”的形象, 想从“人”的角度出发,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材料,展现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鲜活的一面,让读者 加全面的了解这位建筑大师。
本书从根本上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非技术性影响因素周易哲学与传统的关系。周易哲学是中国文化思想源头之一,对于日常生活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对中国古代建筑建筑的形式和内涵更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说,先天八卦图式与建筑模式,后天八卦与建筑的法天象地构图,《易经》的“时中”与建筑的“择中”等等无不表明中国传统建筑和周易哲学具有着各种内在联系;从更深层来看,周易哲学里的立人之道也深深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建筑学,这也恰恰是中国传统建筑有别于西方等其他体系建筑的决定性依据。当然,《易经》筮占与堪舆零的迷信成分也对中国古代建筑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些方面都是需要辩证对待的。
本书以时间为轴,以地标性建筑为线索,介绍了自先秦时期到现代的中国建筑,将中国的建筑发展史及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娓娓道来,并辅以丰富多彩的插图,将中国建筑的形象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本书共分为十一章,重点介绍了先秦时期的木构建筑、秦朝时期的经典建筑、两汉时期的宫殿建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建筑、隋唐时期的宏大建筑、五代辽宋金时期的多元建筑、元明时期的建筑群、清代的皇家建筑、中国近代的中西融合建筑以及中国现代的城市建筑。本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文字简洁明雅,是一部富有实用价值的中国建筑知识普及读本。
建筑是城市文化的写照。这句话一点不假。去纽约、巴黎或罗马之前,你肯定会依据头脑里某种文化的定式,期待着要去领略相应历史风格的建筑。 本书以三百幅风格各异的历史图片,以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文字,在纽约城高楼的密林中寻觅历史文化的遗存,寻觅建筑风格频繁更替的证据,展示其独特的建筑史、文化史内涵。一百余座老房子的故事从不同的侧面透露出这个国际大都市勃然而兴的历史奥秘。 老房子不仅记录了岁月的变迁,同时也给我们展现了各个时代不同的建筑风貌和风土人情。本书选取纽约现存有代表性的112处老房子,从底层住宅、公用设施,到商业建筑、博物馆和摩天大楼,通过大量照片和描述性的文字呈现它们各自的风采和厚实的经历。通过透视那些冷冰冰的老房子来为读者展现一副活生生的纽约历史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