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已故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凯文 林奇的经典著作。书中包括对总体设计程序的论述,典型实例的分析和十章相关问题的研究,即用户分析、设计纲要、修建场所和总体设计、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及规划含义、造价估算、发展中国家住宅建设的总体设计、设计战略和环境分析等,各部分都有照片、墨线图和旁注草图加以说明。书后的大量附录论述了专门的技术,提供了详尽的原始资料和标准数据简表。 本书条理清晰、资料丰富,适合建筑规划管理和设计人员以及建筑院系师生阅读,对基地开发、规划设计管理的策划组织以及社区维护管理者,则是简明的专业指引。
收录伊东丰雄代表作品的设计图纸和细节档案 书中建筑作品均配有翔实的建筑项目数据及珍贵的平、剖面图 汇集伊东丰雄不同时期代表作,并配有百余幅全彩图片及精彩跨页 报道50人谈伊东丰雄的核心,揭秘建筑师眼中的伊东丰雄 《伊东丰雄》分为6个章节,分别为:迈向“会户籍的建筑”、“伊东丰雄的成长经历”、“浮游的时代”、“竞标的时代”、“新几何学的时代”、“伊东丰雄的理念及组织论”。通过20个建筑作品向大家展示伊东丰雄的建筑核心。 《伊东丰雄》收录了建筑类专业杂志《日经建筑》里有关伊东丰雄的访谈、主要建筑作品的报告等,还有数篇全新内容,并依年代及主题重新进行编辑。《伊东丰雄》采用倒叙的方式,首先介绍了2007年以后伊东丰雄式“会呼吸的建筑”,之后急转至1941年,为读者展示了诹访少年伊东丰雄
路易斯·康是20世纪建筑领域影响力的实践者、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建筑已经成为现代主义美学的标签,他的观念改变了美国建筑的方向。 康从早年的作品犹太教堂起,就显现出对”砖”的独特偏爱。他对建筑环境和场所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认为“一座建筑在它存在于纸面上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表达着自身的愿望”。康的作品的形式感非常强烈,他认为组成远古时期建筑的基本元素是最基本的,也是永恒的。在他的作品中,这一点最明显的体现是基本几何形的运用。正方形、圆形及三角形大胆甚至是武断地并置在他的作品中,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中击。另外,康晚年在东方的重要作品,除了彰显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外,也从另一个侧面流露出他对东方文化的独特见解。 康的教育生涯和建筑创作活动交织在一起,相互促进,他的建筑理论并不全是通过理
建筑写作是建筑设计的说明书吗?建筑批评只是“批评”建筑吗?建筑理论可以,或者有必要教给人们具体的设计方法吗?本书摘选了作者在过去数年中写下的十余篇建筑思考文字,差不多每篇都有不同的取材、角度甚至文体,从对重要理论话题的论述(《渐变的歧路》),到带有再创作性质图文并茂的建筑“随笔”(《一座中国园林的生与死》)。作者认为,“论文(essay)”绝不是简单地以立场代替知识,以知识代替问题的,总合了立场、知识和问题的“智识”(intellect)是建筑写作的要义。它的目的不在于终结问题而在于打开新的问题。卡尔维诺说过:每篇故事都是重新发掘一种逻辑的结构。 围绕着“中国建筑”的现实的讨论不尽然是轻快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难以纯净的、“杂声”的物质现实,无法用任一种既有的理论囊括——正是这样的前提,改变了
威廉·莫里斯和马里亚诺·福特尼,一位是现代设计之父,一位是改变世界的时装设计师,他们一位出身英国资产阶级,一位是西班牙贵族后裔。在艺术的语言中,莫里斯是大自然的拥护者,而福特尼致力于女性形式表达。两者的生活没有交集,艺术上也从来没有过互动。但《孔雀与藤蔓(福图尼和莫里斯的生活和艺术生涯)(精)》作者A.S.拜厄特却让他们进行了一场跨时空的艺术对话,让我们重新理解艺术家们的之处。丰富的插图向读者展示了福特尼的优雅长袍、改变世界的百褶裙和莫里斯华丽的植物图案、传说中经典的红屋等艺术作品。作为一名杰出的作家,拜厄特用优美的文字穿插着在每一章节中介绍两位艺术家各自的生活与艺术,描述那些迷人的几何图案的故事,但很后我们会发现他们都有严格和高度有序的想象力,甚至我们还可以从中发现这两位的艺术家为追
弗兰克·欧·盖里城市建筑之舞――弗兰克·欧·盖里为布拉格和毕尔巴鄂增光添彩古根海姆博物馆,毕尔巴鄂荷兰国际办公大楼,布拉格大卫·奇珀菲尔德传统与创新/大卫·奇珠菲尔德河流与划艇博物馆,泰晤士河畔亨利办公大楼,杜寒尔多夫诺伊斯博物馆,柏林埃里克·范·埃格莱特建筑设计:诱惑、慰藉与现实/埃里克·范·权格莱特层次营造紧张感/埃德·萨雷特莱顿物理和天文实验室时装和平面设计艺术专科学校,乌得勒支ING银行和荷兰保险公司总部扩建自然历史博物馆。
埃德温?勒琴斯( Edwin Landseer Lutyens,1869-1944)1918年被封为爵士,192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院院士。他是二十世纪英国领先技术的建筑师,他依靠他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尤其在传统建筑的风格上。勒琴斯爵士的建筑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早期对于英国传统建筑的热衷,尤其是对都铎时期的半木构架结构形式的青睐,通过不同建筑体型的组合,来追求一种绘画构图般的效果。后一个时期则是追求一种古典建筑的安静与高贵。他的建筑设计的创新是基于传统文化上基础上,是一种真正的创新,是在保存、延续人类建筑智慧的前提下的进行创新。我们在一百多年后,重温勒琴斯爵士的这些作品,可以让我们懂得什么才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有生活基础的建筑艺术作品。
建筑,无论如何得到人们的称赞、重大奖项的肯定,如果得不到自然的祝福,一切由人类赋予的成绩都毫无价值。 功能主义、绿色建筑,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建筑观念,其中又存在多少陷阱误区和人们的自我满足。 建筑家伊东丰雄与人类学家中泽新一, 活动于建筑前沿的两位学者以颠覆常规的反向思路重考建筑与日本的未来。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跨越19—20世纪最的美国建筑大师之一,他的一生共做了400多个建成的设计,出版了几十部建筑著作及论文集,对美国以至全世界建筑界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了“大草原”和“美国风”住宅,早期的“大草原”建筑在金融危机之后,与部分美国人憧憬的平静单纯的生活产生了极大鸣。“美国风”建筑是赖特为理想的,民主的美利坚合众国所构想的一种建筑体系,主要为美国的中产阶级设计,花费也较为低廉,赖特一生的实践都在为其“有机建筑”的理想而努力,无疑是有机建筑的鼻祖,他在各种著作、演讲和作品中讲述和反映他的建筑观念,体现他崇尚自然的建筑观。赖特设计范围涉猎极广,其中有大量的住宅,各种公共建筑店,办公楼和教堂,露天花园和美术馆等;另外,他还亲自设计具和装饰以配合他的设计理念。探究赖特长达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