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是鲁迅写于1918年到1924年的杂文集。主要是鲁迅在《新青年》的《随感录》中做些短评。当时中国处在黑暗的时代,许多志士仁人在探索社会病根所在,文化界有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鲁迅在"题记"中说:"我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之曰《热风》。
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版的一个高潮期。十余年间,有大批作品问世。《暴风骤雨》即为代表那一时期长篇小说创作*成就的作品之一。 小说主要反映中国东北一个名叫元茂屯的村子从1946年到1947年土地改革的全过程。全书分两部,*部描写的是1946年党中央 五四指示 下达后到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前,元茂屯村在工作队领导下,斗垮恶霸地主韩老六,打退土匪进攻的故事,这一部以赵玉林为主要人物;第二部描写1947年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土改运动进一步深入的斗争,以郭全海为主要人物。 本小说大规模、完整地再现了解放区土改运动的进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塑造了一批个性生动的人物形象,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风云初记》是著名文学家孙犁的长篇代表作,小说主要描写抗日战争初期,共产党在滹沱河两岸组织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曲折历程,反映了冀中劳动人民在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中的觉醒进步和战斗热情。 小说文字含蓄、凝重、精炼,有着散文式舒展流畅的结构。人物形象生动,那些在抗日风暴中飞跃成长的人民战士,特别是具有乐观主义和献身精神的农村妇女,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小说以解放前夕 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 敌我斗争为主线,展开了对当时国统区阶级斗争全貌的描写。全书通过三条斗争线索(集中营的狱中斗争、重庆城内的学生运动和地下工作、农村根据地的武装斗争)、联系广阔的社会背景,形成纷繁的斗争场面;同时又用川东地下党机关报《挺进报》的斗争情节把这三条斗争线索联结起来,汇聚到狱中斗争上,集中描写革命者为迎接全国解放,挫败敌人垂死挣扎而进行的*后决战。作者以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再现了国民党统治行将覆灭、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成功地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和华子良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光彩照人,感人至深;同时对反面人物的形象塑造也很有特色,既揭示了他们的反动本质,又不流于脸谱化。作品结构错综复杂又富于变化,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烘托气
王小波经典短篇小说集,《似水柔情(精)》收录《南瓜豆腐》《樱桃红》等成熟期短篇小说代表作。这些作品充满肆意的想象力、幽默的调侃以及在现实基础上的变形,极具风格化,体现了王小波日臻成熟的文学理念和小说技巧,读来酣畅淋漓,令人拍案叫绝。同时收录阿根廷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很好编剧奖《东宫?西宫》原著小说及电影剧本、舞台剧剧本。
本书为《民国笔记小说粹编》之一种,系民国时期笔记名著之二。《蜷庐随笔》是清末民初名士王伯恭所撰的著名笔记。记录晚清及民初政界人物和事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初载《小说月报》第9卷第7期,后由阚铎出版单行本,线装铅印,不分卷,标 无冰阁 。本次整理依据文海出版社出版之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辑 。《趋庭随笔》为清末民初文化名人江庸的笔记作品,书中所记,主要为晚清至民初的官宦闻人、名士显贵的言行,翔实多趣,真实可信,具有较高是史料与学术价值;行文生动雅洁,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本次整理依据文海出版社出版之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24辑 。
60岁的大学教授艾灵顿因难以走出妻子离世的悲伤而罹患 心碎综合征 。为实现妻子生前愿望,艾灵顿决定重现一场四十多年前的与妻子初遇时的旅行。他带上年少时一起同行的伙伴,一个是浑浑噩噩的退役老兵,一个是丧失记忆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本想偷偷进行的旅程,不料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从他们出发的那一刻起,这场回溯生命,回归内心的冒险就正式宣告开启,一路的坎坷、争执、谅解与包容,使得每一个参与者和旁观者的人生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 一场关于生命的告别仪式,一段自我发现的冒险之旅。人生不会重来,但生命可以重新发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