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风了,槐花瓣儿落满地; 下雨了,雨打荷叶啪啪响; 飘雪了,折枝蜡梅戴发梢; 天晴了,梨花瓣子赛月光 春来了,又去了; 花谢了,又开了 这个世界一切都从容有序, 你还担心什么呢?
该书按经、史、子、集的分类顺序编排,经部主要讲述儒家 十三经 及其代表人物、思想流派、相关问题等,史部主要包括各类史书及历史人物、相关知识,子部详尽收录诸子百家及其作品和思想,集部则着重梳理文学家及其诗集、文集等。该书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见解独到、阐述精妙,是一本较为全面的经、史、子、集知识要略,也是一本可读性较强的国学入门读物,可以满足不同读者对经史子集方面基础知识的需求,帮助其提升国学与传统文化修养。
印第安人又称美洲原住民,是除了爱斯基摩人以外所有美洲土著居民的总称。《流传千年的印第安神话故事(公众人文素养读本)》所选取的印第安神话故事,包含印加、阿兹特克和玛雅三个体系,每个体系极具特色却又彼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些故事记载了一个民族很古老的记忆,蕴含着人类很深沉的智慧和情感。它不仅讲述了宇宙万象、日月运行、季节轮回、大地草木、林间群兽和尘世间生老病死、爱恨情仇的由来,也讲述了人类的诞生、灭亡和再生,以及那些游荡于荒远之域的神灵或者妖怪的传奇。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升级彩插版》收录了迟子建近年散文新作及其备受推崇的经典散文名篇,配以作者拍摄的多幅摄影图片。从白山黑水到碧野青空,从清晨日暮到冷月斜阳,从皑皑白雪的冬日到生机盎然的春天,这些摄影图片为该书平添了几分诗意与哲思。迟子建从万物生死中探寻世间真情,从人生的寒冬迈向岁月的暖春,这种种感人至深的片段构建了她所 的散文天地。无论是追忆往事、慨叹人生,还是文学漫谈、艺术沉思,全书字里行间所透出的苍凉与温情,都如同北方雪野中的一抹夕阳,至真至美。
内容简介: 《且介亭杂文末编》收录了鲁迅在1936年所写的杂文三十五篇。1937年上海三闲书屋初版。 鲁迅先生生前自己把存稿放在一起的,是自篇至《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和《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则是由许广平整理放在一起。 附集 的文章,收自《海燕》《作家》《现实文学》《中流》等。《半夏小集》《 这也是生活 》《死》《女吊》四篇,也一起附在《末编》。
肖复兴《作文课》 王祥夫《早九帖》 储劲松《纸上湖山》 徐芳凝《且看清花摘美酒》 庞余亮《榆树脾气》 鱼禾《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黄浩《村庄的秘密》 葛水平《立冬》 刘笑宇《母亲眼中的山水》 李丹崖《鸟声三两粒》 肖复兴、王祥夫、冯杰、刘西越、闫文盛、侯磊、简默、王晖、高玉宝等数十位作家的数十篇佳作,题材丰富、语言凝练,或直面人生、拷问人性,或回眸过往、思索历史,透过散文的精致之笔氤氲生活气息,抒发对生命的慨叹与敬意。 本书系由中国散文界知名选家从全国当年发表的精短散文作品中精心挑选而来,旨在检阅当年度精短散文的创作实绩,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年度精短散文。
本书为李叔同作品精选集,收录了李叔同有关人生经历、出家原因、艺术成就、禅心修养、私人书信等方面的文章,分为 出家前后 艺术丛谈 明月禅心 经国文章 良师益友 五辑。其文风真挚朴实,充满情感,尽显弘一大师生命本来的样子。文中配以李叔同的书法、绘画、照片等,领略他博大而独具魅力的精神世界。
《地气 马嘶岭血案 那儿 喊山》是 百年百部中篇正典 丛书中的一种:共收录葛水平的《地气》《喊山》、陈应松的《马嘶岭血案》和曹征路的《那儿》四个中篇小说。 葛水平的《地气》描写了一名正直的教师被排挤到只有两户人家和一个学生的山顶村落教书。老师的出现为这座静谧的山村增添了生气,并引出了一连串精彩纷呈的故事。《喊山》讲述的是封闭的大山里突发了一场意外,腊宏误踩了韩冲捕猎设置的炸药不治身亡,留下了哑巴的妻子和一双儿女。众人与韩父商议决定让韩冲赔钱私了,而哑巴却不同意给钱,还穿起红衣裳时哭时笑,大家认为她受刺激疯了,韩冲只能暂时照料母子三人的生活。在相处中,两人的心越走越近,哑巴曲折的身世之谜逐渐揭开。在两人即将开始新生活的时候,腊宏的命案再生波澜,在这个紧要的关头,只有哑巴才能说出真相
莱辛回望20世纪,回顾她这一生,看到的是一系列大型群众事件、情绪的舞动、狂热的党派热情连绵起伏。这些事情的不断上演使我们无法理性思考。 在本书中,莱辛阐述了作为人类的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如何频繁地受到人类野蛮本能的控制?心理学的进展和科技的进步又如何被专家们利用,变成施加在我们身上的诡计?我们如何沦为群体意识的囚徒,一再重复党同伐异的历史? 透过分享她的生命经验、政治生活、思想历程,以及对于社会的敏锐观察,结合*的心理学实验、有趣的历史掌故,莱辛为这个分裂的时代绘制了一幅肖像,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审视世界和自身的可能性。 关于 现代人小丛书 全球思想领袖的极简公民课 引导批判性思考,探索现代人的善好生活 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球资本主义进入消费社会时代,奥威尔在《1984》
1970年,施瓦泽在女权运动高涨的巴黎结识波伏瓦,在共事的过程中萌生了采访她的想法,于是就有了本书的第一篇访谈:为什么在《第二性》出版23年后,波伏瓦才首次宣称自己是女权主义者?在接下来的10年里,施瓦泽陆续对波伏瓦进行了多次访谈。采访者百无禁忌,受访者赤诚以待。波伏瓦以一贯犀利的言辞和激进的态度,谈论性别权力关系、性取向、女性地位等话题,也真诚坦露个人隐私,讲述自己垂暮之年的感受,以及与萨特的开放式关系。这些访谈后来结集成书,被翻译成多国语言,盗版更是在无数女性团体中传播,影响了全世界的妇女运动。如今,距离二人最后一次访谈已过去40年,这位享有盛誉的作家和女权主义者的作品和生活,至今仍启发和鼓舞着女权运动。希望这本书能如波伏瓦所言:“它会让人们更了解我,也希望大家能借此更了解我全身心投
《华盖集续编》收鲁迅1926年所作杂文三十二篇,其中前二十六篇作于北京,后六篇作于厦门。另有1927年所作《海上通信》一篇。主要篇目有《送灶日漫笔》《皇帝》《无花的蔷薇》《记念刘和珍君》《马上日记》《马上支日记》《上海通信》等。 1927年5月北京北新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印行六版次。
《拂晓前的葬礼 小鲍庄》是 百年百部中篇正典 丛书中的一种:共收录王兆军的《拂晓前的葬礼》和王安忆的《小鲍庄》两个中篇小说。 王兆军的《 拂晓前的葬礼 》曾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主要讲述了知青王晓云离开大苇塘村八年后,以大学生的身份重访当年下乡插队的地方,追忆自己从下乡插队到返城这一期间的生活和感情经历。作品成功塑造了田家祥、吕锋、田永顺等一批新时代农民形象,展现了王晓云的思想感情变化、知青 上山下乡 的基本面貌和农村社会生活的变迁。 王安忆的《小鲍庄》曾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作品从多重视角讲述了小鲍庄上捞渣、鲍五爷、拾来、鲍仁文等几户人家的命运和生存状态,尤其是作为 仁义之子 的捞渣生前默默无闻,但在去世后,给小鲍庄带来了巨大变化。他死后被追封为小英雄,成为县
繁华与素淡都是人间情味,而懂得一点人生以后,我们常常会发现,活得简单素净,反而更有味道。 《越活越简单》是一本百年名家经典精选文集,精选自鲁迅、周作人至冯骥才、席慕蓉、贾平凹、梁晓声、毕淑敏等名家的45篇文学精品,包含《阿长与 山海经 》《故乡的野菜》《胖子和瘦子》《老黄》《老人和鸟儿》《紫色人形》等名篇,以名家的阅历和智慧启迪我们: 活着无需复杂,不关名利,而应活得质朴有趣,真实诚恳。 本书并精选徐悲鸿传世国画16幅,全彩印刷,图文双璧,值得珍藏。
本书精选老舍散文72篇,涵盖了作者描写景物、风物、人物、人情的多样散文作品。他的散文或取材于市民生活,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挖掘对旧中国子民生存、命运的思考;或描写知识分子的生活趣事、文人交往;或描摹中外各地景物、风土人情,细致入微,极尽渲染之笔触。作品中充满了生活情趣,更贯穿着老舍一贯的幽默风格,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老舍的创作受益于民间文艺的影响,他的散文从形式到内容都雅俗共赏,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众化、通俗性、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为广大民众所接收和喜爱。老舍是当代京味文学的开山鼻祖,他的散文中也充满了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语言来自于北京口语,读着上口,可以朗诵。从这些作品中能看到老舍对语言的驾驭功力,从现代口语入手,演化出便于反映现代生活
内容简介: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降,现代意义的 散文 逐步成为与小说、诗歌、戏剧并称的文体,并取得了蓬勃的发展,涌现了鲁迅、周作人、孙犁、汪曾祺等一批优秀的散文家。为全面展示二十世纪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成就,我社特此推出 中华散文插图珍藏本 ,《郁达夫散文》为其中一本。 本书中选入《北国的微音》《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方岩纪静》《零余者》《水样的春愁》《打听诗人的消息》《回忆鲁迅》等篇目,按 四季 山水 自传 忆旧 四个主题划分章节,并插图郁达夫各个时期的照片和手稿,为读者提供丰富的阅读体验。
《入流 剔红 北京邻居》是 百年百部中篇正典 丛书中的一种:共收录余一鸣的《入流》、计文君的《剔红》和荆永鸣的《北京邻居》三个中篇小说。 余一鸣的《入流》以黑色调为主,描写了长江上的运沙业这一 小世界 。什么是 入流 ?小说中借助白脸这个长江恶霸黑道魔头的一段话点题: 我开始的时候每次办了事也得难受几天,过了这坎,把心硬得让它结了茧,你就能在长江里呼风唤雨,人鬼敬畏,这才算真正入流 。作品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与思考。 计文君的《剔红》曾获《人民文学》中篇小说金奖。她的小说文字典雅,意境天成,写入状物精细入微;她善写女性,善写情感,对生命状态的洞察力和观察力极佳,常常一针挑破人生真相,但她又是温柔敦厚的,对世间的所有残酷她都有着一种清醒的理解和原宥,在世道的善变和凉薄中,满是作家对人心的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