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解析著名国学经典《诗经》,分为《国风》《雅颂》二册,采用32开本,裸脊包封,全书彩印,插图多达200幅,外有函套,方便阅读,设计精美,有一定收藏价值。 本书为全新校注版本,以《毛诗正义》为底本,参考《诗经注析》等多个版本,完整涵盖《诗经》全本的305首诗,并聘请著名诗经研究专家、中国诗经学会理事许志刚先生为本书撰写题解与详细注释,并对涉及的所有生僻字、通假字、多音字进行注音。 插图方面选用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画家细井徇绘制的《诗经名物图解》中的200幅彩色工笔画插图。每幅插图下方都有详细图注,对全书涉及的近300种动植物的特点与文化寓意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对《诗经》里涉及的万物生灵有一个更直观、深入的认识。
《迦陵讲演集(套装共7册)》这套书,都是根据叶嘉莹女士从教七十余年来在世界各地讲词之录音整理出来的讲稿。《迦陵讲演集(套装共7册)》这套书,都是根据叶嘉莹女士从教七十余年来在世界各地讲词之录音整理出来的讲稿。叶嘉莹女士以她娓娓的讲述,带领我们在词的历史长河上游徜徉观览,中国历代词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尽数囊括,可以看作一部完整的词史。全书内容丰富,讲解生动,对词因感发本质不同及写作笔法各异的作品,均能发掘其中之佳作,寻绎其中含蕴深远、耐人寻味的美感,会令每一位热爱诗词的朋友开卷有益。
中国现当代学者顾随20世纪上半叶的课堂讲授,当时的学生、国际知名中国古典诗词学者叶嘉莹做了详细笔记。《中国古典诗文课》作为精华本首次问世,它是传习人文、培育人才、启迪人生的集大成学术普及著作。古今中外,文史哲禅,通俗睿智,图文并茂,徜徉在文学内外,求索于历史上下,归结到真、善、美之上。做人与读书相映成趣,修身与悟道相得益彰,怡情与治学水乳交融。洋溢着生命力的中国古典诗文课,继承传统、赓续文脉的大众经典。
☆《唐宋词十七讲》是当代著名学者叶嘉莹著作中影响最大、最受读者欢迎、最为经典的一本书。本书原为1987年叶嘉莹先生应辅仁大学校友会、中华诗词学会、国家教育委员会老干部协会及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 唐宋词系列讲座 之邀请,先后在北京、沈阳、大连三地连续所作的一系列讲演的整理稿。全书以唐五代两宋的重要词人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璟、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十五家为代表,以点带面,讲述了唐宋词的演进和发展过程。叶嘉莹结合十五位词家生活的历史背景、生平经历、性格学养、艺术才能,提炼出他们显著的风格特色及其所传达的感情品质,既能从历史的高度勾勒出他们的贡献和在词史上的地位,又能从赏析的角度体悟不同词家相似词作的深微的差别,极见功力。 叶嘉
《迦陵文集(套装共4册)》内容简介:《杜甫秋兴八首集说》是叶嘉莹先生的*本诗学著作,对杜甫晚年律诗的代表作《秋兴八首》作了精微和深刻的分析,因此成为研杜及古典文学研究不可不知的书。《唐宋词名家论稿》论述了唐宋词史上十六位名家的词作及其精微品质,是作者论词著作中论说*系统,探讨也*为深入的一本书,被宋史大家邓广铭先生强烈推荐。《词学新诠》是一本以现代观念和理论为工具对传统词学进行科学的开发与归纳的专著,其中建立的一个适合现代人理解的词学理论新框架令人耳目一新,突显了作者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与西方理论学养。《迦陵杂文集》首次将作者的散文、信函、序言、铭文等文字汇集出版,作者身世之坎坷展现了八十年时代之风云变幻,亦是叶嘉莹先生袒露个人情怀之作。
读者请知:下编15册不零售,须与上编15册一同加购。谢谢! 《全清词》共分五卷,包括《顺康卷》《雍乾卷》《嘉道卷》《咸同卷》《光宣卷》,将集有清一代万余词人词作之大成。《全清词 嘉道卷》是继《顺康卷》《顺康卷补编》《雍乾卷》之后又一标志性成果。全书汇辑嘉庆、道光年间词人词作,点校整理后按词人生年为序编纂成册。所辑各家词之版本择善而从,每家词人名下均系以精心撰写的词人小传。卷末附引用书目及作者索引。 《嘉道卷》凝聚了三代学人心血,历经八年辛苦编纂,寻访超过二百家藏书单位,排查校勘,辑佚考订,共收入词作75500余首,词人1990家,在文献整理与词学研究两方面均具有划时代意义,将会在学界引起新一轮的清词研究热潮,推动古代文学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
读者请知:上编15册不零售,须与下编15册一同加购。谢谢! 《全清词》共分五卷,包括《顺康卷》《雍乾卷》《嘉道卷》《咸同卷》《光宣卷》,将集有清一代万余词人词作之大成。《全清词 嘉道卷》是继《顺康卷》《顺康卷补编》《雍乾卷》之后又一标志性成果。全书汇辑嘉庆、道光年间词人词作,点校整理后按词人生年为序编纂成册。所辑各家词之版本择善而从,每家词人名下均系以精心撰写的词人小传。卷末附引用书目及作者索引。 《嘉道卷》凝聚了三代学人心血,历经八年辛苦编纂,寻访超过二百家藏书单位,排查校勘,辑佚考订,共收入词作75500余首,词人1990家,在文献整理与词学研究两方面均具有划时代意义,将会在学界引起新一轮的清词研究热潮,推动古代文学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文学与诗学审美的源头,也是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与气味的起点。本书为《诗经》做详解通释,先以阐明读诗基本方法的绪论为引领,再收录《诗经》全文,每首诗下又包含原文、诗旨、注音、词义、章句解说、旧注考辨、文学赏析等内容,注释详尽,可供不同层次和需求的读者用作阅读、学习与检索的参考书籍。 《诗经》存世悠久,注释版本众多,前人讲解中多有分歧之处。本书作者王静芝教授在20世纪下半叶台湾学术界及教育界声望卓著,曾长期任教于辅仁大学,历任中国文学系主任、中文研究所所长。他精研经史典籍数十载,以传习经典、续通文脉为己任,将毕生治诗的成果集于此书, 字注句解,贯串全章,单义简释,力求明快 ,以望为 初学及自修者 提供一个简明平易的门径,一窥经典之基与诗史之美,是帮
《李商隐诗歌》撷取三十余首李商隐代表诗作,包括*著名、艺术成就*的《无题》《锦瑟》《乐游原》等,详加解读相关意蕴、诗歌类型及诗史发展之流变,带领你走入李商隐以情为骨、以泪为心的诗歌世界。 《唐诗的多维世界》:台湾大学名师欧丽娟教授一部写了二十六年的 冷眼深情 之作,多维度解读王维、李白、杜甫、李贺、李商隐、王勃等诗人以及唐诗中的关键意象,走进唐代大诗人 具体而微 的多维世界。 《唐诗的乐园意识》:此身何归,乐园安在?这是哲人的叩问,凡夫的茫感,是代代不息的永恒之谜。每一位风姿独具的大唐诗人都提供了专属的阐述。书中细腻抉发唐诗中形形色色的乐园,从初盛中晚唐一路往下,意图建立一个历时性的乐园意涵流变史,丝丝入扣,打开唐诗研究的一条新进路。 《诗论红楼梦》:《红楼梦》处处点染诗笔而吟咏不辍
《复堂词详注》为清代晚期著名词人、词学家谭献的词作别集详注本,由当代著名词学研究学者方智范教授作注。有清一代词坛,在 晚清四大家 羽翼未丰之前,实由谭献主盟。他以常州词派的主要继承者身份,推广阐发常州牌词论,倡 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 之说,影响甚大。相对于其理论建树,作为文学的其词体创作本身,则相对略少为人瞩目,但亦无愧于一时名家作手之称。 本书以《复堂类集》本《复堂词》三卷为底本,参校别本,详出校记。此外并广搜相关文献作辑佚。每首词详加注释,于人物、时地、本事、典章制度、事典语典乃至文质修辞等,均作披绎征考,并酌作句段串讲。同时将可资参酌之谭献交游者序跋、传记、书信、评论资料等附见于注释与附录之中,最后则编撰详尽之有关谭献词创作及词学活动的《年表》于书末,便于读者更好地 知人
《词鹄》是一部付梓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的稀见大型词谱,采用 分体互见 的方式列调,制谱理念颇具特色,很多设计为历史上首见、仅见。《词鹄》与清前中期十余种词谱存在交集,既是通连《词律》《钦定词谱》两部名谱的中间环节,也是勾连《选声集》《填词图谱》《红萼轩词牌》等中小型词谱的中心枢纽,有着深厚的学术底蕴。作者侍读学士孙致弥是康熙近臣、文坛名士,第二作者楼俨更是《钦定词谱》的分纂官,是搭建《钦定词谱》研究体系的核心成员。《词鹄》是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订正万树《词律》的词谱,具有相当的研究水平,又与《钦定词谱》有密切的联系,堪称《钦定词谱》之先声,是一部兼具学术史价值、研究参考价值的著作。
本书是明代高棅编《唐诗品汇》的整理本,葛景春、胡永杰点校。《唐诗品汇》为唐代诗歌选集,全书共一百卷。其中正集九十卷,拾遗十卷,选唐代诗人六百八十一人,诗作六千七百首。选诗按诗体排列,先古后律;每诗体之前,均有叙目,为该诗体总论,主要说明该诗体的来源,及在唐代各期的流变情况。书前有总叙、历代名公叙论、凡例、诗人爵里详节等。此书明确将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期,特重盛唐,每种诗体内又分为九格,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为接武,晚唐为正变、余响,方外异人为旁流。其崇尚盛唐、区分流变的意见,为世人指示了学习唐诗的正确途径,选诗和论析又很具识见,因而获得广泛的响应,对明代尊唐诗风影响深远,至今仍是学习与研究唐诗不可或缺的参考书。本次整理据明汪宗尼校订本标点排印。
《词海评林》是毛晋的一部词谱稿本,共收412调,录词2503首,为明代词谱之最。每调内容互不共页,典型体现了明清词谱分调辑录再汇总的编纂特色。正文内容一部分辑自明人旧谱,其余采自《花间集》《类选笺释草堂诗余》《续选草堂诗余》、元人别集以及《六十名家词》第一集中的宋人词集。在此基础上,毛晋综合前两次订谱经验(《诗余图谱补略》《重刻诗余图谱》),参校数十种词籍版本,并借鉴古琴谱、诗律,发明多套谱字符号。故而全书谱式错综复杂, 添注涂改触目皆是 ,近世研究亦尠。《词海评林》呈现的新旧谱式递变现象,以及词谱订律方式等文献内容在明词谱中极其罕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清代吴绮编《选声集》,内分小令、中调、长调各一卷,皆五代、宋人之词。标举平仄以为式。其字旁加方匡者皆可平可仄之字,馀则平仄不可易者。其法仍自《填词图谱》而来。其体、第二体之类,亦从其旧。後附《词韵简》一卷,皆祖沈谦、毛先舒之说。盖取便携阅之用。 《记红集》由清代程洪据吴绮《选声集》重加订正而成。全书共四卷,卷一为小令、卷二为中调、卷三为长调,按调选词,共选四百六十四调、词作。后仍附《词韵简》一卷。以订谱为主,所录大多为唐宋名家词,间有闺秀词。
张惠言是清代词人、散文家,所辑《词选》为常州词派开山之作,全书计选唐五代两宋词116首。董毅系张惠言外孙,继《词选》编成《续词选》,全书选词120首。两位选家的选词标准十分严格,均以时代特征和艺术造诣有可取者选入。因此,《词选》《续词选》所选词兼具艺术性和风格的多样性特点。 本书对这两本书进行注疏,所用底本为清道光刊本,分为 校注 集说 集评 疏解 等部分, 校注 是本书稿为重要的部分,每首词都引用数十种书进行校勘, 注解 则尽量找到原始的书证,并辅以旁证、佐证等。 集说 是后人对该词的本事、背景及有关轶事、杂说的汇总。 集评 则撷取对该词内容、形式的评价。 疏解 则是作者对于词作的 疏通 和 解读 。
谭献(1832 1901),近代词人、学者。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屡赴进士试不第。曾入福建学使徐树铭藩幕。后署秀水县教谕。又历任安徽歙县、全椒、合肥、宿松等县知县。后去官归隐,锐意著述。晚年受张之洞邀请,主讲经心书院,年余辞归。工词,精于词学。著有《复堂类集》,编有《箧中词》。清代词坛,在晚清四大家羽翼未丰之前,实由谭献主盟。他以常州词派的主要继承者身份推广阐发常州牌词论,倡 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 之说,影响甚大。 本书为谭献《复堂词话》的增广详注本,《复堂词话》原本仅131条,整理者从《复堂类集》中的文集、日记和《谭评词辨》、《箧中词》中辑出大量谭献的词集序跋以及词学活动载录、词作批评等内容,加上简明校勘和详细注释,书后附整理者关于谭献词
本书以两宋之交湖湘学派、龟山学派、江西诗派道论与文学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全面梳理了三大群体的学术思想嬗变过程,详细考察了三大群体学术思想嬗变影响下的诗学观念与具体创作。本书从两宋之交儒林学者与文苑士人的交往入手,以该时期突出之美学风格、凸显之文论话语与该时期理学的关系为对象,寻绎理学与文学交互影响的方式,通过典型而详细的论辩,对这种交互影响予以清晰的定位与集中的考察。
方成培除《香研居词麈》外,尚有重要词谱专著《词榘》鲜为人知。此书成书于清中叶,因未刊行,只存稿本,未得流传,词学界多未能见其面目,故清人各种相关目录及著述,并现今各类词学目录及专著中均未提及。稿本现藏安徽省博物馆保管部,有二种,第二种仅缺一册,几近完篇,足窥原书面貌,珍稀异常。稿本抄录精细,或为方氏为出版而亲手抄录之后定稿本。不计所缺第三、第四两卷,全书共校记词谱744调,词体1436体,内容体例基本依据万树《词律》,其具体讨论也以《词律》作为比较和批评的对象,可说是《词律》出版后部对其进行全面研究与批评的重要著作,开清代《词律》批评之先河,在词学史上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