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有可能回应当下的时代变局、生活处境吗?或许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答案。 九诗心 ,指九位在时代动荡的阵痛中求索人生方向的诗人(屈原、李陵、曹丕、陶渊明、杜甫、欧阳修、李清照、文天祥、吴梅村)。他们的处境和生命之问,每一个后疫情时代的人都会感同身受。 通过诗歌,我们得以看见人如何在大的时代纷乱中,转化生命的痛苦,获得个体的从容和内心的稳定;也得以看见,对于人生的根本处境,人可以作出怎样的回答。 作者以女性学者的细腻浪漫,挖掘诗人不为人知的一面,构建丰满立体的九位诗人;以诗性文笔,带读者跨越古文障碍,直抵千年幽微心事,照见共通的生命处境;以扎实的文献校勘和文史互证,再现诗人心灵与现实冲突的历史现场。
本书是一本诗歌赏析书,也是一本中国诗歌史。从神话、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诗跨越七个时代,解读47位诗人,涵盖20个主题,旁征博引200余首诗歌。帮我们厘清文学史对部分诗歌的误读和偏见: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吗?日本为什么称为 扶桑国 ?杨贵妃真的终老日本吗?除了 窈窕淑女 ,我们还能怎样称颂美人?织女竟然出轨,移情于通西域的张骞? 充满人性温暖的诗歌鉴赏方法:《古诗十九首》中感悟生命的短暂,及时行乐的畅快;从《上邪》中感悟爱到世界末日的浪漫;或与孟浩然一起渡过求之不得的中年危机 通过这本书,我们将充分感受到台大优秀教授的独特魅力。
《千秋一寸心》是资深红学家、古典诗词研究家周汝昌先生撰写的一部讲解唐诗宋词的名著。所选诗词作品,并不遵循常见的 文学史模式 ,而是完全以 个体鉴赏 为出发点,考虑到一般读者的接受水平、兴趣及作品本身的浅深难易。作者的意图,是引导读者去发现与感悟古典诗词的美,着重的是情思、笔致的深层领略。这是一部既 引人入胜 、又 渐入佳境 的著作。
叶嘉莹先生20世纪40年代听顾随先生讲中国古典诗词,笔记的主体整理为这部 诗话 式的著作。本书首次以彩色插图本的形式问世,也是终定稿版本。它采用中国古代诗话的体例,不以系统严密的理论分析见长,而代之以言简意赅的片段,对中国古典诗词做直接性的感发,寻觅作为基因积淀在中国文化中的诗心,找回诗意栖居的灵魂。全书分为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每部分又分若干小节。总论中涉及内容与欣赏、作诗与为人等方面;分论从《诗经》《离骚》开始,着重解读唐诗、宋词等经典。一段段文字妙语连珠,感受独具一格,发现中国古典诗词之美,启发现代人找到理想的人生。它被誉为自《人间词话》以后,一部重要的一部诗话。
1.(套装)唐诗为镜照汗青-宋词一阕话古今以唐诗宋词为切入点,通过唐诗宋词背后的故事,将诗词歌赋、名人典故、历史知识等串联成一张有机的大网。 2.一根主线串起全唐诗人和两宋词人,支线辐射上下五千年。 3.全书气势恢宏、语言幽默,通过诗词与历史映照现实与人生,令读者感同身受、不忍释卷、拍案叫绝! 4.从学龄儿童到成年人,从原本畏惧诗词与历史的人到文学历史爱好者,都能从中找到兴趣点。
本套书包含《在唐诗里孤独漫步》《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两本,是对唐诗、宋词名篇的赏析,书中解读了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四十多位诗人,以及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柳永、苏轼、李清照、等二十多位词人的代表作。作者把诗词放回历史的大背景下去品读,以唐诗、宋词发展的轨迹为线索,突破传统,结合音乐、电影等审美方式对唐诗、宋词进行知识性解读;又从诗人、词人的命运沉浮、人生际遇、写作缘起及影响等角度,对他们进行客观而不失趣味的介绍。
《红楼梦》真是一部伟大的经典,不仅仅有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的智慧,还有历久弥新、令人神往的 雅文化 。欧丽娟讲《红楼梦》, 用学问一提 ,让《红楼梦》的视野 作高一层 ,让大家看到传统中历久弥新、令人神往的 雅文化 ,以及精神层面的涵养和优雅。 风靡华语世界的 红楼梦 名师欧丽娟全新作品《红楼十五钗》,十年磨剑,品读 红楼梦中人 ,还原曹雪芹笔下立体的、活生生的众金钗金钗穿梭于《红楼梦》世界中,引领我们一起欢笑、伤心、哀叹、悲绝,随着她们走过有情世界,体会、品味种种人生光影,回眸自身的悲欣交集。 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重新理解红楼十五钗,也就是看懂 红楼梦中人 如何用更坚忍、更高贵的美好姿态来面对人生。
中国古代的女性诗歌创作,从《诗经》开始便显示出真淳而深挚的抒情特质。尽管长期被男性主流文坛边缘化,但女性从未中断诗歌写作的传统。尤其自明末以来,女性诗词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兴局面,作家与作品数量皆远超前朝,而整体的艺术水准之高,亦堪称空前。 《月满西楼:中国女性诗歌史(古代、近代卷)》选取了先秦到民国时期极具影响力的女诗人及其代表作进行研究。一方面从史的角度出发,勾勒出中国古代、近代女性诗歌的总体发展脉络,全面展现各个时期的不同成就与审美归趣;一方面从具体创作入手,力图还原中国古代、近代女性诗歌创作内容的丰富性与艺术风貌的多样性,以此凸显女诗人们卓异的才情与浓厚的文学热情,为当今文学史上失去声音的古代、近代女诗人找到应有的位置,也为未来的女性文学研究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飞花令诗词速查》主要取材于(清)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和(清)上疆村民(朱孝臧)编的《宋词三百首》,此二书为举世公认的名篇。另外,宋诗在近人钱锺书选编的《宋诗选注》和金性尧选编的《宋诗三百首》中选取;诗经、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金元明清的诗在近人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中选取;唐、五代词和《宋词三百首》以外的宋词在近人龙榆生编选的《唐宋名家词选》中选取;晚明和清词在龙榆生编选的《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和《纳兰性德词集》中选取。近人的诗词选择了四家:鲁迅、柳亚子、和郁达夫。其中,选录了的绝大多数诗词,鲁迅的约半数诗篇,而柳亚子和郁达夫两家则各选录了一小部分。 书中主题字共分十大类,以 飞花令 三字居首,紧接着为天文、时令、地理、官室,而以方位殿尾,详情请见目录。每个
元曲与唐诗、宋词自古并称,是一代文学的光辉典范。她作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一枚璀璨的明珠,名家辈出,琳琅满目,或流丽悠远、委婉细腻,或生动活泼、直白泼辣,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本书是关于元曲的入门读物,也是当代第一本讲习制曲技术的著作。主要分为元曲基础知识、元曲名篇赏读与制曲写作三个部分,全面展现了元曲这一文学形式的艺术魅力。 书中系统而全面地介绍元曲基础知识,兼顾最新研究成果,使读者轻松掌握元曲的知识全貌和发展脉络。名家名篇的选择按照 真、新、精、深、趣 的审美标准。赏析简明,文笔上佳,使读者在咀嚼品评的过程中能真切体验元曲作为 一代之绝作 的独特魅力,感受元人的丰沛情感和烂漫生活。尤为难得的是,本书系统介绍了制曲的相关知识,精心筛选出30个曲牌的格律谱,并提供了简明直观的格律模板,帮助读
《中唐古诗的尚奇之风》将唐代天宝至元和年间诗坛兴起的尚奇之风视为唐诗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在揭示出奇诗作者所坚持的儒家古道与其创作理念之内在联系的前提下,着重寻找隐藏在风格、意象、修辞等表现元素背后的深层艺术要素,尤其是各家求奇思路的一致性和独特性,及其对联想方式、艺术视野、构思创意乃至体式声调方面的影响。意在理解这派诗人深蕴于超现实想象中的心理感觉和思维逻辑,以及从其苦吟中透射出来的生命力和悲剧美。同时《中唐古诗的尚奇之风》还论述了诗人们基于对汉诗和杜诗的深切理解,从多个角度将古诗的表现功能拓展到极限的意义和得失,解释了中唐古诗之所以成为奇险诗驰骋场域的原因。
本书直指中国古典实用文类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应用文 所蕴含的美感特质,照见了中国文学传统中不容忽略的半壁江山,以补一般文学史之不足,正面迎向 文学 这个现代观念的挑战。作者柯庆明教授为台湾中文学界*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学根底极为深厚,现当代文学美学以及西方文学理论也熟稔于心。他从诸多实用文类出发,探讨其文体规约,带领读者精读文本,解析古典实用文类之代表名作,以精辟细致的方式解剖诠释,旁征博引,将古文中的典故、来历以及写作者的人生抉择、实际处境等一一拆解阐明。作者深于古典传统,议论通畅而不板滞,极能启迪思考。
时间、四季、相思、烦恼、读书、饮酒 本书分四十个专题,分门别类地选录了近二百首古典诗歌代表作(也包括词、散曲),解读其文本、分析其艺术特色,揭示其魅力之所在。文中时常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并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叙述作者特殊的读诗背景,以及在读诗过程中受到的独特的感动,从而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本书作者有意将他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心得转化成普及性读物,从而使优秀的中国古典诗歌走进更广大的当代读者的视野。
本书是著名学者扬之水在先秦文学史领域的代表性著作,基于对先秦文本、先秦日常史和文学家经历的了解和解析,以不断回溯原文的方式讲解人类文明初开、车未同轨书未同文的先秦时代的文学脉络。本书论及《尚书》《山海经》《楚辞》《左传》《战国策》《论语》《孟子》《庄子》《老子》《荀子》《韩非子》《穆天子传》等先秦时期重要文学著作的写法和内容。既可以为大众读者普及先秦文学,又可以为学界提供详实的史料参考和考究的文学解读。
本书从明代诗学内在问题出发,在中国诗学整体理论视野中,展开对清代诗学的全面探讨。作者提出,真伪、正变、雅俗三对基本观念制约明清诗学的历史进程。全书十六章,在充分占有并深入研究大量原始文献的基础上,揭示清代诗学的演变轨迹及整体特征,探究各时期诗学的理论问题与价值取向,考察各诗学流派的群体构成及理论主张,比较各派之间的承嬗关系与诗学异同,阐述重要诗学家的理论体系及独特贡献,对清代诗学的历史与体系作了系统而新颖的论述。
《几多心影 叶嘉莹讲十家词》是词学大家叶嘉莹近几年在北京、天津两地所做演讲的整理稿,讲述唐五代至清代十位词作名家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辛弃疾、朱彝尊作品的风格特色及其所传达的感情品质。作者结合他们生活的历史背景、生平经历、性格学养、艺术才能,从发挥作品的感发力量入手,为读者传达出词中生动、细致的生命与内涵。其中部分词作,由书法家萧丽手书,作为精美图片插入书中,将中国古典诗词与书法作品结合,使读者更能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十讲讲座的视频经过精美剪辑,在书中同时呈现,读者通过扫描目录下方的二维码,即可获取。
《阅 历:用阅读战胜时间》这是一本每天陪你读一点经典好书的日历。 李蕾读经典 精心选篇,编选自365篇经典名著,每日一金句。内容集结了李蕾老师解读过好书中的金句。大家熟知且有热度的中外经典名著都会一一呈现。 365天每天一本书推荐、每天从一个金句开始探知经典,每翻一页都有新启发。总有一句能够击中你的心灵。 有了这本日历,我们就可以了解到经典名著背后的名家大咖是如何下笔描写人物心理与自然风物的,一天积累一个金句,了解一本书,一年就可以有365个金句的积累量,一年就可以了解365本经典书的大概风貌。金句内容均以权威底本精心勘校,严谨可靠。例如《红楼梦》《百年孤独》《金刚经》《十日谈》等中外经典,这些经典将以更加生动有趣、更易被大众接受的方式传递给用户。
这是一本继承中国传统摘句批评的传统,以唐宋诗歌名句来透视中国文化精神的鉴赏书。强调中国人的灵性表现。“一草一木栖神灵”(唐·沈期《范山人画山水歌》),一草一木都有生气,中国的画论、山水论都讲到人与自然之间深切的缠绵的感情,有相通的价值,相通的赤子之心。这也就是中国的诗歌智慧。唐人这种魅的世界,创造了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生命的深情共鸣。钱穆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当中说道:“中国人是把‘天’与‘人’和合起来看。中国人认为天命就表露在人生上,离开人生也就无从来讲天命。离开天命也就无从来讲人生。所以中国古人认为‘人生’与‘天命’**贵伟大处,便在能把他们两者和合为一。这本书还透过唐宋诗的对比,来富有张力地表达中国诗与文化精神的相通。
本书为沈祖棻赏析唐人七绝的经典名作。作者诗词创作经验既丰,复开设唐人七绝诗相关课程多年,此书是其厚积薄发之作,在遗稿基础上由程千帆整理而成。作者缕述七绝源流,爬罗剔抉,拈出八十余首具代表性的唐人七绝,深入讲解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并在每首之下系入主题或创作手法相似的诗作,评骘高下,细论得失,剖析透辟,由此可概览唐代风格繁富、言短味长的七绝成就,亦见出诗艺在诗人之间的研习传承和流变。附录《七绝诗论》首次由手稿排印整理出版,其中对历代七绝的概述和七绝诗法要点的归纳,皆独具心得,授人以渔,虽非定稿,但可一窥其治学之途。
《词学(第五十二辑)》依照集刊体例,设 论述 考辨 书志 年谱 文献 论词书札 词坛漫步 词苑 丛谈 诸栏目。主要的论文部分收录了词学研究领域最新的一批研究论文,涉及词体词调词律、名家词研究史接受史、历代词发展与词学史等方面的内容。考辩、年谱栏目刊发有关词人生平行迹的文章,书志栏目聚焦词籍版本与词学观念发展,文献与论词书札栏目仍侧重近现代词学文献。本书荟萃的文章展示了词学的最新研究,具有前沿性,对中国词学史的深入展开富有启示,具有独到的学术价值。
《(套装)少年子弟江湖老 闲时无声听落花》以史书史料、轶事典故、诗词歌赋等为背景,解读了众多著名诗人/词人的悲喜人生。读者不仅可以了解一首首名篇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还可以通过这些诗人/词人的悲欢离合看历史、观自己、见众生。 《(套装)少年子弟江湖老 闲时无声听落花》文笔优美,见解深刻,读者群体广泛,适合各年龄段对诗词与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尤其适合年轻读者。
本书多侧面、多角度地考察了清代闺秀诗词作家的创作。回顾中国文学传统,女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似乎被排除在传统之外,尽管在中国的文献记载中,一直可以见到妇女作者的身影,但直至现代,对其人数及创作规模始有较清晰的认识。据《历代妇女著作考》记载,自汉代至近代,中国妇女的著作共4000馀种。尤其是在清代,有记录的撰有著作的妇女作家达3600馀人。这个数量,足以让我们对清代女性的文学创作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前代相比,清代闺秀诗词作家的创作境界更加开阔,于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所反应,从而以千汇万状的姿态,丰富了清代文学史,也丰富了整部中国文学史。本书即从清代女性诗人的创作本身,重新审视女性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传统,不仅有助于加深读者对这一特定的群体的了解,同时也能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某些面向提供更为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