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台湾诗人痖弦的代表性诗作。痖弦以诗之开创和拓植知名,他对口语的化用与对叙述性语言的再造炉火纯青,在诗歌中渗透了戏剧性效果与张力效应,引入了民谣写实与心灵探索的风格体会。诗集中的痖弦浓墨重彩琳琅满目地立其情、遣其怀,蔚为现代诗大家,从之者既众,影响极为深远。本书共分为八卷,分别是野荸荠、战时、无谱之歌、断柱集、侧面、徒然草、从感觉出发,基本上涵盖了痖弦创作生涯各个阶段的作品。
谷川俊太郎是当今国际诗坛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被誉为日本 宇宙诗人 、日本现代诗歌旗手,曾为宫崎骏、手冢治虫的动画作品作词,备受著名诗人北岛、西川和导演是枝裕和的推崇。谷川俊太郎至今共出版70余部诗集,并仍在持续创作中。本书以时间为序,摘编谷川俊太郎1950年代 2010年代的200余首诗歌代表作,全面呈现了作者的创作轨迹和清新自由的诗风。
这是一本书, 也是一份温暖的礼物。 在樱花落了一地的春天和明晃晃的夏天, 在夜慢慢变长的秋天和雪白肆意撒欢的冬天, 读读书里三言两语的情话, 捡拾长长短短句子里的浪漫, 看看柔软温暖的烟火故事, 每个字里都是我对你的爱。 把普通的日子过得浪漫些, 让心更柔软一点, 和你分享世界的枝枝蔓蔓, 以及晨昏的每一个细节。 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值得期待, 生活点滴温暖和可爱, 都值得你前进。 献给每一个有爱的你。 哪怕世界再大,我还有你。
西南联大多元自由的学术、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了成长和发挥的巨大空间;西南联大开创的中国通识教育系统,创造了教育神话,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分上、下两编及一堂附加课,上编 中国诗学七讲 由朱光潜先生以艺术、美学、心理学等现代视角全面分析讲解中国传统诗;下编 中国特色之律诗研究 由闻一多先生讲解律诗的知识和艺术特征;附加课 一堂词的赏析课 由浦江清先生讲授词曲美学特征,并重点讲解具有传奇色彩的《菩萨蛮》和《忆秦娥》。
《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收入包括该诗在内的四十多首诗歌,其中大部分是诗人自复旦求学以来, 在生活中必要时刻 对情绪的积淀,对丰盈与贫乏的书写,再次展现诗人敏锐而美妙的汉语语感。*后十首短诗是为小女儿斯可所作,情绪和文字一样干净柔软,仿佛叫人看见了完整的世界。
公元759年至765年,杜甫先后寓居成都3年9个月,留下了240余首 成都诗 。成都清澈的江水、丰富的植物、温润的气候、众多的古迹、时人的身影与生活场景、远山近水的城市气象,无一不在杜甫笔下清晰呈现。正如阿来在本书中所言: 成都以宽厚人情、优美自然容杜甫在此3年有余,杜甫还成都优美诗章,美誉千载。 阿来饱含深情,通过精读150余首杜甫成都诗,呈现出一代 诗圣 杜甫在成都的悠然岁月。 没有杜诗,我们几乎无法描摹成都;没有杜甫,我们也几乎无法歌颂成都。
风靡小红书、抖音、B站的青年诗人祺白石的诗歌 结集,精选诗人的123首诗歌,97幅书写稿,27幅插画。★单首诗点击量逾717万人次,总点击量过亿,400万人点赞、收藏。★金句频出的人生之诗,给人生松绑的治愈之诗,反焦虑内耗的清醒之诗。★迷茫、焦虑、内耗、内卷、躺平 席卷这个时代的种种情绪,本书用诗给予了回应和说明。★每一句诗,都是当代年轻人的 嘴替 。三言两句,直击人心,写尽当代年轻人的现实遭遇和精神境况。
深海之夜,沉默中长出的血色语言透过光触碰受伤灵魂的轨迹《把晚餐放进抽屉》收录了韩江出道以来二十年间创作的60首诗作。透明的夜晚、漆黑的树木、燃烧的轮椅、镜子彼岸的冬天在诗集《把晚餐放进抽屉里》里,韩江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的细微情绪,用从黑夜中汲取的流血语言,描绘人生的孤独与悲哀。她热切地凝视人类的灵魂,试图从沉默和黑暗的世界中寻找闪耀的真相。韩江的诗歌创作贯穿了她整个写作生涯。她的诗歌情绪强烈、充斥着感性的意象,与她的小说一脉相承。
《城门开(精)》是北岛的随笔集,追忆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故都北京:城市的风物、童年的玩伴和游戏、青少年时期的读书生活、大时代的风云变幻…… 他1989年去国,2001年回京探亲。中间的十年他走遍世界,浪迹天涯,而他的故乡却沧海桑田,经历了社会和文化的巨大变迁。他回到北京,却发现在自己的故乡成了异乡人:“北京已面目全非,难以辨认,对我来说 是个陌生的城市。”为了留住记忆中的北京,也为了再现青少年时代曾经占有全部生命的点点滴滴,作者用文字重建了北京:“在我的城市里,时间倒流,枯木逢春,消失的气味儿、声音和光线被召回,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寺庙恢复原貌,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的天际线,鸽哨响彻深深的蓝天,孩子们熟知四季的变化,居民们胸有方向感。”作者重新打开了这座古都的城门,“欢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欢
本书收录自白派诗歌开创者洛威尔两部代表诗作《生活研究》《致联邦死者》,获得过美国国家图书奖等重要奖项,被批评家文德勒称赞为“具性的作品”。《生活研究》初版于1959年,收录诗歌23首,在这部诗集中,洛威尔打破了古典主义的连贯性和客观、节制的要求,形式自由不羁,内容聚焦于个人私秘,用丰富的生活细节构筑质感。这些,在当时惊世骇俗,是美国诗坛的一剂清醒剂,也成为自白派诞生的标志。《致联邦死者》初版于1964年,收录诗歌36首,风格上承前启后,一方面继承了《生活研究》的开放性,在私人生活方向继续开拓,以个人经验、家族记忆、对自我的精神分析为内容,极具自传性,另一方面向古典的严谨回归,形式上开始收敛,更加精简,基本形成了洛威尔后期的诗歌特征,形式和意义间形成了巨大的张力。这两部诗集淋漓尽致体现了自白
《西西诗集》,西西诗歌创作四十年大成(1959—1999)的合集,涵盖西西在不同时代的感触、观察、经验与体会,分三卷,共一百首之多。卷一即早期(1982年)以《石謦》为诗集名出版的作品,卷二、卷三为20世纪90年代陆续累积的诗歌作品,充分体现了西西在小说、散文之外于现代诗领域的试验和收获,题材广,风格独得,坦白而幽默。她写亲戚朋友,写学电脑时的缠斗,写从快餐店到地铁,从上医院到练太极,再延展到旅行中的感念,无不可以入诗,她让诗歌伸向散文,伸向小说,伸向童话和绘画……
詹姆斯·赖特,20世纪重要的美国诗人,深度意象诗歌流派主将。他以鲜明图像和明晰口语,熔炼美国中西部的荒凉黑暗、存在之孤独疏离、对社会边缘者的同情于语言的炼金炉,将内心的激情与自然的疗愈力量——再度唤醒。 本诗集由赖特夫人安妮·赖特和挚友罗伯特·勃莱合力编选,精选诗人创作生涯50年间的82首作品,以诗人的省察眼光和亲人的体贴温情,向读者介绍一个亲切、纯粹的赖特,开启通向内在心灵、顿悟时刻的旅程。
与余光中、洛夫同时代的周梦蝶,是华语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常借典故,早期诗歌充满禅意和思辨,语言简凝、洁净;晚年诗歌更关注对日常事物的书写,风格转向生活化。 周梦蝶留下诗作三百余首,本书精选66首。收录早期代表作《孤独国》《还魂草》,有表现诗人思辨意识的《行到水穷处》《摆渡船上》,也有诗人 晚年致敬辛波丝卡的《我选择》,呈现出诗人一生的风格流变。
本书是余秀华的处女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的全新精装版,获得了众多读者的青睐。这种现象级 ,在诗歌领域引发了一次小浪潮。书中精选了诗人的 140 余首作品,包括十余首新作,另收入了记录诗人生活和创作环境的全彩图片。 本书呈现了诗人对爱情、亲情、日复一日的生活的感悟,带有村庄、土地的朴实气息,混合了女性丰富、敏锐的情感神经。如果你是带着好奇去读余秀华的诗,继而便会被她诗中展现出来的奔放、丰盈、纯净的内心世界席卷,无从抗拒。在现实中,她被贴上 农妇 诗人 脑瘫患者 的重重标签,但在诗歌中,她可以抛开这些,尽情倾吐对自由的向往,对于爱情的渴望。就如她所说, 诗歌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也说不出来,不过是情绪在跳跃,或沉潜。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
普利策诗歌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深层生态学的桂冠诗人”斯奈德,从曾经伐木过的美国西部启程,跋涉日本、印度,带着东方哲学和精神归国并重新审视西方。《偏僻之地》中的八十余首诗作,记录斯奈德寻找自我定义之旅,在荒凉凋敝的土地开辟意识的自得之境。本诗集还收录有斯奈德翻译的日本诗人宫泽贤治的诗。
《盈边:安德烈·布勒东诗选》是布勒东一生诗歌创作的精选集,包括了诗人从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创作的《磁场》《可溶鱼》《地光》等各个时期发表的经典诗歌及短文。布勒东的诗歌超越了梦幻和现实,并深入精神的基底,寺山修司曾说:超现实主义是专享能够不借助爆炸装置,闭上双眼就能摧毁世界的东西。然而,在这最疯狂、最原始的自动之下,是体验与知识最精湛的紧缩与培育。道路固然是四分五裂,摇摇欲坠的,但如果不是为了诗歌的未来,就不会有这场灿烂而又孤独的革命,如果不是为了与什么东西对峙着,安德烈的诗作就不会有站住的决心,逼近的耐性,更不会有拉长的记忆,以及脚跟上沉静的柔和。无论如何理解,无论是否理解,我们看见了这位超现实主义者本人最真实的生命。
......
英格博格·巴赫曼是2 0 世纪最独特的诗歌声音之一,她与保罗·策兰一同被认为是战后德语文学中最重要的两个诗人。她的诗歌将哲学洞察力与文学抒情性紧密结合在一起,用语言探索自然与世界的本质,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韵律与节奏,影响了包括托马斯·伯恩哈德、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克里斯塔·沃尔夫在内的一众名家。 巴赫曼生前几乎拿遍德语文学界所有重要文学奖项,包括德语文学的优选荣誉毕希纳奖。《大熊座的呼唤》收录了巴赫曼生前发表过的所有诗集的内容,涵盖了诗人一生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