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了台湾诗人痖弦的代表性诗作。痖弦以诗之开创和拓植知名,他对口语的化用与对叙述性语言的再造炉火纯青,在诗歌中渗透了戏剧性效果与张力效应,引入了民谣写实与心灵探索的风格体会。诗集中的痖弦浓墨重彩琳琅满目地立其情、遣其怀,蔚为现代诗大家,从之者既众,影响极为深远。本书共分为八卷,分别是野荸荠、战时、无谱之歌、断柱集、侧面、徒然草、从感觉出发,基本上涵盖了痖弦创作生涯各个阶段的作品。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可以傲然独尊的长篇小说。 也是一部可遇不可求的佳作。 豆豆,以她的才华,探部一个有机的、无定形的、陌生的、暧昧的和未曾臻达的世界。男女主人公那浓墨重彩的经历以及令人欷歔的爱情故事创造出了一种超然背叛的意志、而这意志是那样的静谧、清明。 丁元英,这位传统文化的叛逆者在柏林私募基金分红会议上突然宣布私募基金解散,结束了他在法律真空地带利用文化密码对中国股市屠杀性掠取,孑孑一人回到中国某古城隐居下来。 芮小丹,一位从小在法兰克福长大的中国女了,侨居异国的边缘感使她对主流社会充满了天然的渴求,刑警的职业使她与丁无英不期而遇…… 俩人从音响发烧友变成爱情发烧友,直到迎接那冲天的光焰…… 一个作家的品质,在豆豆身上达到了极至,作品主题的睿智和简约,出色地表现出
西南联大多元自由的学术、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了成长和发挥的巨大空间;西南联大开创的中国通识教育系统,创造了教育神话,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分上、下两编及一堂附加课,上编 中国诗学七讲 由朱光潜先生以艺术、美学、心理学等现代视角全面分析讲解中国传统诗;下编 中国特色之律诗研究 由闻一多先生讲解律诗的知识和艺术特征;附加课 一堂词的赏析课 由浦江清先生讲授词曲美学特征,并重点讲解具有传奇色彩的《菩萨蛮》和《忆秦娥》。
这是一本书, 也是一份温暖的礼物。 在樱花落了一地的春天和明晃晃的夏天, 在夜慢慢变长的秋天和雪白肆意撒欢的冬天, 读读书里三言两语的情话, 捡拾长长短短句子里的浪漫, 看看柔软温暖的烟火故事, 每个字里都是我对你的爱。 把普通的日子过得浪漫些, 让心更柔软一点, 和你分享世界的枝枝蔓蔓, 以及晨昏的每一个细节。 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值得期待, 生活点滴温暖和可爱, 都值得你前进。 献给每一个有爱的你。 哪怕世界再大,我还有你。
《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收入包括该诗在内的四十多首诗歌,其中大部分是诗人自复旦求学以来, 在生活中必要时刻 对情绪的积淀,对丰盈与贫乏的书写,再次展现诗人敏锐而美妙的汉语语感。*后十首短诗是为小女儿斯可所作,情绪和文字一样干净柔软,仿佛叫人看见了完整的世界。
谷川俊太郎是当今国际诗坛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被誉为日本 宇宙诗人 、日本现代诗歌旗手,曾为宫崎骏、手冢治虫的动画作品作词,备受著名诗人北岛、西川和导演是枝裕和的推崇。谷川俊太郎至今共出版70余部诗集,并仍在持续创作中。本书以时间为序,摘编谷川俊太郎1950年代 2010年代的200余首诗歌代表作,全面呈现了作者的创作轨迹和清新自由的诗风。
深海之夜,沉默中长出的血色语言透过光触碰受伤灵魂的轨迹《把晚餐放进抽屉》收录了韩江出道以来二十年间创作的60首诗作。透明的夜晚、漆黑的树木、燃烧的轮椅、镜子彼岸的冬天在诗集《把晚餐放进抽屉里》里,韩江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的细微情绪,用从黑夜中汲取的流血语言,描绘人生的孤独与悲哀。她热切地凝视人类的灵魂,试图从沉默和黑暗的世界中寻找闪耀的真相。韩江的诗歌创作贯穿了她整个写作生涯。她的诗歌情绪强烈、充斥着感性的意象,与她的小说一脉相承。
“现实如何爱,诗就在那之上爱, 现实如何残破,诗就在那之前残破, 诗比幸福更幸福,比不幸更不幸, 读诗,就是以诗的荒谬对抗现实的荒谬,以诗的永恒召唤心灵永恒。” 三十堂现代诗入门课,一次擦亮语言的旅程。著名诗人廖伟棠带领读者深入现代诗的核心地带,解构我们日常使用语言的习惯,呈现那片辽阔又易被忽视的诗意沃土。 从策兰、米沃什、奥登,到北岛、张枣、西西……以诗人的第一视角,探索现代诗的群星闪耀,围绕着对新诗的十种误会,以二十种现代诗意为注脚,挑选七十余首杰出诗作,与你一起重新发现独属于我们时代的诗心。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诗集《云雀叫了一整天》,依据木心晚年定稿,甲辑收入《大心情》《火车中的情诗》《永井荷风的日本国》《而我辈也曾有过青春》《安息吧,仇敌们》《知堂诗素录》等(特别收有《从前慢》原汁原味的小诗),乙辑收入俳句集,并配有作家影像、创作手迹等。诗集首次出版时,木心已八十二岁。这一百余首意境深远、金句纷披的诗篇,逾百行木心式的精彩箴言,至今仍为读者津津乐道。甲辑中,诗人在时空中,漫游伏尔加河、西西里岛、伊斯坦布尔、爪哇国、古希腊……异域人情,中国地貌,跃然纸上。下辑全为短句,多为偶感而作,异彩纷呈。这些句子又似俳句又似格言,诚如木心所言:俳句结集,大有火树银花之感。
风靡小红书、抖音、B站的青年诗人祺白石的诗歌 结集,精选诗人的123首诗歌,97幅书写稿,27幅插画。★单首诗点击量逾717万人次,总点击量过亿,400万人点赞、收藏。★金句频出的人生之诗,给人生松绑的治愈之诗,反焦虑内耗的清醒之诗。★迷茫、焦虑、内耗、内卷、躺平 席卷这个时代的种种情绪,本书用诗给予了回应和说明。★每一句诗,都是当代年轻人的 嘴替 。三言两句,直击人心,写尽当代年轻人的现实遭遇和精神境况。
《歌词独白》是一本歌词集,收录了作者邓康延近二十年来创作的歌词作品一百余首,有些成歌于电视剧如《日出》《大秦帝国》《金陵秘事》《锦衣卫》,纪录片如《先生》《黄埔》《布衣中国》《盗火者》,这些歌词随着蔡琴、廖昌永、何沐阳、黑鸭子等知名歌手的演唱而被传唱。此外,书中还收录了作者思乡、即景、慕远之作。正如作者所言:凡事走过,当有歌吟。
冯唐灵魂诗作,总有一句狠狠戳中你!本书是冯唐近十多年拥有浪漫与才情的三行短诗集,犀利中充满鲜活和灵气,细腻中藏着俏皮与温柔。305首人生之诗,写给每一个在生活缝隙中发现和捕捉美好的你。有关爱情,有关勇气,有关遗憾,也有关风雨的平常和一朵花开的惊喜。每一首都写进了你的内心深处,恨不得全文摘抄背诵。去出发,去奔赴,去生活。去见一面吧。
本书作者王计兵是一个外卖员,奔跑的行程累计15万公里,相当于沿着万里长城跑15个来回。在城市穿梭的日子里,他看到更多跟他一样为生存奔波的人,外卖员、农民工、保洁员、保姆。他们匆匆忙忙,慌慌张张地奔波,却跑丢了自己的身份:既不能在城市中找到一个落脚之地,故乡和父母又在不断远去。如同一个来自底层中国的行吟诗人,王计兵记录下自己和他们的狼狈,以及作为劳动者的自尊。他写道:我也有自己独立的国度,我沸腾的血,就是我奔流不息的江河,我嶙峋的瘦骨,就是我耸立的山川。这些在赶时间的间隙,写在烟盒上、废报纸上的诗句,是来自劳动现场的民歌,生机勃勃,粗粝尖锐。有些被偶然传到网上,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共鸣,单首诗歌阅读多达2000万人次。本书就是他诗歌的首次集结出版。
公元759年至765年,杜甫先后寓居成都3年9个月,留下了240余首 成都诗 。成都清澈的江水、丰富的植物、温润的气候、众多的古迹、时人的身影与生活场景、远山近水的城市气象,无一不在杜甫笔下清晰呈现。正如阿来在本书中所言: 成都以宽厚人情、优美自然容杜甫在此3年有余,杜甫还成都优美诗章,美誉千载。 阿来饱含深情,通过精读150余首杜甫成都诗,呈现出一代 诗圣 杜甫在成都的悠然岁月。 没有杜诗,我们几乎无法描摹成都;没有杜甫,我们也几乎无法歌颂成都。
本书内容选自B站网友的作品,共130余首诗。源起于戴建业老师和B站UP主 有山先生 发起 我在B站写诗 等话题,短时间积累了网友投稿的数万首诗,不仅在站内形成一股热潮,甚至冲上了wb热搜。
作者把我们生活中日用而不觉的事和物,把心性、情感和内心秘密,用清俊、随性、缠绵的文字化为了176首诗,美妙而隽永,扣人心弦。诗集内容有对父亲、母亲、爱人、故土的描述,有对工作生活以及 生命途中全部复杂性 的思考,用平常心、平常话,道出一份沉郁和婉转,使那些愁苦和伤悲充盈着生机和活力,读后给人深思,让人沉静,富有哲理,像繁华中的一片静宁地,像燥热夏夜中的细雨凉风,是80后女孩从基层奋进大都市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本书为众多热爱乒乓球运动的资深人士撰写的散文合集。书写了他们各自与乒乓球结缘的经历,在与乒乓球挥之不去的情缘当中,体现了每个人的人生态度。大家以球为友,以球会友。对于热爱乒乓球的人来说,通过乒乓球回到人生原本的状态,回到生命本该有的轻松、热烈和简单中。
詹姆斯·赖特,20世纪重要的美国诗人,深度意象诗歌流派主将。他以鲜明图像和明晰口语,熔炼美国中西部的荒凉黑暗、存在之孤独疏离、对社会边缘者的同情于语言的炼金炉,将内心的激情与自然的疗愈力量——再度唤醒。 本诗集由赖特夫人安妮·赖特和挚友罗伯特·勃莱合力编选,精选诗人创作生涯50年间的82首作品,以诗人的省察眼光和亲人的体贴温情,向读者介绍一个亲切、纯粹的赖特,开启通向内在心灵、顿悟时刻的旅程。
与余光中、洛夫同时代的周梦蝶,是华语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常借典故,早期诗歌充满禅意和思辨,语言简凝、洁净;晚年诗歌更关注对日常事物的书写,风格转向生活化。 周梦蝶留下诗作三百余首,本书精选66首。收录早期代表作《孤独国》《还魂草》,有表现诗人思辨意识的《行到水穷处》《摆渡船上》,也有诗人 晚年致敬辛波丝卡的《我选择》,呈现出诗人一生的风格流变。
《张枣的诗》是“蓝星诗库·典藏版”丛书中的一种。诗集结集了张枣迄今为止所见的全部诗歌作品140多首,增补5首新发现的佚诗及若干注释,展示了这位当代 “低产”的杰出诗人的全部诗歌面貌。其中收录了诗人《镜中》之前的许多作品,给读者展示了一个《镜中》之前的张枣;也收录了张枣后期的全部重要诗作,如《大地之歌》《父亲》《告别孤独堡》以及诸多短诗,包括张枣在病中的诗作。张枣被诗人北岛称作“中国当代诗歌的奇才”,他 而感性的诗艺,融合和发明中西诗意的妙手,一直风靡无数诗歌爱好者。 “蓝星诗库”丛书创立于1998年,是人民文学出版社重要的图书品牌,一直致力于彰显当代中国诗歌所取得的成就和具备的广阔可能。“蓝星”取自于天文学概念“蓝 ”,这是恒星演变过程中的一个活跃阶段;丛书收录1960年代以来中国诗坛各个时期
《晓风 明月 亲情》是著名女科学家、报告文学《小木屋》主人公徐凤翔教授的个人回忆录,书中徐凤翔教授回忆了她幼年家庭、少年求学、青年投身科研教学、中年一心扑在高原科考以及晚年积极为中国高原生态科学发展奔走的人生历程。书中,作者用深情的文字回忆自己的人生,用严谨客观的笔触带领读者领略科研魅力和科考历险,同时为读者展现了我国高原生态学从无到有的艰难创建历程,生动昭示了 一息尚存,不落征帆 的科学探索精神。
《城门开(精)》是北岛的随笔集,追忆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故都北京:城市的风物、童年的玩伴和游戏、青少年时期的读书生活、大时代的风云变幻…… 他1989年去国,2001年回京探亲。中间的十年他走遍世界,浪迹天涯,而他的故乡却沧海桑田,经历了社会和文化的巨大变迁。他回到北京,却发现在自己的故乡成了异乡人:“北京已面目全非,难以辨认,对我来说 是个陌生的城市。”为了留住记忆中的北京,也为了再现青少年时代曾经占有全部生命的点点滴滴,作者用文字重建了北京:“在我的城市里,时间倒流,枯木逢春,消失的气味儿、声音和光线被召回,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寺庙恢复原貌,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的天际线,鸽哨响彻深深的蓝天,孩子们熟知四季的变化,居民们胸有方向感。”作者重新打开了这座古都的城门,“欢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欢
本书收录自白派诗歌开创者洛威尔两部代表诗作《生活研究》《致联邦死者》,获得过美国国家图书奖等重要奖项,被批评家文德勒称赞为“具性的作品”。《生活研究》初版于1959年,收录诗歌23首,在这部诗集中,洛威尔打破了古典主义的连贯性和客观、节制的要求,形式自由不羁,内容聚焦于个人私秘,用丰富的生活细节构筑质感。这些,在当时惊世骇俗,是美国诗坛的一剂清醒剂,也成为自白派诞生的标志。《致联邦死者》初版于1964年,收录诗歌36首,风格上承前启后,一方面继承了《生活研究》的开放性,在私人生活方向继续开拓,以个人经验、家族记忆、对自我的精神分析为内容,极具自传性,另一方面向古典的严谨回归,形式上开始收敛,更加精简,基本形成了洛威尔后期的诗歌特征,形式和意义间形成了巨大的张力。这两部诗集淋漓尽致体现了自白
作者聚焦并追踪北宋时期,词如何从宴饮助兴的表演文本——歌词,历经创作、传唱、抄写、结集诸过程, 终衍变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并逐渐取得与诗歌并举的正统地位。 宇文所安一方面从表演实践、文本传播、作者问题、词集编纂与流变等全新角度将词史看成“词集史”而非“词人史”;另一方面又对代表性词人如柳永、晏几道、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人的作品进行文本解读,分析他们各自不同的风格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联与影响,力图从多个层面呈现词的历时性发展及其作者化、风格化和经典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