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书画艺术家董其昌著。作者精于书画鉴赏,收藏诸多名家名作,在书画理论方面亦颇有建树。两书均为其代表作品,有图有文。《骨董十三说》将古物定位为今人与前贤交往、学习之媒介,尤其是鉴赏古代象征礼、乐的铜器、玉器,更可以修养德行,独具特色。《画禅室随笔》为其书法、绘画理论著作。
唐宋时期散文名家名作迭出,呈现出极为繁荣的创作局面。本书以 唐宋八大家 为主,通过对诸多唐宋著名散文作家作品进行讲解与赏析,介绍该时期散文发展脉络、作家的创作情况,以及各流派之间的继承关系和独特风格。本书撰写秉持求真与务实两大原则,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吸收现有研究成果,以时代和人物为线索,分为十二讲,每讲下设若干小节。各讲之间互相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了合理的结构体系,既具有贴合专业特点的优势,又能够满足当下社会大众了解古代文学知识的需求。
本丛书计划从现存的近三千种的历代津人著述中,选取三百种左右社会影响深远、学术价值较高、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的稿本、刻本、钞本等,加以标点、校注、辑佚等,并分辑出版。一、以著者为单位,各自成集。传世有两种及以上别集者,均按一种成书,归于该著者名下。书名统一为著者姓名加 集 字组成,如《徐世昌集》。二、尊重底本,基本依据底本顺序编排。不同底本,诗文分开者,则由整理者依据文体顺序重新编排。三、选取错讹少、收录较全的善本、足本为底本,以不同源流的他本为校本。凡改动处,均出校记。底本之古今字、通假字,一般不做改动;异体字、俗体字、简化字视具体情况或改为规范的繁体字,或依从底本;笔画误刻,或明显手民误植者,径改而不出校记;因避讳的缺笔字,由整理者补足。五、全书采用繁体竖排,依据《中华人民共
本书是由国家古籍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的项目。 本书是我国*本适合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阅读的优秀读物。 本书从元明笔记名作中,精选叙事写人、状物言理、考正辨难等一类思想性、文学性和学术性较强的短文,加以注解,依时代顺序分册编著。选材注重多样性。篇目取舍坚持传承文明、陶冶情操的原则,同时还注意作品思想性与可读性统一。本书*亮点是在 选 和 注 上作了进一步扩展和深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所选笔记题材广泛。凡涉及古代政治、历史、经济、文学、科学、社会生活等领域,具有较高文化价值或较大历史影响的作品,皆在选录之列。 (2)选文取舍标准明确。依李肇《国史补自序》例,凡 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 则取之; 言报应,叙鬼神,征梦卜,近帷箔 则去之。旨在芟其芜杂,扬其菁华。
本书是由国家古籍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的项目。 本书是我国*本适合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阅读的优秀读物。 本书从元明笔记名作中,精选叙事写人、状物言理、考正辨难等一类思想性、文学性和学术性较强的短文,加以注解,依时代顺序分册编著。选材注重多样性。篇目取舍坚持传承文明、陶冶情操的原则,同时还注意作品思想性与可读性统一。本书*亮点是在 选 和 注 上作了进一步扩展和深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所选笔记题材广泛。凡涉及古代政治、历史、经济、文学、科学、社会生活等领域,具有较高文化价值或较大历史影响的作品,皆在选录之列。 (2)选文取舍标准明确。依李肇《国史补自序》例,凡 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 则取之; 言报应,叙鬼神,征梦卜,近帷箔 则去之。旨在芟其芜杂,扬其菁华。
《世说新语》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门下文人编撰而成,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体小说。全书共36篇1000多则,反映了魏晋时代尤其是当时名士的风貌。自诞生以来,即以风流放诞、率真超脱
《江湖之远》描述了历代在洞庭湖和汨罗江上漂泊的文化名人,范蠡和屈原,周瑜和小乔,还有李白、杜甫、白居易,范仲淹和滕子京,左宗棠和郭嵩焘等,在作者笔下,这些遭遇了人生厄运来到水乡泽国的历史人物,不以个人荣辱而进退,不为生死而喜悲,却以自己的人生故事,心灵呐喊,把洞庭湖和汨罗江打造成一处文化高地,诞生了“上下求索”“先忧后乐”彪炳千秋的精神图腾。作者以诗化的语言,颠覆性写作,让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穿越时空呈现在世人面前。是一部具有可读性的关于洞庭湖和汨罗江的历史人文随笔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