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散文抄》是一本晚明小品选,大致以晚明公安、竟陵两派为中心,收录十七位作者的一百七十二篇作品,所收作家上起公安三袁,编选者把他们看作晚明小品的开创者;下迄张岱、金圣叹、李渔,在沈氏眼中,张岱是能够兼公安、竟陵二派之长的集大成者,金圣叹、李渔是晚明小品的 末流 。书后附有各家的传记材料和采辑的书目。 据编选者在后记中介绍,书名原叫《冰雪小品》,曾交给一个书店,结果被退回。后得到周作人的鼓励,沈氏重理旧编,交北平人文书店出版。书前有两篇周作人的序言,是为《冰雪小品》和《近代散文抄》两个不同阶段写的。俞平伯题签,书后还有他作的跋。
我生在乾隆二十八年,即癸未年冬天的十一月二十二日。时值太平盛世,生在衣冠仕宦的体面人家,又住在苏州沧浪亭畔,苍天厚待于我,真是无以复加。苏东坡诗云 事如春梦了无痕 ,逝去的时光,若不以笔墨记下来,便了无踪影,未免辜负苍天的厚爱。 想想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的《关雎》,乃是《诗经》三百篇之首。把夫妇情事列在首卷,余下依次列就 我也按此例办理吧。 惭愧的是,我年少时没好好念书,学问不大高明,不过记下些实情实事而已。若读者诸君必得考订挑剔我的文法句子,那就好比对着脏镜子,挑剔它不够亮了。 我少年时,与金沙的于氏订过娃娃亲,八岁上她去世了。我后来娶的妻子陈氏,名芸,字淑珍,是我舅家亲戚心馀先生的女儿。她自小聪颖明慧,学说话时,听讲一遍《琵琶行》,便能背诵。四岁时
《刘宾客嘉话录》是晚唐时期一部重要的笔记小说。唐宣宗大中十年(856),韦绚整理长庆中刘禹锡的谈话记录写成。刘禹锡在夔州时,韦执谊之子韦绚曾来访学,随侍左右,记録了他的谈话,大中十年,纂成《刘公嘉话录》一卷,后人改题为《刘宾客嘉话录》。此书虽非刘氏自撰,但广泛涉及当时的史事和人物,集中反映了刘禹锡的思想观点和文学理论,是研究刘禹锡的极为重要的史料。且这些谈话中,还涉及“国朝文人剧谈,卿相新语,异常梦话,若谐谑卜祝,童谣佳句”等内容,为研究中晚唐时期政治、思想、文学等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历史上广西的土著民族主要是百越支系中的西瓯、骆越,他们与历代陆续迁移而来的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冲突挣扎后又互相认同,共同创造了古代广西的地域文化。广西山水奇秀,历代留下了丰富的山水散文作品。本书从古代广西地域文化与粤西山水散文的关系切入,既可以在古代广西地域文化的背景和视野之下对古代广西山水散文作一次很好的整理,探讨其文本、情感等特点,也可以通过山水散文的研究,从文献的角度对古代广西地域文化作进一步的补充,体现出古代广西山水散文的文化价值。
宋秋芬主编的《中国古代哲理美文精华》收录了中国古代哲理美文六十多篇,每篇都作了简要的赏读提示。阅读本书,不仅能够丰富思想、积累写作素材,而且能够迅速提高语言组织能力、主题提炼能力和思想表达能力等。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今苏州)人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内容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描述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和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文字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以深情直率的笔调叙述了夫妻“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米盐之琐屑”,写出了夫妻间至诚至爱。
本书专门为4到12岁的儿童编写。本版《世说新语诵读本》,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_x000D_一、注音版无障碍阅读。本版采用大字注音排版,方便孩子诵读。_x000D_二、严谨准确的疑难注解,让孩子无障碍理解全文。对于较难或是易理解错误的字词进行注解,不仅让孩子自己读懂国学,还能加深对国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_x000D_三、图文并茂,版式活泼灵动。本书大字注音的同时配有相应情节的插画,提高孩子自主阅读能力。让孩子轻松愉悦地享受阅读过程,汲取知识。
李昉等编的《太平广记》是成书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的中国古代小说总集,收录了上自先秦、下至北宋初年的小说作品约7000则。这些作品的内容以志怪传奇为主,通过简洁洗练的文字,记录或叙述一个个异闻趣事。该书所记录的题材内容,以及所形成的志怪传奇的艺术形式,对中国文言小说以至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巨大,宋以后,许多作者从《太平广记》中选取题材、转引故事,加以敷衍,创造传奇和戏曲。同时,该书引用的四百余种书籍,大多已经失传,正是得益于《太平广记》的采录保存,这些失传的古籍文献才能为后人所了解和认识。《太平广记选(汉英对照)》选录了《太平广记》中较为成熟的篇目近百篇,中文版本选自中华书局出版的汪绍楹点校本,英文选自张光前译本。
《世说新语》成书于中国古代南朝,是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而内容则记叙了紧承南朝之前的魏晋人物言谈和轶事,是一部笔记小说。因其是笔记体,所以笔触潇洒随意,涉猎广泛,谈及德行、言语、政事等三十六门一千多则片段,篇幅短小,言简意赅;又因其是小说,所以长于叙事,情节生动,故事性强。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编委会编的《世说新语诵读本》选取了那些能够从正面角度反映魏晋名士风流的篇章,而不取轻诋以下意在揭露魏晋名士虚伪乃至狭隘刻薄的文字,适合大众进行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