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士性是与徐霞客齐名的杰出地理学家,他性喜登山临水,利用仕宦四方的间隙,数十年间行迹几乎遍及天下。在各地游览途中,陆续撰写了大量游记和诗作,经过删订整合, 终汇辑为《五岳游草》,是一部与《徐霞客游记》交相辉映的图文相辅型纪游著作。王士性游踪广阔辽远且不畏艰险,在跋山涉水吟风赏月之余, 兴致勃勃地对相关的地质风貌、建置沿革和风土人情加以缜密的勘察考较和细致的剖析梳理,普通读者即使无法身履其境亲眼目睹,也能够凭借书中鲜活生动的叙述神游冥想。本次出版,以清康熙冯甦知述堂重刊本为底本,参校台北“国图”明刻本,并比勘王士性《吏隐堂集》里的相关内容及部分明清总集、方志所采录的王氏诗文,在文字辨识、文句标点、语段划分等方面颇有新见。整理者杨焄教授根据明刻本卷首题名,判定底本中未署名的评语皆
本书选录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作家高适诗129首、岑参诗132首,详加注释,对以往注本中的注释疏漏颇多匡正。所选作品既较集中地反映出唐代边塞诗的奇异风貌,又从不同侧面体现了高、岑二位诗人的创作概况。前言论述了两位诗人创作的异同和边塞诗兴盛的历史条件。
《闲情偶寄》是清初文人李渔一生艺术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包含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颐养部。内容论及戏曲理论、演艺实践、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器物古玩、饮食烹调、竹木花卉、养生医疗等诸多方面,是中国古代人民丰富生活的写照,也是文人生活的提炼总结。 这部《闲情偶寄图说》以芥子园本为底本,校以翼圣堂本,对人名、地名、典故、工艺、术语等进行了注释,是方便阅读的可靠读本。书中还插入了大量图片,以期用图说的方式对《闲情偶寄》进行解读。书中所选图片或来自出土、传世文物,或源自古代版刻、民间实物,或是民俗活动、手艺过程的记录,图片下的详细解说能以细微、多元的视角对原书内容进行阐释,是一部图文并茂、图文互补的经典。
抱瓮老人辑的《今古奇观》中的作品,从各个角度,在不同的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广泛而深入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有些作品,虽与市民无关,但却是从市民的眼光去理解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思想)。几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读起来,还觉得亲切有味,娓娓动人,而被作者们沁人心脾的艺术笔触所吸引。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是明清小品丛刊中的一册,收录了明代张岱的小品文多卷。书中除收录原文外,还附有注释。《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文笔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读者通过这些短文,可以对明清时代的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等有一个了解。
宋秋芬主编的《中国古代哲理美文精华》收录了中国古代哲理美文六十多篇,每篇都作了简要的赏读提示。阅读本书,不仅能够丰富思想、积累写作素材,而且能够迅速提高语言组织能力、主题提炼能力和思想表达能力等。
书号:9787521758597 书名:我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 定价:123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跟着名家读经典”是一套名家赏析经典文学作品的普及读物,详细解读了古今中外文学中 代表性的作家及其经典作品,作者均为专力于文学研究与欣赏的学术界、文化界知名人士,如萧乾、程千帆、周汝昌、叶嘉莹、袁行霈、吴小如、余光中、谢冕、陈思和等。 本书包含24篇有关先秦经典文学作品的赏析,作品涉及《诗经》《离骚》《九章》《九歌》《庄子》《战国策》等经典,作者包含吴小如、王英志、王富仁等名家,内容丰富,赏析精到,有助于读者阅读和欣赏先秦文学经典作品。 名著作者:司马迁、刘邦、汉武帝、司马相如、扬雄、张衡、刘歆、班彪、谢惠连、谢庄、萧纲、贾谊……赏读作者:吴小如、王运熙、屠岸、季镇淮、韩兆琦、王富仁、俞樟华、邵璧华、康金声、谭学纯、张永鑫、潘慎、周绚隆、何沛雄、皇甫修文……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初步繁荣的历史时期,从西周初年直到战国后期,我国的思想文化由滥觞而发展壮大, 终形成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一时期涌现了一大批经典著作,如六经、三传以及诸子述作,它们集思想性、历史性、文学性于一体,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先秦文选》选录了这一时期经典著作中的经典篇目,集中反映了先秦思想文化面貌和文学艺术成就。
秦 年(1885—1956.11.23),原名秦松云,字曼青、曼卿,号婴闇,别号东轩、婴闇居士,江苏扬州人。清末民国间诗人、学者、藏书家、出版编辑家、书画家。《婴闇题跋》四卷,系秦氏遗稿,由其子裒辑成书,集中反映了秦氏在版本目录、金石考据等领域的学术成就,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由老庄哲学领域的新生代学者秦复观毕20余年之功全新校注解析。 全本:正本清源。以帛书版为底本全新勘校。 全译:随文白话文直译,生僻字随文注音,与传世版本异文的对比,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同解读。 全解:多维度逐句解析文意,及其内在逻辑,保证普通人完全读懂《道德经》。 作者整理定稿的帛书版,与传世版重大差异有140处之多,这影响了我们对老子思想的正确理解,而基于正本的解读,也让以往道德经中多个自相矛盾之处在逻辑上形成了完美自洽。 这不仅是一部原貌道德经,也是一部可以轻松读懂的道德经。
本书选取了关汉卿现存作品中选出十二个杂剧和二十多首散曲。选取的标准主要有二:一是可确定是关作;二是艺术上有特色,影响较大。本书杂剧部分的校勘,《拜月亭》,《调风月》,仅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单刀会》《绯衣梦》以脉望馆抄校本为底本,此外均以《元曲选》本为底本。除个别情况外,一般不出校记。注释力求简要,一般不征引原文。有些重要的词语,为方便读者,不避重注。
李昉等编的《太平广记》是成书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的中国古代小说总集,收录了上自先秦、下至北宋初年的小说作品约7000则。这些作品的内容以志怪传奇为主,通过简洁洗练的文字,记录或叙述一个个异闻趣事。该书所记录的题材内容,以及所形成的志怪传奇的艺术形式,对中国文言小说以至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巨大,宋以后,许多作者从《太平广记》中选取题材、转引故事,加以敷衍,创造传奇和戏曲。同时,该书引用的四百余种书籍,大多已经失传,正是得益于《太平广记》的采录保存,这些失传的古籍文献才能为后人所了解和认识。《太平广记选(汉英对照)》选录了《太平广记》中较为成熟的篇目近百篇,中文版本选自中华书局出版的汪绍楹点校本,英文选自张光前译本。
《闲情偶寄》是清代李渔的名著。位列“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全书8部,前3部是戏曲理论,后5部写丝竹歌舞、房舍园林、家具古玩、饮馔调治等生活情趣,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对后世文人影响很大。李渔将戏曲与之合写,不作专著,足见他认为艺术附丽于生活中。作者常年携家庭戏班辗转各地演戏,舞台实践使他体会到连金圣叹评的《西厢记》,也只是文人的案头游戏。他立足于“填词之设,专为登场”,提出“结构**”、曲文贵显浅、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宾白求肖似。题材贵创新,以脱窠臼为**使命的一系列主张,还建立了一套“立头脑”、“减头绪”、“密针线”的具体创作方法。 李渔的理论成为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独特的地位。**,只要我们认真研读,仍可汲取到丰富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