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既具有文献价值,还具有文物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江澄波是当代南北各地古旧书从业前辈中硕果仅存者,现年96岁。其祖父江杏溪在晚清创办文学山房,江澄波自幼成长于书肆中,耳濡目染,从业后得潘景郑等前辈指点,并与李一氓、阿英等大家交往探讨,精于版本目录、修缮鉴定之学。本书通过江澄波本人口述,梳理其生平事迹,主要反映了以下几方面的的情况: 一、个人史与社会史。江澄波本人亲历民国时期的古旧书肆、公私合营后的古旧书店,退休后以近80的高龄重开旧书店,其96年的个人史,实为一部中国古书业百年变迁史。 二、贩书史、藏书史、刻书史。本书通过江澄波的视角,全面描述了苏州古旧书行业从业者的情况,并通过江澄波的访书贩书足迹,客观反映了百年来藏书家的藏书特点、江南刻书特点,记录下诸多古籍善本的流
《夜幕之下(文轩)(3-4)》由三九音域著
《夜幕之下》 大夏境内,神明禁行! 1921年3月9日,神秘大雾入侵南极洲,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在短短24小时之内,吞噬了地球接近98%的面积。人类打造的高楼大厦,亘古存在的原始森林,深不见底的海洋……一切的一切都被迷雾覆盖,无数国家沦陷在迷雾之中,音信全无。然而,这匪夷所思的迷雾在即将侵入大夏国土的时候……停下了。 现在的大夏,就像这颗星球上的孤岛,而我们……或许是这颗星球上最后的生还者。 因此,迷雾出现的那一天,也就是每年的3月9日,被称为“生还日”。 《夜幕之下 2 凡尘神域》 十年前,希腊神王宙斯窥探世间命运, 预言大夏的沧南市有一位空前强大的渎神者即将出世, 宙斯联合北欧邪神进攻大夏, 盖亚不惜损耗力量动用禁物“湿婆怨”抹杀沧南市。 神明编号003的天使之王米迦勒在虚无的城市中选择了专享的幸存者林七夜成
《一生自在》 是一本体现季羡林自在智慧的作品。 全书共有五章,分别是 书卷伴青灯,足以慰平生 关于读书启蒙的书中自在; 从容坦荡,心装万物 关于处世智慧的人间自在;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关于心胸豁达的心境自在; 见识天地,遇见自己 关于海外求学的人身自在; 与其完满,不如自在 关于了悟人生的生命自在。 季老望九之年谈人生,告诉每一位在人生旅途中孤独行走的旅客:人生*好的状态,就是活得坦荡、清醒、自在。 《悲喜自渡》 这本散文集精心收录国学大师季羡林创作的三十七篇精品佳作,记述了他对人生、自然、故乡、孤独的思考和感悟。 从《夹竹桃》《石榴花》的草木情怀,到《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思;从记录养猫日常的《老猫》,到回忆故人往事的《我的女房东》《一双长满老茧的手》,一路追随作者真挚朴素的笔触
由书画家林曦创办的暄桐教室采访了来自不同职业、年纪、际遇的书法学习者,倾听他们由书法而生的真诚故事与生活心得,并总结概括为学习写字的过程中的10个关键词:开始、收获、困难、方法、时间、通会、安心、老师、他人、传统。 书法是写字,但远不只是写字。借由写字这一事,书中分享了一套关于生活和成事的解决方案:如何开始一门技艺的学习;如何高效利用时间;如何应对困难;如何与生活和解、安住此刻 这些由书法而生的经验与智慧,可以平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一笔、一纸、一墨、一碑帖开始,进入书法的世界,享受与自己独处、与古人应心的时光。许多的变化、进益和美好,会由此开始生长。
《你笑起来真像好天气》 简媜写作30年精华散文自选集,收录《给孔子的一封信》《天涯海角》《水问》《散步到芒花深处》等名篇,涉及教育、工作、自我、自然、城市等生活主题。 简媜的作品通常有一种细腻典雅又卓尔不群的气韵,具有台湾文学清丽脱俗的风格。她善于洞察生活,有独到的观点,文字中自带人文主义的光芒,并且充满了对生命饱满的热情。 《不知有花》 张晓风执笔五十年的全新散文精选集,收录《不知有花》《遇见》《常常,我想起那座山》等文学价值极高的文章,还特别挑选了《行道树》《我喜欢》等被选入语文教材的佳作。作品往往洋溢着一种空灵而温暖人心的情感,主题内容包括自然的美丽和对万物的敬仰,家的温馨和对亲人的牵挂,生活的美好和对生命的珍惜,有温暖,有感恩,有领悟,有释然。
疫病流行,战争爆发,时代变迁,全球旅行已失去太多可能。尽管阅读和旅行无力解决庞大而复杂的现实问题,但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双看过世界的眼睛带我们去游历他方,借此获得一个向外看的机会。 本书记录了作家陈丹燕30年 地理阅读 的旅行历程,她是资深的阅读者和旅行者,我们透过她机智、敏锐、细腻的观察之眼,看到外部世界的美好,意识到旅行和探险,迷人的景观和晴朗的天气,人的耐心和善意,都犹存于世界。现在不是背弃外部世界的时候,我们在地理阅读的文字中,去努力拥抱和爱惜这个备受摧残的世界。 . 如今我回望那漫长的旅行,从叙利亚边境上的古城一直旅行到多瑙河,到亚得里亚海边上的杜布罗夫尼克,然后,从波兰边境上的古城克拉科夫到维也纳 漫长的地理路线,纷繁的战乱历史,我想要过许多年,旅行者才能无所顾忌
本书为李娟“阿勒泰”系列代表作。全书分为两辑。第一辑记忆之中(2007-2009),记录了在喀吾图和阿克哈拉村细碎坚忍的生活画面;第二辑角落之中(2002-2006),原生态书写了李娟和母亲及高龄的外婆随牧民迁徙、流动的日常:开杂货铺,当小裁缝,帮往来的牧民车衣裙,去大山深处采野生木耳;春天沙依恒布拉克草原上鼓胀的帐篷,夏季牧场上喧嚣盛大的阿肯弹唱会,入冬后瓷实的迢迢雪路……戈壁、草原、森林、雪山、骏马和牧人,细腻明亮的文字展现了游牧民族在边地深远丰富的生存景观。
一年四季,花开花落。对为了生活奔忙的人们而言,很多爱好都太过奢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看花是每一个人都能享受的、最小单位的、零成本的生活乐趣。 《俱是看花人》是李叶飞的新作,从家门口到南半球,十余年的寻花之旅,十余个国家,80余幅植物摄影,记录与植物相伴的美好生活。 看花是李叶飞的生活,每到一处,他必做的事情就是探访当地的植物园,再去逛一逛当地的菜场。从牙买加风味独特的 阿基果 、新加坡著名的斑兰、日本庭园里的紫珠、印度的菩提树,到寻常生活中的金橘、草坪上不起眼的各种小草,走遍植物星球的李叶飞时而把视线投向遥远的彼方,时而又拉近到我们的脚下。 无论距离远近,他呈现的给我们都是一个美丽新奇、生机勃勃的世界。他通过多年的行走和考证,讲述植物的故事,帮助读者认识植物如何作用于人类
人间至味,不过一块豆腐。 《豆腐》是 世界蕞美的书 得主朱赢椿策划设计的概念主题书,视觉上做到以假乱真,由300余位作者共同参与 烹饪 ,呈现一道道赏心悦目的豆腐 盛宴 。内容丰富,既有古诗词、现代诗歌、散杂文,也有手艺人专访、民间故事、童谣和戏曲 形式多元,既有名家书画、艺术装置、歌曲创作、珍贵老照片,也有妙趣横生的俗语和灯谜等。从风味到形态,从美食到文化,一本书吃透中国豆腐。 2024年全新增订版新增160余篇重磅作品,众星云集,诚意满满。念念不忘的中国美味,是我们共有的文化记忆。
本书是人民日报副刊报告文学作品精选集。书稿遴选了人民日报社成立70年以来的优秀报告文学名篇,按发表时间顺序编排成册,以飨读者。这其中,不乏大家名家的经典报告文学作品,也有文坛新秀的成名作。这些报告文学在展示人民日报副刊70年历史的同时,也折射出社会时代发展的人文社会变迁风貌。
《只有大众,没有文化(增订版)》精选了2001 2019年,前《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作家王小峰重要的采访、报道共53篇,收录了对李宗盛、崔健、许巍、汪峰、王朔、贾樟柯、老狼 等近百位文化圈焦点人物的深度访谈。同时,作者还深入分析了近二十年来流行文化领域的热点议题,既包括逐渐被人们遗忘的彩铃、网乐,也包括至今依然万众瞩目的春晚、选秀、音乐节,涵盖音乐、电影、相声、文学等各个方面。持续二十年的深度观察,为今天的我们回顾流行文化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的记录,也为我们反思娱乐至死的文化狂欢提供了新的视角。
郭宝昌根据自己家族的历史、前人的叙述、个人的生活经历及所见所闻,把大宅门里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血泪情仇,几度兴衰,淋漓尽致地写入了这部作品之中。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错综复杂的家族冲突,亲切地道的京腔京味儿,展示了独特的老北京风俗和文化。这部小说描写的是清末民初北京著名医药世家的传奇故事。白家与詹王府阴差阳错结下深仇,大爷含冤当了替死羊,“百草厅”老药铺被查封,白家陷入绝境。老太爷白萌堂悲愤交加,与世长辞,千斤重担落在了二儿媳白文氏一人身上。白文氏于内外交困中运筹帷幄,费劲心机终将老号盘回。其子白景琦自幼顽劣不可救药,成人后竟与仇家的私生女黄春私定终身,被赶出家门。景琦励精图治,在济南开创了一番事业,又因娶了青楼女子杨九红,被母亲所不容,至死不认这个儿媳。白家在军阀混战和日
在解放战争的战火中,人民日报于1948年6月15日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创刊,到2018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已经走过了整整70年的历程。为了纪念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读者负责的态度,我们从人民日报发表过的文艺评论文章中,披沙拣金,精挑细选,择其有代表性的优秀文艺评论作品,按年度顺序编排成册,以飨读者。
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用自己的心将生活层层过滤,才能得到生命的精华和真谛。 关于亲情,宗璞说: 我过了四十岁,还是觉得睡在母亲身边最心安。 关于爱情,宗璞说: 生活最丰满处是因为他有了我,我有了他。世上有这样的拥有,永远不能成为过去。 关于悲喜,宗璞说: 哪怕得到的是难题,是痛苦,我却因世界上不只有我一个自己,而觉得更充实更温暖。 关于未来,宗璞说: 人在生活的道路上落到了谷底,无可再落,就有了上升的希望。 《一生自渡》是茅盾文学奖得主宗璞写给年轻人的生活智慧,精选了作者流传zui广的36篇文章。或回顾自身成长、或追忆故友亲朋、或记录生活日常、或感悟人生哲理,世事中纷繁复杂,生命中的大悲大喜,都在她的笔下变得淡定安然,晕染出光亮与温暖,成为宗璞的独有魅力。读宗璞的散文,让我们知道,
张恨水(1895-1967),现代著名报人及作家。原名张心远,祖籍安徽潜山,生于江西。一生致力于通俗文学创作,成就卓著,创作了《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纸醉金迷》等中长篇小说一百二十余部,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他不仅是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多产作家,而且是畅销书作家,有 章回小说大家 通俗文学大师 等美誉。本书稿收录张恨水的家信、编读往来、朋友、同事书信310余封,其中书信手稿50余封,并对每封书信作简要介绍、注释,后附张恨水书信手稿。所有书信均为首次面世,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清冽的内在》是庆山(安妮宝贝)全新图文集,2019-2023,在四年的日常中,以未曾退减的真情萃取自省与清明的生命状态,那时,能够看到神圣的本质在一切事物中显现。回到本性的源头,万有彼此联结,互为一体。《清冽的内在》是瞬间不断的觉知与悟证,指向寥廓无际的永恒,难以诠尽而历历分明。对茫茫世间和他人油然而生的清澈爱意,感人至深。赤子之心如一,诚挚、孤绝、无畏。庆山始终前行,并将在那些珍贵的时刻与你相遇。
四季轮替人畜繁衍是草原上*动人的风景;乌珠穆沁灿烂夺目的蒙古袍在那一穷二白的年代震撼了年轻人的眼睛和心灵;疾风呼号的草原寒冬晨起的一杯滚烫奶茶让人不知冷;和孩子们共建 双语 游牧小学,警惕 他者 的同化;终生难忘的 草原母亲额吉和蒙古兄长 长袍骏马、粗茶长调,枯荣巡回的草原、淳朴无欺的牧人 《汗乌拉 我的故乡》是 站在 70 岁门槛前的张承志 对草原青春的回首。文中收录其经典散文作品《袍子经》《劳动手册》《粗饮茶》《二十八年的额吉》等共 32 篇。这些作品是读懂张承志的基础,折射出蒙古民族的精神实质,也是七十时代珍贵的一瞥。
本卷为《冯振全集》第五卷,是冯振先生除诗稿、诗词作法、诸子学说及文字学研究之外的文字结集。全卷共分为五编:第一编 早期论著 ,收录了《庚申集》《锡山游稿》《覆瓿集》《早会格言》《夫子言行录》及少量单篇论著等;第二编 晚近论著 ,主要收录冯氏在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任教时的讲稿,包括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选读,宋、元、明、清文学概况介绍,宋词选讲、宋诗选讲,及少量单篇论著,诗稿、诗词杂话补遗等;第三编 书信集 ,包括冯氏与唐文治、梁漱溟、钱仲联、夏承焘、王蘧常、周振甫、冯其庸等师友、弟子的书信往还、诗词酬唱,以及部分家信;第四编 操办无锡国专 ,收录冯氏代理无锡国专校长时为学校的生存发展拟写的部分公函与私信;第五编 附录 ,梳理了冯氏家族史及个人履历。
通讯,是生动的历史记忆,讲述鲜活的中国故事,发出时代的强音。本书选的103篇通讯作品,是《人民日报》70年各个历史时期的优秀代表、精彩华章,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党建等多个领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革命、建设、改革走过的风雨历程,从不同层面展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本书是云南知名作家叶浅韵推出的独具边地风情的散文集,收文45篇,既有 燕子飞来 桂花闲落一径秋 的闲适, 家有小姑 祖母的秘密 母爱的硬度 的温情,更有书写 新可爱的人 沉重的托付 的隽永和郑重。透过作品,乡村、城市,人世间的一切吵闹欢喜愁怨,无不包裹着默默的朴素而动人的温情,在昼夜的烟火与灯火中川流不息。诚如书名所示:只要温情以待,苦若堇荼的过活亦能咀嚼如饴;我们无论历经多少苦难与沧桑,对不可知的明天都要满怀希望。这正是作者通过作品所传递的为珍贵的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文学的力量。 书中插图,皆为作者亲自拍摄。边地的万种风情,恰与文字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