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著名植物学家、医学生物化学家、作家黛安娜 贝雷斯福德-克勒格尔对于树木隐秘生命的惊人见解,已经在我们如何理解人类与森林的关系方面引发了一场悄无声息的革命。黛安娜的父亲是盎格鲁-爱尔兰贵族,母亲是继承了古老凯尔特传统的奥多诺休家族的一员。十三岁那年,失去双亲的黛安娜来到凯尔特文化的最后堡垒之一,爱尔兰科克郡利辛斯山谷,成为了《布列汉法》的最后一个受监护人。在三个夏天的课程中,她学习了凯尔特身心灵神圣三原则,包括治疗哲学、树木法则、布列汉智慧和欧甘字母表,所有这些都植根于一种对自然的看法,即树木和森林是人类生存和精神的基础。作为一位早熟的天才学者,她发现古老知识的基础将她引到了全新的科学理念,在这个巨大而全面的视野中,她的观察使她站在了她所在领域的最前沿。这本书以迷人的方式讲
本书是世界著名文学家、导演玛格丽特 杜拉斯*一本专论个人电影观的代表性著作。1980年6月,杜拉斯受知名杂志《电影手册》编辑部邀请,参与其策划的特刊《绿眼睛》,随后编纂成书、正式出版。在这本书里,她回顾了自己在编剧、执导电影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困难、涌现的种种思索,亦点评了卓别林、戈达尔、伍迪 艾伦、卡赞等导演的创作风格,也谈及其文学、政治观点与私人生活。本书还收录了60余幅照片,部分出自杜拉斯之子让 马斯科洛及其本人的珍藏,是杜拉斯作品和人生的历史见证。
本书收录了四十余篇陀思妥耶夫斯基 代表性的随笔、文学与艺术评论、日记等。这些作品几乎跨越了他的一生,从声名鹊起成为文坛新秀,到被判流放西伯利亚,再到去世前一年在莫斯科普希金纪念碑落成典礼上进行演说。他思想的各种转变在这些文章中显露无疑,无论是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看法,对人民、 充满爱与忧虑的思考,还是他对一些作家和作品的批评文字,都透露了他对丑恶现实的痛心疾首和对祖国、对人民以及全人类未来命运的不安,也可以体现出他对人类美好品质和前途的热烈追求。这些文章集为一册,让我们得以全面窥见俄国文学 复杂、 矛盾的作家的灵魂与思想,也可以借助他理解俄国文学的精髓。
《闭经记》 美还是不美,都去他的。变老意味着自由,全新的自由。 日本女诗人伊藤,用诚实、诙谐、赤裸的笔触(48篇随笔)分享女性闭经前后,自身的生理、心理的变化与喜怒哀乐。这个年纪的女人不仅要面对自己身体的变化:身材变形、皱纹增多、经历闭经,还要面对家庭随时的分崩离析:双亲年迈,长时间辛苦照护之下,和父母关系在撕裂与和解两重中游走;渐渐长大的孩子开始独立,不再如小时候般与自己亲近;和丈夫的关系也渐渐冷淡 女性的身体,老得比心灵快多了。闭经,就是一场笑泪交织的错位之旅,人生后半场,就是咬着牙把难堪事一件件打倒的过程。 《闭经记》 62岁开始的独居生活 一人,一狗 许多许多盆栽 每周一次往返于东京和熊本 衰老的身体在发出尖叫 送走双亲和丈夫后,62岁的伊藤带着小狗克莱默离开美国,重回日本,开启 初老
有人劝索尔 贝娄写自传的时候,他总说没什么好写的,他就是忙得要命。忙着写小说,偶尔写写杂文;忙着谈恋爱,结婚,当父亲,离婚,交友,结怨,悲伤;忙于历史大事,忙于文学小事;忙于大量读书,忙于恪尽教职,教书一直教到耄耋之年。尤其是忙着写信,写给他先后几任妻子,他的儿子们,他的作家同行,喜欢他的和不喜欢他的读者,还有追着他要签名的人,着了魔似的阿谀逢迎者,以及重度精神病患者,等等。 大作家并不全都擅长写信。写信似乎是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天分,像艺术天分一样神秘莫测。显然,索尔 贝娄具备了这个艺术天分。 在这部书信集里,贝娄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的自己。热恋的时候,他会说: 苏茜和我就是在一块浮冰上都可以很开心。 心情恶劣的时候,他会对前妻桑德拉破口大骂: 你他妈的差点儿杀了我 我把我在你手里
《夜幕下的多摩川》 三浦紫苑说:我平时写的文章近乎拙劣,但本书却不同,本书可谓我郑重其事写出的作品!书中记录的虽是 平时的慢节奏生活 ,但正是这些普通的幸福日常,让我们感受到:对于平凡的我们来说,生活总是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可无论生活如何困难、残酷或者平凡,都要热烈地活,活得像一个真正的人。 《晚霞映天使》 国民天王 浅田次郎的短篇故事集,以同名作品《晚霞映天使》为首,收录了《车票》《特别的一天》《琥珀》《山岗上的白房子》《林海之人》等6篇精选之作。描绘着发生在不普通的日子里的普通事,以及普通的日子里那些不普通的事。
英国旅行作家吉姆雷特从科伦坡出发,穿越不同的时空,展示了关于这片土地的迷思。每个城市都有昔日殖民地的幽灵,葡萄牙人、荷兰人和英国人的文化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遗产,而古都阿努拉德普勒和康提展示着古老文明往日的辉煌。“夜叉女王的后裔”维达人力图在现代社会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圣地卡塔拉伽马把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聚在一起,仿佛他们不曾有过长达几十年的战争。当他循着大象的道路,与朝圣者并肩前行时,他正在触及这个 的灵魂——斯里兰卡正在努力从创伤中解脱出来,并展现它的活力与风采。
你没有看错,本书的传主是一只黑猩猩。 他可不是无名小卒,黑猩猩尤里乌斯是挪威家喻户晓的动物明星。刚刚出生没多久,母亲就抛弃了他。尤里乌斯从小就和人类生活在一起,会画画,做家务,喜欢喝橘子汽水,电视台制作了以他为主角的电视节目,令他迅速出名。在挪威,几乎每个儿童的卧室里都贴着尤里乌斯的大海报。 但是 养父 莫赛德并不希望他变成受人操纵的动物,而想让尤里乌斯保持黑猩猩的自然本性,终能有一天回归黑猩猩群体。他没有想到,尤里乌斯回归黑猩猩群体的过程竟然如此艰难。
......
本书由马丁 海德格尔的孙女葛尔特鲁持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的长子约尔克的长女)在父亲约尔克和叔叔海尔曼的帮助下,从祖母埃尔福丽德 海德格尔(婚前姓佩特里)托付给她的,祖父写给祖母的书信手稿中挑选而出,并按时间顺序集结成书。 从时间上,书信集跨越了两人从 1915年初识到 1970年的整整 55 个年头。哲学家横跨半个多世纪的书信向读者展示了马丁和埃尔福丽德两人生活的各个时期的方方面面。两人携手走过了两次世界大战,共同度过了德国历史上*的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的艰难岁月,也一同经历了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繁荣与富裕生活。在经历了初识的热恋后,两人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走到一起。婚后夫妻二人有着幸福的生活,也有着一次次大大小小的婚姻危机,感情路可谓一波三折,夫妻间一再以宽容和谅解维系着婚姻和家庭。此外,哲学家常常在给夫人的信中提及自己
弗吉尼亚·伍尔夫二十四年间写就的日记,五百多个夜与日的私人絮语。 “也许我不会变得‘ ’或‘伟大’,可我要继续冒险,继续改变,开阔眼界,拒 被人践踏,拒 墨守成规。重要的是释放自我,不受限地找到自己的空间。”本书是由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丈夫伦纳德·伍尔夫所编选的日记选,收录了 1918 年至 1941 年这二十四年间属于伍尔夫的珍贵日记。我们可以看到她如何踏过荆棘,身为女性作家的她其创作几乎受到了与称赞分量相当的诋毁,一边是“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另一边是“搜肠刮肚地在文章和评论中寻找自己的名字”;她会“毒舌”评论名家之作,跟随她的日记我们几乎能够获得一份 妙的阅读清单;她在日记中也记录了陷入抑郁症和精神崩溃的历程,坦陈自己在黑暗中的挣扎与求索……
1963年年底,武田一家位于富士山麓的山间小屋建成。从第二年也就是1964年的晚春,全家开始了东京与山里往返的生活,添置家具和用品,将山间小屋的内部置办完善,也去到山下的村子、湖泊以及富士山。从1964年7月到1976年9月的十三年间,他们每年都要在这里度过若干个月。写日记 初是丈夫武田泰淳的提议,每当来山里的时候“轮流记笔记”,他和女儿武田花也写过几篇,但 大多数都是武田百合子的记录。1976年10月,丈夫武田泰淳因病去世。这部长达十三年的生活日记在杂志连载后,于1977年正式成书出版。 每日晴暖雨雪、起居三餐、邻里家常、自然风物,武田百合子以直白简朴又生气勃勃的文字,将之一一记录成文。从未想过从事写作的她,在成为家庭主妇后初次提笔,字里行间一派天然,全无矫饰。遥远的昭和岁月犹如一幅人间烟火的长卷,在她的笔下
本书是宫崎骏的手绘随笔集。 宫崎骏逛遍东京,记录下给他最多触动的六栋昭和木构住宅,称它们是“龙猫也想住的家”:年头久、屋子深、庭院杂乱、涂漆剥落……住在里面的人一边嫌弃“可真要命”,一边又不舍搬离。因为岁月沉淀了情味,长廊连通了想象,庭院积攒着自然的声息。宫崎骏用简白的文字、生动的画笔、独到的镜头,描绘出这些并不时髦但无比美好的“理想之家”,呈现出它们微不可察却不同寻常的珍贵,讲述平凡日子里的脉脉温柔。所谓家,就是人、住宅、庭院植物一起生长的空间。所谓日子,就是我们和房屋、和植物、和所有生灵共同度过的悠长时光。这样的日子是美妙的,这样的家能涵养出不介意麻烦、内心知足的人。生活的起点在哪里,终点又在何处?宫崎骏带着满腹追问,敲开了东京人的家门。他不仅采集到了家的细节,画下了岁
享誉国际的艺术大师安野光雅在中国旅行一万余公里,历时四年走访三国故地,画下八十三幅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 安野光雅结合《三国志》相关的趣味历史故事,写下亲身感悟,归纳为八十三个主题章节,每一节均配以唯美水彩画作。风景秀丽的中原风光,在他笔下逐渐还原为烽火连天、英雄迭出的三国景象,那个时代的热血与情怀跃然纸上。字里行间又交织着时下的市井闲谈,苏州民宅的白墙黑瓦、剑门关的苍茫群山,在金戈铁马的萧瑟古战场景象中穿插浮现,令人不禁抚卷叹息时光流逝,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不论你是初次接触三国故事,还是已经熟悉三国历史,这本书都提供了一个与《三国志》邂逅的全新机会。让我们一起聆听绘本大师安野光雅讲述令人神往的热血三国时代。
本书体裁独特,内容包罗万象,从1900年到1999年,每年一个故事,作者让不同的人物从不同的视角叙述100年来有关德国以及德国同世界各国间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们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教育、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既有独立成篇的,又有互相牵连的;全书穿越不同时空,使现实和历史互相交织。如1900年德国皇帝派兵出征中国;1914年靠前次世界大战的弗兰登战役;1933年希特勒上台;1936年柏林奥运会;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4年德军溃退;1970年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墓前下跪;1989年柏林墙倒塌;1991年海湾战争;1997年克隆羊多利诞生等,它们气势磅礴,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世纪的德国全景图。本书的另外一个独特之处是,作者亲自为这些文字创作了相应的绘画作品,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这也让读者从画家这个不同身份见识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