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摩衍那》是一个叫人难以忘怀的传说,故事里有爱和冒险,有在天上飞的猴子和在人间行走的神。千百年来,它被世界各地的读者所珍视。如今,印度古典文学学者阿什娅 萨塔尔以扣人心弦的笔触重述了这部伟大的史诗,读者由此有了一次探索这部经典的全新机会。知名艺术家索纳莉 佐赫拉的精美插画更为本书增色不少。 罗摩是一个被流放的年轻而勇武的王子,他的兄弟罗什曼那和他的妻子 美丽的悉多公主忠诚地追随着他,来到了神秘的丛莽深处,与奇怪而危险的生物们相遇。但没有什么比罗波那更可怕,他是一个十首的魔王,劫走了悉多,将她带到了大洋中央一个被高垒深沟包围的城池之中。为了救出悉多,罗摩招募了成千上万有神力的猴子和熊作为援军,与恶魔的军队展开殊死大战。就连众神也聚集到一处,观看这场叫人心惊的鏖战。罗摩和他的伙伴
本书为精装上下册套装,其底本是日本民俗学家关敬吾编著的《日本の昔ばなし》三卷本。结集在这里的民间故事,如《桃太郎》《浦岛太郎》《摘瘤子的老爷子》《一寸法师》《割了舌头的麻雀》等,都是从古至今在日本流传、为村中老翁老妪们代代传讲的传统民间故事,也就是笔录的口承故事,故事类型多样,天马行空,想象丰富,是培养儿童想象力的读物。 古老的昔话随着岁月流转被口口相传地保留了下来,其中相当一部分在流传的过程中发生了改变,作为日本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的弟子,关敬吾家在搜集整理这些故事的时候,也在探究这些改变,涉及日本古时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民族心理、观念信仰等,跟随民俗学家探究这些改变的发生,也是阅读本书的一大趣味。
作为美国风情的诠释者,詹姆斯 瑟伯在文学史 上的地位早有定论。他被认为是继马克 吐温之后美 国*伟大的幽默大师,以富于洞察力又妙趣横生、跳 荡不羁的笔法描绘现代生活,其卓*之处,少有人能 够比肩。 此次推出的《当代寓言集》包括詹姆斯 瑟伯写 于1940年的《当代寓言集》及1956年的《当代寓言集 》(续篇),其文体非常简洁,评价人类的弱点洞察 入微,毫不留情。除了改编一些古老的寓言,瑟伯也 加入了自己原创的故事。 此外,内文配有瑟伯自己画的插图。他的画笔能 *为准确地捕捉到并投射出人物心理的微妙变化,充 分展示出其自身出众的个体感知力和想象力。
《都市传说百科全书》(增补版)是美国著名民俗学家布鲁范德在都市传说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和封山之作,于2001年首次出版后即入围美国IPPY(独立出版商图书奖),2012年的增补版在原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并增加了许多新的词条与参考资料。这是它第一次与中国读者见面。《都市传说百科全书》(增补版)是一本体量颇大但绝对有趣的学术著作,它以仿词典的形式,按26个英文字母的顺序分列传说条目,系统并简明地介绍了数百种在全球流传的都市传说(如“男友之死”“钩子”“丢失的奶奶”)及其异文,考察了传说的历史、演变、深层主题(如暴行、婴儿、同性恋)等,展示了不同学术流派的研究方法,还在文末附上了对学术界影响深远的“布氏类型索引”,是民俗学学者与相关专业学生的宝贵资源和绝对权威的参考书。同时,生动幽默的文风,和都
本书以楹联为引子,立足吴文化发祥地镇江,展示吴文化发祥源头的文化内涵与影响,介绍江南文化的发生历史、基因特质、文化内涵和文化遗产。主要内容包括汉字文化基因,吴文化的发祥,吴文化背景下的家国情怀、名联趣联、民风世俗、节日庆典等、各行各业情况等,涉及的著名典故有泰伯奔吴、永嘉南渡、南宋抗金、赵曾望与《楹联丛话》、赵祖望与《宋词集联》等。全书图文并茂,以楹联为引,历史文化知识为主干,配以精美插图,大众性与学术性兼容。
本书以《山海经》为蓝本,整合了有关神话的各种古籍资料,对中国神话故事进行了系统梳理。结构上,作者以《史记》的写法来写神明的故事,可以说是为中国神话故事搭建了一个有趣的体系。同时,作者的语言风格轻松明快,幽默有趣,能让人在快乐的阅读中,愈加地了解和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油然而生文化的自豪和自信。书中的神明犹如现实世界的众生,上演着一出又一出战胜与和平的大戏,西王母、神农氏、祝融、共工、后土、东王公……你方唱罢我登场,或大义,或狡诈,或慈悲,或呆萌,或粗鲁,悲欢离合,世事纷扰,格外精彩。读者像戴了放大镜一样,可以近距离地观察一个个神明,神话中的人物靠前地鲜活地出现在了我们面前。
《白蛇传》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富有神话色彩的传说。它起源古远、流传广泛、内蕴丰富,表现形式多彩多姿,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 《白蛇传》与中国传统的文学、戏曲、民俗、宗教、历史等文化样式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其古老的起源、多线式的流传演进、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历久弥新,可以说是民间文学一处永不枯竭的宝藏。 现在我们就要来挖掘这个属于中华传统文学宝库的优美曲折、感人至深的民间口头创作,本书在对大量《白蛇传》传说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基础上,采用更多鲜活的民间因素,向大家展示一个更加立体、形象、完整的《白蛇传》。
古印度是一个充满“神”的国度,即使你在讲述印度历史的时候也会与神话纠缠。不仅如此,在南亚许多国家的雕塑、壁画中,你都能看到古印度神话的踪影。 与史诗般的古希腊罗马神话、沧桑壮烈的北欧神话和古朴悠远的中国神话相比,印度神话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它的古老和神秘。 你即将翻开的钟怡阳编著的《流传千年的印度神话故事》这本书,就是一部了解古印度神话体系和神话人物的经典之作,也是一张引导我们徜徉印度神殿的推荐地图。《流传千年的印度神话故事》中充满了精彩和奇特故事,那些愤怒的天神和恶鬼,以及对苦行、诅咒的探求和宿命、业行的象征,在别的神话中是很少见的。这就让我们产生了无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人类开端时期,古印度人是如何试图去解释创世、死亡、战争、爱情以及生活中的其他神秘现象的呢? 破解谜团的答案
这是一部反映20世纪50年代中原大地乡村社会历史变迁故事的作品。故事发生在河南西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史家湾。工作队队长老田带领小梁和小蔡两个年轻队员来到史家湾,展开农业合作化工作,并与乡亲们结下深厚情谊。以乡贤史均安为代表的乡亲们积极配合老田的工作,逐渐走上了合作化道路。与此同时,村民邻里之间、家庭内部,各种感情矛盾不断变化,产生了一连串的矛盾和冲突。乡村的变化串联起十几户乡村人家,展现了几十个人物的生活轨迹。书中众多的人物中,说不定某个人就像您家隔壁的大哥大嫂、叔叔婶子 这些既普通又朴实的故事,疏密有致,绘就了一幅史家湾版的 清明上河图 。
一场突发的地震,使邵子安和几个同学误入到一段濒死体验带来的平行空间中。苏醒之后,本以为一切都回到了正轨,然而意想不到的是,那段濒死体验经历,却开始一次又一次一一对应地在邵子安的生活中开始应验。究竟什么才是真实,什么才是幻觉?是那段濒死体验的经历,还是他的真实生活?邵子安濒临崩溃之际,终踏上了九死一生的寻找真相之路。殊不知,在他次进入平行空间的时刻,一个关于基因的复仇的故事,就已经在徐徐打开。
徐蔚南编译的《印度童话集/民国文存》以日本丰岛次郎的《印度童话集》为底本,译介印度的十二篇童话,其中有妖魔嵬怪,亦有真、善、美的王公贵族、底层百姓,甚至形体不全的一些贫苦大众。翻译者以生动的语言讲述着光怪陆离的故事,引导人们追求美好的事物。
古代阿拉伯某国王因妻子行为不端,对女人怀恨在心,他每日要宰相给他找一名少女,娶其为妻,第二天便杀之。百姓诚惶诚恐,都害怕自己的女儿嫁给国王,纷纷带着女儿逃往外省。宰相女儿山鲁佐德知书达理,见多识广。为了解救天下少女,她请求父亲把她嫁给国王。 山鲁佐德知道国王最喜欢听故事,从嫁过去的第一天夜里起,她就给国王讲故事。故事一个接一个,大故事套小故事,小故事里又有新故事,当天快亮的时候,她就讲到紧要处停住。国王为了听故事,一再推迟杀死她的时间。 据说山鲁佐德的故事一共讲了一千零一个夜晚。终于,国王被山鲁佐德的故事打动,改变了杀戮少女的恶习。山鲁佐德讲述的故事就在本书里…… 王瑞琴翻译的《天方夜谭》配有多幅原版精美插图,具有收藏价值。
《中国民间传说》是袁珂先生集中记述中国民间传说的 著作, 出版。全书二十余篇,多取材于魏晋人作的笔记小说,且做了较大的艺术加工,有的扩充篇幅甚至达到10倍以上,既充分传达了这些简古、精短的魏晋文字的思想内容,又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书中所收录的民间传说,有的歌颂人们降妖捉怪的智勇,有的讽刺权贵显要人物,有的赞美动物的品德……将这些混淆在魏晋人写作的神鬼志怪小说中的古代民间传说分类叙写,传达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在蒲松龄的老家山东,在沂蒙山一带,人们把神话传说一类的故事都叫作“聊斋汊子”。《聊斋汊子(全两册)》是董均伦和江源历时数十年从搜集整理的无数故事中选出的。《聊斋汊子(全两册)》近百万言,长长短短百余故事,所有这些,都是来自齐鲁大地的口头文学,有的优美,有的神奇,有的浪漫,有的怪诞……语言质朴,故事富有活力,悉数展现历史风貌和人情世态,是民间文化真正的活化石。新版《聊斋汊子(全两册)》从1984年版《聊斋汊子》中删去了十几则篇幅较短的故事,从1987年版《聊斋汊子(续集)》中补入了十几则,最后一共选录101篇故事,并邀请优秀的年轻插画师为所有故事制作百余幅版画题花,力图打造一个最经典纯粹的民间故事版本。
该书选取了先秦两汉时期的经典寓言故事400多篇,按照所载寓言原书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编排。书稿先简要介绍了所载寓言的原书及作者,然后将每篇寓言分为说明、原文、注释、今译四部分予以解读。注释清晰准确,今译通俗易懂,方便读者理解和阅读。文前绪论《中国寓言文学概论》对我国古代寓言的产生和发展做了概括介绍,普及了寓言知识,可帮助读者对我国古代寓言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该书能够满足广大学生、古代文学爱好者及大众读者学习和阅读古代寓言的需求。
《山海经》是中国神话故事的缘起,许多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和民俗传统就是源自其中。鉴于其在中国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意义和内容本身的精彩性,现对其中内容进行重新创造,拟编写成适合当下儿童阅读的文学读物。本书中含有10个《山海经》中创世的相关故事,并有相应的原文注释。这些故事富有大胆新奇的想象、传承中国文化的情怀,是尊重经典基础上的二次创造,时尚与经典的 妙融合。
在潜心诗歌研究、文艺评论之外,学者谢冕对于美食,有着自己独特的品味体验和额外的寻觅经历。本书收入谢冕先生美食文字近三十篇,从惹人向往的“面食八记”,到“一碗杂碎汤等了三代人”;从游历山川的“小吃四记”,到“颐和园附近一家见证时代变迁的餐馆”;从知美味的“红辣仔”,到美食社交中的“论乏味”,谢冕先生笔下的美食文字,记略了因美食而遇到的人和事,耐读的同时,多了人生的滋味,淡然而不乏丰满,从中还可读出一位有趣且可爱的“觅食者”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谢冕先生对美食的兴致与热爱,映射出他的生活观念与人生态度,能真切感染后辈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