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马识途文集》中的一卷。全书从1966年夏天,马识途从西南局宣传部副部长岗位上被下放写起,直至1979年1月25日被彻底平反。作者详尽记录了 文革 十年间自己所经历的人和事,文字简朴直白,却声情并茂,抒发了作家真挚的情感,是国内关于 文革 记录的重要文本资料。
《分成两半的子爵》 中世纪战场上,梅达尔多子爵跃马横刀,却被土耳其大炮轰成两半。一个完整的人就这样被分成了一半恶人和一半圣徒。子爵说: 不仅我一个人是被撕裂的和残缺不全的,你也是,大家都是。 世界上两个造物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场相互撕咬,人在与自己的恶斗中体验到了 完整 的世界。虽然分成两半的梅达尔多子爵*终复归为一个完整的人,但很明显,如果没有那场分裂,仅仅一个完整的子爵并不足以让全世界变得完整。 《不存在的骑士》 阿季卢尔福是一名灌注于白色盔甲里的骑士。他的躯体不存在,他由精神力和骑士的高傲灵魂组成,凭借意志的力量效忠查理大帝。那身盔甲骁勇善战,是拥有着顽强意志的精神主体。他自称是一个 不存在的骑士 ,却远较其他人更具骑士精神,是完美骑士的化身,唯有他使铠甲具有意义。当他名扬天下的业
列夫 托尔斯泰*、娄自良译的《战争与和平( 上下译文名*精选)》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作家以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为中心,描写了俄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的英勇场景,同时也探索了贵族阶级的历史命运问题。小说围绕着鲍尔康斯基等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以四个家庭的主要成员的命运为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描绘了19世纪俄国的社会风尚,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该书为托尔斯泰赢得了世界文豪的声誉,2002年被评为 百部世界*伟大小说 。
《小妇人》以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生动描写了作者亲身经历的家庭生活:父亲参加北军出征,四姐妹伴着慈爱的母亲,在家里过着清贫而富有乐趣的生活。尽管充满幻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她们一直在凭借自己的努力来解决生活中的种种艰难困苦。大女儿梅格生性爱美,对恋爱充满憧憬;二女儿乔独立自主,矢志成为作家;三女儿贝丝则是传统乖乖女,柔弱而惹人怜爱;小女儿艾米则钟爱绘画。故事追随这四位女性由女孩成长为小女人的岁月,讲述了她们的爱情经历及她们各自追寻不同理想与归宿的过程。
现今先端的文学其实写于半世纪前?作者是来自未来的外星人?你有过 影像以超越文字的速度撞进眼睑 的阅读体验吗? 被日本人被视为与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同等才华的作家稻垣足穗 宇宙乡愁 代表作大结集! 关于《一千一秒物语》,稻垣足穗曾说: 我平常的所有写作都是在为这一作品作注。 除《一千一秒物语》之外,本书还在《天体嗜好症》《宇宙论入门》《痴迷于飞机的家伙们》三章中,分别收录了足穗有关宇宙乡愁、机械装置之梦的幻想文学作品、独一无二的关于宇宙及空间的探讨,以及在无限憧憬中写下的有关飞机的文章。愿你能从这片透镜中一窥 足穗宇宙 的全貌。
本书为著名作家、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以第一人称写就的散文集。《万里家山一梦中》主要是作者回忆父母和自己人生经历的文章。《人生何处不相逢》主要是作者回忆亲人、师长、朋友、同事的文章。同时,新增订了作者在人生各个时期和家人、朋友的照片。于无常处知有情,于有情处知众生。作者用温情的笔法写自己、写他人,娓娓道尽乡野里巷的凡人故事。所有文章皆为梁晓声最具温情的散文,是写给年轻人的人世间温情故事。
乔治 奥威尔(1903 1950),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传世之作《一九八四》、《动物农场》脍炙人口,历久弥新,被誉为 一代英国人的冷峻良心 。作为 一代英国人的冷峻良心 ,这位左倾激进、终其一生憎恶与鞭笞上层阶级的左翼文人,在日记中忠实记录了如下场景:与伦敦的流浪汉们一同乞讨、一同流浪、一同采摘啤酒花、一同住进收容所;深入矿井深处,像矿工一样从头到脚沾满煤灰;在远离城市的海岛上像纯粹的农民渔民一样播种收割、狩猎捕捞。这些日记可谓对其理想所做的*好诠释:平等、博爱,关心被侮辱被损害的社会底层,反对顽固的保守派,坚定地反法西斯,讴歌劳动者、热爱劳动 本书由英国戏剧、传记学者,奥威尔研究专家彼得 戴维森(Peter Davison)选编,辅以详尽的编者注释,并配有20幅奥威尔亲笔绘就的示意图。
本书是法国作家埃里克-埃马纽埃尔?施米特的长篇系列 时间旅行者 的一部。作家用三十年时间孕育出的这一长篇巨作以小说的形式讲述人类历史:主人公从史前到现在,历经进化与革命,而过去照亮现在。 主人公诺姆出生在新石器时代一个湖边村庄,在大自然的包围下长大。他遭逢部落的悲剧,遇到迷人的女人诺拉,又被一场著名的灾难 大洪水 改变了命运:他有了永生不老的能力。这是天赋也是诅咒。他摆脱了人类的恐惧:疾病、衰老、死亡;但也无法与人建立寻常的关系,为了不被发现,每隔一阵他就要逃离。他被迫成了永恒的流浪者,他不断穿越新的地方、新的语言、新的社会,去探究自己身上发生的事,试图抓住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讲述诺姆的历险就是讲述人类的历史。从洪水时代到今天,诺姆见证甚至参与了构成我们的有转变:从狩猎采集到定居、
奥登是二十世纪改变了整个英语文学世界的人物,他的成就不仅仅是在诗歌、戏剧和评论领域留下了不朽巨著,而且其文字中所蕴涵的独特的现代性对当代文学所产生的影响,为众多作家带来的深远启迪,是难以统计、不可磨灭的。在他的作品中,《战地行纪》是体裁非常独特的一部。 奥登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他思想轨迹的几度易辙,也在于其生活经历的丰富多彩,频繁的旅行经历塑造了他充满矛盾的性格,也深刻地改变了他对许多问题的认识,1938年的中国之旅即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一次,和他结伴而行的是他的挚友兼伴侣 英国作家衣修伍德。两人之前已经共同创作了三部诗剧,如今则为了他们的第四本书辗转于中国,足迹遍布香港、广东、汉口、上海、黄河流域战区等,先后访问过多位重要历史人物,留下众多珍贵的一手资料。这本书就是出版于193
本书是一部由史铁生、丰子恺、汪曾祺、沈从文、梁实秋、贾平凹等20位名家联袂奉献的治愈人生的散文合集。 在本书中,既有对父母的眷恋,也有对师友的怀念、对妻子的挚爱、对子女的怜爱、对生活的切身体会,更有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正是这些复杂的滋味,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丰沛而饱满,深沉而宽广。 得与失是我们一生的主题,得与失总在交替。得到的不会永远,失去的终将失去。拿得起放得下,有舍才有得,这才是人生。 时间是位庸医,却能包治百病;时间不一定是解药,但解药一定在时间里。给时间一点时间,让过去慢慢过去,让开始逐渐开始。 这个人间,我们只来一次。吃你想吃的饭,见你想见的人,看你喜欢的风景,做你喜欢的事,过你想过的人生,便已足够。
从晚清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中华儿女历经一轮精神涅槃。铁与血的磨砺不仅铸炼了筋骨,也奠定了国人奋进不屈的精神底色,成为当代中国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的伟大源泉。 本书精选一百多年来的华文传世名篇,为读者展现出这部波澜壮阔的中国精神进化史:一度"万马齐喑究可哀"的中国,是如何"换了人间",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又是如何众志成城,踏上有着光明未来的社会主义道路!
《染匠之手》收录了一代文学巨匠W. H. 奥登精彩纷呈的散文作品,包括他作为牛津大学诗歌教授发表的著名讲演录。书中的文章题材广泛却又互有关联,对诗歌,对艺术,对人生的种种境况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所思、所感独出机杼,不落窠臼,核心的关注点虽然是文艺,立论的背后却是作者在二十世纪中的全部经验。
《创业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梁生宝、梁三老汉、郭世富、郭士杰、郭振山等一批十分成功的形象。柳青在皇甫村踏踏实实地生活了14年,对农村中各种人物了如指掌,这给他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特别是梁生宝和梁三老汉两个人物,已排进中国现代文学中富有特色的典型形象的行列。梁生宝是全书的中心人物,是社会主义农村中的英雄典型。在披荆斩棘带头创社会主义大业中,他有胆有识,既有宏伟的气魄,又有实干精神。他身上既有勤劳、朴实、善良的中国传统美德的闪光,又有公而忘私、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时代精神的张扬。这是一个讲原则、重情感,使读者倍感亲切可爱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梁三老汉是书中写得凝重精彩的人物,是极有感染力的艺术典型。作者不是单线条地勾勒这一人物,而是深挖精凿,浓墨重彩地描绘他丰富复杂
《历史的复活术 祝勇创作谈》是祝勇创作思想的第一次集中表达。对于历史的非虚构创作,祝勇擅长用诗意的语言、散文的笔法和史学的态度再现历史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具有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书中他重温和回望了过往写作生涯和纪录片拍摄过程,深刻剖析了当代文坛创作风向和热点问题,深入浅出地梳理了公共史学、历史非虚构创作及其对文学的认知和理解。这些文章中即蕴含作家的诚恳感性,又不乏学者的冷静严谨。文学和历史是他不能割舍的精神天地,祝勇从未停下探索与尝试的脚步。
《谢玉岑集》以初版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玉岑遗稿》为底本,参考并辑录民国时期各种期刊上发表的玉岑文字,玉岑友朋的文章、著作里记录的玉岑作品,网络上发布的玉岑拍品和其他资料中涉及的玉岑材料等,收录谢玉岑存世的诗、词、文、手札,并附录序跋、传略、年谱以及谢氏家集等文献,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详尽的存世谢玉岑文字作品集。
《另一个沙画故事》是克谢尼娅 西蒙诺娃唯yi授权的官方自传,这本书在欧洲上市之初就备受全球沙画媒体和艺术业界瞩目。 本书以自传的形式谈及瓦依诺娃和她共过事的人以及沙画界的竞争对手,她的艺术激情、精力、完美主义、艺术修养还有对沙画艺术的迷恋塑造出的人生哲学一览无余。同样,她的朋友、家人,还有同事得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所未有的毫无掩饰的视角。 她是一位极具创造力的艺术家,她有如过山车般精彩的人生和犀利激越的性格,充满追求完美和誓不罢休的激情,她对沙画艺术、欧洲的绘画技术有颠覆性变革。她的故事既具有启发意义,又有启迪意义,充满了关于创新、想象、美学以及价值观的教益。
《文学的故宫 祝勇答问录》由媒体对祝勇的采访和谈话组成。这些访谈,或谈故宫对祝勇写作的影响,或谈祝勇的历史观,虽是一本答问录,但字里行间闪现着作者思想的灵光。从访谈中不难感受到,无论是书写故宫,还是站在更大的视角上书写文明史,祝勇致力于精心建构一座历史宫殿,以自己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恢复当代人对传统的感受力,重新展现中华民族历史深处与文明源头的魅力。在与采访者的一问一答中,还原了祝勇当时的心境和思想,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对于喜欢和研究祝勇作品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走近祝勇及其作品的绝佳指南。
《父父子子》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继《人世间》后的长篇新作,也是其重磅收官之作。作品以东北高氏家族等四个家庭四代人的人生命运为线索,串联起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的宏阔时空:从1935年开始的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及抗美援朝战争等,到曾经的革命者成为首批“北大荒人”开疆扩土。小说最后,1984年四家人再团聚。父父子子,继往开来,谱写新中国成长篇章。小说更创造性地采用跨国视角,以哈尔滨和纽约为空间坐标,展现国人和在美华人异地同心的“双城记”。作品堪称一部“五十年中华民族奋争史”。
本书讲述了一个叫李亨的青年,虽出生于川东一个袍哥家庭,但在大学期间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经组织安排到了延安陕北公学高级研究班学习。毕业后被组织安排打入国民党特务机构,取得要职,送出了大量的重要情报,多次及时地挽救了地方党组织、挽救了同志们的生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战斗在没有硝烟的战线上的英雄。但同时,他却不得不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爱情,一直到晚年才和大学时期一起参加革命的贾云英走到了一起。
【全3册】洄天 1-3
《贺敬之精选集》精选了贺敬之发表的诗歌、唱词30篇和文论、散文22篇。在诗歌方面,主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新诗和新古体诗,以及延安时期以来影响深远的唱词。例如,有人们耳熟能详的诗歌《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 梳妆台》《桂林山水歌》《雷锋之歌》等,还有唱遍大江南北的《南泥湾》《翻身道情》等歌词。在文论方面,主要选取阐释党的文艺方向、文艺方针、文艺思想的文章和讲话,如《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学好 邓小平论文艺 》等;还有散文如《关于诗歌创作的随感》《百年欧阳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