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岁月清晰可数,让你活得如此明白、如此清静。我在这个村庄,一岁一岁感受自己的年龄,也在悉心感受天地间万物的兴盛与衰老。我在自己逐渐变得昏花的眼睛中,看到身边树叶在老,屋檐的雨滴在老,虫子在老,天上的云朵在老,刮过山谷的风声也显出苍老,这是与万物终老一处的大地上的家乡。 菜籽沟村堆满了故事:鸡鸣中醒来,日出而作,且耕且读,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看树上开会的乌鸦,等一只老鼠老死,做梦的气味被一只狗闻见;想象开满窗户的山坡,关心粮食和收成,在一棵大树下慢慢变老。这些飘在空中被人视若寻常而熟视无睹的故事,都是他的生活大事。 世界也是一个更大的菜籽沟村。远路上的新疆饭慰藉的是旅人疲惫的身心;一条长达三百多公里的牛羊转场道路,每年有数百万牲畜浩浩荡荡行走其间,绵延数千年;藉藉无闻的老
本书是一部引进自德国的中篇小说。故事发生在一战刚结束时,世界尚未从混乱中恢复,人们的内心惶惑不安,不知该如何与自由相处。克林索尔,这位在光阴流转中努力把握生命意义的画家,借由黑塞之手,成为了求索者的化身。在这个由战争撕扯然后被重重抛下的世界,克林索尔与他的朋友们 中国古代诗人李白、杜甫等人,以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伙伴,一起寻找内心的安宁,并试图通过艺术来解答生活的疑问。透过这本书,读者不仅能见证赫尔曼 黑塞对生命、艺术和自由的终极探索,更能看到他如何用一部中篇小说,将个人经历与时代洪流融为一体,展现独特视角下的精神世界。这是一部值得在现今这个时代重新审视和深思的杰作。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三本杂文集,是得到王小波的三个步骤,《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王小波代表作, 入坑之选 有趣、独立、反对假正经!收录52篇短小精悍、讽刺风趣的杂文,从生活议题到人生态度,展现独立人格、自由精神、黑色幽默。在调侃中见智识真知,在幽默中见人格魅力。李银河亲自审定,首度以读者视角排定蕞佳阅读顺序,全年龄段第 一批试读者一致好评!欢迎来到王小波宇宙! 你不可以错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学的基石,古往今来,不断被作家们引用、讲述。英国神话学家、诗人罗伯特 格雷夫斯对这些神话进行深入研究,考查其历史渊流和众多经典著述如《荷马史诗》《神谱》《吉尔伽美什史诗》《马比诺吉昂》《阿尔戈英雄纪》等,按照时间顺序对其进行诗意的重述,并从神话学、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多个方面加以详细的评注。 赫拉克勒斯的十二项功绩、阿尔戈英雄的远征、特洛伊战争、奥德修斯的回乡之旅 格雷夫斯把这些神话融合成史诗般的、令人难忘的171个故事。作为 经典中的经典 ,它既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故事宝库,更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 阅读这本书,我们既能对希腊神话故事(每个故事通常都包含众多版本)形成全面而系统性的认识,了解神话的起源和深层含义,也能一览上古时期至今的西方历史文化之流变风貌。
如果不满怀希望,那么满怀什么呢 木心散文小说系列之《哥伦比亚的倒影》,是木心晚年编订的简体中文版作品,收入《九月初九》《竹秀》《空房》《哥伦比亚的倒影》《明天不散步了》《上海赋》等颇具木心行文风格的作品13篇。2006年初版亮相,就获《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等媒体关注,人人争问,木心是谁?从而引发这一年将是 木心年 的读书界讨论。
《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是系统运用女性主义立场研究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的经典著作。借助精神分析、结构、后结构主义理论,以作家论形式深入阐释了庐隐、冰心、丁玲、张爱玲等九位现代著名女作家,同时在现代中国的整体历史文化语境中,勾勒出了女性写作传统的形成和展开过程。理论切入、文本分析和历史描述的有机融合,呈现出女性书写在不同时段、不同面向上的主要特征,及其在现代文学史格局中的独特位置。 本书自1989年问世后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中国女性批评和理论话语 浮出历史地表 的标志性著作。 《涉度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是《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的续篇,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有代表性的女作家与作品(论及张洁、宗璞、谌容、张抗抗、王安忆、铁凝、刘索拉、残雪、池莉等
《中国当代文学史》为洪子诚教授代表作,描述1949 2000年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内容涉及文学分期,各时期特征,文学体制,文学生产方式,文学思潮的演化等方面,以及各时期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类和当代的主要作家、作品的状况。本书对涉及的文学现象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并附有中国当代文学年表(1949 2000)。初版于1999年,2007年出修订版。已输出英、日、俄、韩、吉尔吉斯、哈萨克、阿拉伯、越南、意大利、西班牙10种外文版版权(7种已出版),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力。精装版核订全书文献,并增加3个部分的附录:《中国当代文学史》国内外各版本列表,国内外相关评论选摘,主要评论篇目索引。新增附录有助于读者了解本书的传播情况及相关的学术议题。
《受戒》是 汪曾祺文库本 小说卷之一,收入汪曾祺创作中期(黄金时期)的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陈小手》《八千岁》《徙》《鉴赏家》《职业》《七里茶坊》《鸡毛》《安乐居》《金冬心》。这11部短篇写于1979―1986年,具有典型的 高邮叙事 风格,是其创作成熟期最具京派淳朴风格的小说作品。
本文集收入胡适生前所出版所有书籍和文章,1998年征得台北胡适纪念馆同意,曾在我社出版。该版本对所收作品均作了文字订正和校刊,其中有一部分作品,采用了胡适本人的校订本或北大的收藏本,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修订版本着整理如旧的原则,尽量依照原作起初发表的原始面貌进行整理,将《胡适文集》所收作品重新与原始出处做了一次核校,大大提升了编校质量,是迄今胡适著作极为精审的版本。装帧精良,校订权威、专业,极具收藏价值和馆藏价值。
二〇二〇年全球性的灾难和危机,使人类陷入了困惑和焦虑。这时候,人们迫切希望有一个可以坦诚交换意见、自由讨论的 真朋友 ,钱理群想起了鲁迅 他就是这样的 真朋友 。 鲁迅是一个 真 的人,他不仅敢于公开说出别人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的一切真实,更从不向他人隐瞒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迷惘、缺陷、不足和失误;他敢于面对自身的局限,更无情地解剖自己;他从不以真理的化身自居,更拒绝充当 导师 。 钱理群结合自己的困惑和毕生对鲁迅研究的积累,精心挑选23篇鲁迅的经典杂文名作,逐一与它们对话交流。全书分成七部分,以 怎样 作为引导,鲁迅原文 钱理群导读,从怎样看、想、说、写,到怎样读书、做人、做事,全景展示鲁迅的思想光芒和精神气质,让鲁迅走进当代生活,与青年读者对话。 在鲁迅140诞辰之际,这样一本鲜活的小书
《考古笔记》是李零在疫情期间阅读考古学史相关书籍所写下的读书笔记,分为《考古研究大历史》《我身边的考古学史》《魂断蓝山》三篇。上篇从博物馆说起,围绕 考古学 展开;中篇先后聚焦考古学领域的核心人物夏鼐、苏秉琦、张光直,围绕他们各自所持的观点及著作展开;下篇聚焦李零与之惺惺相惜的考古学家柴尔德,阅读了柴尔德的五部传记, 魂断蓝山 所暗示的,正是柴尔德传奇生涯的归宿,余韵悠长。 相比此前的笔记体著作,这部《考古笔记》体量更大,既有读书、读史的体会,也有宏观的思考。这套书所讨论的问题、人物,既围绕着考古、考古学和考古学家,同时也围绕着眼前的世界。如全书题记所言: 自今视昔,不再遥远。
《写信即是练笔》是 汪曾祺文库本 的书信卷,收入汪曾祺书信60余封,包括:《美国家书》20封(写给夫人施松卿),《致同乡友人》9封(写给朱奎元),《致师长》2封(写给沈从文、巴金),《致友人》19封(写给黄裳、朱德熙等),《致亲戚》11封等。
陈平原教授是当代主要的五四讲述者之一,他将自己的人生际遇和学术追求融入五四研究,不仅将五四视为中国 20 世纪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更将其看作一个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学术话题。作为 五四研究 三书之一,本书偏向陈平原教授的 有我之学 ,它并非立论谨严的史著,追求的是能够 具有某种内在精神力量 。本书共分五辑,并有附录。文章长短及体例不一,有论文,有随笔,也有答问,只是在将五四作为思想的磨刀石这一点上,取共同立场。答问部分夹杂个人阅历与感受,明显带有主观性。可即便是专业论文,也都是历史研究与现实关怀相互缠绕。
《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收入洪子诚教授近年的16篇文章,围绕中国当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讨论当代文学如何在世界文学的参照中来定位自身:一方面,外国文学是当代文学(创作和理论)的重要资源,参与了当代文学形态的生成;另一方面,对外国文学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也影响、制约着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文学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在与世界文学的关系方面,无论资料的搜集整理,还是深入研究的开展,都还存在欠缺。这《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通过对整体问题和个案的论述,希望打开这一领域更多的研究空间。
四百年前,在西班牙的拉 曼却地方,有一位乡绅,他整日沉溺于骑士小说之中,有一天他读得昏了头脑,渴望着成为一名真正的游侠骑士,去闯荡天下,行侠仗义,除暴安良。于是,他决定自称为堂吉诃德,将自己的瘦马命名为洛西南特,将一名村姑想象成意中人杜尔西内亚,并找了一名农夫桑丘做他的侍从。他将风车看作巨人,将羊群看作军队,开始了自己的冒险之旅。四百年来,《堂吉诃德》不仅成为西方经典中的核心,也成为了世界文学中的重要作品。堂吉诃德战风车的行为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形象,而 堂吉诃德式 的行为也已成为不顾一切、不切实际的侠义行为的代名词。从司汤达、福楼拜、海涅、歌德、尼采、托马斯 曼、陀思妥耶夫斯基、麦尔维尔、马克 吐温,一直到博尔赫斯、略萨、马尔克斯、米兰 昆德拉 他们都是《堂吉诃德》及塞万提斯的仰慕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三本杂文集,是得到王小波的三个步骤,《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王小波代表作,“入坑之选”——有趣、独立、反对假正经!收录52篇短小精悍、讽刺风趣的杂文,从生活议题到人生态度,展现独立人格、自由精神、黑色幽默。
潘灵作品精选集: 收录了潘灵的7篇小说。潘灵作品的最大特色是扎根乡土,将现实主义和奇异想象相融合,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边疆少数民族风情,颇具哲思和寓意。如《太平有象》要表达的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人与动物如何和谐相处。小说取材于云南民族地区,而且有一定的现实生活作为素材,它要表达的却不是一个民族与地域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类文明的重大主题。《奔跑的木头》以少数民族地区土司时代为背景,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比较,使小说的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具有了鲜明的性格,而不同性格的指向,也预示了旧土司制度的瓦解。小说的整体氛围,是现代之光照亮了过去的人与事,文明的新思想取代了野蛮的旧时代。 鲍尔吉 原野作品精选集: 本书是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奖作家作品精选集 丛书中的一本。书中
“我就像一条狗,气味使我兴奋;泥土上苔藓的味道也使我兴奋……” 娜恩·谢泼德是大山的终身游客:她吃野果、饮河水,她在湖里游泳、在山腰入眠;清晨醒来,知更鸟的爪子搭在她赤裸的胳膊上;有些时候,是野鹿吃草时的呼吸把她唤醒。 她冷静精准,分享了一生所见的高地、幽谷、群山、水、雪霜、空气与光、植物、鸟兽虫和人类;却又私人、自我,描述了自己在山中如何安眠、如何观看、如何倾听、如何触摸和感受,乃至于如何存在。 这是一曲献给大山的经典颂歌,一本捕捉流水、雪花、鹿鸣的风土故事集,更是一次长达数十年、探索自然世界的感官实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和外在世界之间能产生多少微妙的联系。在1977年出版之前,此书的手稿被作者本人压在箱底三十多年;而在出版后,珍妮特·温特森、阿莉·史密斯、罗伯特·麦克法兰等知名
本书是王小波品位之书,收入了55篇见解不俗的文艺杂谈,体现了其文艺观、创作观,反映了王小波的精神养料、思想的源头。书中涉猎诸多经典作品,不仅可精进阅读与鉴赏;亦能获得独辟蹊径的观点,并在文艺范畴之外,更深地影响每一位读者的思维与品位。在调侃中见智识真知,在幽默中见人格魅力。
当代著名学者钱理群,在晚年重新回到鲁迅研究,采用讲演的方式向大众再谈鲁迅。 这是一幅鲁迅的简笔画像。 作者从三个角度勾勒鲁迅的面貌和他的作品。部分是鲁迅和当代的关系,追问当下的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为什么还要阅读一个140年前的作家的文章,这个问题为迫切也需要先行解决;第二部分对鲁迅的小说、散文、杂文等不同题材的代表作品进行文本阅读和分析,令人切实感受到鲁迅作品的魅力;后一部分,则是回到鲁迅的年代,还原他的真实生活、工作场景,让读者从另外一个具象的层面获得对鲁迅其人的生动感受。
我们在欣赏精彩的咏花诗词的时候,一定会发现那些诗词像花一样美丽动人,诗人们能用 诗家语 写出诗人眼中之花。我们在欣赏诗词里的花的时候,一定会产生感恩之情,因为那些花是天公的馈赠,是大自然的大手笔。 通过这些咏花诗句,你会感受到花和诗词的美丽隽永,会感受到 千朵万朵压枝低 ,更会感觉诗词就是花,花就是诗词。
书号:9787020189625 书名:顾往:那些奔涌的记忆 定价:52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