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人格艺术设定集以《第五人格》游戏美术原稿、游戏剧情及世界观为设计基础,主旨为展现第五人格游戏美术风格。本书以一本角色设定集为主,赠送一本场景设定集、一本海报合集、一张邀请函和游戏内置道具兑换卡。
除了图像与风格的研究,艺术史还能扩展哪些新的研究视角?艺术史研究能否超越学科的边界,为更广泛的人文社科研究提供启发?艺术史中的经典作为历史的图像遗存,是否还隐藏了更多的信息?而今天的我们又是用什么样的方式破解图像密码,了解到这些隐秘的政治与历史信息的?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倡议编选《画非画:古代绘画中的图像与政治》,汇集了艺术史研究中的一系列经典研究成果。这些文章,既是在艺术史研究领域具有突破性和启发意义的研究成果,也是贯通艺术史、思想史、政治史与社会文化史的积极探索。
《心境:简忠威水彩艺术》是水彩大家、艺术教育家简忠威先生继《意境》之后、时隔5年的新作,同时也是 境 系列的收官之作。 从 形趣之境 到 意境 再到 心境 ,简忠威先生用十年的水彩心路,引领读者走进水彩艺术的绚丽殿堂。这里面,有水彩的特质分析,有绘画的基础原则,有媒材的选择发挥,有技巧的阐释讲解。《心境》一书选录简忠威先生将自己对中国绘画的理解和西方水彩的研究熔铸到太行山色中的最新创作,从画面构思、处理、用色到定名,从画作到画意,无处不在的东方神韵,令人一见钟情的东方美学。 通过本书,读者不仅能欣赏到高水平的绘画杰作,还可以读到一位水彩名家的自我挑战与革新。感受一位艺术家,对于观赏者的诚挚感谢,对于学习者的谆谆教诲,对于自身的孜孜以求。
这是一本为所有痴迷古建筑的人打造的 中国古建解剖书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筑学者李乾朗追随梁思成的足迹,踏访考察中国各地古建筑,并用X光一样的透视眼凝视古建筑,用神乎其技的手绘功夫将建筑一一解剖,把每座建筑甚为精妙的部分展露出来。本书汇集了作者30余年的研究精华,以 190幅建筑解剖图 900余幅实景照片 ,重点解读72座著名建筑,涵盖从唐代至明清各个时期的典型样式,包括中国现存蕞古老的佛塔 北魏嵩岳寺塔,现存蕞早的木构建筑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东大殿,五代遗构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长江以南现存蕞古老的木造佛殿 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 五花大殿 隆兴寺摩尼殿, 八大辽构 中的四座 应县木塔、蓟州独乐寺观音阁及山门、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到福建泉州开元寺,从天津到青海塔尔寺,从晋祠到苏公塔,从嘉峪关到孔
清华社 焕彩光华全彩版 《山海经》经历了8 6年的漫长时间,亮美觉醒,凤皇腾飞:清华版山海经是罕见5色专金彩印,辅助比100%黑色还黑的 太空黑 ,内文亦是罕见浮雕版专金文字,高贵且宁静,让精装版山海经具有无与伦比的收藏意义,除了太空黑,读者还可以感受色彩万千带来的无限惊喜。 这和通常意义上的彩色非常不同,一般的彩色图书大都是,4色印刷,黑色是100%黑,文字也是白底黑字或者黑底白字。 740mm的画卷彷佛进入了山海经俯仰宇宙时空。极致的焕彩神兽夹道欢迎,自由自在地在银河中翱翔。空灵美图唤醒孩童与山海经宇宙的天然共鸣,启迪至美至感的原创思维。入选新华网第12期 新华荐书 10种图书之一。 关于本书版本:本书经文解读时,参考了几乎所有20世纪70年代国家图书馆馆藏的版本,这和作者孙见坤从小学就开始阅读山海经,高中就写
新版新译精校 世界电影的全球通史,被*广泛采用的电影史教程。 本书围绕下述三个基本问题展开: 电影媒介的使用怎样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以及形成了怎样的规范? 电影工业的状况对电影媒介的使用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电影媒介的使用上和电影市场中的国际性趋势是怎样出现的? 提纲挈领呈现百余年世界电影脉动的主流,精微处描画重要历史情境的丰富褶皱。
本书以大幅精美彩图为特色。每一件国宝都以高清晰度的照片展示,捕捉了其细节和精湛工艺。无论是玉器、陶瓷器、青铜器还是书法绘画,每个国宝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美的工艺令人惊叹。这些彩图不仅展示了国宝的美丽外观,还突出了其精细的纹饰和考究的细节,使读者仿佛亲临国宝的身边,沉浸在其绝美的艺术之中。 本书的专业解说文字是其另一个独特之处。每件国宝都配有详细的解说,涵盖了其历史背景、文化意义、艺术特点等方面的内容。这些解说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国宝的背后故事和艺术特点。读者可以通过这些解说更好地理解国宝的文化内涵,领略其所代表的历史时期和艺术风格。这样的解说不仅丰富了读者的知识,还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欣赏和理解国宝的独特之处。 此外,本书还着重展示了中国历史不同时期的国宝。从
《艺术:让人成为人》为一部人文学通识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人文学的方方面面。涵盖的人文学学科有: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等;深入讨论的人文学主题有:信仰、幸福、死亡、道德、自然、自由和爱等。 文字晓畅明了,配图丰富生动,观点新颖,视角多元,范例充足,分析独到,整体内容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可读性极强。 作者理查德 加纳罗和特尔玛 阿特休勒深信: 人文学表达着我们在灵光乍现时的创造力和智慧,也许是在一次淋浴、也许是在风和日丽的某天的一次街头散步时,你的灵魂因为体验到生命的纯粹喜悦而得到升华 《艺术:让人成为人 人文学通识(第11版)》的主要任务是为大家呈现一个无比精彩和奇妙的世界,这个世界由人所构造,它的存在和人类的存在一样久远,而且每天都在等待着我们去重新发掘。 但生而为人,正
1971年,徐小虎正式跟随旅居纽约的书画家、鉴定家与收藏家王季迁探索书画笔墨的奥妙。为什么掌握了书画 结构分析 的小虎,还要进一步研究笔墨之道?因为不能辨识笔墨,就无法真正理解中国书画的精髓。在往后长达八年的不断追问与精彩对谈中,在王季迁对笔墨的示范和画作的细读中,笔墨之秘,终被揭开。 在此之前,有人能把笔墨之道说清楚吗? 40年后,小虎于耄耋之年重新审视王季迁对笔墨的阐释。在原有对谈基础上,不仅增添新注解及视频课程,更添加细节图,以文图互释的方式直观展示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的笔墨之道。
从构图、视觉焦点、造型、用笔、着色、肢体动作、视线网络、衣饰 等艺术表现中基础又关键的因素出发,以12组、数百件古今艺术作品为例,巫鸿先生详尽阐释、示范视觉分析的含义和运作,说明 漫游、偶遇、感知 是一种思考和谈论艺术的方式,是一种在不同艺术传统之间发现交汇的场合和机遇的有效方法。阅读本书不要求艺术史专业知识 任何对图像有兴趣,愿意使用眼睛的人都是它期待的读者。这当然包括专攻艺术史和其他人文学科的学者和学生,但对他们来说本书还有另一层含义,在方法论层次上思考通向 全球艺术史 的路径。
金政基是国际漫画家、速写艺术家,具备超越常人的立体空间感知能力和精准的绘画表现能力。他创作各类生物、复杂的机械和各个角度的场景时不打草稿,所绘制的画面冲击力强、生动有趣,现场涂鸦的作品感染力强。金政基在当代绘画领域独树一帜,享有盛誉,是美术爱好者景仰的艺术家。 本作品集收录了金政基2022年及近5年创作的速写作品,分为三个主题展示,分别为:角色和道具、场景和空间、镜头和叙事。 全书内容丰富,画面精美,印刷专业,适合绘画爱好者和学习者赏读、临摹,也适合收藏和参考。
南画者,特指中国传统文人画。《南画十六观》是作者研究传统绘画的一本新作,通过元明以来十六位代表性画家作品和人生的研究,来探讨支配文人画发展的根本因素 生命真性问题。全书秉承作者一贯寓深邃思想于优美表述中的书写方式,深具可读性。 《南画十六观》一书选择了黄公望、唐寅、石涛等十六位大名鼎鼎的文人画作和人生,全景透视了南画的精神世界,由此探讨文人画的 真性 情。与许多专业的艺术评论不同,《南画十六观》作者寓深邃思想于优美的表述之中,往往能一边勾陈大义,一边致力精微,使作品深具可读性,且多有拨云见日的妙论。 《南画十六观》共十六章,选择十六位画家,以他们的作品和艺术活动为线索,每章集中讨论一个关系文人画全局的关键性问题。如通过明代画家陈洪绶,集中讨论 高古 ;通过倪云林,集中讨论 幽
中国妆束:宋时天气宋时衣 简介 尝试以宋时诸家诗词、笔记小说记载为核心文本线索,对照出土文物,以穿用衣物(服装)、冠梳钗钏(首饰)、梳洗打扮(妆发)三个篇章,分别探寻了解当时佳人妆束流变的具体模样与组合搭配。选取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花蕊夫人、李清照、李师师、白娘子、小青、严蕊 依据现有的考古成果加以适当推测,设计各个人物当时可能妆束,服装、首饰、发型、妆面、场景均有据可考。 书后附一米长卷,梳理宋朝女子的穿衣顺序、化妆步骤,及宋朝三百余年时尚变迁。附赠一套服饰贴纸,参考安徽南陵铁拐宋墓、茶园山宋墓出土服饰实物设计制作,展现北宋、南宋的经典穿搭。 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第二版) 简介 尝试以考古发掘所见唐代文物为基础,对照传世史料或出土文书中的记载,以唐人的眼光重新解读当时真实的女
随着近年来 博物馆热 逛展热 的流行,以及文博类电视节目及相关影视、纪录片在国内的播出,让越来越多国内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博物馆里的文物这些文物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以及信息的不对等,许多国人对这些海外国宝并不了解。因此,我们计划出版一本名为《海外国宝全书》的书,希望通过这本书,让中国的读者了解和认识这些离家的国宝,进一步增强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先考虑到文物价值、知名度和关注度,再去寻亚洲、欧洲、北美等地最具代表性的博物馆。如欧洲的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美洲的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等,亚洲的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泉屋博
本书以几百件开罗埃及博物馆藏品为主体,首次通过大量高清图片加文字说明的形式,超大规模地展示了跨越千万年的古埃及文物藏品。除了众所周知的图坦卡蒙珍宝,还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雕像、壁画、珠宝和生活用品等,它们来自吉萨、萨卡拉和达舒尔金字塔建筑群、底比斯王室墓葬群和卡尔纳克神庙等遗址,全面系统地展现了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古埃及的方方面面,为读者梳理古埃及历史文化的变迁,揭示古埃及人对生活的憧憬和对来世重生的美好愿景,展示人类的智慧结晶。
此书是在著名艺术史家高居翰教授的系列讲座 APure and Remote View: Visualizing Early ChineseLandscape Painting 基础上,翻译、整理而来。 录制此系列讲座是高居翰去世前的重要工作,凝聚其毕生所学、所悟,完成了他向世人讲述中国古代艺术通史的夙愿。 作者通过细读画作和作品比较,展开对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史的系统叙述,分析其如何从 装饰 转向 具象再现 ,并在两宋时达到,成为可比肩欧洲文艺复兴的伟大艺术传统。这一线索为后来的文人画史所忽略和贬抑,在目前通行的世界艺术史中也未得到清晰、充分的阐述。本书能够弥补知识缺憾,扩展人们对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史的世界意义和价值的认识。而强调观看的乐趣,倡导从画作本身出发的视觉研究,也是作者对中国绘画史方法论和欧美艺术史研究的一种反思。 作者能言善辩,讲述生动且富有激情,融广博的学识和细
内容提要本书收录了上至新石器时代马家窑彩陶、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纹样,下至元、明、清时期及近现代瓷器、织物上的纹样,共80种、近200张中国经典纹样。这些纹样包括兽面纹、花卉纹、动物纹等具象纹样,还包括万字纹、几何纹等抽象纹样。书中对每一种纹样都进行了简单介绍,并讲解了其结构和应用。本书对每一张纹样图都进行了重新设计绘制,并拆分了单独纹样,提取了中国传统色谱的色值,以方便读者理解和使用。本书适合传统文化爱好者、美术从业者及设计师等阅读和参考。
这是一部由数学与艺术融合而成的古今文化史。 艺术是感性的吗?灵感中却闪耀着科学之光; 科学是理性的吗?秩序中却创造出震撼的美; 万事万物,浅看背道而驰,深研融会贯通。 数学与艺术的关系,比我们想象的要紧密得多。 数学不仅是一门精确的科学,也是一种美的表达。数学家们通过公式、定理、证明,创造了许多优美的结构和模式,展现了数学的魅力和美感;艺术家们也受到数学原理的启发,运用几何、比例、透视、对称,创作了无数精彩作品,体现了艺术的规律和创新。古希腊建筑的比例、中国八卦的二进制、音乐上的五度相生律、文艺复兴时的透视法、现代派画家运用的拓扑学 无不是数艺交融关系的体现。 爱因斯坦曾说 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艺术需要同样的思维过程 。数学与艺术之所以密不可分,因为它们追求的是同一个目标:理解眼前能
关于现代音乐的是非从未消失。在毕加索和波洛克的画作售价过亿的时候,自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以降,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仍在向听众传递不安的涟漪。现代音乐无处不在。先锋之声在好莱坞的惊悚电影配乐中大行其道,从地下丝绒乐队开始,极简主义对摇滚、流行和舞蹈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纽约客》的杰出音乐评论家亚历克斯 罗斯照亮了这个秘密的世界,并展示了它如何弥漫于20世纪生活的每个角落。 《余下只有噪音》讲述那些特立独行的人格,他们抵制对古典主义的过去的崇拜,与广大民众的冷漠作斗争,并违抗独裁者的意志。无论是用最纯净的美来吸引听众,还是用最纯粹的噪声来打击听众,作曲家们一直都洋溢着当下的热情,拒绝古典音乐作为一种式微艺术的刻板印象。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维也纳到20世纪的巴黎,从希特勒的德国、
《铭石为景:早期至中古中国的摩崖文字》主张在地理环境与人文景观中,对中国摩崖文字开展综合研究。《铭石为景:早期至中古中国的摩崖文字》将摩崖文字纳入先秦至现代两千余年的书作发展史,详细讨论了东汉到盛唐的四组摩崖案例 汉中石门石刻、山东郑道昭题刻、山东北朝刻经及泰山唐代石刻,对中国文字景观的历史脉络与视觉意义做出极具建设性的观察。 作者既强调书法内部的形式与技术分析,也注意关联书作内涵、尺度、媒介、赞助人、书写者与其政治、文学或宗教等文化语境,重视文字的现场观看与阅读方式,同时对石刻可视性提出谨慎的审思。作者认为,仅通过文字便可改变自然世界,在人群、文字与精神领域之间建构联系的观念牢固地占据着古代中国人的内心,摩崖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公共艺术形式在中古走向高峰。
在近万张底片堆起的记忆库中, 寻找一条关于时代与青春的故事线索, 追溯一些作品的产生和它诞生的过程, 那里面有创作者的想法, 也留下大批年轻人所走过的痕迹。2 0 世纪9 0 年代, 是一段摇滚的岁月, 尽管很少人讲得清楚它到底是什么。它不是庞大无形的思想或主义, 也不是某个触目惊心的事件; 它像是一种充满对抗和色彩的涌动, 一种关乎社会现实和内心剧变的企图, 其中夹杂着新的认知和实践, 也杂糅着宣泄甚至黑暗, 以及对自我的认知。从那个昨日世界走到今天的我们, 或许透过重重叠叠的影像, 可以再认识世界一次, 再认识自己一次。 老狼、李亚鹏、黄觉、叶蓓、路路、陈辉、邓讴歌、高旗、郑钧、史雷、张杨、张楚、周宁等口述,高原采访、摄影并撰写文字。